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新
- 格式:docx
- 大小:11.78 KB
- 文档页数:2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检验科标本管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检验科所有标本的采集、运送、接收、保存、检测及处理等工作。
三、职责1. 检验科主任负责标本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及监督执行;2. 检验科质控小组负责制定检验标本作业指导书,对标本采集、运送、接收、保存、检测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3. 检验科各岗位人员按照本制度要求,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标本管理工作。
四、标本采集1. 标本采集人员需具备相应的资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2. 标本采集前,需核对患者信息,确保采集的标本与申请单相符;3. 标本采集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4.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将标本送至检验科,并填写标本交接记录。
五、标本运送1. 标本运送过程中,应保持标本容器密封,避免泄露;2. 运送过程中,应避免剧烈振荡、颠簸,以防标本溶血、凝固;3. 运送传染病标本时,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4. 运送标本应尽快送达检验科,并及时填写标本交接记录。
六、标本接收1. 检验科接收标本时,应核对标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标本类型等;2. 检查标本容器是否完好,有无污染、破损;3. 核对标本数量与申请单是否一致;4. 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及时退回,并告知采集部门。
七、标本保存1. 标本保存应按照不同类型、不同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2. 保存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光、避高温;3. 保存期限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4. 对过期或需特殊处理的标本,应及时处理。
八、标本检测1. 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测;2. 检测过程中,应确保操作规范,避免人为误差;3. 检测结果应准确、可靠,及时反馈临床;4. 对检测结果有疑问的,应重新检测或请示上级。
九、不合格标本处理1. 对不合格标本,应及时登记、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2. 对拒收的标本,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并协助解决问题;3. 对重复发生的同一问题,应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医院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一、标本采集1.标本采集时间: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要求,确定标本采集时间。
2.采集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标本,采用适当的采集方法,确保采集到符合要求的标本。
3.采集人员资质:医院临床检验科工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并获取相关证书,具备标本采集资质。
二、标本储存1.储存条件:根据标本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储存条件的设定,如温度、湿度等。
2.储存容器:选择适当的储存容器,确保标本在储存过程中不受到污染和变质。
3.标本分类:按照不同类型的标本,进行分类存放,确保标本易于查找和管理。
三、标本运送1.运送方式:根据标本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当的运送方式,如冷藏车、常温车等。
2.运送温度控制:确保运送过程中标本的温度符合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如冰袋、冷藏箱等。
3.运送时间:根据标本的特性和要求,合理安排运送时间,确保标本能够及时送达检验科。
四、标本管理1.标本登记:对每个标本进行登记,记录标本的相关信息,如采集时间、采集人员、病患信息等。
2.标本留存:对一定比例的标本进行留存,以备再次检验、质控等需要。
3.标本销毁:对一定时限内未使用的标本,进行及时销毁,确保标本的安全和保密。
五、标本质量控制1.标本采集培训:对所有参与标本采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2.质控标本:每日选择一批质控标本进行检验,检验结果符合要求后才可进行日常工作。
六、标本安全管理1.标本标识:对每个标本进行标识,如标本管上贴有病患姓名、住院号等信息,以确保标本能够准确归属。
2.标本保密:保护病患隐私,禁止使用病患个人信息做任何非医疗目的的使用。
3.标本丢失和污染处理:对于出现标本丢失和污染的情况,及时进行记录和处理,并进行相关调查。
以上即是医院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的详细内容。
通过规范、严格的流程和管理,能够保证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与安全。
同时,相关人员也应重视相关培训和质量控制,以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
医院关于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的采集、运送和管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标本采集、运送和检测规范》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的采集、运送、接收、处理、储存、分发、废弃等环节的管理。
第三条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确保标本质量,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第四条医院设立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领导小组职责:(一)制定和完善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制度;(二)监督和检查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工作的实施情况;(三)协调解决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四)组织培训和考核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相关人员;(五)定期评估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七条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工作人员职责:(一)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操作规程进行标本采集、运送;(二)确保标本质量和完整性,防止标本污染、损坏和丢失;(三)及时、准确地将标本送达实验室,确保检验结果的及时性;(四)参与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相关培训和考核;(五)报告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章标本采集与运送第八条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的采集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护人员负责,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医院操作规程进行。
标本采集及运送制度〔一〕、各种标本采集:1、血液标本的采集依据化验单,认真核对患者身份。
釆血尽可能在上午7—9 点间进展。
病人采血前应禁食12 小时,以保证各类物质检验结果的恒定。
静脉采血时,除卧床病人,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成人多用肘前静脉,肥胖者可用腕背静脉,婴幼儿常用颈静脉,偶用前肉静脉。
采血者要戴口罩,帽子,手套。
做到一人一巾一针一管,防止交义污染。
用一次性采血针由静脉采血,穿刺成功后应马上松开止血带,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分钟。
正在静脉输液者应停顿输液三分钟,从未输液的另一侧或输液部位以下的部位采血。
消毒时,用络合碘拭子以静脉穿刺点为中心向外环状擦拭,消毒范围的直径至少为lcm。
需要全血或血浆,应将血液注入含有适当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内,马上轻轻充分混匀。
需要血清标本,则直接将血液注入真空采血管内,待其凝固后分别血清。
2、尿液标本的采集一般以早晨第一次尿液作试验,其结果较为恒定牢靠。
采集时应避开月经血、及其他分泌物混入,容器务必清洁,必要时加防腐剂。
中段尿、导管尿等特别尿样的釆集一般III 医护人员行相关操作留取标本。
尿液标本应准时送检并在采集后2 小时内完成检验。
3、粪便标本采集宜颖,不行混有尿液,一般取指头大小,并取有病理成份的局部〔如脓血、粘液〕送检,外观无特别的从外表、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放于不吸水一次性干净专用盒内,检查阿米巴时应马上送检,并留意保温。
4、脑脊液标本的采集脑脊液一般由腰椎穿刺术取得,格外必要时也可由小脑髓池或脑室穿刺,收集于三支无菌管内,马上送检。
避开放置过久形成凝块、细胞破坏、葡萄糖分解、细菌溶解或死亡。
5>阴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一般山妇科医师采集。
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前24 小时应避开性生活、盆浴。
应于各种治疗、检查前采集标本,避开阴道冲洗或上药,被检者在采样前2 小时不能排尿。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用阴道扩张器暴露宫颈,采样前,用棉拭子将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轻轻搽拭干净。
医院检验标本运送及保存规定
(一)每日早晨各病区采集标本,专人到指定地点收取,经核对无误并签字后将标本送回检验科。
运送过程中,防止标本容器破碎和标本丢失。
(二)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应按要求正确保存。
(三)标本采集后,切忌在室温放置过久,避免某些血液成分改变和溶血发生。
(四)细菌培养标本应立即送检,使用输送培养基避免引起病原菌死亡导致检测结果假阴性、污染细菌或并存于标本中的正常细菌大量繁殖造成检测结果假阳性。
(五)急诊须送检标本,应立即送检。
(六)送检标本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送检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确保运输过程中不被污染,防止造成污染环境。
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检验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室,负责对患者的检验项目进行采集、运送和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患者的检验结果准确可靠,需要建立完善的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个针对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的制度,详细介绍这个制度的内容与要求。
一、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求所有的检验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标本的采集:1.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a.提前将所有需要的采集器械准备妥当,确保其清洁和无损。
并随时将需要的试剂、标注纸张等放置在采样车边。
b.检查临时采样车辆,确保车辆内部整洁,且各参数处于正常状态。
c.密切关注标本采集区域的动态,保持环境整洁,防止交叉感染。
2.采样前的身体准备:a.检验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医院标准,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并佩戴帽子、口罩和手套。
b.检验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并无潜在传染病。
3.采样技术操作:a.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采样,确保采样器械对采样区域的伤害最小,并保持标本完整。
b.严格按照标本采集流程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4.采样完成后的处理:a.检验工作人员要标明采样时间和采样人员的姓名,并且填写相应的标本采集登记表。
b.将采集的标本妥善包装并加封,确保其不泄露和不污染。
c.标记好标本的类型和编号,并及时将其送往检验科。
二、标本运送标本运送是保证标本及时送达检验科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求以下的标本运送要求:1.标本采集完成后,要尽快将标本送往检验科,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标本采集地点与检验科之间的运送路线要熟悉并合理规划,最大限度地减少运送时间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3.标本运送员在运送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驾驶,确保标本不受振荡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4.标本运送员要按照检验科的要求进行标本的保温或冷藏处理,以确保标本在运送过程中的稳定性。
三、标本管理标本管理是保证标本安全和有效利用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求以下的标本管理要求:1.检验科要建立完善的标本管理系统,确保标本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医院转运标本工作制度一、总则为确保医院转运标本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范围内所有转运标本的采集、包装、运输、接收和处理等工作。
三、组织机构1. 成立转运标本工作小组,由医务科、检验科、护理部、后勤保障部等相关部门组成。
2. 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转运标本工作流程,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转运标本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工作流程1. 采集(1)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检验、检查申请单。
(2)护理人员按照申请单要求,采集患者标本,确保标本质量。
(3)采集后的标本应立即进行包装,并在标本瓶上贴上标签,注明患者姓名、住院号、检验项目等信息。
2. 包装(1)标本包装应采用专业的标本运输箱或保温箱,确保标本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包装好的标本应放置在通风、干燥、避光的环境中,避免高温、低温、潮湿等不利因素影响。
3. 运输(1)标本运输应选用合适的交通工具,确保运输速度和安全性。
(2)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碰撞,以免影响标本质量。
(3)标本的运输应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相关规定,防止交叉感染。
4. 接收(1)检验科、检查科室应设立专门的标本接收窗口,由专业人员进行标本接收。
(2)接收人员应核对标本标签上的信息,确保标本的正确性。
(3)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立即退回采集科室,重新采集。
5. 处理(1)检验科、检查科室应按照标本类型和检验项目,及时进行检测、分析,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检测完毕后,应及时将检测报告反馈给临床医生,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
(3)对不合格的标本,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防止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
五、质量控制1. 医院应定期对转运标本工作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各项工作符合规定要求。
2. 各部门应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3. 建立和完善转运标本工作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最新医院检验外送标本流程、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检验外送标本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确保病理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检验外送标本的采集、验收、保存、检测等各个环节的要求,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检验科、各临床科室以及与医院合作的外送检验机构。
三、标本采集1. 检验科人员应指导临床科室正确采集标本,确保标本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临床科室应严格按照检验科的要求采集标本,并确保标本采集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 临床科室应将采集的标本及时送至检验科,不得延误。
四、标本验收1.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进行验收,包括检查标本数量、标签信息、容器完好性等。
2. 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标本,应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3. 验收合格的标本,应进行登记,并按照检验项目进行分类存放。
五、标本保存1. 检验科应建立完善的标本保存制度,确保标本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不同类型的标本应分别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 标本保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标本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标本检测1. 检验科应严格按照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验科应使用合格的检测设备和方法,定期进行质控考核,确保检测质量。
3. 检验科应建立严格的检验报告审核制度,确保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七、标本外送1. 临床科室如需将标本外送至合作检验机构,应提前与检验科沟通,并填写外送申请单。
2. 检验科应审核外送申请单,确保标本外送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3. 检验科应与外送检验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 外送标本应进行严格的包装和标识,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5. 外送标本到达合作检验机构后,应进行验收,确保标本质量和数量无误。
八、质量控制1. 检验科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确保检验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一、标本采集管理制度1.1 标本采集人员需具备专业资格和培训检验科标本采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学历、资格证书,并接受相关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标本采集方法、标本质量控制、生物安全及应急预案等。
1.2 制定标本采集标准操作规程根据检验项目要求,制定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规程,包括采集方法、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量等。
同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和检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标本采集容器和添加剂。
1.3 核对患者信息在采集标本前,应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确保标本与患者信息一致。
在采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确保患者安全。
1.4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在采集标本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采集后,及时将标本送至实验室,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5 特殊标本采集管理对于特殊标本,如血液、尿液、粪便、分泌物等,应根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采集。
同时,加强对特殊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二、标本运送管理制度2.1 设立标本运送专用通道设立标本运送专用通道,确保标本在运送过程中的安全、迅速和准确。
同时,加强对运送通道的管理,防止标本遗失、污染和损坏。
2.2 使用规范的标本运送容器使用规范的标本运送容器,确保标本在运送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于特殊标本,如细胞培养液、染色体标本等,应采用特殊的运送容器和措施。
2.3 标本运送人员培训和管理标本运送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了解标本运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同时,加强对标本运送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2.4 建立标本运送记录制度建立标本运送记录制度,详细记录标本运送时间、运送途径、运送人员等信息。
在标本运送过程中,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5 应急预案针对标本运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如标本遗失、损坏、污染等,制定应急预案。
同时,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医院关于临床实验标本采集、运送管理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临床实验标本的采集、运送和管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标本采集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临床实验标本的采集、运送、储存、处理等全过程管理。
第三条临床实验标本采集、运送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第四条临床实验标本采集、运送工作应当建立健全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五条成立临床实验标本采集、运送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副院长、检验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等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修订本制度,监督其实施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第六条检验科负责临床实验标本的采集、运送、检测等工作,并对标本的质量进行监控。
第七条护理部负责临床实验标本的采集工作,并对采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八条医务科负责临床实验标本的申请、运送和接收工作,并对运送过程进行监督。
第九条临床科室负责协助护理部进行临床实验标本的采集,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初步检查。
第十条医院后勤部门负责临床实验标本运送所需的物流设施和设备的保障工作。
第三章采集与运送第十一条临床实验标本的采集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第十二条采集标本时,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并取得其同意。
第十三条采集标本时,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容器和器材,避免污染和损坏。
第十四条采集标本后,应及时填写标本采集记录表,记录标本的名称、采集时间、采集部位、患者信息等。
第十五条临床实验标本运送应使用专用的运输容器和设备,根据标本类型和保存条件进行分类包装,确保标本在运送过程中不受污染、损坏或温度变化等影响。
第十六条运送标本时,应制定合理的运送路线和时间,确保标本在最短时间内送达实验室。
第十七条运送过程中,应加强对标本的监控,如温度、湿度等,并做好记录。
检验科标本管理制度一、目的规范样本的采集、转运、核收、保存、记录等。
二、适用范围检验科所涉及的各种样本。
三、具体内容(一)除急诊外,一般标本采取集中送检方法。
(二)每日8:00由护士送住院标本到科室,科室当班人员与护士当面交接,若收取标本不一致,立即查找原因。
(三)急诊标本收集于急诊标本容器中,急诊标本优先核收。
(四)在标本送达检验科时由检验人员核对标本接收后签名。
(五)各类标本应按要求采集。
1.血液标本于每日早餐前空腹采集并及时送检。
2.如需全血或血浆进行测定的标本应注入含有适当抗凝剂的试管内,加塞后轻轻摇匀。
3.尿液标本,容器必须清洁,留取适当的量及时送检。
4.培养标本应按规定的量注入无菌容器或培养瓶。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标本经检查合格并在1.IS中核收后方可进行检验。
6.对不合格标本应与护士联系登记并退回原科室要求重新取样。
7.所有培养必须进行焚烧或高压灭菌;其它标本用消毒液浸泡后方可弃去或洗涤。
8.所有检验过的血清标本要求冷藏保存7天,全血类标本保存24小时后方可弃去,血液标本为生物污染物,应有专门容器、专人收集,按规定处理,并有生物污物交接记录。
9.标本采集的要求具体见《标本采集手册》10.标本转运:由护士送到检验科窗口处进行交接。
标本转运过程中注意不要剧烈震动,防止容器破损、标本外泄和被污染,避免污染环境以及感染运送的工作人员。
11.标本接收:标本接收时认真核对条码信息,检查住院号是否清楚,粘贴是否规范,标本是否合格,检验项目与试管是否一致等内容,然后点开标本接收处理菜单,选中接收的标本,点击接收(计费X如遇到不合格标本应拒收,并在1.is系统上做好登记:如采集后未按要求及时送检的标本、不应该凝固的标本发生了凝固、容量不足的标本、标本类型与条码项目不符的标本、条码不清的标本、空管等。
12.标本核收:检验人员对送到本专业组的标本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核查标本是否合格并编号,通过住院号(门诊号)录入1.IS,体检标本或其他标本录入病人详细信息,同时进行标本前处理,查看标本是否有溶血、脂血、黄疸等可能影响检测的因素,并在1.IS系统中进行备注。
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一、前言医院检验科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部门之一,对患者进行的检验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标本的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及医院的声誉。
本文将从标本采集、运送、管理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建立科学规范的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
二、标本采集1. 采样前的准备采集标本的前提是医院需要具有合格、标准化的采样器具。
在供应采集器具前,医院应该做出严格的选择,以确保采样器具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同时,医院也应该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科学的采样方法采集标本,如穿戴手套、洗手消毒、消毒器具等。
2. 采样操作要点标本的采集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
在采样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采样器具的清洁、消毒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需要在标本采集之前对采样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此外,采样器具的存储位置也应该干燥、通风,避免灰尘和污染。
(2)采集样本的数量应该足够样本量过少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采集样本时,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让患者舒适,同时确保样本足够。
(3)采集样本的顺序在采集样品时,应该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采集,优先采集必要的标本,并确保标本的采集顺序正确。
3. 标本处理采集完成后,标本需要在医院内进行加工处理。
医院应该要求专业人员按照规定的处理方式对标本进行分装、标注,以及存储条件和时效性的管控。
三、运送1. 运送方式和运输条件标本的运送需要至少两名医护人员一起执行。
医院需要提供足够的运输箱,确保标本稳定,避免其损坏或样本污染。
在运输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运输温度,确保标本的活性。
2. 运送资质标本的运输需要选择资质过硬的运输公司,以确保标本的安全、稳定的运输。
运输公司需要对其所接受的任务严格管理,继而做出考核评价。
3. 运送记录医院需要建立相应记录制度,记录标本的运送时间,部门以及相关信息。
运送记录不仅有助于管理人员对标本运输情况的考核和评估,还有助于监督运输公司的服务质量。
医学检验科院外检测标本运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学检验科院外检测标本运送管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学检验科院外检测标本运送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包括标本收集、包装、运输、接收等环节。
第三条医学检验科院外检测标本运送管理应遵循安全、及时、准确、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标本运送管理制度,明确标本运送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标本运送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章标本收集与包装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标本的收集工作,并对负责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六条标本收集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相关专业学历和工作经验;(二)熟悉标本收集、包装和运输的基本知识;(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为标本收集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培训。
第八条标本收集时,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标本污染和损坏。
第九条标本包装应符合以下要求:(一)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二)包装应牢固、密封,能够防止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三)标本的包装上应清晰标注医疗机构名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标本类型、采集时间、送检科室等信息;(四)如需冷链运输的标本,应采用适当的冷链设备,确保标本在适宜的温度下运输。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标本包装质量检查制度,确保包装质量符合要求。
第三章标本运输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选择具备资质的物流公司或者自行运送标本,确保标本运输安全、及时。
第十二条标本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标本丢失、损坏或者污染。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与物流公司签订标本运输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标本运输质量。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标本运输过程进行跟踪和监控,确保标本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检验机构。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标本运输记录制度,记录标本运输的时间、途径、送检人员等信息。
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了规范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生物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检验科内部标本采集、运送、接收、保存、处理等全过程。
1.3 检验科全体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标本质量符合要求。
二、标本采集2.1 标本采集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标本采集的目的、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同意。
2.2 医护人员应根据检验项目要求,正确选择采集部位、采集方法和采集量,确保标本质量。
2.3 医护人员应使用合格的采集容器,根据检验项目要求添加适当的抗凝剂或固定剂。
2.4 医护人员应在采集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标本污染。
2.5 采集后的标本应立即送检,如需暂时存放,应按照标本保存条件要求存放。
三、标本运送3.1 标本运送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熟悉标本运送流程和注意事项。
3.2 运送人员应根据标本类型和运送条件选择合适的运送工具,确保标本在运送过程中不受污染。
3.3 运送人员应在运送过程中保持与检验科的密切联系,确保标本及时送达。
3.4 运送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标本污染。
3.5 运送人员应在标本送达后及时与检验科人员进行交接,确保标本信息准确无误。
四、标本接收4.1 检验科人员应在标本送达后及时进行接收,核对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数量、容器等是否符合要求。
4.2 检验科人员应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进行拒收,并通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4.3 检验科人员应对接收的标本进行登记,确保标本信息准确无误。
4.4 检验科人员应对标本进行初步检查,确保标本质量符合要求。
五、标本保存5.1 检验科应根据不同标本类型和保存条件要求,设置相应的标本保存区域。
5.2 检验科人员应按照标本保存条件要求,正确存放标本,确保标本质量。
5.3 检验科人员应定期检查标本保存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5.4 检验科人员应对过期或不再需要的标本进行妥善处理,确保生物安全。
六、标本处理6.1 检验科人员应对接收的标本进行规范处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医院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为了保证医院临床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1.1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工作是临床检验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治疗和患者安全。
1.2 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的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工作。
1.3 各科室应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检验标本质量。
二、标本采集2.1 标本采集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同意,并做好患者身份识别。
2.2 医护人员应按照临床检验项目的要求,正确采集标本,确保标本采集质量。
2.3 采集标本时,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采集容器,并按照标本采集要求进行标记。
2.4 采集后的标本应立即送检,避免长时间放置影响检验结果。
三、标本储存3.1 未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应按照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储存。
3.2 储存标本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清洁度。
3.3 储存标本应使用专用的储存容器,避免交叉污染。
3.4 储存标本应定期检查,确保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四、标本运送4.1 标本运送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确保标本安全、及时送达检验科室。
4.2 运送标本时,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运送容器,并按照标本运送要求进行标记。
4.3 运送标本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低温、潮湿等恶劣环境中。
4.4 运送标本应遵守医院相关规定,确保标本安全、及时送达检验科室。
五、标本交接5.1 标本送达检验科室后,应由检验科室专业人员进行核对、接收。
5.2 标本交接时,应填写交接记录,注明标本名称、数量、采集时间、送达时间等信息。
5.3 如有标本不符合要求,检验科室应立即通知相关科室,不得擅自处理。
六、标本处理6.1 检验科室应对接收的标本进行核对、登记,确保标本信息准确无误。
6.2 检验科室应按照检验项目的要求,对标本进行处理、检测。
6.3 检验科室应对检验结果进行核对、记录,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无误。
医学检验科院外检测标本运送管理制度
Ⅰ目的
确保标本运送安全,确保标本在运送过程中无污染、无变质、无丢失、无错放、无错收。
Ⅱ范围
适用于医学检验科及运送部门。
Ⅲ制度
一、标本核收:要求外送和外院接受标本,严格实行核对制度,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病床号、标本类型、容器标识、检验项目等,如有不符合要求样本,应予退回并做记录,核对完必须签名。
二、容器要求:运送试管等皆应加盖,无盖的必须用密封保存袋,双层密封;运送标本需放入硬质密封箱中;需低温运送标本,在运送箱或密封袋中需加入冰块。
三、运送安全:标本运送有专人负责,确保标本不倾倒,防止激烈振荡,具高空气传染的特殊标本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使用专用标本转运箱运送或请专门机构运送。
运送需按标本储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测部门。
四、核对签收:标本送达检测部门,接受部门应核对姓名、
检测项目,确认无误后签收。
五、样本外溢的应急措施:一旦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外溢,尽可能及时控制污染区域,对所有污染物先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处理,然后用清水冲洗,再擦拭干净。
六、样本核收后进行分析前离心等处理,由样本处理人员送达相关检测部门。
七、检测报告审核打印后送规定处,专人负责登记、签收、发放。
Ⅳ参考依据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18年修正)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修订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有关内容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560号)
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转运》(WS/T 640—2018)。
医学检验科检验标本采集运送验收保存制度Ⅰ目的加强医学检验科标本采集.运送.验收.保存过程的管理,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
Ⅱ范围适用于医学检验科人员、临床护士、运送人员。
Ⅲ制度一、标本采集(一)医护人员应了解在标本采集前影响结果的非病理性因素(药物、饮食、运动、治疗、生理变化、生活环境和习性、标本采集时间),正确指导患者,采取切实措施,规范采集标本前患者的一切行为,保证采集的标本符合疾病的实际情况,留取合格的标本。
(二)配备足够合格的采样人员,用合格的采样器材按标准的采样程序采样。
(三)血液标本采集基本要求:保持标本完整性,控制各种干扰因素,保持标本新鲜,在允许保存时间范围内,拒绝不合格血标本(脂血、溶血、凝固)。
(四)标本采集的时间1.随机和急诊标本:随机和急诊标本是指无时间限定或无法规定时而必须采集的血和尿标本。
此类标本在送检时应加以注明,评价检验结果时应注意昼夜节律影响。
便于分析检查结果时参考。
2.空腹标本:空腹标本一般指进食8小时后(不能超过12小时)在清晨采集;测定血肌酐应禁肉食3天,且不能饮咖啡、茶等;乳糜血患者检测血脂应素食3天后。
3.指定时间标本:指定时间标本多属功能试验采集的各种标本,因试验目的不同,采集标本的时间各有不同,必须按试验要求采集,如葡萄糖耐量试验等。
(五)静脉血采集基本要求1.患者体位:住院患者卧位。
不应在输液侧采血,如不可避免,必须注明。
否则一切后果由采血者负责。
2.血管选择:应选用较大的血管,常从肘静脉取血,也可选用其他部位的静脉。
小儿不能作静脉穿刺时采用毛细血管尤为合适。
3.注射器:针头外径1毫米。
针头外径>1毫米可引起创伤,导致血管碎片入血,促发凝血。
针头外径<0.7毫米血液采集时间延长,针头内压力梯度可导致溶血和血小板激活。
4.消毒部位:穿刺处所用消毒液已干。
5.止血带:压脉带控制在1分钟内,抽血时患者握拳。
抽血速度应缓慢,将血液沿管壁徐徐注入标本容器,以免产生大量泡沫或溶血,保证血量。
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1.标本采集前做好事前向病人告知,正确识别病人无误,按照正确的标本采集途经、规范的操作方法、采集合格的标本。
2.采集到的标本应有唯一性的识别标志,有条件的医院应推行条形码识别系统。
加
6. 具有高危传染性的标本、传染病医院的标本以及急诊抢救病人的标本,在采集后应由专人用专门盛具及时送检。
7. 标本运送人员在拿取标本时必须佩带防护手套,接触标本后,按要求彻底清洗双手,防止污染。
8. 各类标本在采集、暂存与运送过程中发生标本洒漏、标本容器破损等紧急意外事件时,有紧急处理的程序与措施,相关人员均应知晓。
张家畈卫生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