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pdf
- 格式:pdf
- 大小:67.79 KB
- 文档页数:1
20221034097【课程思政】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途径研究陈莹莹(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摘 要]实施“课程思政”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高等职业院校在深刻认识“课程思政”内涵和“课程思政”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加强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变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力度,深入提炼专业课课程中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完善课程设计,将“课程思政”自然而然融入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
为国家、为社会、为产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肩负重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实施;有效途径[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2)10-0097-03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lemen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hen Yingying(Heilongjiang V ocational Colleg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0)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nd fulfill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Mom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tick to the core, in the deep understanding connotation "course education" and "course educa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value orientation,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class teach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knowledge learning, change the specialized course teachers' teaching idea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intensify the course education resources of mining, Further refin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s of specialized courses, improve the curriculum design, naturally integrat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promo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For the country, for the society, for the industry to shoulder the great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shoulder the new generation.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implementation; Effective Approach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农业高职院校学生‘三农’情怀培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1981)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王明珠(1982-),男,江苏南通人,硕士,讲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王明珠(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十大”育人体系的构建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之一,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基本路径。
文章基于农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分析高职院校“十大”育人体系的育人价值和功能,并从以丰富育人内容为关键点、以拓宽育人载体为着力点、以创新育人路径和方法为切入点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十大”育人体系的优化策略,以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大”育人体系;人才培养;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641;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0-0004-03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这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调。
“十大”育人体系是一种立体工作格局,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之一。
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切实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农业高职院校特点的“十大”育人体系,着力破解农业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难题已刻不容缓。
一、高职院校“十大”育人体系的育人价值和功能1.深挖各个子体系所蕴含的育人元素要毫不动摇地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挖掘和细化各类岗位的育人元素,充分发挥和拓展党、群、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纽带作用和引领功能。
研究关于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讨黄琼俭摘要: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根据教育要求对课程思政进行改革,所谓的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中蕴含的具体思想内容有机融入高职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举止,学生在思想政治观念指导下,加强自身修养和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
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探究新时代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挖掘教学手段与课程知识技能进行有效融合,更好地将课程思政思想落实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新时代下,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并积攒了一系列具有规律性的成功教学经验,但目前思政教学和高职院校实际教学情况存在脱节现象,因此,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探究新时代下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采取创新策略推动改革。
高职院校在探究新时代思政课程改革过程过程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师队伍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开展工作。
为高职院校打造多元化且开放的教学资源模式,推动思政与各科课程教学之间融合。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一)高职院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还存在认识误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高职院校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提升,我国教育部门制定了诸多文件来规范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推动高职院校在秉承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以培养专业化、创新性人才。
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存在办学薄弱的特点,导致整体教学水平不高,造成一些高职院校忽视了“课程思政”建筑工作,过于单纯地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工作。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体制机制不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系统的工作,因此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仍未有效地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未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体系中。
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摘要】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是至关重要的。
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可以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养;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他们坚定政治信仰;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有助于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加强青年教师的政治表率作用可以影响更多学生;加强党建工作,营造浓厚的思想政治氛围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
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杰出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新时代、教育培训体系、政治教育、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政治表率作用、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氛围。
1. 引言1.1 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质量和学生成长成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青年教师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育事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发展成长,也关系到整个高校的发展进步。
只有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推动高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只有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青年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高校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教育培训体系是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
需要从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入手,针对青年教师的实际需求和特点,设计符合其需求的培训课程。
职业教育与培训124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养研究荆丽敏(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摘要】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青年教师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需要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承担的历史使命,同时努力发展与承担使命相匹配的品德和才能,实现使命的担当。
文章就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养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5699(2020)01-0124-02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定青年教师生理想信念、打牢思想根基的精神动力,成为各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高校青年教师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时代使命。
青年教师所处时期也是人生中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与否对国家、社会和学生都尤为重要。
新时代,提升青年教师的马克思理论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
1 加强和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必要性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紧密相关。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教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坚力量,加强和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内在要求。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所在地,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育人,办学方向是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标。
关于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作者:吴明永曾咏辉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0期[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高校青年教师的数量急剧增加。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决定了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着重分析了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薄弱所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作者简介]吴明永(1976- ),男,贵州思南人,长江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曾咏辉(1976- ),女,湖南双峰人,长江师范学院社科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重庆 408100)[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5-0135-02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9年以来连续几年的扩大招生规模,实现了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到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步入了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2006年全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①。
适应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的需要,高校教师的数量也呈逐渐增长趋势,教师队伍整体年轻化,高校师资队伍低年龄、高学历、非师范类趋势明显。
据中国教育报统计,高校教师中45岁和35岁以下的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79%和46%②,毋庸置疑,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力量。
青年教师总体上讲具有时代赋予的新特点,普遍拥有较高学历,基本上是硕士、博士,发展潜力、上升空间大,知识结构新,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与大学生心理距离近等。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但同时,目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中少数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人格特性存在缺陷,治学不严谨。
这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和高校的形象。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作者:覃磊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24期[摘要] 高职思想政治课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三观”以及健全人格的重要课程,该课程教学水平的高低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影响。
虽然高职院校已经深刻认识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的重要性,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各种急需解决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有效提升。
所以,高职院校必须严格按照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创新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为高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保驾护航。
主要是在深入分析“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就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 “大思政”;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4-0142-03高职院校构建的“大思政”体系实际上就是高职思政课中的子系统之一,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时,不但要按照教学要求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应鼓励学生将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合理应用于实践生活中。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严格按照“大思政”的要求,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高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思政课是必修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立德树人的主渠道。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思政课改革的主要目标。
如何让理论课堂动起来,学生活起来,学生的头抬起来,眼睛亮起来,成为思政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提升了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度,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水平,为切实培养大学生的立德树人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
各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通过校内演讲竞赛、辩论赛、编排话剧、制作微课、拍摄微电影及虚拟现实体验等形式、校外“三下乡”活动、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老区、参观现代企业、法院旁听等活动,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由枯燥变为有趣,由单调变为形式多样,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理论讲授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青年思政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青年思政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究引言在当今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思政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的迅速变化和知识更新的加快,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而高职院校青年思政教师作为教育主力军之一,其科研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思政教师在科研方面普遍存在着研究意识不强、科研水平不高的现状。
他们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教学和管理工作上,而科研工作却常常被忽视。
如何有效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思政教师的科研能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通过对高职院校青年思政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路径进行探究和研究,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培养更多优秀青年思政教师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青年思政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2000字内容需从研究目的的角度进行探讨,并深入分析高职院校青年思政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如何有效提升青年思政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其在思政教育领域的成长与发展。
通过加强科研能力培养,青年思政教师将更好地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积极提升青年思政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是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青年思政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提供具体的路径和方法,为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对不同提升路径的研究和探讨,还可以为其他教师群体的科研能力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3 意义和价值高职院校青年思政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青年思政教师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支柱力量,其科研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也能够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声誉。
新时代青年教师担任高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实现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面临着教学能力的新要求、自身职业发展和自我效能提高的新需求、高职学生新特征等方面的挑战,需从加强组织领导系统谋划统筹部署、加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青年教师夯实内功等方面加以破解。
关键词:高职班主任;角色定位;功能实现引言在我国职业教育持续改革发展中,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根本任务。
青年教师充满朝气,拥有充沛活力,具有良好创新精神,能够紧跟行业发展潮流,是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
但高职青年教师在尊重、敬业、育人等意识形态层面存在一定不足,思想觉悟不够,因此需要注重提高高职青年教师综合礼仪素养,从而进一步优化其专业教育能力。
1高职青年教师培养中进行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对于教育事业来说,为谁培养人才、培养怎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是教育的着力点和出发点,也是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
师德是一个教师进行人才培养的根本,也是教师的灵魂。
我国从古代开始就已经十分注重教师的师德培养,如孔子所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等,都是强调教师的师德培养。
学生是社会的未来,社会的发展要依靠人才,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角色,对整个社会的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师风师德建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的重要使命。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打造师德高尚、专业能力过硬的优秀青年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
相比于其他职业来说,教师更加特殊,对于从业者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师德从某种含义上来讲,要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级别的要求。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建立起自己积极向上的人格,通过教师正确科学的引导,树立自身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师德在实践活动中要具有更加鲜明的典范性,这是教师的带头作用和引导作用。
Total.415March 2018(A)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总第415期2018年3月(上)摘要教师作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
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作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青年教师逐渐成为高校教师的主力军,加强青年教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必然性,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将成为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新途径。
关键词青年教师“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Explora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Young Teachers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Back 原ground of "Internet+"//Jiang Wei,Shan XinxinAbstract As the people propagating the doctrine,teachers must first understand and believe the doctrine.Under the current background of "Internet+",college teachers,as educators and the educated as well,face new challenges.With young teachers gradually becoming the main force of college teachers,there is an inevitability to strengthen the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young teachers.The rational use of the Internet plat-form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new way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 words young teachers;"Interne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1引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作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作者:孙成刚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5年第09期【摘要】随着高职高专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迅速增多,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因此,研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分析其原因,可以为改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原因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立项课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编号:C2014D0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孙成刚,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
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汽车运用工程。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6-0111-02随着高职高专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迅速增多,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12号)中提出:“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教育引导。
”足以说明国家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动力,如何有效地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其原因。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1.对象的特定性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在其工作环境和年龄阶段都有特别的规定,具体是专指工作于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专科院校的,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这一特定群体。
2.内容的广泛性和时代性当前,信息时代高速发展,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且具有时代性。
1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重业务能力,轻政治学习
青年教师关心自身价值实现,关心个人业务发展情况,重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
而参加政治学习热情不高,主动不够,流于形式,基本上是领导读,教师听,政治学习效果甚微。
1.2敬业思想衰退,师表意识欠佳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巨大变化,高校教师的生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思想道德观念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有些青年教师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想,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事业心、责任心不强;有些青年教师仅满足课堂教学,上课来下课走,与学生交流甚少;有些青年教师着奇装异服上课,毫无师表形象可言。
1.3职业满意度低,奉献精神下滑
社会对高职院校及其教师的认可度不高,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缺乏职业自豪感、使命感。
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在社会认知上被人们与中职、民办高校、社会力量办学、培训机构混同,认为高职不是“大学”,社会偏见对高职青年教师职业声望产生负性影响。
2实施步骤
2.1机制创新
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工作的配套机制和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鼓励青年教师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尊重青年教师的民主参与意识,尊重青年教师的意见,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事务,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在教师职业领域有自己的舞台和发展空间,不断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归属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
在具体工作中自觉运用需求激励理论,从分析青年教师的需求入手,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
关心高职高专青年教师的日常生活,建立相应的生活保障机制,解决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
建立学校督导室和学生联合监督的机制,将他们的言行置于学校和广大学生的共同监督之下。
2.2阵地创新
加强阵地创新,将传统的教育活动阵地和高科技信息化媒介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拓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创新提供了现代化的崭新手段,拓展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
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大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要打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动仗和攻坚战,主动选拔、组建和培训一支“思想过硬、网络业务精、熟悉青年教师思想状况、上网有规律”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2.3方式创新
探讨方式创新,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党务工作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思考,积极探寻与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相契合的完美结合点,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是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新思路。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制定导师制。
导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教学导师和人生导师,发挥中老年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不仅过好教学关,而且还要过好做人关、育人关。
与党务工作相结合,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
2.4活动创新
进行文化活动创新,开展广大青年教师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活动来激励青年教师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要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多组织为广大青年教师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他们参与活动。
通过青年教师课余文化生活,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思想修养,各院校可以结合各自实际成立青年教师发展中心。
该中心可以开展各类有关个人发展的主题沙龙、学术交流活动和进修深造等。
3结论
第一,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工作的配套机制和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鼓励青年教师不断取得的进步。
第二,加强阵地创新,不断拓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
第三,探讨方式创新,探寻与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相契合的完美结合点,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第四,进行文化活动创新,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激励青年教师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作者:邱翠榕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