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紫禁城景阳宫及咸福宫后殿区的满文匾额
- 格式:pdf
- 大小:337.24 KB
- 文档页数:5
清代皇宫匾额欣赏收藏⽇期:2011年11⽉16⽇清代皇宫匾额欣赏太和殿建极绥猷匾故宫每个⼤殿中,都有皇帝御笔亲题的匾额。
这些匾额集中反映了封建帝制的最⾼治国理想和策略。
上图是挂在紫禁城的中⼼太和殿正中的“建极绥猷”匾,为乾隆御笔。
所谓“建极绥猷”,是说天⼦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中正的法则治理国家。
“极”是屋脊栋梁,建极就是要建⽴中正的治国⽅略。
绥是顺应之意,猷为道,为法则。
这块匾挂于太和殿中,正是说明了历代皇族的治国理想。
站在这⽅匾下,天天仰视,⾃然有⼼怀天下的使命之感。
中和殿允执厥中匾过了太和殿,就是中和殿了。
“允执厥中”依然是乾隆御笔,他⼀⽣爱好书法,所以在北京,到处都能看到他御笔亲题的遗迹。
《尚书》云:“⼈⼼惟危,道⼼惟微,惟精惟⼀,允执厥中。
”这就是允执厥中的出处。
意思是舜帝告诫⼤禹说,⼈⼼是危险难测的,道⼼是幽微难明的,只有⾃⼰⼀⼼⼀意,精诚恳切的秉⾏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
“允”就是诚信的意思。
保和殿皇建有极匾前朝三⼤殿的最后⼀殿是保和殿。
保和殿中是“皇建有极”匾。
所谓皇建有极,是说由天⼦来制定建⽴中正的天下最⾼准则。
有强调皇权之意。
乾清宫正⼤光明匾后朝寝宫三⼤殿由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组成。
“正⼤光明”匾位于乾清宫,由顺治皇帝御笔亲题。
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交和谓之交泰。
因此乾清宫是皇帝⽇常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
作为“乾”,表现的是天地正⼤,⽇⽉光明,象征皇权⾄上,能⾏天地⽇⽉之道。
交泰殿⽆为匾“⽆为”匾为康熙所题,这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云:“道常⽆为⽽⽆不为。
”⼜云:“圣⼈处⽆为之事,⾏不⾔之教。
”康熙题⽆为,意在告诫帝王要顺应天道,体恤民情,与民休息。
换在今天,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之意。
养⼼殿中正仁和匾清朝⾃雍正皇帝后,就将寝宫从乾清宫迁到了养⼼殿。
养⼼殿中的“中正仁和”匾是雍正所书,是说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
是帝王对⾃⾝⾏为准则的⾼要求。
西暖阁勤政亲贤匾雍正皇帝是⼀个⾮常勤奋的皇帝,克尽职守,勤政爱民。
∙延禧宫古...∙2015.09.30-2016.08.31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午门及东...∙2015.10.10-2016.01.10清代军机处史料展(暂闭)∙乾清门广...∙常设展览溥仪生活展(暂闭) ∙ 储秀宫丽景轩 ∙ 常设展览清宫卤簿仪仗展(暂闭) ∙ 太和门西庑 ∙ 常设展览皇朝礼乐展(暂闭) ∙ 弘义阁 ∙ 常设展览清宫武备兵器展(暂闭) ∙ 弘义阁迤南西庑 ∙ 常设展览天子万年——清代万寿庆典展 ∙乾清宫西庑 ∙ 常设展览城池区1. 午门在紫禁城南面城垣正中,为禁城正门,是紫禁城四座城门中最大的一座。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午门又被称作“五凤楼”,因其主城楼两侧向前延伸出的城台上东、西各有两座方亭与中央的主楼形成呼应,形若朱雀展翅。
其形制实际上继承了中国历代王朝宫殿的传统——即南以朱雀门为皇宫正门。
城台中央门洞为皇帝出入的“御路门”,此外只有皇后大婚时喜轿入宫,殿试高中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出宫时可以走中门,以示皇帝的优崇。
宗室王公则出入西门,文武官员出入东门。
城台左右转角各辟一掖门,只在大朝日开启。
城楼上置钟鼓,皇帝出午门祭太庙时击鼓,祭社稷时鸣钟,举行大典时钟鼓齐鸣。
午门也是皇帝经常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遇有大规模的凯旋献俘礼,皇帝登上午门城楼,午门前举行庄严的大型仪式,尽显皇权的威仪。
明代,皇帝施淫威处罚大臣的“廷杖”也在此进行,“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即由此讹化而来。
现午门中央城楼已辟为故宫博物院的重要展厅。
2. 神武门在紫禁城北面城垣正中,为禁城北门。
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玄武门,即以中国古代四方神中北方的玄武为名,清代,因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改“玄”字为“神”字。
城门楼内设钟鼓,与钟鼓楼相应,用以起更报时。
皇帝居宫中时则不鸣钟。
神武门是宫中日常出入的重要门禁,皇后祭先蚕,清代选秀女,将妃嫔迎入宫等都要走神武门。
《故宫博物院》对联大全(一)太和殿对联: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宁。
-------—乾隆题太和殿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日丽丹山,云绕旌旗辉凤羽;祥开紫禁,人从阊阖觐龙光。
——佚名题太和殿左门鳷观祥云,九泽同文朝玉阶;凤楼焕彩,八方从律度瑶阊。
——康熙题太和殿右门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凤城回北斗,万邦和谐颂平章。
——佚名题太和殿注:“龙德”即帝德,旧时以帝王为龙身。
“雍熙”即和谐吉祥,形容天下太平。
“凤城”即京都。
“平章”亦作“便章”、“辨章”,辨别章明之意。
(二)体仁阁对联:黄道开天,东壁琛阁辉玉宇;紫宸日丽,西山爽气映瑶阶。
——佚名题体仁阁景纬霞敷,星罕灿三辰珠璧;元和春盎,云璈宣六代咸英。
——乾隆题熙和门(四)中和殿对联: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
-------—乾隆题中和殿中和殿匾额:允执厥中仁寿握乾符,万国车书会极;中和绵鼎箓,九天日月齐光。
——乾隆题中和殿注:仁寿:施以仁政以图长治久安。
中和:适中恰当,协调和顺。
乾隆帝通过此联告诉我们:仁政就是我掌握的乾符,也是我统一天下的根本准则;中和就是我所秉承的鼎箓,它如同日月普照人间。
(五)保和殿对联: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
--------—乾隆题保和殿匾额:皇建有极凝鼎铭而当阳,圣箓同符日月;握乾枢以御极,泰阶共仰星云。
——乾隆题保和殿注:大意是:我治理天下是上天的旨意,这就如同日月运行一样明确无误;我称帝执掌皇权以来,使得国泰民安,受到了人们的景仰。
紫极正中央,万国共球并集;青阳迎左个,千门雨露皆新。
——佚名题乾清门左门皋应辟春阳,瑞气常浮五雉;曦和迥日驭,卿云时捧双龙。
——佚名题乾清门右门帝座九重高,禹服周疆环紫极;皇图千禩永,尧天舜日启青阳。
——康熙题乾清门注:大意是:人民群众(老百姓)是政权稳定持续的基本因素。
(七)乾清宫对联:克宽克仁,皇建其有极;惟精惟一,道积于厥躬。
宫殿内:故宫匾额,多为清代帝王书,史上最全版!养心殿后殿西次间西门华滋堂咸丰御笔养心殿前殿东次间北室化日舒长光绪御笔之宝体顺堂东梢间西壁含和履中慈禧书沈阳故宫清宁宫嘉庆御笔储秀宫正殿西隔扇观象通乾潘祖荫书养心殿后殿东次间南窗上舍谟吐忠光绪御笔之宝漱芳斋后殿东隔扇上高云情乾隆御笔之宝漱芳斋后殿西梢间小戏台风雅存乾隆御笔长春宫正殿北内檐德洽六宫铜质乾隆御笔之宝养心殿正殿宝座两侧咸丰宸翰储秀宫西次间西隔扇上仁智之居慈禧书大佛堂匾额万寿无疆养心殿随安室内仁者寿养心殿正殿内檐正门北向日监在兹咸丰御笔养心殿前殿西梢间南室三希堂乾隆御笔储秀宫东次间西隔扇上荣镜无外慈禧书坤宁宫冬暖阁喜床上养心殿后殿正间乾元资始光绪御笔之宝皇极殿正殿南内檐隆万化光绪之宝储秀宫西次间背内檐上蕙风兰露慈禧书文渊阁内宝座上方汇流澄鉴养心殿后殿东次间北壁天行健慈禧皇太后之宝颐和轩正殿太和充满乾隆御笔之宝养心殿前殿东梢间北室随安室光绪御笔体顺堂正殿北壁绥德安家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养心殿后殿东次间东门自强不息光绪御笔之宝储秀宫东次间北内檐上镂章霞布慈禧书养心殿后殿正间西花罩上庄敬日强光绪御笔之宝养心殿正殿雍正御笔乐寿堂仙楼与和气游重华宫西庑浴德殿抑斋乾隆御笔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的匾额为复制品乾清宫明间交泰殿明间体顺堂西梢间门上延福光绪御笔之宝体顺堂东梢间东壁尧饮舜舞徐郙书翊坤宫正殿北内檐有容德大慈禧书体顺堂正间西门上永天庆慈禧书养心殿后殿东梢间炕罩又日新慈禧体顺堂西梢间床上方与福相迎光绪御笔之宝储秀宫西次间东隔扇上云霞焕彩潘祖荫书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皇极殿东二间北内檐圣膺嘉佑慈禧书养心殿前殿东次间北室寿寓春晖储秀宫东次间东隔扇上顺时施宜梁耀枢书体和殿正殿北内檐体一苞元慈禧书养心殿后殿东梢间门上毋不敬光绪御笔之宝养心殿后穿堂屏门北向东面:大有西面:咸宜咸丰宸翰养心殿后殿西次间北壁昕宵勿怠慈禧御笔之宝皇极殿东壁椒风嘉祥光绪之宝养心殿工字廊积学储宝光绪御笔之宝皇极殿东次间北内檐九如凝厘光绪之宝乐寿堂北内檐乾隆御笔之宝储秀宫正殿西隔扇上履端举正潘祖荫书崇敬殿乐善堂乾隆皇四子宝亲王崇敬殿东暖阁意叶心香康熙建福宫东次间伉俪昭徽咸丰同道堂东梢间虚清养心殿西暖阁佛堂大圆觉继德堂东次室知不足斋嘉庆毓庆宫味馀书室月洞门味余书室继德堂乾隆敦本殿西暖阁佛堂调御能仁嘉庆储秀宫正殿南内檐大圆宝镜慈禧书储秀宫正殿东门上道志和声梁耀枢书贞顺门内怀远堂精卫通诚瑾妃敦本殿履道安敦乾隆御笔敦本殿笃祜繁禧八征耄念之宝永寿宫前殿令仪淑德乾隆御笔之宝雨花阁底层称智行层,悬乾隆御题“智珠心印”匾额养心殿西暖阁勤政亲贤雍正养心殿前殿后夹道两端门登祥荐祉咸丰御笔体顺堂正殿前内檐福喜盈积光绪御笔之宝体顺堂正间东花罩祥开麟趾潘祖荫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皇极殿仁德大隆慈禧"数点梅花天地心“”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皇极殿西二间北内檐亿龄祉*福慈禧皇极殿西二间南内檐仁涵芝草皇极殿西次间北内檐璚琯添筹光绪咸若馆寿*国天台乾隆咸福宫前殿内职钦承乾隆翠云馆东室养云养心殿正殿东暖阁后西间如意宝华殿敬佛建福宫东室不为物先乾隆永和宫东稍间居之安瑾妃端康皇太妃御笔之宝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诗书传家”大拍平台爱我你就拍拍我吧!-------------------------------中国书法网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每日与您分享有营养的书画图文官方微信号:shufacom。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故宫匾额上的满文都写了一些什么?导语:去过北京故宫的人,一定都看到过各个大殿和大门上的匾额。
所谓匾额,横者为匾,竖者为额,无论横的竖的,我们会看到满汉两体的殿的名称或门去过北京故宫的人,一定都看到过各个大殿和大门上的匾额。
所谓匾额,横者为匾,竖者为额,无论横的竖的,我们会看到满汉两体的殿的名称或门的名称,至于汉字,大家都会认识,而像蝌蚪一样的满文,恐怕能读出来、讲出来的人就极少了。
清代,满人入主中原,将原明朝的匾额全部换掉,全部写上了满汉两体文字。
比如乾清宫,这是清代皇帝的寝宫,是乾清门内正中的大殿,殿内的正大光明匾,还曾起到过决定皇位继承人的作用。
自雍正起,至咸丰止,所有的皇位继承人都会有皇帝预先写好,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待驾崩后,再公之于众,称为秘密立储制度。
那么我们看乾清宫额上的满文拉丁语转写为“kiyancing gung”,其实就是乾清宫的满语音直译。
我们再看储秀宫,是紫禁城里西六宫之一。
储秀宫在清代历史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慈禧太后就是由此发迹的。
咸丰二年,慈禧被选入宫中,封为兰贵人,居于储秀宫的丽景轩,咸丰六年生下了同治皇帝,才有机会掌握晚清48年的大权。
光绪十年,慈禧为了庆祝五十岁的寿诞,特意移居于此,感念自己的发祥之地。
除了慈禧,末代皇后婉容自入宫后也一直居于此处。
储秀宫的满文拉丁语转写为“cusio gung”,也是储秀宫的满语音直译。
所谓宫就是“gung”,那么各大殿又是什么样呢?比如养性殿,在今天珍宝馆的宁寿宫内,是乾隆皇帝给自己养老建造的居所,满文拉丁语转写为“yangsing diyan”。
再比如太极殿,是紫禁城里西六宫之一,它生活常识分享。
为什么故宫三大殿的匾额上都没有满文,而后宫却有?去过故宫游玩的朋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那就是:包括三大殿在内的外朝宫殿和宫门上的匾额只有汉字,而内廷宫殿和宫门上的匾额却有满、汉两种文字。
太和殿的牌匾上只有汉字没有满文那么,为什么故宫外朝宫殿和宫门上的匾额没有满文,只有汉字呢?乾清宫的牌匾上既有汉字也有满文这件事得从明朝建立紫禁城说起。
明朝刚建好紫禁城的时候,所有的宫殿和宫门上的匾额都由汉字书写。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顺治皇帝下令将紫禁城内所有宫殿和宫门上的匾额都增加了满文,由此所有的匾额都是用汉、满两种文字来并列书写的,甚至有的匾额上还出现了第三种文字蒙古文。
交泰殿的牌匾上既有汉字也有满文光阴流转,268年后的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溥仪宣布退位。
但是根据清室与中华民国签订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和《优待皇室条件》,溥仪并未离开紫禁城,而是住在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的紫禁城内廷之中。
而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的紫禁城外朝部分则收归中华民国使用。
隆裕太后代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之后,袁世凯并南京参议院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
之后,袁世凯便开始一步一步窃取辛亥革命果实,解散国会、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任期,最后于1915年12月12日复辟帝制,建立中华帝国,甚至还为自己定了一个年号叫“洪宪”。
1913年12月23日袁世凯在天坛举行祭天仪式袁世凯称帝这一行为,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和多方势力的讨伐。
袁世凯看一直这样下去不是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便找来了自己的心腹王景泰并询问他的看法。
于是,王景泰便给袁世凯出了一个馊主意,他说:“老百姓不是要反清吗?咱们何不做个样子给他们看看。
这紫禁城所有宫殿和宫门上的匾额都使用满汉两种文字并列书写,那满文就是代表清朝,咱们把满文去掉,只留下汉文,以表示咱们不是为了复辟清朝,也反对清朝。
故宫的东西六宫分别叫什么名字?东六宫指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
西六宫指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启祥宫(太极殿)、长春宫、咸福宫。
东六宫:1、景仁宫,内廷东六宫之一。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
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
2、承乾宫,内廷东六宫之一。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承乾宫。
清沿明旧。
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
3、钟粹宫,内廷东六宫之一。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钟粹宫,隆庆五年(1571年)改钟粹宫前殿曰兴龙殿,后殿曰圣哲殿,为皇太子居处,后复称钟粹宫。
4、延禧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东二长街东侧。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
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延祺宫。
清代又改名为延禧宫,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
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
5、永和宫,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承乾宫之东、景阳宫之南。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
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亦有修缮,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
6、景阳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钟粹宫之东、永和宫之北。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阳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阳宫。
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
明代为嫔妃所居。
清代改作收贮图书之地。
西六宫:1、永寿宫,为内廷西六宫之一。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
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毓德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又更名为永寿宫。
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故宫太和殿等为何无满文到故宫参观游览时人们会发现,乾清宫、坤宁宫、宁寿宫、神武门等内廷宫殿、宫门上的匾额都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等外朝宫殿、宫门上的匾额只是用汉文书写,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明朝的时候,紫禁城所有宫殿、宫门上的匾额都是用汉文书写的。
到了清代,皇帝是满族,就把满文定成了国文,并在全国通用。
顺治皇帝住进紫禁城以后,便把皇宫中所有宫殿、宫门上的匾额都改成用汉满两种文字并列书写,少数匾额上还有蒙文,一般是满文在左,汉文在右边,这是由于人们习惯上都以左为上右为下,所以满文都写在了左边。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统皇帝也被迫退了位,但他仍然住在后廷里,也就是乾清门以北的宫中。
而外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范围就交给了民国政府使用。
不久,北洋军阀袁世凯施展权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
但他依然不满足,还要恢复帝制,想当皇帝。
经过他的一番计划还真当上了,自封年号洪宪。
他刚一复辟帝制,就立刻受到老百姓的痛骂,人们的反帝情绪一天比一天高涨。
袁世凯被吓得连宫门都不敢出。
他深知自己太不得人心了,这个皇帝恐怕也当不了多久。
可他不死心,于是就把一个叫王景泰的心腹召到寝室,商量对策。
袁世凯先向王景泰询问外边的老百姓都说了他什么坏话。
王景泰说主要是对他恢复帝制,取消民国不满,还要反清讨袁。
袁世凯坐立不安,就打算先想个法子稳定人心。
他苦思苦想了三天,也没想出个好办法。
最后还是王景泰想出一个主意,便对袁世凯说:陛下,这老百姓不是要反清吗,咱们就给他们做个样子看看。
这紫禁城所有宫殿、宫门上的匾额都是用汉满两种文字并列书写的,那满文就是代表清朝,咱们何不就把那满文去掉,只留下汉文,以表示咱们不是为了复辟清朝,咱也反对清朝。
老百姓一看宫里连满文都去掉了,兴许就不反对您当皇帝了。
袁世凯一听,此话还真有几分道理,眼下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就先试试看吧,也许那些反对的人知道紫禁城里满文没了,说不定就开始拥护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