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十三、十四周作业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13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十四?教案板书教学设计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十四?教案板书教学设计练习十四〔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比拟熟练地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式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推理和理解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作业习惯,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4.借助练习题,教育学生要懂得爱惜劳动果实,尊重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算理,熟练计算方法教学用具: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抢答题1.口算:师:看谁抢到的果实最多。
27+9=42+28=99-66=13+31=8+54=45-27=47-9=66-7=54+4496-5=90-6= 44-7=1/32.出每道的得数是几十多。
80-4556-3076-1955-2632-1189-6743-1891-4779-5660-2867-986-37学生做好准,看答,出每一道的得数大是几十多,每答一,可以得到相的果卡片一,最后看利的果最丰,激学生的学极性。
二、稳固1.看能当一个合格的医生——十四第2:林里来了小的叫声,原来有三棵不知道犯是什么毛病,直喊不舒服呢?看能找到它的病因,并用好法医治好它,那就是一个合格的医生了,赶救去吧。
学生独立思考,找出每道在哪里,再交流,并改正。
2.十四第1:才小因不太真,所以生病了,你可要注意了,接下来自己完成可要防止和小犯同的了。
学生分行后,指名板演,再全班交流,共同正。
3.十四第4先同学看一看,你知道是什么?能了大家一?指名完整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再指名答复。
4.六第5有么一首歌:一粒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首歌的是什么意思知道呀?〔学生〕粮食来得不容易,2/3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除了大米之外,还有高粱、玉米也是我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我们吃的许多东西,都是用它们加工而成的,所以我们都要爱惜粮食,不要养成浪费的坏习惯,赶快解决玉米和高粱的数学问题吧。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三、十四周作业设计宝城街道北寺小学王新增背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厘米、米的认识作业内容: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认识厘米(信息窗1)1、量一量 ( )cm( )cm ( )cm ( )cm ( ( )cm( )cm ( )cm2、量一量线段的长度。
3、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
目的: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完成形式:独立.评价形式:集体评价设计人:王新增背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厘米、米的认识作业内容: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米的认识(信息窗2)1、想一想,填一填。
一张床长();一枝冰糕长12()小明的靴子长23()一棵大树高()一列火车长75()一座楼高20()一本练习本长()厘米教室门的高大约是()米2、你知道黑板的长吗?先估计一下,再量出来。
黑板的长是()米()厘米。
完成形式:独立正面反面正面()次反面()次评价形式:集体评价设计人:王新增背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统计》作业内容:解决问题1、掷硬币50次,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目的:1、能根据生活经验和问题情境主动提出有关分段统计的作用。
2、积极主动地参与统计活动,能与同伴合伙交流,提高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成形式:独立评价形式:集体评价设计人:王新增二年级数学下册十三、十四周作业设计宝城街道北寺小学张素玲背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作业内容: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认识钟面,探索时与分的关系(信息窗1)1、填一填上车:7:30 上课:8:10下车:7:50 下课:乘车用的时间是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开始:10:20 开始:12:15结束:10:50 结束:做游戏用的时间是吃午餐的时间是17分钟是开始:下午4:10 开始:晚上6:10完成:下午4:40 结束:读书用的时间是看电视用的时间是50分钟2、时针和分针在什么时刻形成直角?3、钟表上是11:00,再过多长时间分针和时针能赶上时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堂作业设计全集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一、填空。
1.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条边。
2.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
3.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4.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5.硬币是()的。
二、有()有(三、给涂上颜色。
)四、给涂上颜色。
五、给△涂上颜色。
六、给○涂上颜色。
七、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一、填一填。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2、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剪开:(1)能剪成两个相同的();(2)也能剪成两个相同的()。
二、用下面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可以画出哪些图形?连一连。
三、我会填。
1、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边。
2、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3、硬币是()形;红领巾是()形;课桌面是()形。
4、长方形相对的边();()形四条边一样;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边()。
5、从左往右数第()个是圆形,第()个是正方形,一共有()个长方形。
四、我会判断。
1、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2、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3、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五、它们折出来是什么样子?连一连。
((第 3 课时有趣的七巧板一、填空。
(1)最少用()根相同的小棒能摆成一个正方形。
(2)是由四个( )形拼成的一个( )形。
(3) 是由两个()形拼成的一个()形。
二、判断。
(1)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2(3))(4)四个相同的正方形一定能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三、填一填。
(1)七巧板中有()个正方形,()个三角形。
(2)3 号板是( )形。
(3)()号板和()号板完全相同; )号板和()号板完全相同。
(4)用 4 号、5 号、6 号图形可以拼成一个()形。
(5)用 3 号、4 号、6 号图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
(6)()( )号和( )号图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作业设计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作业设计1课题名称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体育器材摆放的图片对比,初步体会分类的意义。
2. 借助给气球分类的活动(教材例1),学会分类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统计;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3.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分类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计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两张摆放体育器材的图片。
师: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上体育课的时候,你更想从图一找到喜欢的球还是图二呢?为什么?生:图二。
因为摆放得很整齐。
师:看来大家更想从图二找到自己喜欢的球。
图二的各种球都很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一眼望过去就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球了。
像图二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分类。
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
(揭示课题)二、探索新知课件出示例1气球图片师:同学们,请观察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小朋友们手上拿着很多漂亮的气球。
师:是的,我们看到了小朋友们手上拿着很多漂亮的气球。
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们分一分吧,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每种气球各有几个呢?师:有三个小朋友是这样分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课件出示第一个小朋友的做法:第一个小朋友是这样分的:我先分一分,再数一数。
先分成糖葫芦形、爱心形和球形,然后再去数分别有几个。
(2)课件出示第二个小朋友的做法:第二个小朋友是用了边数边画的方法;首先在纸的最下方把这3种气球的形状画出来,然后数一个画一个,这就是第二个小朋友整理出来的结果。
(3)课件出示第三个小朋友的做法:第三个小朋友就不喜欢这么麻烦,他先在纸上画出这3种气球的形状,然后直接在气球类别下面写出数量,他就这样把它简单地表达出来了。
一年级数学优秀作业设计案例一、设计背景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一年级数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计算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们特此设计一套优秀作业案例,旨在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作业设计原则1. 针对性:作业内容紧密围绕教学目标,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题目。
2. 层次性:作业设计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实践性: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趣味性:作业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率。
三、作业内容1. 数的认识(1)基础题:认识数字1-10,能正确书写数字,并进行大小比较。
(2)提高题:找出生活中与数字相关的物品,进行数数练习。
(3)拓展题:用数字1-10编写数学故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计算能力(1)基础题:掌握10以内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提高题: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3)拓展题:探索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3. 形状与空间(1)基础题: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和立体图形(如球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2)提高题:用平面图形拼组出不同的图案。
(3)拓展题: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描述其特征。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关注学生的进步。
2. 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欣赏、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 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作业反馈1. 定期检查:教师定期检查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学提供依据。
2.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参与作业的辅导,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3. 成果展示:组织作业展示活动,让学生在展示中收获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设计第1节:复习加减混合(1)一、算一算。
二、算一算。
4+3-2= 4-2+3= 2+3+4= 9-6+3= 8-2-2= 9+1-5= 4+5-7= 3+7-2=1+4+5= 10-4-4= 2+7+0= 7-6+5=8-1-3= 2+6-7= 3+3+3= 7+2-5=10-6+5= 9-2-2= 9-8+5= 10-4+5= 三、在□填数。
□+5=9 □+7=10 □+3=82+□= □+3=7 5+□=10四、填空后写出四个算式10 6□○□=□□○□=□□○□=□□○□=□复习加减混合(2)一、算一算。
9-4= 7-7= 10-5= 6+3= 8+2=10+0= 10-0= 0+9= 5+5= 10-6=9-9= 0+0= 0-0= 9+1= 10-1=二、算一算。
3+7-5= 8-6+2= 10-7+0= 9-6+5=10-6+0= 8-7+1= 3+2+4= 10-3-7=10-6+2= 8-8+8= 10-9+7= 9+3-8=8+2-7= 4+5+1= 7-7+6= 2+3-5=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10 ()+2=8 ()+()=109+()=10 8+()=9 4+()=9()+6=8 ()+2=7 ()+7=84+()=10认识图形(1)一、填空。
(1)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条边。
(2)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
(3)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4)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5)硬币是()的。
二、有()有()三、给涂上颜色。
四、给涂上颜色。
五、给△涂上颜色。
六、给○涂上颜色。
七、八、计算。
如果△=2,○=3,□=5,那么□+○+△=()△+○-□=()△+△-○=()□+□-□=()认识图形(2)一、用下面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可以画出哪些图形?连一连。
二、我会填。
1、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边。
数学特色作业封皮(1)心正体健,情真学实,是XXX的教育理念。
下面是一年级数学特色作业的一些记录。
第一周:本周的作业是关于数的认识和数的大小比较。
孩子们通过图形和实物的比较,学会了数字的大小关系。
第二周:本周的作业是关于数的拆分和组合。
孩子们通过拆分和组合数字,学会了数字的加减法。
第三周:本周的作业是关于长度的认识和比较。
孩子们通过测量不同长度的物品,学会了长度的比较和计算。
第四周:本周的作业是关于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孩子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学会了时间的计算和应用。
第五周:本周的作业是关于形状的认识和比较。
孩子们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物品,学会了形状的比较和分类。
第六周:本周的作业是关于重量的认识和比较。
孩子们通过称重不同重量的物品,学会了重量的比较和计算。
第七周:本周的作业是关于数字的顺序和排列。
孩子们通过数字的排列和组合,学会了数字的顺序和排列规律。
第八周:本周的作业是关于分数的认识和比较。
孩子们通过图形和实物的比较,学会了分数的大小关系和计算方法。
第九周:本周的作业是关于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孩子们通过实际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学会了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第十周:本周的作业是关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比较。
孩子们通过几何图形的比较和分类,学会了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第十一周:本周的作业是关于图形的变换和运动。
孩子们通过图形的变换和运动,学会了图形的基本变换和运动规律。
第十二周:本周的作业是关于角度的认识和计算。
孩子们通过角度的测量和计算,学会了角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十三周:本周的作业是关于面积和体积的认识和计算。
孩子们通过实际物品的测量和计算,学会了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第十四周:本周的作业是关于比例和相似的认识和应用。
孩子们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计算,学会了比例和相似的应用方法。
第十五周:本周的作业是关于函数的认识和应用。
孩子们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计算,学会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第十六周:本周的作业是关于方程的认识和应用。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十四(2)》一等奖创新教案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1页的练习十四第6~10题和“思考题”。
1.巩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能根据算式的特点比较加、减算式得数的大小,能估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得数范围,能正确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加、减计算的有关规律,发展比较、分析和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通过比较和估计加减法算式得数的大小,培养估算意识;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能正确熟练地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明确退位与不退位的区别。
发现数塔中的数的排列规律并完成相应的填空。
课件、口算卡片。
▍流程一:揭示课题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特别练习了退位减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练习十四。
通过练习,不光要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还要能估算出减法的得数,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比一比谁减法掌握得最棒!揭示课题:练习十四(2)▍流程二:基本计算练习1.口算。
34-3 38-5 62-434-7 38-9 62-40(1)先估一估,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4-3个位上4-3够减,是不退位减法,得数是30多;34-7个位上4-7不够减,要从被减数里分出14-7,是退位减法,得数是20多。
)(2)讨论:观察每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提示:观察得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一题是不退位减法,一题是退位减。
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反而越小。
)学生回答,师在口算卡片中加上大于号。
板书:34-3>34-738-5>38-962-4>62-40(3)如果是减数一样,还是这样的规律吗?口算并说说你的发现。
改动第二行题目,变为:34-3 38-543-3 83-5(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作业设计第1节:复习加减混合(1)一、算一算。
二、算一算。
4+3-2= 4-2+3= 2+3+4= 9-6+3= 8-2-2= 9+1-5= 4+5-7= 3+7-2=1+4+5= 10-4-4= 2+7+0= 7-6+5=8-1-3= 2+6-7= 3+3+3= 7+2-5=10-6+5= 9-2-2= 9-8+5= 10-4+5= 三、在□填数。
□+5=9 □+7=10 □+3=82+□= □+3=7 5+□=10四、填空后写出四个算式。
10□○□=□□○□=□□○□=□□○□=□6复习加减混合(2)一、算一算。
9-4= 7-7= 10-5= 6+3= 8+2= 10+0= 10-0= 0+9= 5+5= 10-6=9-9= 0+0= 0-0= 9+1= 10-1= 二、算一算。
3+7-5= 8-6+2= 10-7+0= 9-6+5=10-6+0= 8-7+1= 3+2+4= 10-3-7=10-6+2= 8-8+8= 10-9+7= 9+3-8=8+2-7= 4+5+1= 7-7+6= 2+3-5=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10 ()+2=8 ()+()=109+()=10 8+()=9 4+()=9()+6=8 ()+2=7 ()+7=84+()=10认识图形(1)一、填空。
(1)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条边。
(2)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
(3)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4)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5)硬币是()的。
二、有()有()三、给涂上颜色。
四、给涂上颜色。
五、给△涂上颜色。
六、给○涂上颜色。
七、八、计算。
如果△=2,○=3,□=5,那么□+○+△=()△+○-□=()△+△-○=()□+□-□=()认识图形(2)一、用下面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可以画出哪些图形?连一连。
二、我会填。
1、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边。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三、十四周作业设计宝城街道北寺小学王新增背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厘米、米的认识作业内容: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认识厘米(信息窗1)1、量一量( )cm( )cm ( )cm ( )cm ( ( )cm( )cm ( )cm2、量一量线段的长度。
3、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
目的: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完成形式:独立.评价形式:集体评价设计人:王新增背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厘米、米的认识作业内容: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米的认识(信息窗2)1、想一想,填一填。
一张床长();一枝冰糕长12()小明的靴子长23()一棵大树高()一列火车长75( ) 一座楼高20( )一本练习本长( )厘米 教室门的高大约是( )米2、 你知道黑板的长吗?先估计一下,再量出来。
黑板的长是( )米( )厘米。
完成形式:独立评价形式:集体评价设计人:王新增背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统计》作业内容:解决问题1、 掷硬币50次,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目的:1、 能根据生活经验和问题情境主动提出有关分段统计的作用。
2、 积极主动地参与统计活动,能与同伴合伙交流,提高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成形式:独立评价形式:集体评价设计人:王新增二年级数学下册十三、十四周作业设计宝城街道北寺小学 张素玲背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作业 正面 反面正面 ( )次 反面 ( )次内容: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认识钟面,探索时与分的关系(信息窗1)1、填一填上车:7:30 上课:8:10下车:7:50 下课:乘车用的时间是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开始:10:20 开始:12:15结束:10:50 结束:做游戏用的时间是吃午餐的时间是17分钟是开始:下午4:10 开始:晚上6:10完成:下午4:40 结束:读书用的时间是看电视用的时间是50分钟2、时针和分针在什么时刻形成直角?3、钟表上是11:00,再过多长时间分针和时针能赶上时针。
目的: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2、会看钟表,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时刻,会简单的时间计算。
完成形式:独立评价形式:集体评价设计人:张素玲背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2——新年的钟声1、2时=()分1时15分=()分3分=()秒1分40秒=()秒5时=()分2时25分=()分4分=()秒1分25秒=()秒180秒=()分120秒=()分3分20秒=()秒75分=()时=()分2、把下面各题填上时间单位小明跑60米约用12()。
从家到学校约用15()。
朗读一首小诗约用20()。
从济南到北京约用6()。
2、试一试10秒能做那些事情。
目的:1、认识秒,掌握分和秒的关系,知道1分=60秒。
2、会进行时、分、秒的简单换算。
3、会看“几时多几秒”和“差几秒到几时”的时间。
完成形式:独立评价形式:集体评价设计人:张素玲背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统计》作业1、下面是二年级同学1分钟排球比赛成绩学生个数学生个数学生个数学生个数1号65 9号76 17号84 25号712号90 10号43 18号78 26号803号85 11号95 19号92 27号994号70 12号81 20号101 28号575号123 13号78 21号66 29号306号84 14号114 22号54 30号1007号94 15号90 23号73 31号798号86 16号77 24号72 32号75(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成绩(个)59及59以下60~79 80~99 100及100以上人数(2)比赛成绩在那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目的:3、能根据生活经验和问题情境主动提出有关分段统计的问题。
4、积极主动地参与统计活动,能与同伴合伙交流,提高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成形式:独立评价形式:集体评价设计人:张素玲背景:三年级数学第十七周作业内容:一、计算540÷9= 32×51= 41×22=16×42= 17×65= 59×71=86×23= 19×61= 58×56=16×42= 37×65= 59×63=76×23= 59×61=78×27=二、我算得最正确98+35×41 28+136×778×7+828 (59-42)×53三、做个聪明的小法官1、服装厂每天可生产840套儿童服装,如果每70打一个包,可以打12个包……()2、小明今年8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还多2岁,爸爸今年多少岁?列算式:5×8+2 ……()3、小珍从家到学校要走1千米,用20分,她每分要走多少米。
这道题是求速度……()4、一袋水泥重50千克,3袋水泥重多少千克.这道题是求总重量……()5、每千克苹果3元,10千克苹果多少元.这道题是求总价……()二、对号入坐1、买一本笔记本要需要2元钱,有10元能买多少本笔记本?这道题是求()。
①单价②数量③总价2、工人叔叔一天加工6个零件,照这样计算,10个工人5天可以加工300个零件。
①工时②工效③工作总量3、今年2月份有()天。
① 28 ② 29 ③ 304、周长相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大。
①长方形②正方形③不知道5、小刚今年8岁,叔叔的年龄比小明岁数的4倍少1岁,叔叔今年多少岁?列算式① 4X8+1 ② 8X4+1 ③ 8X4-1五、文字叙述题1、630加上156与12的积,和是多少?2、296与72的和,乘以24,积是多少?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1、乒乓球厂每天可生产8400只乒乓球,如果每12只装一盒,每10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2、一只羊一天吃青草6千克,照这样计算,18只羊7天吃青草多少千克?目的: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完成形式:独立评价形式:集体评价设计人:赵卫华背景:三年级数学第十八周作业一、口算:120+20=250÷1=28+68=100×0=350÷60=18×3=90÷15=17×4=420÷6=280+40=505÷5=48÷4=800÷4=20×30= 500×50= 70×60=51×29≈352÷7≈448÷9≈240÷6=二、竖式计算:256÷7 64×39 832÷44.3-1.5 6.7+0.8 256+389三、学校会议室里有18张长凳和22张短凳,一张长凳可以坐4人,一张短凳可以坐2人。
三年级召开家长会,有112名家长参加,这些凳子够家长坐吗?四、唐僧师徒四人离火焰山还有3000千米,他们每天赶路89千米,42天内能到达火焰山吗?目的:进一步熟悉口算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完成形式:独立评价形式:集体评价设计人:赵卫华四年级数学第11周作业设计背景本节内容让学生结合百数表通过用不同符号分别圈出5的倍数和2的倍数,发现归纳出2的倍数及5的倍数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
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1、下列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52、77、124、3170、4296、60032、按要求降下免得数分类47、75、96、100、135、246、369、718、900(1)能被2整除的数(2)能被5整除的数(3)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3、用5、2、6排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2的倍数;再排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5的倍数。
各有几种排法?4、判断:下面那些书能被2整除?那些能被5整除?哪些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呢?目的1、所学的知识要靠实践来检验,通过巩固练习,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情推理能力,加强对自然数特征的认识,感受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完成形式独立完成评价形式小组间互评设计人王海霞四年级数学第12周作业设计背景本节内容教学素数和合数的意义及判断方法,是在学生理解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它是学生将来学习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
内容素数和合数1、对比判断。
(1)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一个自然数不是素数就是合数。
()(2)素数只有两个因数。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3)素数一定是奇数。
()合数一定是偶数。
()1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2、下面的判断对吗?(1)所有的奇数都是素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在自然数中除了素数就是合数。
(4)一个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3、在自然数1——20中:(1)奇数有(),偶数有();(2)素数有(),合数有()。
4、下列各数,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25、29、31、36、47、49目的1、这个阶段学生思维仍处于直观具体的思维,所以注重使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让学生在学习数中逐步体会到数学来源与生活,更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完成形式独立完成评价形式小组间互评设计人王海霞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三、十四周作业设计背景: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一单元作业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1、想想做做下图是李镇小学的一块长方形试验田。
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
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现在图上画一画,在解答)2、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如下图)。
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10米,款增加了8米。
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现在图上画出增加的部分或在纸上列表,再解答)40米50米目的:借助所画的直观图或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完成形式:独立完成评价形式:集体评价设计人:郭英选背景: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单元作业内容:统计1、下面是1997~2002年我国私人拥有汽车情况的统计图。
单位:万辆2003年5月1000800600400200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1)根据图中的数据完成下表年份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数量(万辆)(2)2002年私人拥有汽车的数量比1997年增加了多少万辆?(3)你还知道了什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