解决红外摄像机镜头起雾的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18.59 KB
- 文档页数:3
小技巧解决无限远对焦的跑焦问题
小技巧解决无限远对焦的跑焦问题
近日,一位交情不错的朋友从黄山采风回来,发现自己拍的片子有很多都虚了,仔细检查后才知道是因为镜头跑焦造成的,感觉十分懊恼。
向同去采风的影友打听,也有一些人遇到了这种情况,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我将他拍摄的所有照片逐张反复查看,终于明白问题所在:原来,跑焦的照片均有云雾风景,山景和云雾相间的跑焦现象较为严重。
与其他影友联系后,我得到的回复都是这种情况。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拍摄晚会现场,回来查看照片时,发现拍摄释放干冰制造的白雾效果照片也出现跑焦情况。
后经查阅资料得知,一些相机采用的是影像重影合焦的方式,在拍摄现场有云雾和干冰雾等情况时,可能因相机无法识别而出现对焦失误,出现跑焦现象。
因此,在拍摄云雾风景或有舞台释放的干冰白雾时,为保证对焦准确和拍摄效果,建议使用手动对焦。
再告诉大家一个手动对焦的小窍门。
定焦镜头的无限远对焦比较容易调整,变焦头稍微复杂些。
具体操作是,先把镜头的变焦环调至无限远后,再稍微回转一点(大概2-3度左右,按长度来说大概就是3-4mm),这样就能实现准确的无限远对焦了。
此时拍摄的影像是最清晰的,这是变焦头的特点。
另外,在拍摄风光照片时,尤其是天刚亮和太阳落山的时候,最好使用手动对焦,并且要多拍摄几张,以保证拍摄质量。
将对焦环回转2-3度(长度大概为3-4mm),有时会获得无限远对焦的最佳效果。
红外摄像机雪花点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由于红外摄像机的发展门槛很低,尽管近年来红外摄像机的技术逐渐成熟,但仍存在着许多弊端,许多摄像机包括品牌摄像机,即使在常温状态下也会出现雪花闪烁,不但影响红外摄像机的寿命,还给后期的维护带来诸多不便。
本人结合多年来的安防实践,拟找准红外摄像机的原因,针对性地提供参考性的解决办法。
一、红外摄像机产生雪花点的原因分析1、电流不足。
一些室外短距离用集中供电12V很方便,但如果是长距离则不宜采用开关电源来进行集中12V供电。
因为一是长距离红外灯发热量大,12V供电的不稳定可能导致功率不够,而且全部没有内置散热装置在电流不稳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烧坏。
二是电流衰减速度快,可能导致红外灯没能正常工作,在CCD 照度比较高而得不到红外灯辅光,于是,雪花飘飘。
2、红外灯质量差,红外灯的角度及红外距离跟镜头不匹配。
很多公司为了方便自己的采购及安装,用多种角度不同的灯混合在一起使用,这样使用的好处是他们同一种灯可以勉强使用不同毫米大小的镜头,坏处是总是让人感觉灯的角度与距离与镜头不合适,当角度不合适的时候,容易出现手电筒现象或者窄电现象。
当距离不匹配时,比如你用12MM的镜头,却用十到二十米的灯,那么就会出现灰蒙蒙的现象,远处一片模糊,近处雪花飘飘。
还有,劣质的红外灯,除了装饰外,灯越多,问题越多;灯越集中,发热量越大,越容易烧坏;3、施工工艺。
很多手工安装的时候,红外灯不集中,散光了。
分散的光线导致到处有光,一片灰蒙蒙的现象。
红外灯前端的棉花档光不严密,因此一片苍茫现象。
4、内置低劣摄像机及高照度。
很多工厂为了在同样的红外灯辅光前提下获得更亮的图像,人为的调高CCD的灵敏度。
因为很多生产商为了价格竞争,使用非常低劣的摄像机内置里面,这种摄像机在红外灯补光不足的情况下,为提到更亮,于是人为调高CCD的增益灵敏度,跟我们在硬盘录像机上调高亮度一样,是极易出现雪花现象的。
5、电路设计不合理。
透雾摄像机的几种透雾原理一、光学透雾自然光由波长不同的光波组合而成,人眼可见范围大致为390nm-780nm,波长从长到短分别对应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其中波长小于390nm的叫做紫外线,波长大于780nm的叫做红外线。
雾气、烟尘等空气中的小颗粒对光线有阻挡作用,使光线反射而无法通过,所以只能接收可见光的人眼是看不到烟尘、雾气后面的物体的。
而波长越长衍射能力越强,即绕过阻挡物的能力越强,而红外线因为拥有较长的波长,在传播时受气溶胶的影响较小,可穿过一定浓度的雾气烟尘,实现准确聚焦,这就是光学透雾的依据。
光学透雾通过物理的方式,利用光学成像的原理提升画面清晰度。
缺点是只能得到黑白监控画面。
二、算法透雾(电子透雾)目前行业内大致上有以下几种算法透雾:第一种是Retinex算法,即视频增强算法。
它对校正后的像素点灰度值进行线性拉伸,得到增强的图像。
该算法具有锐化、颜色恒常性、动态范围压缩大、色彩逼真度高、处理延迟低等特点。
第二种则是影像信号处理器(LSP)算法透雾处理。
该技术要求透雾设备必须具备“自动曝光(AE)”、“自动白平衡(AWB)”和“自动聚焦(AF)”的3A功能,适于直接内嵌于摄像机中应用。
三、光电透雾光学透雾利用可穿透雾霭的近红外波段光线进行成像,但只能得到黑白监控画面,而光电透雾技术将光学透雾和算法透雾两种透雾功能相结合,通过机芯一体化内嵌的FPGA芯片和ISP/DSP进行运算处理实现彩色画面输出。
一方面,该透雾技术可区分远景、近景,雾气浓淡等因素,选择透雾级别,可实现区域效果最佳,对画面对比度整体提高,且没有延时。
但是另一方面,芯片的高速运算必将产生噪声点,夜间光照不足时影响尤为突出,所以一体机芯普遍需要采用CCD 传感器和大光圈镜头,以达到良好的低照效果。
摄像机加热功能原理及应用首先给摄像机加热并不是为了除霜、除雾,一般情况下摄像机外镜面不会出现霜或者雾气,如果有雾气也是在摄像机镜片的内表面,这种情况是由于摄像机防水没做好,内部进水导致,做好防水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解决网络摄像头面模糊的方法近年来,在网络摄像头的广泛应用中,面模糊问题成为了许多用户所关注的焦点。
由于网络摄像头的视频传输存在一定的压缩率,很容易导致画面质量下降,从而使得图像出现模糊现象。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解决网络摄像头面模糊问题的方法,帮助您提升视频通话和在线会议等应用的画面质量。
一、检查网络摄像头硬件设备要解决网络摄像头面模糊的问题,首先应该检查硬件设备是否正常。
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操作:1.检查摄像头镜头是否干净:使用软布轻轻擦拭摄像头镜头,确保没有灰尘或污渍的影响。
2.调整摄像头位置和角度:通过调整摄像头的位置和角度,使其能够更好地对焦,有效地减少面模糊现象。
3.检查摄像头连接线路:确保摄像头的连接线路没有松动或断裂现象,以免信号传输不稳定导致画面模糊。
二、优化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是影响网络摄像头画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网络带宽过低或传输速度不稳定,很容易导致面模糊问题。
以下方法可供参考:1.关闭其他占用带宽的应用程序:关闭其他正在使用网络带宽的应用程序,以确保网络能够为摄像头提供足够的带宽资源。
2.升级网络设备:如果您的网络设备较老旧,可以考虑升级到更高速的设备,以提高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
3.使用有线连接:如果您使用的是无线网络连接摄像头,请尽量改用有线连接,以获得更稳定和高速的传输速度。
三、调整摄像头设置和软件配置通过调整摄像头的设置和软件配置,可以有效地改善摄像头画面的清晰度和减少模糊现象。
以下方法可供尝试:1.调整摄像头的分辨率:降低摄像头的分辨率,可以减少数据传输量,提高实时图像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2.设置摄像头对焦模式:请在摄像头软件中选择适当的对焦模式,使摄像头能够更好地对焦,从而提高图像清晰度。
3.调整摄像头曝光和亮度:通过调整摄像头的曝光和亮度参数,可以改善图像的细节表现和对比度,减少面模糊现象。
四、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优化如果以上方法仍然不能满足需求,您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图像处理软件来优化网络摄像头的画面质量。
红外半球摄像机8大问题技术指导o一、红外距离过远会导致红外灯启动不完全造成机器夜间照度差;出现图像发白或亮白色光圈现象主要因红外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通过球罩折射到镜头所致,解决此现象就是避免让红外光折射到镜头表面,通常采用海绵圈进行镜头与红外光的隔离,在装配时一定要将球罩紧贴海绵圈二、夜视型红外半球摄像机白天图像正常,夜间发白此现象一般因机器使用环境有反射物或在范围很小的空间使用,因红外光反射导致,解决此现象首先应确定使用环境是否有反射物,尽可能改善使用环境,其次检查机器的有效红外距离与实际使用距离是否相应;若一台长距离红外机器在很小的空间使用会因红外光过强导致机器图像发白。
三、红外半球摄像机无图像首先检查外加电源极性是否正确,输出电压是否满足要求(电源误差:DC12V±10[%],AC24V±5[%]),其次检查视频连线是否接触良好;若是使用手动光圈镜头需检查光圈是否打开,自动光圈镜头则需要调节LEVEL 电位器使光圈在合适位置四、红外半球摄像机彩色失真、偏色可能是白平衡开关(AWB)设置不当,也可能是环境光照条件变化太大,此时应检查开关设置是否在OFF位置,应想办法改善环境的光照条件。
五、红外半球摄像机图像出现扭曲或几何失真这种现象可能是红外半球摄像机、监视器的几何校正电路有问题或光学镜头的问题,也有可能是视频连接线缆或设备的特征阻抗与红外半球摄像机的输出阻抗不匹配.当出现以上现象时,请先检查所用光学镜头是否异常及监视器的输入阻抗开关是否设置在75Ω端,其次再检查所用视频连接线缆阻抗是否是75Ω。
六、画面出现几道黑色竖条或横条混动这种情况一般是机器供电电源输出电压的纹波太大,应加强滤波并采用性能好的直流稳压电源.七、红外半球摄像机使用自动光圈镜头图像过暗首先检查EE/AI功能开关是否设置在AI端,其次检查LEVEL电位器调节是否合适。
八、红外半球摄像机图像质量不好a.检查镜头是否有指纹或太脏。
关于红外摄像机的总结
在最近的技术支持工作中,遇到红外摄像机在打开红外灯后效果不好的情况,现就其出现的原因和处理做个总结。
1、红外摄像机的双环玻璃设计的作用
以中间的黑环为界限,将这个玻璃面分为内环和外环部分,内环放置镜头,外环为红外灯,当开启红外摄像头时,中间的黑环可以防止红外灯发出的红外线直接进入镜头造成图像过亮。
没有采用该设计的红外半球效果图(非我司摄像机)如下:
光照好红外灯未打开时效果
光照不好打开红外灯效果图
上面的效果就是由于没有采用双环玻璃,红外灯打开时过多的红外光进入镜头造成画面过亮。
2、镜头设计问题造成红外灯打开后画面虚焦
不同波长的光线在经过镜头折射后的聚焦点时不同的,由于考虑到制造成本,一般的普通镜头在设计的时候只考虑可见光的焦距因素没有考虑到红外光的焦距因素。
光照条件较好的时候成像时很清晰的,但是在太阳光下或夜晚打开红外灯后不能准确地成像到CCD上,造成虚焦现象,而且一般红外摄像机一般采用定焦镜头焦距不可调,这是镜头的设计造成的,只能更换镜头才可解决。
下面为效果图:
设计良好(考虑了红外光焦距)的镜头,成像清晰不虚焦
设计不好(没考虑红外光焦距)的镜头,成像模糊虚焦。
红外夜视球机常会见到镜头有雾,导致摄像机聚焦不准确,图像看不表。
特别是温差大和潮湿的地方更为常见。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刚装上有水雾,有可能是球机的灯板老化发热所产生的水雾,这种为正常现象,出厂球机未老化,所以晚上用起来灯板发热,这个水雾是胶水的。
正常情况下2个晚上左右这个胶会干,以后就不会有雾。
第二种情况:使用过程中有雾,这种情况跟环境有关系,天气比较冷,球机内外温差大,一般有雾是晚上才有,晚上红外灯亮起来,灯板的电流一般能到2A以上,内外温差大而产生的雾,而球机里面没装温控。
这种情况在不返厂的情况下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把机芯中筒打开,放几包干燥剂即可。
第三种情况:机芯有问题,聚焦不清晰,检查一下球机的罩子上是否有雾,如果没有水雾而看不清图像跟机芯有关系。
监控视频模糊变清晰处理方法监控视频模糊是很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夜晚或者光线不足的环境下。
模糊的监控视频会影响监控效果,甚至可能导致监控失效。
因此,处理模糊视频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处理模糊视频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首先,调整摄像头焦距是处理模糊视频的一个重要方法。
摄像头的焦距不正确会导致视频模糊,因此需要对摄像头进行调整,使其焦距达到最佳状态。
在调整焦距时,可以通过监控软件或者监控设备上的调焦按钮进行微调,直到画面变得清晰为止。
其次,增加光源也是处理模糊视频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夜晚或者光线不足的环境下,摄像头往往会出现模糊现象。
这时可以通过增加光源的方式来改善画面的清晰度,可以使用红外灯、补光灯等设备来增加光源,从而提高监控视频的清晰度。
另外,调整摄像头的曝光参数也可以改善模糊视频的效果。
曝光参数的调整可以通过监控软件或者监控设备上的曝光设置进行操作,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曝光时间和曝光补偿,以达到最佳的视频清晰度。
此外,使用高清摄像头也是处理模糊视频的有效途径。
高清摄像头具有更高的像素和更好的画质,相比普通摄像头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监控画面。
因此,如果监控视频经常出现模糊现象,可以考虑更换高清摄像头来提高监控效果。
最后,利用视频处理软件对模糊视频进行后期处理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视频处理软件,可以对模糊视频进行去噪、锐化等操作,从而提高视频的清晰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下无法通过硬件手段解决的模糊问题。
总的来说,处理监控视频模糊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监控环境和设备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监控视频模糊的问题,提高监控效果。
红外夜视球机常会见到镜头有雾,导致摄像机聚焦不准确,图像看不表。
特别是温差大和潮湿的地方更为常见。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刚装上有水雾,有可能是球机的灯板老化发热所产生的水雾,这种为正常现象,出厂球机未老化,所以晚上用起来灯板发热,这个水雾是胶水的。
正常情况下2个晚上左右这个胶会干,以后就不会有雾。
第二种情况:使用过程中有雾,这种情况跟环境有关系,天气比较冷,球机内外温差大,一般有雾是晚上才有,晚上红外灯亮起来,灯板的电流一般能到2A以上,内外温差大而产生的雾,而球机里面没装温控。
这种情况在不返厂的情况下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把机芯中筒打开,放几包干燥剂即可。
第三种情况:机芯有问题,聚焦不清晰,检查一下球机的罩子上是否有雾,如果没有水雾而看不清图像跟机芯有关系。
监控摄像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1、红外机系列机器晚上出现图像照度差、发白或有亮白色光圈现象该现象是机器装配不当导致的,装配时感光器件(光敏电阻)离半球距离过远会导致红外灯启动不完全造成机器夜间照度差。
出现图像发白或亮白色光圈现象主要因红外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通过球罩折射到镜头所致,解决此现象就是避免让红外光折射到镜头表面,通常采用海绵/胶圈进行镜头与红外光的隔离,在装配时一定要将球罩/玻璃紧贴海绵/胶圈,防止漏光;雨罩反射红外光致镜头也会导致此现像。
2、夜视型红外防水机白天图像正常,夜间发白此现象一般因机器使用环境有反射物或在范围很小的空间使用,因红外光反射导致,解决此现象首先应确定使用环境是否有反射物,尽可能改善使用环境,其次检查机器的有效红外距离与实际使用距离是否相应;若一台长距离红外机器在很小的空间使用会因红外光过强导致机器图像发白。
镱头里面起轻微雾也会有此现象。
3、无图像首先检查外加电源极性是否正确,输出电压是否满足要求(电源误差C12V±10%,AC24V± 5%),其次检查视频连线是否接触良好;若是使用手动光圈镜头需检查光圈是否打开,自动光圈镜头则需要调节LEVEL电位器使光圈在合适位置4、彩色失真、偏色可能是白平衡开关(AWB)设置不当,也可能是环境光照条件变化太大,此时应检查开关设置是否在OFF位置,应想办法改善环境的光照条件。
监视器刚买回来时或在用过一段时间后,四角会出现色彩差异,有时蓝色东西在监视器上去显示成了红色.监视器的屏幕出现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无法修复的,叫色纯度不良,是由于现象管内部的荫罩扭曲,电子束不能够正确的轰击所需要的颜色的荧光粉,而出现偏色,多以块状呈现,且区域固定。
另一种现象为消磁问题了,是可以修复的,显象管被误磁化后,也引起电子束在攻击荧光粉时发生偏转。
5、图像出现扭曲或几何失真这种现象可能是摄像机、监视器的几何校正电路有问题或光学镜头的问题,也有可能是视频连接线缆或设备的特征阻抗与摄像机的输出阻抗不匹配。
红外一体化摄像机的性能分析与选择红外一体摄像机成像原理在夜视监控系统中,常规的办法是利用可见光照明,但这种方式存在不能隐蔽、容易暴露监控目标等缺点,因此使用较少;目前隐蔽、科学的夜视监控是采用红外摄像技术。
红外摄像技术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
被动红外摄像技术是利用任何物质在绝对零度(-273℃)以上都有红外线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
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摄像机最典型的就是红外热像仪,但是,这种特殊的红外摄像机造价昂贵,因此仅限于军事或特殊场合使用。
而主动红外摄像技术,是采用红外灯辐射“照明”(主要是红外光线),应用普通低照度黑白摄像机、彩色转黑白摄像机或红外低照度彩色摄像机,感受周围景物和环境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实现夜视监控。
主动红外摄像技术成熟,稳定,成为夜视监控的主流。
红外一体化摄像机是将摄像机、防护罩、红外灯、供电散热单元等综合成为一体的摄像设备。
它实现夜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普通CCD黑白摄像机可以感受红外光的光谱特性(即可以感受可见光,也可以感受红外光),配合红外灯作为“照明源”来夜视成像。
红外灯的功率和角度,摄像机的配置,一定焦距的感红外镜头,以及是否有良好的供电散热处理是判断红外一体化摄像机性能的重要参数。
目前市场上也有许多产品是摄像机与红外线投射器分开的,这需要用户对红外灯和摄像机的性能有足够的了解,能够根据红外灯的角度、摄像机镜头参数等作合理的搭配。
红外一体化摄像机的性能分析红外一体化摄像机在监控摄像机中具有夜视距离远、隐蔽性强、性能稳定等突出优势,因而在CCTV夜视监控中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
如何在纷杂的红外一体化摄像机市场中辨别优劣呢?性能优良的红外一体化摄像机必须能够具备以下性能:1.红外灯工作条件一般来说,其红外灯辐射功率与正向工作电流成正比,但在接近正向电流的最大额定值时,器件的温度因电流的热耗而上升,使光发射功率下降。
红外二极管电流过小,将影响其辐射功率的发挥,但工作电流过大将影响其寿命,甚至使红外二极管烧毁。
红外摄像机晚上白茫茫只有3点可能摘要:很多摄像机工厂头疼得很,有时无法解决问题,带来不小的损失,有时问题解决了,也不知道怎么解决的。
红外摄像机2大顽症困扰了多少安防技术人员,第一就是镜头老化后偏焦,第二就是红外摄像机起雾,晚上白茫茫,镜头偏焦在前面的文章已经讲过,今天主要分析,为什么红外摄像机晚上汇款白茫茫呢?红外摄像机的技术日益成熟,很多问题都比原来改善多了,但凡事不能完美,安防工程商还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搞得头大,三天两头就会接到客户电话说监控系统才装几天就模糊了,像有一层白雾。
遇到这种问题怎么办呢?红外摄像机的发展门槛很低,安防行业虽然在不断发展,但同时弊端也较多。
像市场上的众多OEM商家,外面一层打着品牌的旗号高喊,里面还不知道包的是什么东西。
一切为了自己的成本利益,顾使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从而致使红外摄像机会有其寿命问题,起霜、起雾问题、出现雪花闪烁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如下:1、改善主板电流。
2、保持机子干燥。
3.镜头档光要好。
其实起雾也和镜头有关系的,有的厂商为了降低成本,专采购一些便宜的原料,就目前市场的产品而言,保守估计有50%的不合格产品。
XX高品质红外摄像机不惜成本采用的世界顶级元器件,对每一批来料都经过严格的审核,XX的供应商都要签订原材料假一赔十的合同,目的就是要做高品质的红外摄像机。
另外XX定做特大型干燥机,XX人视每一道工艺细节如生命,要把最好的产品送到客户手中。
其实大家在讲"起雾",大部份并不是水气,想想LED板那么热,一般除雾用的加热器都没它热,水气早被蒸发掉了.看起来像起雾,有几个原因:1.镜头遮光圈漏光及没跟玻璃密合,红外光折射进镜头.,尤其4mm最严重;2.机板本身参数不对,如果只是拿一般机板换个滤光片就拿来用,肯定出问题,白茫茫一片,但白天还行;3.老问题: 过热,CCD 白底往上浮,看起来就发白雾了。
水雾主要是防水不够好,再加上空气的潮湿,红外灯及CCD板工作时产生热量就导致水雾,起雾应该是红外摄像机里面的湿气在机子温度快速上升所致。
红外摄像机有时也称为红外夜视摄像机,自从被应用于民用行业以来,这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普及。
2000年前后,红外夜视在国内开始起步,当时的监控系统多由集成商或工程商通过向外采购红外灯、摄像机、红外镜头和防护罩等各部件,自行组装和配置。
由于系统涉及到光、机、电等多种领域的技术,且对技术实行的要求较高,任意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彼此之间的配置,都影响到红外夜视系统的整体效能,也妨碍到人们使用这类产品的信心。
面对市场的演进,一些生产厂商开始将红外夜视系统引入一体化红外摄像机,即将红外灯内嵌至摄像机内,与具有红外感应性能的摄像机和专用红外镜头一起整机成形。
红外摄像技术和产品由此走向成熟。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年增长以及社会各界对监控行业的认同,监控类产品、尤其是红外摄像机正在逐步进入井喷式的应用时代。
记者就红外摄像机的发展、结构、产品、应用以及安装事项等采访了部分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请他们就上述问题做了一些说明。
红外技术进步带动红外摄像机发展1800年红外线被英国天文科学家赫谢耳(Herschel)发现,美国贝尔实验室所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发现了红外夜视技术,但由于诸多原因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而在民用层面几乎没有市场。
在红外摄像机应用之前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很多摄像机都普遍可以很好的解决在白天的监控需求,并且众多厂家的摄像机也都在水平分辨率和色彩还原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当环境照度变得很低或是在完全没有任何光照的情况下,要想再使摄像机捕捉到符合监控需求的图像就变得比较困难了。
过去,一般采取增强白光照明的方法来解决,但是大量电力的消耗带来了资源流失和成本增加的问题,同时增强环境照明也无益于监控设备的隐蔽,甚至可以提醒那些有恶意企图分子避开有效的监控范围实施不良行为或是犯罪活动。
因此,生产厂家把目光逐渐集中到红外夜视系统上来,而用户对这类产品的使用意识也被唤醒,市场需求持续升温。
透雾摄像机的透雾原理及四大透雾技术
透雾摄像机在雾天中的作用毋容置疑,海康透雾摄像机等早已获得用户的认可,如今,高清透雾摄像机的问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透雾高清电动镜头,但摄像机本身的透雾原理也在近端时间获得极大的进步。
一、透雾摄像机的透雾原理
自然光由波长不同的光波组合而成,人眼可见范围大致为390nm-
780nm,波长从长到短分别对应了红橙蓝绿青橙紫七种颜色,其中波长小于
390nm 的叫做紫外线,波长大于780nm 的叫做红外线。
雾气、烟尘等空气中的
小颗粒对光线有阻挡作用,使光线反射而无法通过,所以只能接收可见光的人眼是看不到烟尘雾气后门的物体的。
而波长越长衍射能力越强,即绕过阻挡物的能力越强,而红外线因为拥有较长的波长,在传播时受气溶胶的影响较小,可穿过一定浓度的雾霭烟尘,实现准确聚焦,这就是光学透雾的依据。
实现透雾的三个要素:
在不可见光的范围内,有一频率的光可以穿透雾气,但是由于起波长不同,所以需要在摄像机上进行处理,以达到对其聚焦的目的,同时还需要在摄像机上进行从新设计,用来将这一频率的不可见光进行成像,由于这个不可见光没有对应的可见光色彩(1)具有色差补偿的镜头
想要得到较好的透雾效果,镜头的设计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可见光成像系统透雾前后都能得到理想的普通镜头透过光谱的中心波长在500~600 m 之间,透雾系统中的镜头需要在500~600 nm 与780~900 nm 都能得到很高的透过率,
因此镜头采用了多层镀膜技术,将镜头500~900 衄波段的透过率全大于80%。
从原理上,自然是可利用的近红外波段越宽越好,但是受限于镜头光路设计的。
摄像头里面有水雾怎么办
很多人在用手机拍照的时候,当摄像头的表面起雾时,可用干净的软毛巾将其擦拭干净,就可以正常使用,但不宜用清洁剂擦拭,若是内部起雾时,可将手机放在干燥的环境中,里面的水雾就会逐渐的消失。
当内部中的水雾没去掉时,可将其放在有太阳光线的位置处晾晒一段时间,还要注意防止灰尘的进入,或者将手机放在装有干燥剂的袋子里,密封静置几个小时,或者放在温度稍微高点的环境中,里面的水气自然也会消失。
实在不行的话,就可以将上面摄像头拆开,将里面的雾气去掉,或者送到专业的维修点进行处理,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面有水雾的话,最好不要用电吹风对着吹热风,否则会将里面的线路吹坏,还容易起到反作用。
1。
型号CL
CL--F16KD/W
F16KD/W
CL
CL--F16D/W
F16D/W CL
CL--F16A12D/W
F16A12D/W CL
CL--F16A8D/W
F16A8D/W CL
CL--F16SD/W
F16SD/W
成像器件1/3" SONY Super HAD
CCD II
1/3" SONY Exview HAD
CCD II
+SONY Effi-E DSP
1/4" ADS Pixel Color
CMOS
1/4"ADS Pixel
Color CMOS+DSP
像素
PAL: 500(H) X 582(V)
NTSC: 512(H) X 492(V)
PAL: 976(H) X 582(V)
NTSC: 976(H) X 494(V)
PAL:1020(H)×596(V)
NTSC:1020(H)×508(V)
PAL:1024(H)×768(V)
NTSC:1024(H)×670(V)
感光面积 4.8mm(H) X 3.6mm(V) 3.6mm(H) X 2.7mm(V)
水平解析度520TVL700TVLwith OSD 菜单700TVL 800TVL 制式PAL/NTSC
最低照度0 Lux (LED ON)
信噪比>48 dB
电子快门PAL:1/50-1/100000 sec NTSC: 1/60-1/100000 sec
增益控制自动 Auto
背光补偿自动 Auto
白平衡自动 Auto
适用场所区域该监控摄像机适用于道路、商场、银行、公共场所、金融、酒店、写字楼、小区等;室内外各种暗光环境下
恶劣的特殊环境
同步方式内同步 Internal Synchronization
工作温度 -20℃~50℃
镜头进口大光圈镜头: 4/6/8/12/16/25mm 电源输入DC12V 2A
视频输出 1.0Vp-p/75Ω(BNC)
尺寸245*138*98
重量708
F16A12D/W CL--F16A12D/W
CL
1/3" 1.3MP Megapixel
ADS Colro CMOS
1280*960P
4.8mm(H) X 3.6mm(V)
1200TVL
光环境下监控场所及部分条件
解决红外防水摄像机镜头起雾的问题其实不难
现在越来越多新修建的体育场馆都把视频监控作为场地建设的重要一环。
由此,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游泳馆内安装监控设备,由于场内比较潮湿,监控摄像头上经常会有雾气,进而影响监控质量。
从而,红外防水摄像机就应运而生了。
实际上雾气水汽等问题可以由以下几种途径解决。
第一种情况,红外防水摄像机机器内部出现雾气:
雾、霜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饱和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因冷环境的强、弱分别凝结成霜和雾。
红外防水摄像机在工作过程中,尤其是在室内的红外防水摄像机常常会因场馆内的雾气或者水汽等原因在防护罩视窗玻璃上形成雾或霜,导致红外防水摄像机无法看清物体,直接影响监控效果。
各家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增加除霜电路、开通气孔、充氮气、加风扇、放干燥剂等等。
方法不一样,做出来的效果当然也不一样,有的可以解决问题,有的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不过,从最基础的角度上来讲,严格控制料件的清洗,尽量杜绝挥发物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PCB板不能有残留助焊剂,遮光胶套采用优质硅胶材料等。
第二种情况,红外防水摄像机机器外部出现霜、雾:
红外防水摄像机在湿度大的环境下工作,防护罩的视窗玻璃容易出现污垢,造成红外防水摄像机视线遮挡。
解决的办法:
1、在防护罩上增加雨刷,通过控制雨刷清洁玻璃。
2、使用隐形雨刷视窗玻璃。
与普通视窗玻璃相比,隐形雨刷视窗玻璃具有排斥水、灰尘等功能。
最后,针对高湿度情况下,对于外壳密封的一些要求
如果红外防水摄像机在北方应用的话,机体内外会产生很大的温差,前端的镜片会出现雾化的现象,因此要求红外防水摄像机机器内必须具有很好的密封性,防护罩也要具备很好的防雨水性能。
现阶段,大陆技术在密封性上,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比如外壳的设计,在接头和螺丝接口等地方,多是产生漏水的地方。
如何把密封性做的更好?基本解决方法是这样:
一、加防水胶套,在接口处加放水垫,起到防水的作用,效果比较理想。
二、在接线螺丝口处打防水胶,增强防水性。
三、红外防水摄像机采用铝合金外壳,提高接口处精度,并且采用优质硅胶材料沾合,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