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习题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2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选择题1.以下列图片中,能表达我国古代中医中药文化成就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此题主要考察我国古代中医中药文化成就。
根据已学知识可知,①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那么,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根底,属于我国古代中医中药文化成就;②九章算术属于数学书籍;③史记属于历史书籍;④本草纲目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药物学名著,属于我国古代中医中药文化成就。
故①④符合题意。
2.右边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A.水经注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解析】选C。
此题考察学生分析才能。
图片反映了手工业消费情况,与天工开物的内容一致。
A是地理学著作,B是农业科学著作,D是药物学著作。
3.“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消费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
请问该书是()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解析】选D。
此题考察的是天工开物的相关内容。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所以答案选D。
4.明长城与秦长城的相似处不包括()A.长城的走向B.长城的功能C.修长城的目的D.长城的东、西起止点【解析】选D。
明长城与秦长城走向一样,都是东西走向;修建目的一样,都是用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功能一样,都是HY事防御工程。
不同之处是起止点不同,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到;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5.(2021·模拟)某校举办历史手抄报设计大赛,某小组成员搜集了以下历史资料,这些史料反映的一共同主题是()A.高超的青铜工艺B.伟大的建筑工程C.先进的科技成就D.独特的医学技术【解析】选B。
、隋朝大运河为出色的水利工程,明长城为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故宫为木构造和石构造的出色建筑。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列表归纳明朝科技成就,提高比较分析能力;识读《明长城示意图》《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等地图、图片,提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品读《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提升历史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愿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科技名著。
难点:小说和戏剧。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明朝时期在科技、建筑和文学戏剧三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三个方面内容并列呈现,对科技、建筑内容着笔有所侧重。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应在明朝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把握它们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科技名著1.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2.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3.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二、雄伟建筑1.明长城2.北京城三、小说和戏剧1.罗贯中和《三国志通俗演义》2.施耐庵和《水浒传》3.吴承恩和《西游记》4.汤显祖和《牡丹亭》。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清第16课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六十第1题【单选题】“他的第一次远航,比哥伦布首航早八十七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新航路早九十三年,比麦哲伦从美洲航行到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
”“他”是中国古代的( )A、郑成功B、郑和C、戚继光D、鉴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远洋航行要早半个多世纪B、郑和下西洋给明王朝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C、郑和下西洋给明朝带来了机遇,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D、郑和远航所带去的瓷器、香料和印花布受到各国的欢迎【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位于即墨市鳌山卫,鳌山卫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建卫后对防备倭寇侵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人物中著名的明朝抗倭英雄是( )A、岳飞B、文天祥C、戚继光D、郑成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 )A、郑和下西洋B、郑成功收复台湾C、戚继光抗倭D、雅克萨之战【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一位史学家说,中国扩展自己的海上力量,是受最内在的动机所激发,而绝非一次探险。
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
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玄奘西行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对外关系中的史实正确的是①戚家军台州抗倭②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③明成祖迁都北京④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③④①D、①④③②【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联,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唐玄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B、戚继光﹣抗击倭寇C、雍正帝﹣设立军机处D、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连环画伴随着很多人度过童年,是人们了解历史,汲取文化的重要途径。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知道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我国明朝时期,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归纳列举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学习了解,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比的创造力,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对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精神的学习,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使自己的努力付诸于行动。
③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学习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学习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说出明朝的科技名著并说出作者。
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3)、明长城的起止点,目的。
4)、明北京城修筑的人物时间,构成、地位。
5)、说出明朝的小说的名著与作者。
6)、明朝最富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一、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连接起来。
李时珍《西游记》宋应星《三国志通俗演义》徐光启《水浒传》施耐庵《农政全书》罗贯中《本草纲目》吴承恩《天工开物》二、明朝文化时代特点非常鲜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