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FAX_TEST1全自动化血沉仪器性能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4.63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全自动动态血沉仪的测量(1)测量原理红细胞沉降率(ESR)是常用的临床检验指标。
血样采集到内有抗凝剂的血沉管中,混匀后垂直放置在仪器样品架上,在重力的作用下,红血球会渐渐下沉,在血沉管的上部会留下一段透明的血浆,仪器利用一对红外发送和接收管(TX—RX)上下移动来测定红血球和透明血浆的分界面,在一定时间内可测出红细胞的动态沉降变化情况。
(2)测量方法ESR—30血沉分析仪的读数原理如图2.1所示描述,红外发送和接收对管(TX—RX)移动范围为C,对血沉管的读数终端为:L为最底端,H为最高端。
在红外发送和接收对管从最底端(L)向最高端(H)移动的过程中,如果红外光线不能到达接收管,则说明红外光线被高密度的红细胞阻挡。
一旦红外光线能穿过血沉管到达接收管,接收管的信号就告诉计算机开始计算到达移动终端时所需的距离。
L1代表血沉管中的血液在时间零计时的高度(血样初始高度),L2代表血沉管中的红细胞沉降面在30分钟的高度,L3代表血沉管中的红细胞沉降面在60分钟时的高度,K代表红外发送和接收对管移至最底端时血沉管中血液的高度。
K由血沉分析仪本身系统决定,设置在计算机中。
假如血沉管中恒定地放入1.6ml的抗凝全血,在血沉管中的血液高度也会因样品管的不同而轻微有些变化。
为了补偿这个变化,血沉分析仪中采用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考虑初始高度值,运用沉降的百分比原理来修正这些变化。
(图2—1)读数原理图(3)读数原理我们选用红外光电管组成的检测板垂直地对30个血沉管同时进行监测,垂直检测的间隔距离为0.16mm读一个数据(即仪器分辨率),检测周期为3分钟。
当血沉管插入仪器后,仪器自动对血沉管进行检测。
第一次检测作为时间计时的“0”计时,并对血沉管中的血液高度进行初始判断,并以此为基准进行分析,仪器设置的血液高度M的可接受范围为50mm—64mm(从血沉管的底部算起),推荐的高度为55mm(对应的容量为1.6ml,即0.32ml抗凝剂,1.28ml全血)。
自动化血沉仪临床应用评价目的评价自动血沉仪的性能。
方法分别应用自动血沉仪及魏氏法同时检测400例健康体检者及150例患者的ESR,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
结果自动血沉仪与魏氏法检测ESR的回归方程为y=7.00+0.99x,r=0.996,相关性好。
结论自动血沉仪检测ESR与魏氏法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用于日常ESR 检验工作,是一种检测ESR的快速、准确、可靠的新方法。
标签:红细胞沉降率;自动血沉仪;魏氏法红细胞沉降率(ESR)是用来反映急慢性炎症、活动性结核、风湿热活动期、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及监测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尽管特异性和敏感性不是很高,但仍被认为是急性炎症时的可靠与常用的检测指标之一[1]。
目前魏氏法还作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推荐方,此法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临床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魏氏法逐渐被一些新的、自动化的方法所取代。
为判断全自动动态血沉仪的性能和效果,笔者将该方法与魏氏法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380例体检合格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男200例,女200例;年龄10~79岁,平均42岁。
另选本院门诊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男80例,女70例;年龄10~79岁,平均49岁。
1.2方法每人同时按要求抽取2管血液。
魏氏法:严格按照卫生部编写的临床血液学检验操作常规进行[2]。
全自动动态血沉检测:严格按照全自动动态血沉仪操作手册进行,真空抽取1. 28mL静脉血(管中有3.8%的枸橼酸钠),收到标本后立即混匀2~3次,直接放入检测孔,通过红外线进行扫描,确定样品高度,并开始分析,每隔30 min记录1次,实验结束后自动打印出30,60,120 min 的结果,同时打出动态分析图。
1.3数据处理运用SPSS 11.O统计学软件,方法学的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2种方法的配对测定结果采用均数t检验。
在60 min内测出数据并将数据调整为18℃时的魏氏读数单位,以消除不同温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全自动血沉分析仪技术参数
1.*检测原理为毛细管动态光学检测方法,20秒内对毛细管中的微量血进行1000次光学扫描,动态检查红细胞缗钱状结构的形成及沉降的变化过程,通过光密度的变化换算成魏氏法相关的结果。
2. 分析能力:每批最大样品量≥15个。
3. *检测速度:≤30秒/测试。
4.*进样与标本要求:盖帽穿刺,自动吸样,避免污染;标本量≤200μl,可直接使用EDTA抗凝的血常规标本,仪器自动颠倒混匀标本。
5. 质控:具有电子质控、全血质控及多点质控品,保证仪器的准确性。
6. 检测温度:37℃恒温检测。
7. 废液处理:有带螺型盖子专用的废液瓶,不需要各种易损的玻璃管,减少污染的机会。
8. 环境要求:操作温度: 10---30℃,储存温度:–20 to +70℃,操作湿度: 15% to 85% (无露珠),储存湿度: 5% to 95% (无露珠)。
9. 电压:230 V ± 10% 115 V ± 10%。
10.功率:最大250 VA,频率:50 或60 Hz ± 2Hz。
A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评价林佳静【摘要】目的:评价A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以提供更为快速、准确的检验结果,为综合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专业化支持.方法:收集104例患者标本,同时采用A型和B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验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GB)等参数,并对比分析所测结果.结果:A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本底计数均为0,检测WBC、RBC、PLT和HGB等参数的精密度和线性良好,携带污染率低,与B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相关性较好(r>0.9).结论:该分析仪性能良好,与其他血细胞分析仪相比专业、可靠,可用于大中型医院对全血细胞进行筛查及综合疾病诊断.【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6(037)008【总页数】3页(P112-114)【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医学检验;临床医学【作者】林佳静【作者单位】061000河北沧州,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实验诊断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6;TH776医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医学检验也越来越复杂,血液检验仪器已不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
血常规检测是最基本的血液检验项目,其主要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LT)的数量及分类等参数,为临床作进一步检查提供了依据[1]。
因此,我院于2014年引进A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以下简称“A型血细胞分析仪”)。
它在原有仪器的基础上进行了开发和改良,提高了仪器的工作速度和效率。
该仪器不仅可以单纯地作筛选检查使用,还能够为综合疾病诊断提供专业性较强的80项参数检测的功能。
以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eamatology,ICSH)[2]和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3-6]的相关文件中的参考标准评价A 型血细胞分析仪的各项性能指标情况,并通过新鲜全血标本的全血细胞计数(complete blood count,CBC)和WBC分类对比结果来验证A型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优点,以提供更为快速、准确的检验结果,为综合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专业化支持[7-9]。
应用零距离抗张强度测试仪评价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物理性能鹿洪亮;林凯;于静;赖炜扬;李跃锋【期刊名称】《烟草科技》【年(卷),期】2016(049)011【摘要】为全面评价造纸法再造烟叶物理性能,对比了传统的抗张强度仪和零距离抗张强度仪测试原理,分析并讨论了两仪器测试结果的差异、比较了样品测试后的截面微观结构的不同。
结果表明:①再造烟叶基片样品的横向抗张强度平均为0.21 kN/m,远小于纵向抗张强度0.48 kN/m,而基片样品的横向平均裂断长为2.54 mm,也小于其纵向平均裂断长3.11 mm;②再造烟叶基片样品的纵向干法零距离抗张强度平均为28.31 N/cm,远大于横向干法零距离抗张强度18.08N/cm,纵向比横向高约36.1%;样品润湿处理后,无论纵向还是横向的零距离抗张强度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③样品的纵向纤维长度指数平均为0.32,远大于横向纤维长度指数0.10,纵向纤维长度指数比横向高约68.75%。
④样品的横向和纵向纤维结合力差异较大,纵向的纤维结合指数为5.23,远大于横向的纤维结合指数1.61。
因此,零距离抗张强度仪与传统的抗张强度仪的测试结果具有一致性,但零距离抗张强度仪的测试结果能更全面评价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物理性能和纤维性能。
【总页数】6页(P74-79)【作者】鹿洪亮;林凯;于静;赖炜扬;李跃锋【作者单位】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滨水路298号361021;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滨水路298号361021;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新阳路1号 361022;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滨水路298号 361021;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滨水路298号 36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457【相关文献】1.数据库软件在纸浆物理性能客观评价中的应用 [J], 栗建永;赵黎华;周磊;张慧;张占明2.医用滤线栅物理性能微机测试仪的研制及应用 [J], 张兆臣;吴稼祥3.ALIFAX-TEST1型全自动血沉测试仪的应用评价 [J], 方勇;许智越4.电磁场测试仪的应用效果评价 [J], 王宇;沈雅利5.应用灰色聚类方法评价特种动物纤维综合物理性能 [J], 邢丽娟;刘新金;苏旭中;曹秀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验仪器—自动血沉分析仪一、血沉自动分析仪概述1、20世纪80年代诞生自动血沉分析仪。
2、20世纪90年代初又开发出了18°倾斜管方式的快速自动血沉仪。
3、目前出现了动态血沉分析仪。
二、血沉自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和方法(一)工作原理1、红细胞的沉降过程是一个包含力学、流变学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2、影响红细胞沉降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红细胞的形态和大小、红细胞的变形性、红细胞的聚集性、红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红细胞压积,血浆介质和上升流动,沉降管的倾斜度等。
红细胞沉降曲线方程:通过对红细胞沉降实践过程的记录,以及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可得红细胞沉降曲线(H-T曲线)。
(二)仪器的读数原理1、一类是血沉管垂直固定在自动血沉仪的孔板上,光电二极管沿机械导轨滑动,对血沉管进行扫描。
如果红外线不能到达接收器,说明红外线被高密度的红细胞阻挡,一旦红外线能穿过血沉管到达接收器,接收器的信号就引导计算机开始计算到达移动终端时所需的距离。
记录血沉管中的血液在时间零计时的高度,此后每隔一定时间扫描一次,记录每次扫描时红细胞和血浆接触的位置,并以计算机自动计算转换成魏氏法测定值报告结果。
2、另一类是固定光电二极管,血沉管随转盘转动。
垂直置管式与魏氏法相同。
18°倾斜置管方式是将放入血沉管中的血样被仪器充分混匀后,试管相对于Y轴倾斜18 °,促使红细胞沉降加速,静置一段时间,光电传感器自动读出红细胞沉降值,先记录结果后转换成魏氏法测定值。
三、自动血沉分析仪的结构、性能特点及维护1.仪器的基本结构自动血沉分析仪由光源、沉降管、检测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四个部分组成。
①光源:采用红外光源②血沉管:为硬质玻璃管或塑料管③检测系统:一般仪器采用光电阵列二极管,其作用是进行光电转换,把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④数据处理系统:由放大电路、数据采集和打印机组成。
其作用是将检测系统的检测信号,经计算机的处理,驱动智能化打印机打印出结果。
ESR-30型全自动动态血沉仪的应用评价与参考区间调查路爱丽;齐振普;张敏【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33)017【摘要】目的研究建立ESR-30型全自动动态血沉仪的参考区间.方法将仪器法与魏氏法进行比对评价,然后对800例健康体检者按性别、年龄分组.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组合并,符合正态分布时用x±1.96s确定参考区间,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用95%百分位数法确定参考区间.结果经比对评价,仪器法与魏氏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8,P=0.122).健康人群红细胞沉降率(ESR)的频数分布不符合正态性,性别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56,P=0.003).ESR有随年龄增加而加快的趋势,最终确定的参考区间为,男(≤60岁)0~23.0 mm/h;男(>60岁)0~37.0 mm/h,女0~37.0 mm/h.结论仪器法与魏氏法结果可比性良好,适合临床实验室应用,健康人群的ESR参考区间与以往文献所载有较大差别,应引起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的关注.【总页数】2页(P2094-2095)【作者】路爱丽;齐振普;张敏【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新乡,453000;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新乡,453000;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新乡,453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全自动化血沉仪参考范围建立及临床应用评价 [J], 韩呈武;刘海霞2.ALIFAX-TEST1型全自动血沉测试仪的应用评价 [J], 方勇;许智越3.ESR-30型全自动血沉分析仪性能评价及健康人群血红细胞沉降率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 [J], 刘爱胜;陈荣贵;文艳;施俊柱4.Precil XC-40型全自动动态血沉测试仪的应用评价 [J], 彭慧文;孙艳虹;张文迎;谭坪海;陆庆红;钟威;郑丹5.ESR-30型全自动动态血沉分析仪的临床应用 [J], 黄燕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recil XC-20型自动血沉仪的应用评价与血沉测定的方法进展郑文芝;温晓艳;李立宏;吴建岭;赵海春【期刊名称】《神经药理学报》【年(卷),期】2004(021)003【摘要】目的:比较Precil XC-20型自动血沉仪测定结果与传统魏氏法的相关性和线性.方法:分别用自动血沉仪法和传统魏氏法测定50例临床病人1h血沉.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相关系数0.84,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二者测定结果一致,但当血沉>10mm/h后,手工法测定均值高于仪器法,P<0.01,而且随着测定值增加,二者之间差异越明显.结论:自动血沉仪法对正常标本测定结果与手工法接近,而在血沉升高的标本则手工法结果更可靠.【总页数】3页(P1-3)【作者】郑文芝;温晓艳;李立宏;吴建岭;赵海春【作者单位】张家口医学院临检教研室,075000;张家口医学院临检教研室,075000;张家口医学院临检教研室,075000;张家口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075000;张家口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0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相关文献】1.ALIFAX-TEST1型全自动血沉测试仪的应用评价 [J], 方勇;许智越2.Precil XC-20型自动血沉仪的应用评价 [J], 郑文芝;温晓艳;李立宏;吴建岭;赵海春3.Precil XC-40型全自动动态血沉测试仪的应用评价 [J], 彭慧文;孙艳虹;张文迎;谭坪海;陆庆红;钟威;郑丹4.魏氏手工法和自动动态血沉仪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的应用评价 [J], 韦祖兴;彭芬;王丽颖;刘行超;陈希玲5.全自动快速血沉仪测定血沉的方法学评价 [J], 龙伟清;钟武平;崔颖鹏;王松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