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 格式:docx
- 大小:22.37 KB
- 文档页数:8
1.中国古代重要作家及作品1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复礼”“正名”,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
《论语》2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主张“仁政”,强调“民贵君轻”,实行“王道”。
著有《孟子》一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鱼我所欲也》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均选自《孟子》。
3左丘明著有《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文学名著。
《曹刿论战》便选自《左传》。
4韩非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一书。
《郑人买履》就选自此书。
5列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主张循名责实,虚静无为。
著有《列子》一书。
《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均选自此书。
6《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简称《诗》,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全书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关雎》《蒹葭》均选自此书。
7司马迁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此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8篇,共50余万字,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节选自此书。
8曹操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为魏武帝,其诗《观沧海》《龟虽寿》均被选入《乐府诗集》。
9诸葛亮著有《诸葛亮集》,《出师表》便出于此。
10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人,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散文《桃花源记》和诗《归园田居》《饮酒》均选自《陶渊明集》。
11王勃唐代诗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他著的《王子安集》。
12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其作《使至塞上》选自《全唐诗》。
1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行路难》等选自《李太白集》。
14杜甫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又称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中国古代文学作家及作品1先秦时期【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学说是中国两千多年文化的主流,对世界的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影响深远。
他的思想核心是“仁”。
相传其弟子3000,贤者72人。
《论语》(论,择也,选择摘录的意思),“四书”之一,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专集,儒家经典之一。
被选入教材的有《论语二则》、《季氏将伐颛臾》、《荷蓧丈人》等。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长期住在鲁国。
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弟子众多,在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虽然保留记录言行的语录体形式,但已是初具规模的论说文。
入选教材的有《公输》等。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有八十一章。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又名《孙子兵法》)十三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后世称为“亚圣”。
他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对后世儒学影响很大。
《孟子》是“四书”之一,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善于雄辩,长于譬喻,对后世韩愈、柳宗元、苏轼等人的散文有很大影响。
选入教材的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等。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和老子同为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称“老庄”。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及其作者中国文学历史悠久,众多古代文学名著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而且在后来影响了世世代代的读者。
这些作品涵盖了各个层面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及其作者,希望能够为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提供一些参考。
《红楼梦》 - 曹雪芹《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它以细腻的情感描写、精细的人物刻画和深刻的社会思考而著称。
曹雪芹是清代作家,他以其独特的才华和对人性的洞察力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权力、财富和情感的种种困境和矛盾。
《西游记》 - 吴承恩《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受欢迎程度最高的古代小说之一。
它以内涵丰富的寓言故事、幽默风趣的描写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而闻名。
虽然作者身份存在争议,但一般认为吴承恩是这部作品的创作者。
《西游记》以孙悟空等一众神仙与妖魔鬼怪的斗争为主线,讲述了一场层次丰富的修行之旅,同时也透露出对人性的思考和社会现象的讽刺。
《水浒传》 -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四大名著之一。
该小说以描写宋朝末年群雄起义的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一批杰出的英雄人物形象。
《水浒传》的作者身份存在争议,施耐庵和罗贯中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作者。
这部作品以其壮烈的战斗场面、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而受到读者的喜爱。
《三国演义》 - 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中的一部杰作,也是四大名著之一。
它以描写三国时期战争与政治斗争为主线,展示了诸葛亮、刘备、关羽、曹操等一系列英雄人物的智勇与心计。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历史小说之一。
它以其丰富的历史研究与文学表现力,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论语》 - 孔子及其弟子《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名著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以及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㈠先秦时期作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曾整理《诗经》、《春秋》。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作品,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共二十篇。
墨子:名翟,春秋时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墨子》现存五十三篇,部分为墨子自著,其余出自其弟子及后学者之手。
孙子:名武,春秋时齐国人,军事家著有《孙子》十三篇,又名《孙子兵法》,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
《孟子》一书的思想核心是“仁义”,共七篇。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著作《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又名《南华经》。
其代表作品是《逍遥游》。
屈原:名平,子原,战国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爱国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他用楚地民歌的形式创造了一种新诗体“楚辞体”(又称“骚体”)。
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㈡两汉时期作家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其历史巨著《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说苑》、《新序》,整理了《战国策》和楚辞》。
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其历史著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㈢魏晋南北朝作家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文学”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国时文学家,代表作为《燕歌行》。
其《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曹植:字子建,三国时诗人,曹操曾子,五言诗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白马篇》、《洛神赋》。
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居士。
出生在山东沂南县,中国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丞相以及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
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年代顺序整理)一、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一)先秦诸子百家1、孔子与《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
现存《论语》20 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自己记忆或耳闻传说写的。
是语录体著作。
儒家重要经典: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1、《诗》、《书》、《礼》、《易》、《乐》、《春秋》 2、礼、乐、射、御、书、数2、老子与《老子》:老子,姓李,名耳, 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经》。
3、孟子与《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后世常“孔孟”并称,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5、《史记》与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诸侯传记)、70列传(著名人物传记)、10表、8书,共130篇。
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汉书》与班固: 班固:东汉(朝代)史学家、文学家。
《汉书》,又称《前汉书》,班固编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课本选入《苏武传》。
7、《后汉书》与范晔:南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编撰《后汉书》,“二十四史”之一。
课本选入《张衡传》。
8、《资治通鉴》与司马光:司马光,北宋(朝代)史学家,所编著的《资治通鉴》是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史书。
(不属于二十四史)9、《新五代史》与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朝代)史学家,文学家,编著《新五代史》。
课本选入《伶官传序》编年体:1.《春秋》,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时期孔子编订。
中国历代重要作家作品一、先秦时期作家(原始社会——公元前221年)《山海经》:古代神话,如《夸父逐日》。
《淮南子》:古代神话,如《共工怒触不周山》《塞翁失马》。
《诗经》:共305篇,分“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风:十五国风,共160篇。
如《关雎》《蒹葭》《木瓜》《氓》《君子于役》;雅:大雅、小雅,共105篇。
如《绵》《生民》;颂:鲁颂、商颂、周颂,共40篇。
如《噫嘻》《丰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曾整理《诗经》《春秋》。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作品,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共二十篇。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
《孟子》一书的思想核心是“仁义”,共七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
墨子:名翟,春秋时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墨子》现存五十三篇,部分为墨子自著,其余出自其弟子及后学者之手,《公输》选自《墨子》。
孙子:名武,春秋时齐国人,军事家著有《孙子》十三篇,又名《孙子兵法》,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著作《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又名《南华经》。
其代表作品是《逍遥游》。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选自《庄子》。
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老子有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子。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荀子:著《荀子》。
荀子,名况,战国末年赵国人。
全书32篇,如《劝学》《天论》。
韩非:著《韩非子》。
韩非,战国韩人,全书共55篇,如《五蠹》《说难》,《智子疑邻》选自《说难》。
列子:列子即列御寇,《列子》共八篇,相传为战国列御寇著。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旨意大致归同于老庄。
(1)春秋时期《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现实主义传统老子(约前571-前471),又称老聃,李耳,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存世有道德经。
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称为道祖。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其核心是“仁”。
现存《论语》20篇,是记录孔子和其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另外,他还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丘明,生卒年不详,鲁国史官。
主要作品为《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2)战国时期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墨子》为墨家经典之作。
列子,战国前期郑人,名寇,又名御寇。
《列子》相传是列子所做,原书已经亡佚。
现在流传的是东晋张湛辑注的,内容驳杂,其中保留了一些先秦优秀的寓言和神话传说。
孟子(前372-前289)名柯,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主张实行仁政,在人性上提出“性善论”。
主要作品为《孟子》。
共7篇,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现存33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浪漫主义诗人,“骚体诗”(积极浪漫主义)创始人,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著有《离骚》《九歌》《山鬼》《国殇》等11篇。
《九章》包括《涉江》《哀郢》等9篇)《天问》等25篇,收在西汉刘向编写的《楚辞》里。
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楚辞》一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因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楚辞体”“骚体”。
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字卿,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的代表人物。
这是我以前看书的时候的资料,好像是自己打的。
想不起具体来源了。
可能不太全,凑合着用吧。
秦汉公元前221 年公元前206 年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基本国策-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政治上受道教影响,汉初-黄老之学清净无为文学一片空白,今只能看到几篇散文,一些石铭文西汉文学成就表现在-散文,辞赋。
政论文最为突出秦代散文大低是歌颂帝王公德,秉受《诗经》的“雅”“颂”风格。
西汉辞赋主要继承战国时期楚辞的余绪而发展起来的骚体赋汉赋:汉武帝时开始繁盛大赋,再汉初还未形成骚体赋:流行于汉高祖-汉武帝初,是楚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和变种汉初骚体赋的优秀作品;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赋》楚歌:汉初的韵文作品-楚声短歌。
“楚声”是楚地民歌,其作者多为楚人。
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是楚声短歌的代表。
赋: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主要特点“不歌而诵”;着重铺叙和描写而少抒情成分,于行文时往往韵散间出,具有半诗半文的性质。
赋的结构多采用虚拟的人物的设为问答的形式。
大赋发轫于枚乘的《七法》,至武帝时,已产生了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等一批赋家。
魏晋以后把汉乐府保存的民歌称之为乐府,即乐府民歌的简称。
西汉后期和东汉初期的文学,词赋和散文是两种重要文体。
东汉前期,散文创造也较繁荣。
内容上有较重的经学气和神学气,形式上成堆砌,排偶,模拟,繁缛,取向于类型化。
汉代文人诗歌不太发达汉代最早的文人创作的五言诗-班固的《咏史》贾谊-《过秦论》稀罕,政论文司马相如,汉代最重要的一位大赋作家代表作-《子虚府》《上林赋》确立“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为以后的汉赋大家所相沿不改。
刘向-西汉后期的著名散文作家,其重要作品:《新序》《说苑》《列女传》,书中还保存了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
袁康的《越绝书》,赵晔的《吴越春秋》都是记述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史实的著名的杂史散文扬雄的代表作品-《甘泉赋》和《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包括《西都赋》《东都赋》《论衡》从“疾虚妄”“求实诚”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批判了当时的天道神权迷信思想,并提出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文学见解,对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汉书》沿袭《史记》的体例,记述了西汉200 余年的历史《古诗十九首》汉代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的标志。
作者多为失意文人。
建安以前无名氏的抒情诗,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汉赋兴盛演变和影响。
赋,西汉最流行的一种文学样式旧时把汉赋看成汉代文学的代表,因而文学史上有“汉赋”的专称。
赋,最早在战国后期已经产生汉赋的产生和楚辞有着密切的关系赋既有别于诗,又有别于文的一种独具特点又自成体系的文学体载。
从文学本身的发展与继承关系而言,赋的产生受到时代的制约。
章学诚《文史通义》概括地阐述了前代文体对赋的影响,大体指出了赋确是周诗,楚辞,寓言及个体散文交汇融通的产物。
赋是一种共诵读的文学样式汉高祖初年至汉武帝初年约70年间是汉赋形成期骚体赋,篇幅多比较短小,内容多抒发作者的身世感慨,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七发》已脱骚体赋窠臼而在汉赋中首创一体成为一篇散体大赋。
散体大赋是汉赋的主要形式从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约200 年间,是汉赋的兴盛期武帝,宣帝时期较著名的赋家有:司马相如,东方朔、司马迁、枚皋、王褒等人司马相如汉代散体大赋的杰出代表作家,或者说,他是散体大赋的卓绝的奠基人《子虚赋》《山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汉代散体大赋的代表作品确立了大赋的体制和“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东方朔的作品对后世述志赋的发展影响较大扬雄代表作-《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4 篇班婕妤,西汉末年著名的女作家。
张衡,司马相如,扬雄,班固-“汉赋四大家”东汉后期至东汉末年,大赋渐次退出文坛,抒情小赋取而代之,实际上是汉赋的转变期首开汉赋回归风气的赋家是张衡张衡的《二京赋》是散体大赋的一个总结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词锋犀利别具一格,是抒情赋中不可多得的名篇祢衡汉初之际的重要词赋作家,他的《鹦鹉赋》堪称为汉末咏物赋中的佳作汉赋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提高表现技巧,锻炼语言词句等方面对汉以后的文学都起很大影响。
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字孟坚。
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词赋家。
《史记》原名《太史公节》共130 篇共分72本纪10表8 书30世家70列传5 种体制相互配合补充,为后世史书开创了纪传体的先例《汉书》全书100 篇,分为12帝纪8 表10志70列传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语言虽属文言,但却接近当时的口语受词赋创作的影响较深,重词藻,求排偶,用古字。
约公元前104 年,司马迁正式开始了《史记》的创作。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以人物为中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本纪:记载朝代和帝王执政与生活的大事记或编年史,围绕帝王在位时的活动逐年技述表:人物历史事件依次分条记录下来的一种表格。
特点在于简明扼要,便于检索。
书:记述一代典章制度的文章。
分别记述天文、历法、水利、农田、礼乐、经济、等事项的专门史每一篇书记载一类世家:诸侯或受封为王,侯者的传记列传:各种不同类型的一般著名人物的传记侧重记载人物活动与思想,并只限于传注本人接触及亲身经历的事列传中的人物较为复杂,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几乎无所不包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欲以究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通古今之变即参数人类发展演变的过程,从中找出盛衰兴亡之理。
这只是司马迁《史记》所显示的进步的历史观。
司马迁力图把《史记》写成阐述独立见解,表达社会理想,寄寓悲愤情怀的“一家之言”司马迁创作时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根据历史运动的客观法则公正的记述和评断人物的功过是非。
司马迁对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功绩作了充分的估价作为王朝史官,司马迁也自然有她的局限,诸如英雄史观,历史循环论,地理条件论等,在《史记》中也是明显存在的。
《项羽本纪》堪称为我国传记文学的里程碑。
《史记》中“鸿门宴”是项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资料剪裁布局方面,司马迁常使用“互见法”“互见法”:把有关传主的某些事件,有意识地转移到其他人物的传记中去记述,有时不标出,有时则标出“语在某某事中”“某市在某某中”在记述典型事例的同时,司马迁也十分重视对人物的传闻轶事或生活琐事左右选择和侧重的记述《史记》的不少篇章与叙事,人物语言或论赞中引用了诗歌,民谣,熟语。
在史学方面,《史记》的诞生标志着史学已经从传统的经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司马迁探索了一人物为主体的历史鞭策的全新方法,完整连贯,生动具体地记述了纷纭复杂的历史事件,描写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是《史记》一书具有多层次和立体感。
《史记》在写作方法,文章风格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给后世散文家以许多启发《史记》的人物传记还为后世的小说,戏曲诗歌等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文学著作。
是先秦文学的光辉总结,也是传记体文学的一座昭示未来的历程碑两汉政论及其他散文汉初的争论散文,继先秦诸子散文之后成为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史上的又一里程碑贾谊洛阳人两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贾谊的政论散文有《过秦论》《陈政事蔬》(治安策)《论积贮书》《大政》等《过秦论》贾谊的代表作。
分为上中下3 篇分别指责秦始皇,秦二世,秦王子婴的政治过失,总结了秦王朝兴旺的历史经验《过秦论》写作的目的在于秦暴亡的历史教训总结专制制度主义国家确立治国方略的基本原则,谋求安社稷、扶黎民的良策。
贾谊在《大政》中反复论述了“民为邦本的思想”在《陈政事疏》中加以主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势力权力抗击匈奴,注意民生问题完善封建礼制,以巩固汉王朝的统治。
贾谊政论散文的一贯主题总是离不开安邦治国方策的探讨《过秦论》上篇体现了汉初政论文重视以大量史料论证中心问题的一般特点。
晁错:颖州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著文31篇今存约10篇以《论贵粟疏》《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为最著名。
皆载于《汉书》本传和《食货志》中陆贾:西汉初期政论家,辞赋家,著有政论散文集《新语》陆贾主张治国以儒学“仁义”直到为主,辅以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理想,对汉政颇有影响陆贾的文章语言平实,论辩祥审,切中要害显示了求实精神与有过的热忱。
贾山,西汉初年政论家,著有《至言》邹阳,文景时人,著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桓宽字次公,著有《盐铁论》全书60篇刘向编撰的《新序》《说苑》《列女传》3 书也是西汉后期散文中较有特色的作品在西汉散文与辞赋发展的基础上,至东汉产生了“文章与文章家”的概念东汉散文与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散文形式的运用于变化也更为复杂。
桓谭,字若山,沛国相人,东汉初年哲学家政论家。
《形神》篇论文,宣扬无神论思想的著名作品他的文集名《新论》,包括《形神》等29篇收在《全汉文》中东汉中叶以后至汉末,政论散文比较流行,一些名作家的作品继承西汉初年的传统,反映了当时各种社会矛盾和激烈的政治斗争。
王符:字节信东汉哲学家,政论家著有《政论》仲长统,字公理,东汉政论家,倜傥敢言,不拘小节,时人称“狂生”。
著《昌言》34篇《理乱》篇是他的代表作王充字仲长东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批评家。
《论衡》的宗旨是同一切错误的,虚妄的事物和思想进行战斗和辩论。
他强调文学必须有助于教化重视文学的“劝善惩恶”和“有补于世”的作用。
这种思想贯穿于《论衡》的许多篇章之中。
他还主张文学要为世所用,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写即“因因”而作,这样才能发挥其“载人之行,传人之名”“劝善惩恶”的作用,而有利于教化,有补于朝正。
他要求文学必须如实地反映生活,反对描写虚妄不实的迷信内容。
对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着朴素辩证法的理解。
提倡创新精神,反对因袭模拟,是又一重要内容。
强调书面语与口语的一致性,反对古奥艰涩的文风,也反对语言上的复古主义倾向。
王充的文学理论具有时代特点和战斗精神,是我国文论史的宝贵遗产西汉贾谊:一位早夭的杰出政治家,文学家。
作品《吊屈原赋》。
《吊屈原赋》可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作赋的心情和因由。
第二部分:“吊”的主要内容。
第三作者对屈原的进一步哀悼。
《鵩鸟赋》是一篇抒情赋。
淮南小山:汉赋作者。
姓名生平不祥今存词赋《招隐士》一篇。
《招隐士》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招隐之作对后世影响很深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是今本《楚辞》的第12篇《招隐士》可分为3个部分。
1.指出隐士常年生活于深山中2 ,深山环境的险恶和隐士生活的凄凉3.正面召唤隐士出山入世。
枚乘:字叔,西汉著名赋家。
枚乘的主要活动时期在文帝和景帝2 代。
枚乘有赋9 篇今存《七发》《柳赋》《梁王菟园赋》枚乘另有《上书谏吴王》《上书重谏吴王》两篇散文《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作品,在汉初骚体赋向武帝时代趋于极盛的过程中,它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