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找骆驼》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13
《找骆驼》优秀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生物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导入课程,展示骆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骆驼的特征。
分享骆驼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引发学生对骆驼的好奇心。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分享知识的方式进行导入。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观察骆驼图片时的反应,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引导学生分享对骆驼的认识和感受,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骆驼的特征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骆驼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2 教学内容展示骆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骆驼的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总结骆驼的特征。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观察学生在观察图片时的反应,了解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能力。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三章:骆驼的生活习性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骆驼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激发学生对骆驼生存环境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内容分享骆驼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思考骆驼如何适应沙漠环境。
学生讨论骆驼的生存环境问题,提出保护骆驼的建议。
3.3 教学方法采用分享知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骆驼生活习性时的反应,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四章:骆驼的保护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保护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讨论骆驼面临的保护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
学生分组创作关于保护骆驼的公益广告或宣传海报。
采用小组讨论、创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保护骆驼时的反应,了解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找骆驼》优秀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寻找骆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2)运用游戏、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骆驼的生活习性及生存环境;2. 寻找骆驼的方法和技巧;3. 骆驼的种类及其特征;4. 保护骆驼及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5. 实践活动中寻找骆驼的游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骆驼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2)培养学生掌握寻找骆驼的方法和技巧;(3)引导学生关注保护骆驼及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寻找骆驼的方法和技巧;(2)如何引导学生关注保护骆驼及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骆驼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及保护骆驼的重要性;2. 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寻找骆驼的方法和技巧;3. 实践操作法:开展寻找骆驼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保护骆驼及其生态环境的措施。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图片、视频、游戏道具等;2. 教学场地:教室、户外活动场地;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六、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骆驼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骆驼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2. 讲解骆驼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让学生了解骆驼的特点;3. 讲解寻找骆驼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思考;4.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方法;5. 小组讨论保护骆驼及其生态环境的措施;6.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评价:1. 学生掌握寻找骆驼的方法和技巧;2. 学生能够关注保护骆驼及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4. 学生对骆驼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找骆驼》优秀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观察和分析图片,找出骆驼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多张含有骆驼的图片,包括不同角度、环境下的骆驼。
2. 准备白板或大纸一张,用于记录学生找到的骆驼特征。
3. 准备计时器,用于限制学生寻找时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教案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向学生讲解本次活动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3. 示范:展示一张含有骆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骆驼的特征。
4. 实践:让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张含有骆驼的图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寻找骆驼的特征,并将特征记录在白板或大纸上。
5. 汇报:每组派代表汇报找到的骆驼特征,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骆驼的特征,以及本次活动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骆驼。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互配合。
4. 对于找到的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不断提高。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力评价:评价学生在活动中观察骆驼特征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团队协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总结能力。
3. 解决问题能力评价:评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合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专家,为学生讲解骆驼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2. 组织学生进行骆驼知识竞答,提高学生对骆驼的了解。
3. 引导学生进行骆驼主题的绘画或写作,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找骆驼》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对阿拉伯数字和数学的兴趣。
1.2 适用年级幼儿园大班或小学生1.3 教学材料图片或卡片of camels数字卡片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1.4 教学方法观察游戏逻辑推理团队合作互动讨论第二章:教学内容2.1 骆驼的特点介绍骆驼的外观特征,如驼峰、长长的脖子、蹄子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骆驼的特点。
2.2 数字游戏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1-10。
进行简单的数字游戏,如“点名游戏”、“数字接龙”等。
2.3 找骆驼游戏准备一些骆驼的图片或卡片。
将卡片随机散落在桌子上或贴在墙上。
学生轮流寻找并说出卡片上的数字,找到骆驼卡片的学生可以将其收回。
2.4 团队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任务,即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最多的骆驼卡片。
学生需要合作,相互提示和帮助,以完成任务。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张骆驼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3.2 讲解骆驼的特点向学生介绍骆驼的外观特征,如驼峰、长长的脖子、蹄子等。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骆驼的特点。
3.3 数字游戏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1-10。
进行简单的数字游戏,如“点名游戏”、“数字接龙”等。
3.4 找骆驼游戏准备一些骆驼的图片或卡片。
将卡片随机散落在桌子上或贴在墙上。
学生轮流寻找并说出卡片上的数字,找到骆驼卡片的学生可以将其收回。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观察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投入并享受游戏。
4.2 团队合作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相互帮助、沟通协作等。
4.3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如观察力、思维能力等。
第五章:教学总结5.1 总结课程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骆驼的特点、数字游戏和找骆驼游戏。
5.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公开课《找骆驼》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特征。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骆驼的图片,让学生注意到骆驼的特点,如:两只驼峰、长脖子、长腿等。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骆驼的了解和观察到的特征。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骆驼的图片,让他们仔细观察并描述骆驼的外貌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骆驼的特点对其在沙漠中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骆驼的了解,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骆驼特征的描述是否准确。
2. 评估学生在分享中对骆驼的了解是否全面。
第六章:骆驼的生活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骆驼生活的环境和适应性。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骆驼生活在沙漠中的适应性特点,如:驼峰储存脂肪、脚掌宽大减少摩擦等。
2. 讲解沙漠环境对骆驼生活的影响,以及骆驼如何适应这种极端环境。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骆驼生活的沙漠环境。
2. 引导学生讨论骆驼如何适应沙漠环境,如:驼峰的作用、脚掌的适应性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类如何保护骆驼的生存环境。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骆驼生活环境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
第七章:骆驼的饮食习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骆驼的饮食习性及其适应性。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生活习性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骆驼的饮食习性,如:主要以草本植物为食、能够长时间不喝水等。
2. 分析骆驼饮食习性对其在沙漠生存的意义。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骆驼的饮食习性。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骆驼的牙齿结构,了解其饮食习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骆驼饮食习性对其生存的优势。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骆驼饮食习性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骆驼生存优势的分析能力。
第八章:骆驼的繁殖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骆驼的繁殖特点及其适应性。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课文《找骆驼》公开课教案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情境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问题引导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
(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善于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骆驼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特点。
(2)讲述一个有关骆驼的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课文节奏。
(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表情。
(3)学生跟读,模仿教师朗读。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学习成果。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引导补充。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3)讨论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
5. 实践活动(1)开展“找骆驼”游戏,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寻找骆驼的方法。
(3)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6. 总结与反思(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教师点评课堂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生字词造句。
(3)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找骆驼》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骆驼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骆驼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生存环境。
引导学生思考骆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保护骆驼。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运用多媒体展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4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骆驼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学生分享对骆驼的了解和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骆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保护骆驼。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骆驼的建议。
第二章:骆驼的特点和生活习性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骆驼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骆驼的外貌特征、体型、四肢等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骆驼的生活习性,如饮水、觅食、迁徙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和描述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运用多媒体展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4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骆驼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骆驼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学生用语言描述骆驼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描述。
学生进行骆驼特点和生活习性的展示活动。
第三章:骆驼的生存环境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骆驼的生存环境。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骆驼生活在沙漠、草原等干旱缺水的环境中。
引导学生思考骆驼如何适应这样的生存环境。
3.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和分析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运用多媒体展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4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骆驼生存环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骆驼的生存环境。
学生用语言描述骆驼的生存环境以及骆驼如何适应这样的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分析。
学生进行骆驼生存环境的展示活动。
第四章:骆驼与人类的关系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骆驼与人类的关系。
《找骆驼》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详细”“至于”等词语的意思。
认识四种不同的对话形式,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懂得遇到事情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初步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教学重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能够找到骆驼的方法是什么。
课前准备:学生事先预习;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l课时。
教学过程: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1.激趣: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图片,能够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小朋友们想不想看一看?我们来比一比眼力,找一找不同。
看哪一位小朋友观察的最仔细?(出示图片,开展观察竞赛活动)2.提问:仔细观察,你找到了哪些不同?师生交流。
(评价:你观察的真仔细)3.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许多发现。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找骆驼》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4.揭题:齐读课题(注意:骆驼的读音,驼是轻声,再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初读小贴士: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2.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生字词:跛、驮、啃过、愤愤、究竟4.那么,《找骆驼》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后指名反馈。
教师追问:你能按照这样的提示来说吗?(课件出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商人()了一只骆驼,向老人(),经老人(),最终()了骆驼的事。
这样我们就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了。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茫茫沙漠要寻找一只走失的骆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有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公开课《找骆驼》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短文中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的能力;(3)提高学生根据线索寻找答案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短文内容;(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细心思考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2)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困难,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3)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短文中生词和重点词语的学习与理解;(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的能力;(3)通过找骆驼的游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细心思考的习惯。
2. 教学难点:(1)短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问题驱动法进行探究学习;(3)在找骆驼游戏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短文,理解内容,熟悉教学目标和要求;(2)准备与短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设计好针对短文的问题及答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短文,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感悟;(3)准备好与同学合作探究的问题和方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与骆驼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2)学生分享对骆驼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入短文;(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短文,划出生词和重点词语;(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理解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3)教师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短文内容;(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寻找答案;(3)各组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践环节(1)教师设计找骆驼的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2)学生根据短文中的线索,寻找骆驼;(3)学生分享找骆驼的过程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