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磁敏感加权成像
- 格式:ppt
- 大小:10.04 MB
- 文档页数:62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是利用不同组织间磁化率不同而产生图像对比的一项新技术。
SWI在显示细小出血灶.肿瘤相关静脉结构。
钙化等方面优于常规MR序列,是研究肿瘤内部结构的一种新的方法,其在脑肿瘤中的应用近年来进展迅速,本文就其最新进展加以综述。
标签:磁敏感加权成像;脑肿瘤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MR 新技术,是一项可以反映组织磁敏感特性的新的对比增强技术,提供了T1WI、T2WI、质子密度及扩散加权成像之外的另一种对比度,包含铁、钙、血红蛋白代谢物等物质的组织磁敏感性与邻近的背景组织明显不同,在幅度图像后处理中使用相位掩码(phase mask)技术提高幅度图像的相位对比,从而提高对引起磁敏感效应物质的显示。
现在该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诊断与研究中,脑肿瘤是神经影像学研究热点之一,其早期诊断、分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有关磁敏感成像技术在脑肿瘤应用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临床应用价值1.1 在肿瘤分级中的价值高级别和低级别病灶的治疗方法不同,临床上对星形细胞瘤的准确分级具有重要的预后和治疗意义。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WHO Ⅲ、Ⅳ级)无论是否可以切除,均需进行放疗或放化疗联合;低级别星形细胞瘤(WHOⅠ、Ⅱ级)可行手术切除,且有治愈的趋势,辅助放化疗仅推荐给不能完全切除的Ⅱ级肿瘤或年龄大于40 岁的病人。
Burger 等发现,肿瘤病理学特征(如瘤细胞增殖、细胞核异形性、有丝分裂活动、肿瘤坏死和血管增生)中,仅血管增生能够预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病人短期及长期生存时间。
SWI 使得观察脑星形细胞瘤中血管结构的改变成为可能,能够为肿瘤准确分级提供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手段。
肿瘤内磁敏信(intratumoral susceptibility signals,ITSS)标准定义是肿瘤内部聚集或不聚集呈簇低信号的细微线状或点状结构,SWI 可观察到而常规MRI 不明显。
MR磁敏感加权成像对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应用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敏感性。
方法:应用3.0t磁共振swi序列,回顾性分析8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资料并与常规序列进行对照。
结果:swi序列显示病灶数目明显多于常规序列,swi序列发现病灶159个,常规序列发现病灶72个。
结论:swi序列对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率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图分类号】r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88-02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 ca)属于先天性隐匿形性血管畸形,多为单发病灶,osborn等[1]认为约1/3患者表现为多发病灶。
ca是发生在毛细血管水平的血管畸形,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具有遗传倾向[2];临床表现随部位而异,多以癫痫、头痛、肢体麻木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40岁左右,儿童少见,男性多于女性[2]。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利用不同组织间磁敏感性的差异产生图像对比,通过运用高分辨率扫描,相位图像、蒙片和最小密度投影等技术,清晰显示脑内静脉系统,对含铁血黄素沉着,矿物质沉积等顺磁性物质非常敏感[3];本文采用3.0t磁共振磁敏感(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8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检查,与常规序列进行对比,探讨磁敏感在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8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2例,女6例,(其中包括母女一对,母子一对),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36岁。
核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的价值摘要目的总结核磁共振(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效果。
方法30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扫描,包括核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序列[横轴位快速自旋回波SE(T1WI)、自旋回波TSE(T2WI)、反转恢复序列(FLAIR)]与SWI 序列扫描。
观察各序列对患儿颅内出血病灶等的检出情况。
结果各序列对颅内出血病灶检出数量排序,由多到少依次为SWI>FLAIR>T1WI>T2WI。
按HIE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三组。
①轻度组(13例):颅内出血7例(53.85%),脑内静脉扩张5例(38.46%),颅内出血与脑内静脉扩张合并3例(23.08%)。
②中度组(11例):颅内出血10例(90.91%),脑内静脉扩张7例(63.64%),颅内出血与脑内静脉扩张合并6例(54.55%)。
③重度组(6例):颅内出血6例(100.00%),脑内静脉扩张5例(83.33%),颅内出血与脑内静脉扩张合并5例(83.33%)。
SWI序列中,在颅内出血、脑内静脉扩张、颅内出血与脑内静脉扩张合并方面,检出率由高到低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
结论SWI在HIE患儿颅内出血与脑内静脉扩张检测中具有理想效果,临床实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核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新生儿;诊断效果SWI是近年来临床医学中重要突出技术,在大量成人疾病领域内,包括脑肿瘤、脑血管病、脑血管畸形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但SWI在新生儿HIE中是否具备同样效果,现阶段研究相对较少[1]。
本文选取30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收集2013年4月~2017年8月本院确诊的30例HIE住院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7例,日龄2~90 d,平均日龄(9.3±27.5)d,临床分度为重度6例,中度11例,轻度13例。
MR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19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接受MRI检查,比较T2WI-TSE及SWI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情况。
结果 1. T2WI-TSE序列共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81处,SWI序列共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292处,SWI序列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比例显著高于T2WI-TSE序列(P < 0.01)。
2.在铁环征的显示中,T2WI-TSE序列显著高于SWI序列(P < 0.01)。
SWI序列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平均径线显著高于T2WI-TSE序列(P < 0.01)。
结论SWI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十分敏感,可以清晰显示其影像学特征,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标签:磁敏感加权成像;海绵状血管瘤;磁共振;诊断腦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CA)是脑内发病率最高的隐匿性血管畸形(angiographically occultcerebrovaseular malformation,AOVM),患者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癫痫或肢体感觉运动障碍,部分病灶会出现继发性出血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
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颅脑CT及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以清晰显示脑组织形态及结构,其中MRI具有多参数、多序列成像的功能,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显示更加清晰[1,2]。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属于一项磁共振新技术,对磁场的不均匀性十分敏感,可以清晰显示血液代谢物、铁沉积及钙化等。
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比分析,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2年8月间我院神经内外科诊治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23~67岁,平均(47.2±11.8)岁。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ng,SW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MR/技术。
它的图像对比来源于组织磁敏感性的差异,与传统的T1加权像、他加权像和质子加权像的对比机制完全不同。
组织磁敏感性组织的磁敏感性是指组织在外加磁场中诱发的磁响应的能力。
在一个稳定的外加磁场中,所有的物质都会产生一个属于自己的诱发磁场。
多数人体生物物质都是反磁性的,诱发的磁场方向和外加磁场方向相反,强度大约只有外加磁场强度的106分之一。
体内的一些金属离子,如铁、铜、锰等,是顺磁性物质,所诱发的磁场方向和外加磁场相同,强度大约是外加磁场的104分之一,并且这种顺磁性响应的强度直接和原子的数目成比例。
由于生物组织的反磁性响应非常弱,并且几乎是恒定的,而锰、铜等金属离子,浓度都非常低,对组织磁敏感性的影响也非常小,因此,生物组织的磁敏感性差异主要由铁及其降解产物的含量和分布决定。
血红蛋白铁是生物体内铁的主要存在形式。
血红蛋白含有四个Fe2+,当Fe2+与氧气结合的时候,则没有多余的未成对电子存在。
因此,含氧血红蛋白是反磁性物质。
当氧气和铁原子分离,形成去氧血红蛋白,含有4个未成对电子,是顺磁性物质。
因此,依据氧饱和度不同,血液可以是反磁性的(完全氧饱和的血液)也可以是顺磁性的(去氧饱和血液)。
生物体内还有相当数量的非血红蛋白铁,主要以铁蛋白及其降解产物一一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
这两种都是顺磁性物质,在不同的组织中的差异很大,比如,在肝脏、大脑的某些灰质核团中含量较高。
根据分析可以看出,生物体的磁敏感性对比取决于铁以及降解产物在组织内的含量和分布。
成像原理铁及其降解产物在体内的沉积会产生亚体素的磁场不均匀,影响周围质子的自旋,导致MR信号强度和相位的改变。
采集到的磁共振成像的原始信号,即k空间信号,包含了强度和相位两方面的信息。
也就是说,k空间信号S(k)能够以信号强度s0(k)和累积相位0(k)的形式来表达,如公式(1)所示:S{Jf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