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学课件 心血管功能右心衰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2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课题名称:家兔急性右心衰院(系):韶关学院医学院专业班级:2019级临床医学本科班学生姓名:符宏展学号:112指导教师:梁俊辉二○一三年五月二十二日机能实验报告实验目录:1 实验目的2 实验装置和器材3 实验药物4 实验动物5 实验原理6 实验方法动物手术安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观察项目7 实验注意事项8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实验记录波型及静态测量数据9 实验结果讨论10 实验结论11 实验思考12 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实验次序:六实验项目:家兔急性右心衰班级:11临本姓名:符宏展学号:112 实验类型(打√):(基础□综合□设计□)一、实验预习二、实验操作原始(数据)记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时间:2019年5 月 22日 (星期三第1-4节)实验同组人:马腱明符宏展朱佛妹叶超群黄小花张鹏黄锦霞第二支液体石蜡 2.3469 234.2343 2.23 100 +++ 干啰音第一支生理盐水 2.1608 227.4898 2.19 105 +++ 干啰音第二支生理盐水 2.2831 245.0322 2.48 107 ++ 干啰音第三支生理盐水 2.5155 262.8902 3.01 105 ++ 干啰音第四支生理盐水 2.3669 240.8253 2.54 102 ++ 湿啰音第三支液体石蜡 2.6801 91.6116 1.47 34 + 湿啰音实验记录波型及静态测量数据实验结果讨论:引起急性右心衰的因素1.耳缘静脉注入液体石蜡引起急性右心衰竭:液体石蜡是一种大分子的物质,它从耳缘静脉注射入体内后会跟随体循环回流至右心室,进而排至肺循环,并能阻塞肺小动脉,使右心室收缩期压力负荷大大增加,右心室射血明显降低。
由于发病急剧,心脏常常来不及充分的代偿,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的发生。
2.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加快心力衰竭:在进行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之前心脏已经发生右心衰竭,此时如果快速的静脉输液,会造成体内血容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明显的升高,右心室容量负荷大大增加,在短时间内没有代偿的机制,最后发生心力衰竭。
2024心功能衰竭ppt课件完整版目录•心功能衰竭概述•心脏解剖与生理基础•心功能衰竭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鉴别诊断与并发症处理策略•药物治疗原则与具体方案•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定义与分类定义心功能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满足身体代谢需求的一种病理状态。
分类根据发病部位和病程,心功能衰竭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根据起病缓急,可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心肌损害(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和心脏负荷过重(如高血压、瓣膜病等)。
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体征有心脏扩大、心率增快、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等。
诊断依据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进行综合判断。
预后评估及治疗意义预后评估根据心功能分级、合并症情况、治疗反应等因素进行评估。
治疗意义心功能衰竭的治疗旨在缓解症状、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移植等)以及生活方式干预(如限盐、戒烟等),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死亡率。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稍偏左下方,呈倒置的圆锥形。
心脏位置与形态心脏内部结构心脏功能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包括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以及房室瓣、半月瓣等结构。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将血液泵送至全身各部位,以满足机体代谢需求。
030201心脏结构及功能简介心肌细胞特性与电生理基础心肌细胞类型心肌细胞包括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心肌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这些特性是心脏正常工作的基础。
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心肌细胞膜上存在多种离子通道,如钠通道、钾通道和钙通道等,这些通道的开闭控制着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03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心脏泵血功能受到神经、体液等多种因素的调节,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实验四急性右心衰竭前言: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的下降,以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
心力衰竭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按起病及病程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按心输出量的高低分为:低输出量性和高输出量性;按发病部位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时左心室泵血功能下降,是从肺循环流到左心的血液不能充分射入主动脉,因而出现肺淤血及肺水肿;右心衰竭常见于大块肺栓塞、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等,衰竭的右心室不能将体循环回流的血液充分排至肺循环,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压上升而产生下肢甚至全身性水肿。
心脏负荷分为: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压力负荷又称后负荷,指心室射血所要克服的阻力,即心脏收缩所承受的阻力负荷;容量负荷又称前负荷,指心脏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相当于心腔舒张末期容量。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狭窄等可引起右室压力负荷过度(想想我们今天用什么增加右室压力负荷的?);三尖瓣或肺动脉关闭不全时引起右心室容量负荷过度(想想我们今天用什么增加右室容量负荷的?)。
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应思考一下我们复制的急性心力衰竭模型都有哪些特点?实验目的:1:复制急性右心衰竭的动物模型。
2:观察增加前、后负荷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3:观察急性心力衰竭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实验步骤1. 称重:需掌握捉拿家兔的正确方法--用一只手的拇指与其他四指抓住家兔项背部皮肤,再以另一只手托住其臀部,将其重心承托在掌上;切忌以手抓提兔耳或捉拿腰背部(可伤耳、造成皮下出血)。
2. 麻醉: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00g/L乌拉坦(5ml/kg)行全身麻醉。
3. 固定:背位交叉固定法先把固定带系4个活扣,分别套在家兔的四肢上,前肢套在腕关节以上,后肢套在踝关节以上,抽紧固定带的长头。
2个同学,1个人抓住两前肢和耳朵,1个抓住两后肢,把兔子翻过来仰卧位放在兔台上,(翻转过程中,家兔会出现剧烈的挣扎,同学们一定要抓住家兔,勿放松,以免被家兔抓伤)。
一、实验背景右心衰竭(Right Heart Failure,RHF)是指由于心脏右侧泵血功能不全导致心脏输出量减少,引起全身循环系统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RHF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
为了深入研究RHF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本研究采用实验动物模型,通过观察和比较RHF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心脏功能、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器官机能代谢改变,探讨RHF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家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RHF模型组)和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
2. 实验分组:实验组采用快速增加右心室前、后负荷的方法复制RHF模型,具体操作如下:(1)采用快速输注中分子右旋糖苷(右旋70)的方式增加右心室前负荷;(2)缓慢静脉注射38℃液体石蜡,导致肺小动脉栓塞,增加右心室后负荷。
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3. 实验指标:观察两组动物的心脏功能、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器官机能代谢改变,包括:(1)心脏重量与体重比;(2)心脏射血分数(EF);(3)心输出量(CO);(4)平均动脉压(MAP);(5)肺动脉压(PAP);(6)肺血管阻力(PVR);(7)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8)肝、肾功能指标。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实验结果1. 心脏功能:实验组动物心脏重量与体重比、EF、C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RHF模型组心脏功能明显受损。
2. 血流动力学:实验组动物MAP、PAP、PV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RHF模型组全身循环系统血液回流受阻,肺循环阻力增加。
3. 组织器官机能代谢:实验组动物血清LDH和CK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RHF模型组心脏组织损伤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