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氢青蒿素在Hank's平衡盐溶液中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变化
- 格式:pdf
- 大小:259.58 KB
- 文档页数:3
贵州省遵义市2024年化学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NaOH + Cl2 ===NaCl +NaClO+ H2OB.3O22O3C.Br2 + 2KI ===2KBr + I2D.3Cu +8HNO3 ===3Cu(NO3)2+2NO↑ +4H2O2、β月桂烯的结构如图所示,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A.2种B.3种C.4种D.6种3、下列化学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C3H8B.C4H10C.C4H8D.C2H4Cl24、屠呦呦率领的研究团队最初采用水煎的方法提取青蒿素,实验证明水煎剂对治疗疟疾无效,研究发现这是因为青蒿素分子中的某个基团对热不稳定,该基团还能与碘化钠作用生成碘单质。
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如下所示反应制得的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水溶性好,所以治疗疟疾的效果更好。
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A.低温、有机溶剂冷浸可能是提取青蒿素的有效方法B.质谱或核磁共振氢谱都可以鉴别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C.影响青蒿素治疗疟疾的药效的主要官能团是—O—O—D.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水溶性好的原因为O—H是极性键而C=O是非极性键5、有人认为CH2=CH2与Br2的加成反应,实质是Br2先断裂为Br+和Br -,然后Br+ 首先与CH2=CH2一端碳原子结合,第二步才是Br -与另一端碳原子结合。
根据该观点如果让CH2=CH2与Br2在盛有NaCl和NaI的水溶液中反应,则得到的有机物不可能...是A.BrCH2CH2Br B.ClCH2CH2Cl C.BrCH2CH2I D.BrCH2CH2Cl6、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实验直接完成的是()A.Al2O3 →Al(OH)3B.Fe→F e3O4C.Al→NaAlO2D.NaHCO3→Na2CO37、下列物质中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①蔗糖和麦芽糖②软脂酸和硬脂酸③淀粉和纤维素④乙酸甘油酯和油酸甘油酯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8、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Fe=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2溶液B.正极为C,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9、下列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A.2s22p2和2s22p4B.2s22p2和3s23p4C.3s2和3s23p5D.3s1和3s23p510、放入稀硫酸不产生气泡的金属是A.Mg B.Al C.Zn D.Ag11、某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化学键B.若A的化学式为C2H6O,则其结构简式为CH3—O—CH3C.仅由其核磁共振氢谱图无法得知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D.由核磁共振氢谱图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12、以下对影响反应方向因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有时焓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B.有时熵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C.焓变和熵变是判断反应方向的两个主要因素D.任何情况下,温度都不可能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13、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42-=PbSO4+2e-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4+2e-=Pb+SO42-14、一定温度下,某容器中加入足量碳酸钙,发生反应CaCO3(s) △催化剂加热高温H+OH-一定条CaO(s)+CO2(g)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当体系再次达到平衡时,CO2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B.CaCO3(s)加热分解生成CaO(s)和CO2,△s<0C.将体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再次达到平衡时,气体密度不变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He,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15、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也为57.3kJ/molB.已知C2H5OH(l)的燃烧热是1366.8kUmol,则C2H5OH(l)+3O2(g)=2CO2(g)+3H2O(g)反应的△H=-1366.8kJ/molC.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出热量19.3kJ.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38.6 kJ/molD.一定条件下2SO2(g)+O2(g)2SO3(g)△H1 2SO2(g)+O2(g)2SO3(l)△H2则△H1>△H216、下列分子中,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的是()A.CH4B.HCl C.CH2===CH2D.F217、下图所示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A.⑤②①③④B.⑤④②①③C.④③②①⑤D.③②④①⑤18、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Al、(NH4)2SO4、MgCl2、FeCl2、AlCl3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现对该混合物做如下实验,所得现象和有关数据如图所示(气体体积数据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016年全国高考热点透视之——青蒿素Daniel高考研究院命题青蒿素与双氢青蒿素注意选择题为不定项选择1.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
青蒿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5H22O4 B.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可用蒸馏水提取植物中的青蒿素 D.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2.85岁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颁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下列关于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结构如图)说法错误..的是A.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互为同分异构体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均能发生取代反应C.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D.青蒿素在一定条件下能与NaOH溶液反应3.青蒿琥酯是治疗疟疾的首选药,可由青蒿素两步合成得到。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2O5B.青蒿素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C.反应②原子利用率为100%D.青蒿琥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青蒿琥酯钠4.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而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之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萃取是一种化学变化B.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它属于有机物C.人工合成青蒿素经过了长期的实验研究,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D.现代化学分析测试中,可用元素分析仪确定青蒿素中的C、H、O元素5.某种药物青蒿素结构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易溶于水B.青蒿素的晶体为原子晶体C.青蒿素能与NaOH溶液反应D.青蒿素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6.2011年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双氢青蒿素折叠编辑本段双氢青蒿素中文名称:中文别名:(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6,9-三甲基-3,12-桥氧-12H-吡喃并[4,3-j]-1,2-苯并二氧七环-10(3H)-醇英文别名:Artenimol; (3R,5aS,6R,8aS,9R,10R,12R,12aR)-Decahydro-3,6,9-trimethyl-3,12-epoxy-12H-pyrano[4,3-j]-1,2-benzodioxepin-10-ol;DHQHS 1;CAS:81496-81-3;71939-50-9;123930-80-3EINECS:-MDL号: MFCD00274495折叠编辑本段物化性质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相对密度:1.24g/cm3折叠编辑本段贮藏运输2-8℃密封干燥避光保存折叠编辑本段危险说明安全等级:22-24/25折叠编辑本段药理毒性药理学:其作用方式是通过其内过氧化物(双氧)桥,经血红蛋白分解后产生的游离铁所介导,产生不稳定的有机自由基及/或其他亲电子的中介物,然后与疟原虫的蛋白质形成共价加合物,而使疟原虫死亡。
蒿甲醚的抗疟活性较青蒿素大6倍。
毒理学:在动物生殖毒性方面的研究证明,小鼠妊娠感应期给药,能增加胚胎吸收,但未见致畸作用。
折叠编辑本段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良好,起效迅速。
口服双氢青蒿素2mg/kg后,1.3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最大血浓度为0.71mg/L。
血浆T1/2为1.57小时。
体内分布广,排泄和代谢迅速。
折叠编辑本段适应症适用于各种类型疟疾的症状控制,尤其是对抗氯喹恶性及凶险型疟疾有较好疗效。
折叠编辑本段用法和用量口服1日1次,成人1日3片,首剂量加倍;儿童量按年龄递减,连用5~7日。
折叠编辑本段鉴别(1)取本品约10mg,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加碘化钾试液2ml 与稀硫酸4ml,摇匀,加淀粉指示液数滴,溶液即显蓝紫色。
(2)取本品的氯仿溶液(1→10)3~4滴,待氯仿挥发后,加2%香草醛硫酸溶液1滴,即显红色,放置,渐变棕色。
2024届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区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三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D.分别观察颜色2.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C.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D.实验时将燃烧红磷伸入瓶中太快3.下面是某同学的化学课堂笔记择录,其中一项有错误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伴有烟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B .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Cl 由NaCl 分子构成B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 .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D .把石油气压缩进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6.下列净化水的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 .过滤B .静置沉淀C .蒸馏D .吸附沉淀 7. “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按体积计算,其中含有70%的2N 、20%以上的2O 、还有2CO 。
提升训练17官能团与化学反应类型1.(2017·天津卷)汉黄芩素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
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6H13O5B.该物质遇FeCl3溶液显色C.1 mol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1 mol Br2D.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1种2.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反应B.丙烯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lCH2CH CH2的反应C.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乙烯与HCl气体反应生成一氯乙烷3.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CH2CH2+HCl CH3CH2ClB.2CH3CHO+O22CH3COOHC.+Br2+HBrD.CH3CH2Br+NaOH CH2CH2↑+NaBr+H2O4.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5H21O4B.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加成和水解反应C.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溴反应最多消耗4 mol Br2D.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Na反应生成1 mol H25.科学家研制出多种新型杀虫剂代替DDT,其中一种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B.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显紫色C.1 mol 该有机物最多可以与2 mol Cu(OH)2反应D.1 mol 该有机物最多与1 mol H2加成6.在阿司匹林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标出了其分子中的不同的键。
将阿司匹林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发生反应时断键的位置是()A.①④B.②⑤C.③④D.②⑥7.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
青蒿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青蒿素结构分析,青蒿素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B.根据青蒿素结构分析,青蒿素体现较强的还原性C.青蒿素属于脂溶性有机物,故不能用蒸馏水提取植物中的青蒿素D.从植物中提取或人工合成的青蒿素可以用来消毒杀菌8.某有机物的结构为,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能跟NaOH溶液反应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能发生酯化反应D.能发生水解反应9.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乙烯和乙醇B.苯和氯乙烯C.乙酸和溴乙烷D.丙烯和丙烷10.如图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两种化合物均是芳香烃B.两种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均能与溴水反应C.相同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最多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不同D.两种化合物可用红外光谱区分,但不能用1H核磁共振谱区分11.下图为一种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除草功效。
Hans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药物化学, 2020, 8(3), 66-78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0 in Hans. /journal/hjmcehttps:///10.12677/hjmce.2020.83008Advances in Research of Dihydroartemisinin DerivativeYang Li1*, Kangping Huang2*, Xuemei Tang1, Zechao Zhang1, Dacheng Yang1#1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2Chongqing No. 8 Secondary School, ChongqingReceived: Jul. 13th, 2020; accepted: Jul. 28th, 2020; published: Aug. 4th, 2020AbstractArtemisinin is a sesquiterpene compound extracted from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al herb Artemisia annua. Artemisinin has excellent antimalarial activity, especially potent for chloro-quine-resistant falciparum malaria. Dihydroartemisinin (DHA) is the most important derivative of artemisinin, which is not only a better antimalarial drug than artemisinin, but also developed successfully the first generation drugs such as artemether and artesunate originated from it. Until now, global researchers have not only found DHA derivatives with better antimalarial activity, but also found that some derivatives have anti-tumor, anti-leishmaniasis, anti-blood schistosomiasis, anti-virus, antibacterial, anti-inflammatory, and lipid-lowering and so on. Our laboratory has also carried out researches on DHA derivatives and found many highly active molecules with new bio-logical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collected an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advances with respect of the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DHA derivatives at home and abroad, trying to provide clue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f DHA.KeywordsArtemisinin, Dihydroartemisinin, Dihydroartemisinin Derivatives, Synthesis, Antimalarial Activity, Multi-Active Activity双氢青蒿素衍生物研究进展李洋1*,黄康平2*,唐雪梅1,张泽朝1,杨大成1#1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2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重庆*同等贡献。
双氢青蒿素晶体结构及羟基
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是一种药物,其化学结构式为:
C15H24O5。
双氢青蒿素有多个羟基,包括3α-羟基、8α-羟基、9α-羟基等。
在双氢青蒿素晶体结构中,这些羟基以特定的方式连接,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分子结构。
羟基的存在对双氢青蒿素的化学性质和药理活性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与分子内的其他部分形成氢键,从而影响分子的稳定性、溶解度和生物活性。
具体来说,3α-羟基和8α-羟基的存在使得双氢青蒿素能够更好地溶解于水
和一些有机溶剂,从而提高了其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和分布。
此外,这些羟基还参与了双氢青蒿素与靶点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增强其对疟原虫的杀灭作用。
总的来说,双氢青蒿素的晶体结构和羟基的特定排列是其药理活性的重要基础,对于药物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改进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中双氢青蒿素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张勉;李超【期刊名称】《中国药房》【年(卷),期】2017(028)015【摘要】目的:改进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中双氢青蒿素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桨法进行溶出试验,以0.1 mol/L盐酸溶液为溶出介质,溶出介质体积为500 mL,转速为75 r/min,取样时间为45 min;样品前处理中加入3.6%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由原来的5 mL改为20 mL,加入磷酸的体积由原来的0.2 mL改为0.7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双氢青蒿素的溶出度:色谱柱为YMC-Pack ODS-A,流动相为0.02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为2.4)-乙腈(65:3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7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双氢青蒿素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7.802~117.03μg/mL(r=0.9999);定量限为2.0 ng,检测限为0.6 ng;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的RSD<1.0%;回收率为99.18%~100.46%(RSD=0.45%,n=9).3批样品中双氢青蒿素的平均溶出度分别为94.9%、77.9%、89.6%.结论:改进后的方法提高了其灵敏度、溶出度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OBJECTIVE: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method for the dissolution of dihydroartemisinin in Dihydroartemisinin and piperaquine phosphate tablets. METHODS:The dissolution experiment adopted paddle method using 0.1 mol/L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 500 mL as solvent with rotating speed of 75 r/min and sampling time of 45 min. In sample pre-treatment,the volume of 3.6%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was increased from 5 mL to 20 mL,and that of phosphoric acid was increased from 0.2 mLto 0.7 mL. HPLC was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dissolution of dihydroartemisinin. The determination was performed on YMC-Pack ODS-A column with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0.02 mol/L disodium hydrogen phosphate solution(pH adjusted to 2.4 using phosphoric ac-id)-acetonitrile(65 : 35,V/V)at the flow rate of 1.0 mL/min.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set at 237 nm,and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0 ℃. The sample size was 20 μL. RESULTS:The linear range of dihydroartemisinin were 7.802-117.03 μg/mL(r=0.9999). The limit of quantitation was 2.0 ng,and the limit of detection was 0.6 ng. RSDs of precision and reproducibility tests were all low-er than 1.0%. The recoveries were99.18%-100.46%(RSD=0.45%,n=9). Average dissolutions of dihydroartemisinin in 3 batch-es of samples were94.9%,77.9%,89.6%,respectively. CONCLUSIONS:Improved method enhance the accuracy for the limit of sensitivity,dissolution and detection results.【总页数】4页(P2086-2089)【作者】张勉;李超【作者单位】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重庆 401121;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重庆 4011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2【相关文献】1.HPLC法测定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中的磷酸哌喹含量 [J], 郭毅新;张元杰;丁涛;来国防;2.HPLC法测定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中的磷酸哌喹含量 [J], 郭毅新;张元杰;丁涛;来国防3.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中乙醇残留含量 [J], 木书林;丁涛;来国防;张元杰4.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中乙醇残留含量 [J], 木书林;丁涛;来国防;张元杰;5.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片中乙醇残留 [J], 贵晓霞;钱佳旦;王小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方双氢青蒿素片稳定性试验总结报告X美义、肖文中、林燕芳、詹利之摘要: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是由双氢青蒿素、磷酸派喹、甲氧苄啶三种主要成分组成。
本品经过强光照射试验、高温试验、高湿试验、室温空气放置试验等影响因素试验,以及加速试验、室温留样考察等试验,证明本品除在高温80℃下,双氢青蒿素不稳定外,其他成分在各种试验条件下均比拟稳定。
关键词:稳定性影响因素加速试验室温放置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样品来源: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批号:由XX通和制药XX提供,批号:。
981020批、981021批、981022批共三批〔影响因素试验使用981020批〕,按临床用药质量标准〔草案〕检验符合规定。
2.主要试验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10AT色谱柱:YWG C18 10μm 250×46m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U-1901电子分析天平:SHINKO SH-210R智能溶出度试验仪:ZRS-6型3.试验方法:〔1〕影响因素试验样品除去外包装,样品在裸露条件下进展观察。
①强光照射试验:将复方双氢青蒿素片置于平皿中,于室温3600Lx光下照射,并于5、10天各取样测定一次。
②高温试验:把复方双氢青蒿素片置于密闭器皿中,分别置于40℃、60℃、80℃的恒温箱中,在3天、5天、10天各取样测定一次。
试验前供试品先准确称重,样品取出时再准确称重。
③高湿试验:把复方双氢青蒿素片置于平皿中,放在相对湿度分别为75%及92.5%条件下的封闭枯燥器中,恒温25℃,分别于5、10天取样观察和检测。
④室温空气放置试验:供试品置于室温空气中,第5、10天各取样测定一次。
(2)加速试验:将铝箔包装的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模拟上市包装〕3个批号的样品放置在40℃,相对湿度为75%的条件下三个月,每月每批样品检测一次(3)室温留样观察试验:将铝箔包装的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模拟上市包装〕3个批号的样品置于室温条件下,定期分别于0、3、6、12、18、24、36个月,按考察工程进展检测。
西藏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理科)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 (2019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A . 纯碱溶液去油污B . 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需将FeCl3 (s)溶解在较浓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C . 明矾可以做净水剂D . 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2. (2分)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2O5)是从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的可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素及双氢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4O5)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分享了2015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成为了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青蒿素为无色针状晶体,味苦.在乙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gB . 青蒿素的化学合成方法没有任何研究意义C . 青蒿素转化为双氢青蒿素是物理变化D . 用乙醚提取黄花蒿叶中的青蒿素比用水效果好3. (2分) (2018高二上·安徽期中) 可逆反应:L(s)+aG(g) bR(g) ΔH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ΔH<0B . 增加L的物质的量,可提高G的转化率C . 升高温度,G的转化率减小D . a<b4. (2分) (2016高二上·新疆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B . pH=4.5的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2倍C . 室温下,pH=3的亚硫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与pH=11的氨水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D . 室温时,将pH=5的H2SO4溶液稀释1000倍,则c(H+):c (SO42﹣)=2:15. (2分) (2018高二上·北京期中)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的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转化率的是()A . ①②④B . ①④⑥C . ②③⑥D . ③⑤⑥6. (2分)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A . 盐酸B . 蔗糖C . 硫酸钠D . 二氧化碳7. (2分) (2018高二下·吉林开学考)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夹持仪器未画出)()A . 装置用于检验溴丙烷消去产物B . 装置用于石油的分馏C . 装置用于实验室制硝基苯D . 装置可证明酸性:盐酸>碳酸>苯酚8. (2分) (2015高三上·怀化期末) 下列叙述相符的是()A . 图1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80℃时KNO3的饱和溶液B . 图2表示某吸热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C . 图3表示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1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D . 图4表示t0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9. (2分)(2018·衡阳模拟) 微生物燃料电池(MPC)处理技术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污染物,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去除土壤中有机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