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1
- 格式:docx
- 大小:20.56 KB
- 文档页数:4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7课《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3.了解松鼠的习性。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生字词的音、形、意。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课文内容和松鼠的习性特点。
(3)通过品读、比较、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活形象的描写,积累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准确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
1.引言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应该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因为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如果让你写篇介绍某类动物的说明文,你该如何观察?又从哪些方面去介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松鼠》。
2.带着问题阅读课文:(1)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松鼠的?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既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阅读习惯,又为下文自主阅读做好准备)二、课文精讲。
1.课文中哪部分告诉我们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文章开头一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2.这是怎样写松鼠的特征?(概括写松鼠的特征。
)这样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统领全文的作用。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松鼠的?(作者从外形特征、性格特征、行为特征、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描写松鼠的。
)(一)研读松鼠的外形特征自由朗读1 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二)研读松鼠的性格特征自由朗读2 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介绍松鼠的性格特征?1.活动范围——树上2.活动时间——晚上体现了松鼠驯良的性格特征。
(三)研读松鼠的行为特征自由朗读3、4 自然段,思考:松鼠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1)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17松鼠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7松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2.与《太阳》《中国大百科全书》进行对比,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3.拓展阅读《鲤鱼》,体会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2.与《太阳》《中国大百科全书》进行对比,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孩子们,刚刚学习完了《太阳》一课,你获知了哪些信息?(预设:1.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2.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3.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作者通过平实的语言把太阳讲述的通俗易懂。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篇不同风格的说明文---《松鼠》。
师生板书课题,齐读:17松鼠2.作者简介:《松鼠》是法国作家布封的作品,他非常喜欢自然科学,据说他写《松鼠》这篇说明文之前,就搜集了大量有关松鼠的信息,然后又用自己喜爱的语言和表达方法写了这篇文章。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课文中隐藏着松鼠的哪些信息?请打开课本68页。
二、小组合作梳理结构(一)出示自读要求:PPT默读课文,请你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1、边读边提炼关键词,写在自主学习单上。
2、小组内交流、展示。
(二)反馈交流1、生张贴信息条师:谁想把你的信息条贴到黑板上?谁来补充?2、生整理信息条师:同学们找的很正确,但是有很多是重复的,而且也有些乱。
你能结合课文将它们整理整理吗你为什么这么整理?(老师相机张贴:外形、习性、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行为特点、搭窝、繁殖、漂亮、乖巧、驯良)3、总结整理方法师:想一想我们刚才整理信息的过程,你总结出哪些整理信息的方法?(去掉重复、归整同类)4、师:现在把我们获知的这些松鼠信息分条整理在表格中。
5、师:所以啊,在文章的第一句话,布封就高度地概括了松鼠的特点:PPT“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松鼠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体会文章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态度情感、价值观: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确定依据:作者抓住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说明它不但讨人喜欢而且很有用,使读者对小松鼠这种动物获得清晰的印象。
教学难点: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突破依据: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准确和生动,结合内容通过讨论、比较等方式加深理解三、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请一位学生读一下单元四的简介“动物世界”。
师:既然本单元主要是介绍动物,那么我们就姑且把本单元的学习当做是游览一次动物园···希望同学们在游览之后能够爱上这些动物,更能够保护动物,保护自然。
现在我们就先和小松鼠来个亲密接触。
(二)精读: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同时摘下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
待会儿写在小组黑板上,我们来交流一下。
驯良矫健帽缨榛子榉实橡栗【读音li区别于“沧海一粟”,读音su】蛰伏苔藓编扎【za,区别于zha】遮蔽2、完成课时1活动2(1):之前预习过,刚才也读了课文,那同学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呢?举手回答。
明确: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师:这是总括松鼠的特点,那么作者接下来就要具体地介绍松鼠到底漂亮、驯良、乖巧在什么地方了。
3、师: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其语言除了准确之外,还有什么特点呢?————生动、活泼。
那是因为作者大量运用了拟人化的说明方法,把松鼠人格化,使松鼠显得更加可亲可爱了。
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课时1活动2(2):圈画出课文中运用拟人手法来说明小松鼠特点的语句,并说说其好处。
组内讨论交流。
统编五上《松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自由读文,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3.培养学生学会鉴赏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激发学生仔细观察生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松鼠的习性,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大概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2.反馈指导。
①第1自然段:a.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
b.追问:也就是说,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个方面?c.预设: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外形这个方面。
②第2自然段:a.松鼠经常在高处活动。
b.追问:只介绍了这一个内容吗?c.预设:这一部分还介绍了松鼠白天歇息,晚上活动。
师小结:我们可以归纳为松鼠的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
③第3自然段:a.松鼠十分警觉,动作轻快敏捷,会储藏食物。
b.追问: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个方面呢?c.预设: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行为特点这个方面。
④第4自然段:a.松鼠通常在树枝分杈的地方搭窝。
b.追问: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个方面呢?c.预设: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搭窝这个方面。
⑤第5自然段:a.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b.追问:也就说,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个方面?c.预设:这一部分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换毛时间和爱干净三个方面。
3.把握课文内容要点。
刚刚同学们一起理清了课文条理,概括了课文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你能完整地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松鼠的吗?预设:课文主要写了松鼠的外形特点、生活规律、行为特点、搭窝和其他习性等内容。
二、细读文章,分段梳理1.范例引路。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松鼠外形的漂亮,将关键词句勾画下来。
(2)全班交流。
(3)小结方法: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逐句梳理。
有些句子没有关键词,需要整合形成答案。
师:文章介绍松鼠的信息这么多,我们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信息,分条呈现,让人一目了然。
有关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七篇)有关松鼠其次课时教学设计通用一(一)看图导入。
1、出示松鼠图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生活在哪里?(出示花生图问这是什么?它长在哪里?)2、今日,我们来学(生齐读课题)3、质疑课题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听录音,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两遍,要依据拼音读准每个字的读音,遇到不熟悉的字多读几遍(生按要求读文),检查课文是否读通顺(生开火车读)2、把课后生字读两遍,在课文中找出标出自然段。
(四)检查自读。
1、投影出示生字生开火车读,领读,指名读齐读。
2、出示去拼音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3、课文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评议。
(五)作业。
(一)复习。
1、今日,我们连续学习小松鼠找花生果,齐读课文。
2、小松鼠为什么找花生果,怎么找,找到了没有?(二)讲读课文。
1、小松鼠为什么找?赶快翻开书,找找读读,生读课文,指名答复。
2、花生在什么地方?长得怎么样?(出示花生图)生看图说话。
(1)书上怎么写呢?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一节,在这一节中有好多词写的很美,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词用的好,就把这个词读重一点。
(投影出示第一节)。
(2)绿油油:出示实物,这种颜色就是绿油油,你还见过绿油油的什么?这些花生不光长着绿油油的叶子,还开着什么样的花?(理解:黄灿灿)(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小松鼠见了这么好看的花生他想(齐答)4、小松鼠是怎么找花生果的?书上有一段话小朋友们找一找读一读指名读。
(1)师述:旱晨,小松鼠来了花生地看到花生,小松鼠一路上会想些什么呢?生看图想象说话。
(2)出示“从那以后……没有……”看书上用了这么几个句子(指名读)5、小松鼠多绝望啊,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投影出示练读)6、出示“谁……呢?”(1)蚯蚓在说的时候是怎样说的?生练习说话。
(2)师指导朗读,(出示花生果)花生果躲在泥士里看着小松鼠笑呢。
7、练读第45小节,同桌互读,指同桌读。
松鼠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17 课《松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课文生动形象说明松鼠的特点。
2.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板块一:大脑运动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七课松鼠。
请做好上课准备。
(出示PPT)1.课前准备书和笔人坐正勤思考2.思维训练放整齐专心听认真记阅读短文《天鹅》,说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天鹅?文段:天鹅在一切方面都高于家鹅一等,家鹅只以野草和籽粒为生,天鹅却会找到一种比较精美的、不平凡的食料;它不断地用妙计捕捉鱼类;它作出无数的不同姿态以求捕捉的成功,并尽量利用它的灵巧与气力。
它会避开或抵抗它的敌人:一只老天鹅在水里,连一匹最强大的狗它也不怕;它用翅膀一击,连人腿都能打断,其迅疾、猛烈可想而知。
总之,天鹅似乎是不怕任何暗算、任何攻击的,因为它的勇敢程度不亚于它的灵巧与气力。
(摘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布封写的《自然史》正是因其文笔优美而著称于世,《松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看看他笔下的《天鹅》吧!阅读完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天鹅?(高人一等、灵巧、勇敢的天鹅)小结:通过抓住主要意思简要概括,我们能快速读懂这段文字,还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天鹅浓浓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回顾如何把握文章要点,初步体会文字是有温度的、有情感的。
】板块二:目标导学PPT 出示:1. 知道课文生动形象说明松鼠的特点。
2.通过对比,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板块三:知识点讲解(一)比较阅读一,体会情感1.比较阅读《松鼠》和《动物大百科》中的两段文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想一想,你分别会在什么场所或情景下,遇到这样的文字呢?文段1: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
体长20-28 厘米。
它尾蓬松,长16-24 厘米。
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
腹面白色。
它善于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雀的废巢。
《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能知道松鼠、刺猬等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2、能知道日记的格式,会写简单的日记。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能知道松鼠、刺猬等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难点:学习写日记。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回忆上节课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1〕这篇课文是什么形式?〔2〕一共有几那么日记?〔3〕写了什么内容?二、品读感悟1、小声读第一那么日记,边读边思考,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动物们做了什么?〔把有关句子在课文中画出来〕〔1〕品读:描写景色的句子白杨树的叶子快落光了,地上的草也枯黄了,天冷起来了。
〔2〕从这句话,觉得是什么季节?从哪些词语更能看出来?指明学生答复〔3〕指导朗读师指导完成表格一〔一〕10月23日阴季节秋季重点句子白杨树的叶子快落光了,地上的草也枯黄了,天冷起来了。
松鼠的活动采了十来个磨菇,晒在松树枝上。
刺猬的活动找来许多干草和树叶准备做过冬的窝。
2、请你按照第一那么的学习方法来自学第二、三那么日记。
〔1〕学生自学,完成学习卡片〔二〕1月20日暴风雪季节重点句子松鼠的活动刺猬的活动〔三〕2月18日晴季节重点句子松鼠的活动刺猬的活动〔2〕两人小对子:相互交换学习卡片,进行批阅,并给星级等级评定〔3〕请将你的学习卡片上的内容整理好,在班级进行展示。
〔4〕品读:描写景色的句子冬季:天灰蒙蒙的,风刮得很紧,雪很大。
啊,暴风雪在袭击大森林!春天:天变暖了,树上的雪开始融化,林子里响起了一片滴滴答答的滴水声。
师:灰蒙蒙是什么类型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来?生: ABB式白茫茫红彤彤黑乎乎绿油油师:从“袭击”这个词语可以看出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师:“滴滴答答”是表现什么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5〕指导朗读师范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3、小组讨论:组长带着本组成员讨论松鼠和刺猬是怎么过冬的?小组代表答复下列问题4、小组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小组代表起来发言师:同学们,课文中这些景色描写让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了是什么季节,那么我们在写话和写日记中也可以写上天气,这样你的文章会更美。
《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
板书:
松鼠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了解到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哪些知识?
生回答,师板书:
外形:美丽
活动:机灵
搭窝:乖巧
吃食:有趣
2、松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交流,师板书:
讨人喜欢
3、小松鼠这样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吗?到底是文中哪些语言文字的描写让你喜欢上了松鼠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生动的词句。
二、学生自读理解
三、师生交流
1、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
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
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
显得格外漂亮:
⑴重点体会形容词的生动描写:
玲珑:写出了松鼠的面孔长得小巧精致。
闪闪发光:写出了松鼠的眼睛闪着光,透着亮,写满灵气。
搽过油:写出了松鼠的毛光滑、细腻、柔软、干净,惹人喜爱。
毛茸茸、翘:写出了松鼠的尾巴又粗又长,而且总是向上翘着,非常有趣。
⑵语言对比学习:
出示语段:
松鼠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还有一条大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比较原文和这段话,你觉得哪段写得更好?为什么?
教师小结:
原来作者用上了⑴这些词语,就把小松鼠写得那么生动,那么可爱了。
⑶朗读体会:
重点指导读好⑴中的词语,读出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
2、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
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树上高兴地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嬉戏:
⑴重点体会动词的准确描写:
躲:写出了松鼠行动敏捷,十分机警,动作迅速。
连蹦带跳:写出了松鼠十分机灵,在树枝间飞快地跳动,会
躲蔽,会隐藏,速度非常快。
逃:写出了松鼠的安全防护意识强,警觉性高。
跳、叫、追逐嬉戏:写出了松鼠玩耍时活动自如,身轻如燕,虽然老树枝杈纵横,却也能当松鼠的跷跷板,他们你追我赶,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交流着,欢笑着,十分快乐,一眨眼的功夫,就已经跳的无影无踪了,只有树叶在晃动。
⑵这些词语写得多好,把小松鼠的动作刻画得栩栩如生,你能用朗读表现它的机灵吗?指名读。
⑶教师范读,学生评价,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
⑴体会“先……再……然后”的写作顺序:
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松鼠做事情有先有后,不慌不乱,他们真的很聪明。
再读读这些句子,想想,你也能用“先……再……然后”造句吗?指名造句。
⑵体会“搬、放、找、铺、压、踏”等动词的准确用法:
这些词语生动地写出了小松鼠搭窝时灵巧地寻找到小树枝,捧着搬到事先选择好的老树杈中间,然后还选择干燥的毛茸茸的苔藓铺在上面,当松软的被子,还会翘着大尾巴,转着身体,跺一跺,踩一踩,踏一踏,把窝搭得那样结实,那样温暖。
它们多么乖巧,多么讨人喜欢哪!
⑶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动词和顺序词,并填空背诵:
它们搭窝的时候,___、___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___在一起,再___一些干苔藓___在上面,___把苔藓___紧,___平。
4、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常常直着身子坐在树枝上,用前爪捧着往嘴里送:
⑴体会动词的写法:
直、坐、捧、送:把小松鼠当成人来写,它像人一样直立着身子吃东西,而且吃的都是植物的果实,不像其它四足兽一样吃肉食,那样凶猛,它们十分温顺,吃起食物来很有趣。
⑵朗读体会。
四、领悟写法
课文写的多么生动有趣,如果老师请你也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你能像作者一样写得行动形象吗?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向作者学习些什么?
学生读文后自由发言:
写作文时用上优美的、准确的词语;把文章写具体;要认真观察……
五、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用上这节课从作者那里学到的写作方法去描写,相信一定会栩栩如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