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统计指数与因素分析法
- 格式:pptx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22
第七章统计指数一、判断题1.分析复杂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动,只能采用综合指数的方法。
()2.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变形关系。
()3.算术平均数指数是通过数量指标个体指数,以基期的价值量指标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
()4.在简单现象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中,相对量分析一定要用同度量因素,绝对量分析可以不用同度量因素。
()5.设p表示单位成本,q表示产量,则∑p1q1-∑p0q1表示由于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
()6.设p表示价格,q表示销售量,则∑p0q1-∑p0q0表示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动对商品总销售额的影响。
()7.从指数化指标的性质来看,单位成本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
()8.如果各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5%,销售量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指数不变。
()1、×2、√3、√4、×5、×6、×7、×8、×。
二、单项选择题三、1.广义上的指数是指()。
四、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五、 C.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简单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六、2.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七、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八、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九、3.综合指数是()。
十、 A.用非全面资料编制的指数 B.平均数指数的变形应用十一、 C.总指数的基本形式 D.编制总指数的唯一方法十二、 4.当数量指标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采用特定权数时,计算结果与综合指数相同,其特定权数是()。
十三、 A.q1p1 B.q0p1 C.q1p0 D.q0p0十四、 5.当质量指标的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采用特定权数时,计算结果与综合指数相同,其特定权数是()。
十五、 A.q1p1 B.q0p1 C.q1p0 D.q0p0十六、 6.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第7章统计指数【教学内容】统计指数是统计分析中广为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章阐述了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与方法;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
【教学目标】1、明确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2、掌握综合指数、平均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3、掌握统计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方法和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1、统计指数的编制方法:2、指数的因素分析方法。
第一节统计指数概述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和作用(一)统计指数的概念统计指数产生于18世纪后半期,起源于度量物价变动或评价货币购买力的需要。
在社会实践中,商品价格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定时期内有的商品价格上升,有的商品价格下降,要综合反映该时期多种商品价格的总变动趋势,就需要寻求某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统计指数也就应运而生。
人们最先研究商品价格的总变动是从研究单种商品价格变动开始的,通常是在计算单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指标(即个体指数)后,再对其进行简单的算术平均、几何平均或调和平均。
后来发展至加权平均,以反映全部商品的价格总变动,这便是统计总指数的雏形。
统计学理论中,统计指数主要指总指数。
迄今为止,统计界认为,统计指数(简称指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二)统计指数的作用统计指数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1、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方向及变动幅度。
2、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
3、反映同类现象变动趋势。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统计指数从不同角度可以进行如下分类:(一)按研究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二)按编制指数是否加权,可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三)按指数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四)按反映的时态状况不同,可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第二节综合指数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编制工业产品产量、商品销售量、农副产品收购量等数量指标总指数时,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使不能直接加总的实物量变为能综合对比的问题。
项目七统计指数分析教学要求学习目标:认识统计指数的概念、种类和作用;认识综合指数的特点,掌握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了解平均指数的特点,掌握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认识指标体系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因素分析的方法;理解常用经济指数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重点综合指数、平衡指数的编制,因素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综合指数,平均指数,指标体系,经济指数。
课时安排本章安排14课时。
教学内容模块一统计指数概述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和性质(一)统计指数的概念统计指数简称指数,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
(二)统计指数的性质统计指数用相对数来反映复杂总体综合变化的程度,可以将该相对数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现象数量各自变化相对程度的一般水平。
从上述理解可以看出,统计指数具有综合性、相对性、平均性三个主要性质。
1. 综合性综合性说明统计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它是由一组变量项目综合对比形成的。
没有综合性,统计指数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
2. 相对性统计指数是总体各变量在不同场合下对比形成的相对数,它可以度量一个变量在不同时间或空间的相对变化,如一种商品的价格指数;也可以反映一组变量的综合变动,如消费价格指数。
3. 平均性统计指数的平均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统计指数进行比较的综合数量作为个别量的一个代表,这本身就具有平均的性质;二是两个综合量对比形成的统计指数反映了个别量的平均变动水平。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一)按照反映的对象范围分类按照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可将统计指数分为个体指数、总指数和类指数。
(二)按照指数化指标性质分类按照指数化指标性质的不同,可将统计指数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三)按照编制方法分类按照编制方法的不同,可将统计指数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四)按照采用的基期分类按照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将统计指数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五)按照反映的时间状况分类按照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将统计指数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