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领先也是渠道的一种竞争力--观国美全球战略合作高峰会有感之二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零售学》(第四版)思考题及案例分析参考答案第一章一、思考题答案要点1、什么是零售?零售在商品分销过程中处于哪一环节?答案要点:零售是指向最终消费者个人或社会集团出售生活消费品或非生产性消费品及相关服务,以供其最终消费之用的全部活动。
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点:(1)零售是将商品及相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作为最终消费之用的活动。
(2)零售活动不仅向最终消费者出售商品,同时也提供相关服务。
(3)零售活动不一定非在零售店铺中进行,也可以利用一些使顾客便利的设施及方式。
(4)零售的顾客不限于个别的消费者,非生产性购买的社会集团也可能是零售顾客。
零售是商品分销的最终环节,商品经过零售环节,卖给最终消费者,就从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
2、商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可以经过哪些路径?零售商在这一转移过程中担任什么角色?答案要点:商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可以经过如下路径: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生产者——批发商(中转商)——零售商——消费者。
零售商类似于消费者的采购代理人,在上述转移过程中起着连接生产、批发和消费的角色。
3、零售业为什么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要点:零售业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行业,其重要性体现在:零售业所创造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零售业税收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零售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零售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就业渠道,零售业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
4、零售组织按所有权性质划分有哪些类型?答案要点:零售组织按所有权性质划分主要有独立商店、直营连锁商店、特许连锁商店、租赁商品部、垂直营销系统、平台零售商。
5、零售组织发展演变理论有哪些?根据你对周围零售组织的认识,这些理论有什么局限性?答案要点:零售组织发展演变理论主要有:零售轮转理论、手风琴理论、自然淘汰理论、辨证过程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商品攀升理论。
浅谈成本领先战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急切需要找到一种能够确保持续竞争优势的策略。
成本领先战略便是其中之一,旨在通过有效控制成本来实现低价产品的提供,从而获取市场份额和利润。
本文将对成本领先战略进行深入探讨,探索其优劣势以及实施的关键要素。
成本领先战略首先要求企业在生产、运营和供应链方面寻求成本优势。
这需要企业全面的成本管理,将成本视为组织的核心指标,并在整个价值链中寻找降低成本的机会。
通过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等手段,企业能够实现成本的最小化,进而提供价格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此外,成本领先战略还需要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能力,以确保产品质量不受降低成本的冲击。
然而,成本领先并非毫无代价。
企业需要在提供低价产品的同时,保持足够的利润空间以支撑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成本领先战略可能导致企业陷入低利润陷阱,在面临市场需求转变或竞争对手进一步降价时无法跟进,从而面临利润下滑甚至生存的危机。
因此,在追求成本领先战略时,企业也需保持灵活性和敏感度,及时调整战略以应对市场变化。
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关键在于找到并利用能够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企业需要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例如,引入自动化生产线、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
另一方面,企业还应该关注供应链的全面优化。
通过和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优化物流配送等方式,企业可以从根本上降低采购和运输成本。
在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时,企业还需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
竞争对手可能会通过降价、提高品质或创新功能来对抗成本领先企业。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
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来进一步巩固成本领先的优势,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实现经济规模效益。
成本领先战略也需要企业在市场定位方面做出明智的选择。
企业可以选择以低价为主要竞争手段,进一步降低产品的售价,将更多的消费者吸引到自己的产品上。
国美电器的市场竞争战略抉择分析第一章国美电器的背景状况1.1国美电器的发展概况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以经营各类家用电器为主的全国性家电零售连锁企业。
本着“创新务实、精益求精”的企业理念,依靠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得以蓬勃发展。
从1987年北京珠市口路边一间电器小店,到2003年发展为销售额为177.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50%、日均5000万元的民营连锁企业,创造了我国的连锁神话。
国美在北京发展的前12年中,虽然营业额并不很大,却已把连锁业态所要具备的关键要素都一一作了尝试。
1999年7月,国美首先走出北京开始全国连锁,迈出了我国家电连锁企业跨区域发展的第一步。
目前,国美电器己在全国设点布局,成为全国的驰名商标,是我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重庆、西安、郑州、沈阳、青岛、济南、广州、深圳、武汉、杭州、昆明、福州、宁波、大连、石家庄、哈尔滨、包头、无锡、长沙、太原、长春25个城市以及香港等地区拥有直营店130余家,i0000多名员工,多次蝉联我国商业连锁三甲,成为国内外众多知名家电厂家在中国最大的经销商。
2004年上半年,国美电器又以148.3亿的骄人成绩荣登全国商业企业第二名,同时继续蝉联我国家电连锁业桂冠。
国美电器在短短十多年间取得的巨大成功,离不开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大胆的创新。
国美一直积极倡导创新精神和“薄利多销、服务当先”的经营理念,开创了大单采购、买断、定制、直供、全面互动营销、开卖手机、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取消返卷、出击香港、开设旗舰店等诸多崭新营销模式,并把这些经验积累一条条细致地写入了《国美经营管理手册》,成为国美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十几年间,国美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敢为人先,贡献社会”、“重诺守信,诚信为本”、“以德为本,立德立人”、“任人唯贤,人员本士化”、“树立品牌,注重形象”的国美文化。
这也是国荚从成长到腾飞发展的强大内在驱动力。
从战略视角分析国美败局根源作者:葛世巧来源:《大经贸》 2020年第6期葛世巧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 3330001987年黄光裕将“国美服装店”更名为“国美电器店”,正式踏入家电零售业。
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元月一日,是一家以经营各类家用电器为主的全国性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坚持“薄利多销,服务当先”的企业理念,依靠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不断创新的经营策略,得以蓬勃发展服务能力、品牌商誉等四大核心竞争力。
现经销的商品几乎囊括所有消费类电子产品。
然而,回顾1999年至2011年,国美在“类金融”模式,即国美凭借逐渐建立起的全国性渠道优势向供应商施加压力,延期支付供应商货款,短则数日,长则可达半年之久,以此获得资金的收益率和周转率,在这种模式下使得国美成为全国家电零售业的领头羊,在2005年全国家电零售额为5850亿元,排在家电零售前三位的国美电器、苏宁电器和永乐电器,市场份额分别为8.5%、6.8%和2.6%。
然而,正是“类金融”模式以及黄光裕对国美实施的非相关多元化战略,致使国美从云端跌入谷底。
以下是对此进行的分析。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1、企业资源与能力分析国美主要的资源类型是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有形资源包括国美门店,供应商提供的家电产品。
无形资源主要是国美这个品牌。
这些资源使得国美具有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黄光裕推出的“坚持零售、不做中间商、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
这便是国美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与竞争对手相比有巨大优势,使得国美向着特有以及不可超越的方向发展。
2、价值链分析国美的基本活动有:进货物流—市场销售—售后服务。
支持活动有: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
这些活动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都有贡献,同时也是构成差异化的基础。
也是与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差异就代表着竞争优势的一种潜在来源。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1、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1)政治和法律因素:2006年10月18日,《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颁布。
美的集团战略分析美的集团战略分析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了解过战略分析相关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美的集团战略分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美的空调、压缩机、电风扇、微电机等九大主导产品产销量仍均居全国前三名。
一、美的集团成本领先战略介绍(一)成本领先战略定义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低成本战略。
当成本领先的企业的价格相当于或低于其竞争厂商时、它的低成本地位就会转化为高收益。
尽管一个成本领先的企业是依赖其成本上的领先地位来取得竞争优势的,而它要成为经济效益高于平均水平的超群者,则必须与其竞争厂商相比,在产品别具一格的基础上取得的价值相等或价值近似的有利地位。
成本领先战略的成功取决于企业日复一日地实际实施该战略的技能。
成本领先是企业努力发现和挖掘所有的资源优势,特别强调生产规模和出售一种标准化的产品,在行业内保持整体成本领先战略,从而以行业最低价格为其产品定价的竞争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作低成本战略,它的理论基石是规模效益和经验效益,它要求企业的产品必须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二)美的集团成本领先战略美的集团的前身是1968年由何享健先生集资5000元在北窖创办的一家乡镇企业。
1980年进入家电行业,1981年正式注册使用“美的”商标;1993年成立美的集团。
目前,美的集团员工13万人,旗下拥有美的、小天鹅、威灵、华凌等十余个品牌,跻身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前五名,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家电品牌。
探寻美的成功之路,成本领先战略是其制胜的法宝。
1.技术创新成本领先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费用的节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保持成本上的优势,必须依托技术创新。
1985年,美的进入空调行业。
1998年收购东芝万家乐进入空调压缩机领域。
2004年,美的与东芝开利组建合资公司,联合开发国际领先的直流变频技术和相关产品,这意味着美的已经掌握了空调生产的两项核心技术:压缩机和控制器,建立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变频空调技术产业链。
成本领先战略在我国零售业中的运用在我国零售业中,成本领先战略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有效的运用策略。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控制和降低生产成本,以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优势,从而获得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首先,成本领先战略在我国零售业中能够降低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通常更倾向于购买价格更低的产品或服务。
通过采用成本领先战略,零售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将这些成本节省下来,降低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这样一来,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更容易被吸引,从而增加了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其次,成本领先战略可以提高零售企业的盈利能力。
通过控制和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可以实现更高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
当企业的成本低于竞争对手时,其可以将部分成本优势转化为较高的利润。
通过提高盈利能力,企业可以更有资金用于品牌推广、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从而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此外,成本领先战略还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开放的背景下,国内零售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
成本领先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迎击竞争挑战,从而在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优势。
最后,成本领先战略能够推动零售业的规模效益。
通过规模扩大,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上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零售企业在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时通常会采取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策略,以实现规模效益。
这样一来,企业可以通过大量采购获得更低的采购成本,通过统一配送获得更高的配送效率,从而降低总体运营成本。
总之,成本领先战略在我国零售业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控制和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可以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优势,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盈利能力,增强竞争优势;推动规模效益,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在零售业中运用成本领先战略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成本领先战略在我国零售业中的运用是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消费者购买需求的变化。
分销渠道策略DistributionStrategy,指企业为了使其产品进入目标市场所进行的路径选择活动和管理过程。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分销渠道策略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分销渠道策略案例篇1:飞利浦电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202X年的销售额达290亿欧元,在医疗诊断影像和病人监护仪、彩色电视、电动剃须刀、照明以及硅系统解决方案领域世界领先。
飞利浦拥有166,800名员工,在60多个国家里活跃在医疗保健、时尚生活和核心技术三大领域。
飞利浦早在1920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
从1985年设立第一家合资企业起,飞利浦就秉承扎根中国的长期承诺,将照明、消费电子、家庭小电器、半导体和医疗系统等五大业务全部带到了中国,将世界领先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同步带到了中国市场。
目前,飞利浦已成为中国电子行业最大的投资合作伙伴之一,累计投资总额超过34亿美元,在中国建立了35家合资及独资企业,在全国设有60多个办事处,共有20,000多名员工。
202X年公司在华营业额达到75亿美元,国际采购额达到38。
3亿美元。
飞利浦在中国的渠道模式经历了很长的一段辗转之路。
1997年之前,飞利浦在华南市场一直是采取直接建设,掌控主流渠道,再向终端铺货的方式,年销售额始终徘徊在700万元左右。
出于在国外飞利浦代理制的普及和普遍成功,从1997年底开始,飞利浦决定在华南市场实行区域总代理制。
1997-1999年,由于飞利浦充分给予代理公司优惠的代理政策,使飞利浦的代理区域的销售直线上升,销售额也连年翻倍,1999年达到2.3亿元,飞利浦“两广”市场占有率一路上升至10%。
这一阶段总代理制为飞利浦取得了丰硕的业绩,应该说是一个双赢的阶段。
但随着国内彩电市场竞争加剧,整体价格大幅下滑,飞利浦的盈利开始回落。
202X年,飞利浦开始酝酿渠道收复、产品升级行动,其目的就是欲以低点毛利要挟代理商,降低渠道成本,增进零售价格竞争力。
202X年,飞利浦更换代理商,由双方共同出面来管理市场,然而,作为外资企业,飞利浦的人员成本和市场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仍然无法扭转微利的局面。
成本领先战略在我国零售业中的运用在我国零售业中,成本领先战略的运用一直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降低成本,企业可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并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
本文将深入探讨成本领先战略在我国零售业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1. 成本领先战略的概念和意义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管理和控制成本,实现产品生产和销售中的成本优势,从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手段。
在零售业中,通过降低采购成本、物流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等方式,企业可以降低产品售价,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2. 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方式(1)供应链管理:零售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供应商共同优化供应链,降低物流和采购成本。
另外,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也能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准确性。
(2)节约成本:零售企业可以通过改良运营流程、提高作业效率和员工培训等方式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和运营成本。
(3)规模经济效应:通过扩大规模和增加销售份额,企业可以在采购、制造和物流等方面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从而降低成本。
3. 成本领先战略的案例分析(1)京东商城:京东通过与供应商合作,建立了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了供应链的定制化管理,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
此外,京东还注重推进自动化物流和仓储系统的建设,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2)苏宁易购:苏宁通过自主开发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了商品流通的全程可视化和追溯,优化了供应链的运作。
另外,苏宁还通过规模扩张和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了采购成本,并通过全国连锁门店网络提高了作业效率。
4. 成本领先战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1)市场竞争力增强:成本领先战略使企业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产品,吸引消费者选择自己的产品,从而提高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2)利润增长:通过降低成本,企业可以提高利润率,实现利润的增长。
(3)品牌价值提升:成本领先战略使企业能够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从而增强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浅谈成本领先战略摘要: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控制成本十分必要。
本文提到的成本领先战略在企业竞争策略中地位非常重要,运用好成本领先战略,可以发挥企业的优势,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与发展。
关键词:理论依据差别基础成本领先战略在新的竞争格局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已成为困扰所有企业的共同难题。
美国著名战略专家、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 Porter)的竞争战略对企业的发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一、成本领先战略含义及理论依据迈克尔·波特认为三种能够带来成功机会的基本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cost leadership strategy)、差别化战略(differentiation strategy)、集中化战略(focus strategy)。
在这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中,成本领先战略是构建竞争优势的基础。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降低成本,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广告等领域,使企业的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达到全行业最低,以构建竞争优势的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是建立在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首先是规模效益。
当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会随之不断降低,从而使企业获得由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
其次是经验效益。
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人们的生产与管理的技术与经验水平不断提高,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为企业带来效益。
二、成本领先战略不同于差别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许多人将成本领先战略等同于差别化战略。
其实不然,差别化战略是企业创造独一无二且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顾客的需求,避开激烈的价格竞争。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企业无论采取这两种战略的任何一种,都要求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同时为企业获得超额回报。
集中化战略是企业在详细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选定一个特定目标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市场地位。
迅速崛起的国美(一) 案例背景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1月1日,是一家以经营各类家用电器为主的全国性家电零售连锁企业。
隶属于北京鹏润投资公司。
多年来,国美电器始终坚持“薄利多销、服务争先”的经营策略,把规模化的经营建立在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基础之上,从而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设立了34个子公司,拥有包括香港地区在内的400余家直营门店,6万多名员工。
在2005年3月国家商务部公布的2004年中国连锁业三十强排行榜中,国美以238.8亿元销售额名列家电连锁榜首,连续三年领跑中国家电零售业。
并成为长虹、TCL、康佳、厦华、海信、东芝、索尼、松下、LG、飞利浦、夏普、三洋等众多厂家在中国的最大经销商。
在国美的史册上记录着多个全国第一:国美电器1994年最早首创包销制,脱离中间商,商家与厂家直接对话;首家走出坐店经营的传统营销模式;首家推出特价彩电,击垮彩电限价联盟;首家走出北京,走向全国;首家在我国香港地区开店,向国际市场迈进;首家与电影展开互动营销,开创了中国家电领域文化营销的先例。
仔细研究国美的成长历史,就不难理解国美的各项第一是如何创造的了。
(二) 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国美进行大规模采购1.首创包销制,获得价格优势国美电器于1987年1月1日成立时,只是北京珠口市一家100平方米左右的小门店,经营进口家电。
当时电器商品还处于求大于供的状况,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决定做长久生意,因而并没有采取高价销售的撇取策略,而是确定了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
国美的独特之举还在于率先在《北京晚报》中缝做了标价广告,借助广告这一现代营销手段导引了顾客消费和消费者与媒体的新型互动关系,走出了坐店经营的传统模式。
标价广告为国美带来了滚滚财源,到1992年时,国美已经陆续开了七八家店名各不相同的门店。
1996年以长虹为首的国产家电崛起,面对国产家电品牌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国美开始了经营战略的调整,由先前单纯经营进口商品转向国产、合资品牌家电。
成本领先也是渠道的一种竞争力--观国美全球战略合作
高峰会有感之二
国美“牛”了,这是我在参加国美峰会时听到私下交流最多的一种声音。
虽然国美在论坛中和颜悦色的探讨现在的厂商关系是一种“夫妻关系”,但许多厂家已经清楚国美已成为“正堂夫人”,能不能继续让厂家在众多“小妾”中从容来往,作为厂家不能不考虑一下“正堂夫人”的感受了。
国美的出现似乎有一定的必然性,在厂商博奕中,变革促使着当局双方都在谋求更具优势的位置与话语权。
国美是怎样变大的?我曾在《抠门的国美,渠道的榜样》一文中指出,国美的成功在于其由传统的利润率追求转变为对利润量的追求,一字之变便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次大胆突围。
国美的成功同样是一种渠道成本领先的成果。
国美的渠道使得厂家节约网络构建成本如果能够私下采访国内外的厂家,问哪位喜欢国美?答案可能是零。
但为什么这么不令大家喜欢的国美身边还围绕着众多“俊男才子”?为什么如此有实力的中国家电企业不能够自建营销网络,摆脱渠道大佬的强势?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就指出:“今天这么多厂家能给国美这么大面子,跑到这儿聚会,那是因为有客观需要。
我们之所以现在讨论新型的合作关系,是因为大的背景变了。
国美从1987年起步,那时商品短缺,做家电赚钱特快,但是到了1998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家电从短缺走到过剩,市场主动权到了商家手里,谁打破了1999年9大彩电厂家联盟?就是渠道商。
”也就是说,随着国美类似企业的逐步壮大,生产型企业发觉依靠规范的渠道网络比自
己自建网络要节省成本,因为自己花大力气建设的网络在企业单品或系列产品中摊销的费用太高,而国美这样的平台可以承接众多商品的同台竞技。
例如最近国美由家电延伸到IT产品,现在又进军到音像产品。
由此看来国美目前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就是它的网络与平台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虽然生产型企业还有不甘,但他们又必须面对。
国美的渠道使得消费者节约采购成本陈淮在论坛中还指出“现在市场又变化了,既不是短缺时代“厂家说了算”的天下,也不是扩大内需那个阶段“商家把市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时候了,现在是“消费者说了算”的时候。
实际上,厂商都在努力说服消费者,高端的是厂家负责说服,而面对中低端消费者,主要是国美这些商家做说服工作,比如种种促销活动。
”国美对厂家的意义是他能够吸引许多有很强购买力的消费者。
但国美又是靠什么来吸引消费者的呢?不错!是价格优势,但又不完全是。
我曾与在国美消费的一些消费者进行交流,他们选择国美其实是有两条理由,其一是价格便宜,其二就是国美有品牌。
也就是说消费者希望在便宜与放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国美满足了他,于是他选择了国美。
因此国美对消费者来讲,他帮助消费者节约了询价比价的过程,可能开始消费者还将信将疑,但随着比较与口碑传播,现在有很多消费者是毫不犹豫进行国美进行消费。
从这个角度来讲,国美使得消费者节约了采购成本。
国美渠道使得自己节约营运成本国美的今天不是一种模式的成功,国美的模式在国外已稀疏平常。
国美能够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我认为时期不断革新的一种成功,而这种革新一个很重要的旋律就是如何使得企业自身的营运成本降
到最低,降到其他企业无法跟进。
在国美创业之初一帆风顺时,黄光裕曾退居幕后;但当面对竞争对手的一次次出击,黄光裕又再度出山整治国美,将其销售网络南北分治、采购与销售业务彻底分离,将公司管理层下移,原国美高层管理团队全部下放,从人员到机构的下移,削减了国美机构的“虚胖”。
同时又将重点圈地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启动二级市场,并在二线城市进一步开设分店。
应该说国美在变,年年在变,变让国美充满活力与竞争力。
通过参加国美的全球峰会,我也在想成本领先不仅成为生产型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同时它也将成为渠道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国美所取得的这种成功,使我想到目前比较时新的一种营销概念,就是说营销的各个环节若要取得十分大的成绩,就必须考虑如何“让顾客盈利”。
“让顾客盈利”,就是要使得他的实际消费低于他的期望值,让他有赚钱的感觉。
有时我在想:无论生产型企业还是流通型企业都是有社会属性的,他们可能不能直接增加公众的收入,但他们可以使得公众手上钱更值钱,提供更多更为优质平价的产品吧!这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