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发射、接收头(红外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红外遥控器的基本原理•红外线的特点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 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
电路调试简单,若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可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红外线发射和接收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
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 940nm 左右,外形与普通φ5mm 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
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等三种。
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
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约100mW。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需用专用仪器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凭经验用拉距法进行粗略判定。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
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
然而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大都采用成品的一体化接收头。
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是集红外接收、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模块,性能稳定、可靠。
所以,有了一体化接收头,人们不再制作接收放大电路,这样红外接收电路不仅简单而且可靠性大大提高。
红外遥控器的协议•鉴于家用电器的品种多样化和用户的使用特点,生产厂家对红外遥控器进行了严格的规范编码,这些编码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编码方式,统一称为红外遥控器编码传输协议。
了解这些编码协议的原理,不仅对学习和应用红外遥控器是必备的知识,同时也对学习射频(一般大于300MHz)无线遥控器的工作原理有很大的帮助。
【新提醒】红外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头的使用方法与检测方法红外发射管也称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属于二极管类。
可广泛用于红外摄像机、音频输出等红外引用产品中,其里面晶片功率大小通常决定发射距离,但红外监控摄像机效果又与红外灯的角度,灯组多少,机板,镜头等有关。
下面我们来看看红外发射管的检测方法与正确使用:管子的极性不能搞错,通常较长的引脚为正极,另一脚为负极。
如果从引脚长度上无法辨识(比如已剪短引脚的),可以通过测量其正反向电阻确定之。
测得正向电阻较小时,黑表笔所接的引脚即为正极。
通过测量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测其性能的优劣。
以500型万用表R×1k档为例,如果测得正向电阻值大于20kΩ,就存在老化的嫌疑;如果接近于零,则应报废。
如果反向电阻只有数千欧姆,甚至接近于零,则管子必坏无疑;它的反向电阻愈大,表明其漏电流愈小,质量愈佳。
红外发射管的判断方法人们习惯把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称为红外对管。
红外对管的外形与普通圆形的发光二极管类似。
初接触红外对管者,较难区分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
1.用三用表测量识别可用500型或其他型号指针式三用表的Rxlk 电阻挡,测量红外对管的极间电阻,以判别红外对管。
判据一:在红外对管的端部不受光线照射的条件下调换表笔测量,红外发射管的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且黑表笔接正极(长引脚)时,电阻小的(1k-20k)是发射管。
正反向电阻都很大的是红外接收管。
判据二:黑表笔接负极(短引脚)时电阻大的是发射管,电阻小并且三用表指针随着光线强弱变化时,指针摆动的是接收管。
注:(1)黑表笔接正极,红表笔接负极时测量正向电阻。
(2)电阻大是指三用表指针基本不动。
2.通电试验方法判别用一只发光二极管和-只电阻与被测的对管串联,如图2所示。
图中电阻起限流作用,阻值取220欧--510欧。
LED发光二极管用来显示被测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状态。
用遥控器(电视机遥控器等)对着被测管按下遥控器的任意键,LED亮时,被测管是红外接收管。
红外发送接收原理红外发送接收是一种常见的无线通信方式,它利用红外光的特性来进行信息的传输。
红外通信主要由发送端和接收端两个部分组成,通过发送端将信息转换成红外信号并发送出去,接收端接收到红外信号后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从而实现信息的传输。
一、红外光的特性红外光是一种电磁波,频率范围在300GHz到400THz之间,波长范围在700纳米到1毫米之间。
与可见光相比,红外光的波长更长,能量更低。
由于红外光的特性,它可以穿透一些透明材料,例如玻璃和塑料,但不能穿透金属等不透明材料。
二、红外发送原理红外发送器通常由红外发光二极管(IR LED)组成。
当通过发光二极管流过电流时,它会发出红外光。
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是在电流作用下,电子与空穴结合产生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
红外光的频率和强度取决于电流的大小和发光二极管的特性。
红外发送器通过电路控制电流的大小,从而控制红外光的强度。
当发送端需要发送信息时,电路会根据信息的编码方式控制电流的变化,从而在红外光中编码信息。
不同的编码方式可以实现不同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
红外发送器发出的红外信号会以扩散的方式传播,可以通过透明材料传递到接收端。
三、红外接收原理红外接收器通常由红外接收二极管(IR Receiver)和信号处理电路组成。
红外接收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二极管,它可以感受到红外光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
当红外光照射到红外接收二极管上时,光能被吸收并激发电子,产生电流。
红外接收二极管的特性决定了它对红外光的感受能力和转换效率。
红外接收器通过信号处理电路将红外光转换成数字信号。
信号处理电路通常包括滤波器、放大器和解调器等组件,用于滤除噪声、放大信号和提取原始信息。
解调器可以根据发送端的编码方式将红外信号转换成原始信息。
接收端的电路和算法必须与发送端相匹配,以确保信息的正确传输。
四、红外发送接收系统红外发送接收系统可以实现点对点的通信,也可以实现广播式的通信。
在点对点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需要建立红外光的传输路径,通常需要保持一定的对准度。
红外遥控的发射和接收Donna 发表于2006-5-12 10:08:00光谱位于红色光之外,波长为0.76~1.5μm,比红色光的波长还长,这样的光被称为红外线。
红外遥控是利用红外线进行传递信息的一种控制系统,红外遥控具有抗干扰,电路简单,编码及解码容易,功耗小,成本低的优点,目前几乎所有的视频和音频设备都支持这种控制方式。
一、红外遥控系统结构红外遥控系统主要分为调制、发射和接收三部分,如图1 所示:图1 红外遥控系统1.调制红外遥控发射数据时采用调制的方式,即把数据和一定频率的载波进行“与”操作,这样可以提高发射效率和降低电源功耗。
调制载波频率一般在30khz到60khz之间,大多数使用的是38kHz,占空比1/3的方波,如图2所示,这是由发射端所使用的455kHz晶振决定的。
在发射端要对晶振进行整数分频,分频系数一般取12,所以455kHz÷12≈37.9 kHz≈38kHz。
图2 载波波形1.发射系统目前有很多种芯片可以实现红外发射,可以根据选择发出不同种类的编码。
由于发射系统一般用电池供电,这就要求芯片的功耗要很低,芯片大多都设计成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当有按键按下时才工作,这样可以降低功耗芯片所用的晶振应该有足够的耐物理撞击能力,不能选用普通的石英晶体,一般是选用陶瓷共鸣器,陶瓷共鸣器准确性没有石英晶体高,但通常一点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红外线通过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发射出去,红外发光二极管内部材料和普通发光二极管不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图3a 简单驱动电路图3b 射击输出驱动电路如图3a和图3b是LED的驱动电路,图3a是最简单电路,选用元件时要注意三极管的开关速度要快,还要考虑到LED的正向电流和反向漏电流,一般流过LED的最大正向电流为100mA,电流越大,其发射的波形强度越大。
图3a电路有一点缺陷,当电池电压下降时,流过LED的电流会降低,发射波形强度降低,遥控距离就会变小。
什么是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红外(IR)发射器和接收器是目前在许多不同的设备,尽管他们中最常见的消费类电子产品。
这种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一个组件在一个特定的模式,另一个组件可以拿起并翻译成指令闪烁的红外光。
这些发射器和接收器被发现在遥控器和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如电视和DVD 播放机。
外围设备,包括这种技术还可以让电脑来控制其他各种消费类电子产品。
由于红外遥控器被限制在视线操作线,部分产品可被用于扩展一个硬连线的线或射频(RF)传输的信号。
最常见的消费电子遥控器使用红外光。
它们通常会产生使用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和接收器单元的主要成分,通常是一个光电二极管。
无形的光,被拾起,然后由接收模块的指令变成一个远程控制的闪烁模式。
构造发射器和接收器所必需部件通常是廉价的,但这些系统限制线的视线操作。
为了延长超视距一个典型的红外遥控器控制的范围内,它是可以与另一个组件的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相结合。
硬连线的扩展单元使用通过物理线路连接的一个发射器和接收器。
此线可绕过或穿过墙壁,位于在一个房间,在另一个接收器与发射器。
当一个信号被从遥控器发送到接收器,它跨过线路,然后再重新打开到红外光的发射器在其另一端。
无线电频率IR扩展执行相同的功能,无需任何物理电线。
这些系统包括两个部分,其中一个包含一个红外接收器和RF发射器。
成对的单元包含一个RF接收器和红外发射器。
一个红外遥控IR接收器上使用时,该设备转换的信号,并通过RF广播。
的成对的单元,然后接收该信号,对其进行解码和发送红外信号。
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装置也可用于某些计算机。
这些外围设备通常被设计为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可用于控制各种类型的消费类电子产品。
软件可以让设备学习到直接从其他远程控制命令。
学习更多红外知识,百度:“煮透社”。
红外发射和接收原理红外发射和接收是指将信号通过红外辐射进行无线传输的过程。
它是基于物质对于电磁辐射的吸收和发射性质以及红外光的特性而实现的。
一、红外发射原理:红外发射是指通过一定的发射器件,将电能转化为红外辐射并传输的过程。
发射器件一般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IR LED)。
发光二极管具有发射红外光的特性,其工作原理为:当通过发光二极管的正向电压大于其导通电压时,正向电流流过发光二极管,在外部场强的驱动下,电子与空穴相遇并重新组合,释放出能量,激发发射材料中的电子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产生光辐射,从而发出红外光信号。
发射的红外光信号通常位于波长为700纳米到1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近红外光(700纳米到1.4微米)和远红外光(1.4微米到1毫米)两个波段。
二、红外接收原理:红外接收是指通过一定的接收器件,将红外辐射转化为电能并进行信号解码的过程。
接收器件一般采用红外接收二极管(IR Receiver)。
接收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光电二极管,其工作原理是利用PN结管,在外部光的作用下,能够产生一定的反向电流。
当接收二极管被红外辐射照射时,红外辐射能量被吸收,导致PN 结区域的电荷状态发生变化,进而产生反向电流。
这个反向电流信号随着光的变化而变化,可以通过电路进行放大和解码,以获取原始信号。
红外接收一般分为两种工作方式:1. 数字式红外接收:此种方式需要通过红外解码芯片对接收到的红外光进行解码和处理,输出结果为数字信号。
在这种方式下,红外接收器件接收到的光信号会通过滤波、放大和二极管反向电流的检测,经过解码芯片的处理后,输出对应的数字信号,常用于红外遥控器等应用中。
2. 模拟式红外接收:此种方式下,红外接收器件输出的信号一般为模拟电压信号。
红外接收器件通过负载电阻将接收到的反向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然后经过放大和滤波电路处理后,输出的电压信号可以直接用于后续的模拟电路处理。
常见应用有反光控制、红外热成像等。
综上所述,红外发射和接收原理基于发射器件和接收器件的工作机制,通过将电能转化为红外辐射和将红外辐射转化为电能来实现无线红外信号的传输和解码。
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工作原理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红外辐射。
红外辐射是一种电磁辐射,波长范围为0.75-1000微米,它位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
红外辐射具有热辐射性质,即物体在自然状态下受热后会发射红外辐射。
这是因为物体的分子和原子在热运动中会转化为热能,部分热能被转化为可见光和红外辐射。
利用物体的热辐射特性,我们可以制造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来产生和探测红外辐射。
红外发射管主要由一个半导体材料构成,如寿命发射元件(如红外二极管和红外激光二极管)或表面辐射体(如红外LED)。
当通过这些元件施加电流时,元件内部的电子会被激发到一个高能态。
然后,在能态交换的过程中,电子会释放出能量,这就形成了红外辐射。
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可以控制红外辐射的强度。
红外接收管也是一种半导体器件,主要由一个敏感层和一个电流放大器构成。
敏感层通常由一种半导体材料构成,如硅掺杂锗或硅。
当红外辐射照射到敏感层上时,会导致敏感层中的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
这个过程会在敏感层中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空穴对会被分离,形成电流。
接着,这个微弱的电流信号会被电流放大器放大,以便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红外接收管和发射管可以配对使用,构成红外通信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发射管将信息转化为红外辐射并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传播。
然后,接收管接收到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信号处理和解码,将信息恢复出来。
除了通信应用,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还有其他广泛的用途。
例如,它们可以用于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动物或其他物体的红外辐射。
通过监测红外辐射的变化,可以实现人体检测、夜视、安防和自动控制等功能。
此外,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遥控器、红外热像仪等领域。
总的说来,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通过将电能转化为红外辐射和将红外辐射转化为电信号,实现了红外辐射的产生和探测。
它们在通信、传感和控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着红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市售红外一体化接收头有两种:电平型和脉冲型,绝大部分的都是脉冲型的,电平型的很少。
电平型的,接收连续的38K信号,可以输出连续的低电平,时间可以无限长。
其内部放大及脉冲整形是直接耦合的,所以能够接收及输出连续的信号。
脉冲型的,只能接收间歇的38K信号,如果接收连续的38K信号,则几百ms后会一直保持高电平,除非距离非常近(二三十厘米以内)。
其内部放大及脉冲整形是电容耦合的,所以不能能够接收及输出连续的信号。
一般遥控用脉冲型的,只有特殊场合,比如串口调制输出,由于串口可能连续输出数据0,所以要用电平型的。
一般遥控器用455K经12分频后输出37917HZ,简称38K,10米接收带宽为38+-2K,3米为35~42K。
在没有环境反射的空旷空间,距离10米以上方向性会比较强。
在室内,如果墙是白色的,则在15米的空间基本没有方向性。
接收头要有滤光片,将白光滤除。
在以下环境条件下会影响接收,甚至很严重:1、强光直射接收头,导致光敏管饱和。
白光中红外成分也很强。
2、有强的红外热源。
3、有频闪的光源,比如日光灯。
4、强的电磁干扰,比如日光灯启动、马达启动等。
38K信号最好用1/3占空比,这个是最常用的,据测试1/10占空比灵敏度更好。
实际调制时间要少于50%。
最好有间歇。
电平型的接收头只要接收到38K红外线就输出持续低电平,用起来非常爽,以前的老式接收头多半是这种类型,但其有个致命弱点:抗干扰性太差,传输距离短(小于1m)。
而脉冲型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必须接受一定频率38K的载波的基带信号才有正常输出,如发送500HZ的38K载波,脉冲型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输出500HZ方波,而如果发送连续的38K载波就会出项有瞬间低电平其后为高电平的现象。
这种脉冲型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克服了传统电平型接收头的不足:传输距离相对更远,稳定性大大增加,抗干扰性更强。
因此已经完全取代了老式的电平型接受头,在电子市场如不说明店主给你的绝对是脉冲性的。
红外线发射接收原理
红外线发射接收是一种通过红外线信号进行通信或控制的技术。
红外线属于电磁波谱的一部分,具有较短的波长,频率高于可见光但低于无线电波。
红外线发射接收原理主要包括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两个部分。
首先,红外线发射器通过电流的作用使红外线二极管中的半导体发生反向偏置。
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从半导体的P型区域
向N型区域移动,同时空穴也会从N型区域向P型区域移动。
当电子和空穴重新结合时,会产生能量释放,从而发射出红外线信号。
红外线接收器的工作原理与发射器相反。
它由一个红外线二极管和一个信号放大器组成。
当红外线信号照射到红外线二极管上时,二极管中的半导体材料吸收红外线的能量,使得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产生电流。
这个电流会经过信号放大器放大,然后转换为可见的电信号或数字信号,以供后续的处理和应用。
红外线发射接收技术具有许多应用,包括红外线遥控器、红外线测距仪、红外线门禁系统等。
通过该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和控制,而且不会受到可见光的干扰。
然而,红外线通信和控制的传输距离较短,且容易受到障碍物的遮挡,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信号的强度和传输距离的限制。
红外接收头入门宝典提要:这份资料里包含红外接收头所有基础资料,从最基本的红外是什么讲到红外接收头的应用,如果让老师在课堂上讲,真是讲到口水都干。
因此这是一份古今中外入门宝典,是菜鸟居家旅行的必备良药。
红外:在弄懂红外接收头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红外”。
红外其实是红外线的简称(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就是节俭,所以能省一个字就省一个),是一种光谱(电磁波)里在0.75至1000微米之间你我都看不到的光线。
只是说的话你可能不太明白,没图没真相,还是看图最直接,请看下图:现在你应该有点概念了吧,红外线就一种我们看不见的光而已。
所以嘛,眼见不一定为实,眼不见也不一定为虚。
名称:继续讲正题,从上面的了解,我们可以推出,红外接收头就是一种用来接收红外线的东西。
这个东西有很多种称呼,一般叫红外接收头,简称接收头,还可以叫红外接收器,红外接收管,红外接收模块,遥控接收头,也可以复杂一点,就是在红外后加个线字,如红外线接收头,然后就可以举一反三,再接再厉了。
除了中文名字,红外接收头还有英文名字,叫Infrared Receiver Module,简称IRM,与国际接轨。
外观:接着,我们来看看红外接收头长什么样子,其实还蛮帅的,而且各具个性。
虽然样子很个性,但是按外观还是可以分两类的:鼻梁型,圆球型(圆点型)。
而鼻梁型里可以细分为大鼻梁,标准鼻梁,小鼻梁。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特殊的,如超薄型,迷你型,草帽型,贴片型,带线接收头。
分类:除了从外观上分类之外,还可以按封装方式分类,这样比较准确。
目前市场上能买到的接收头从封装方式上分主要有两大类:压模型和灌胶型。
一般来说,鼻梁型属于灌胶型,圆球型属于压模型。
从两种封装工艺上来说,压模型设备投资较大,所用胶饼价格较贵,所以整体价格要贵些,当然其抗光干扰能力要强,接收角度要大(圆型360度接收);灌胶型设备投资小,现在国内厂所作的大多是灌胶型产品,优点是价格便宜,缺点是抗光干扰能力差,接收角度要小(270度接收)。
「红外发送接收电路原理」红外发送接收电路是一种用于红外线通信的电路,它通过发送和接收红外信号来实现信息的传输。
本文将介绍红外发送接收电路的原理,并详细解释其工作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红外线的基本原理。
红外线是指波长范围在760纳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辐射,其波长较长,人眼不可见。
在通信中,红外线被用作传输介质,可以实现近距离的无线通信。
红外线通信常用于遥控器、无线电视等设备。
红外发送接收电路主要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两个部分。
红外发射器用于发送红外信号,而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并解码红外信号。
红外发射器的主要元件是红外发光二极管。
这是一种特殊的发光二极管,其内部有一个发射二极管(Emitter)和一个热发射晶体(Emitter Crystal)。
当发射二极管加上电压时,它会产生红外光线,并通过热发射晶体放大和过滤。
红外发射二极管的工作电流一般为30mA,工作电压为1.2V。
红外接收器的主要元件是红外接收二极管。
当红外光线射到红外接收二极管上时,它会产生一个微弱的电流。
这个电流随着所接收到的红外光线的强度而变化。
红外接收二极管的工作电流一般为5mA,工作电压为1.5V。
红外发送接收电路的工作过程如下:1.发送信号:当红外线遥控器的按键被按下时,控制信号被传送到电路中的红外发射二极管。
红外发射二极管接收到控制电流后,会产生红外光线,并将其发射出去。
2.接收信号: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到红外光线后,会产生微弱的电流信号。
这个电流信号被放大并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红外接收电路传送到电子设备的处理器。
3.信号解码:处理器会根据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进行解码,将其转换为相应的控制信号。
这个控制信号可以用来控制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如调节音量、更换频道等。
红外发送接收电路的原理是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发送红外信号,再由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并解码红外信号。
这样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
红外发送接收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消费电子产品、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红外线遥控接收头原理:三条腿的红外线遥控接收头一般是接收放大、解调一体头,接收头输出的是解调后的数据信号(具体的信号格式,搜“红外信号格式”一大把),单片机里面需要相应的读取程序。
红外通信是利用红外技术实现两点间的近距离保密通信和信息转发。
它一般由红外发射和接收系统两部分组成。
发射系统对一个红外辐射源进行调制后发射红外信息,而接收系统用光学装置和红外探测器进行接收,就构成红外通信系统。
红外线遥控接收头的简介:红外线遥控接收头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
由于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调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
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
红外线专用接收头的封装形式有两种:一种采用铁皮屏洞屏蔽,一种是塑料封装。
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VDD)、电源负(GND)和数据输出(VOUT)。
红外线接收头的引脚排列因数型号不同而不尽相同,可参考厂家的使用说明。
成品红外接收头的优点是不需要复杂的调试和外壳屏蔽,使用非常方便。
但在使用时注意成品红波形,在接收端收到接收信号时,接头的输出的波形正好和遥控芯片输出的相反。
红外线遥控接收头常用的载波频率为38kHz,这是由发射端所使用的455kHz晶振来决定的。
在发射端要对晶振进行整数分频,分频系数一般取12,所以455kHz÷12≈37.9 kHz≈38 kHz。
也有一些遥控系统采用36 kHz、40 kHz、56 kHz 等,一般由发射端晶夺的振荡频率来决定。
红外线接收头参数:工作时消耗电流0.8mA-1mA,接收频率:38kHz-56kHz,峰值波长940nm,接收距离L0°=15m、L45°=8m,高水平脉冲宽度400-800μs,低电平脉冲宽度400-800μs,高电平输出电压2.7V,低电平输出电压0.25V。
红外遥控应用知识Credit is the best character, there is no one, so people should look at their character first.红外遥控应用知识普通遥控用的红外线led外形和一般的可见光LED相似;只是内部封装的是红外芯片;发射出来的是人眼看不到的红外线..其管压一般降约1.2-1.6v之间;工作电流一般小于20mA;发射强度用mW/Sr;读兆瓦/球面度;红外发光二极管封装一般有黑色、深蓝、透明三种颜色..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电压;回路中常常根据VF串有限流电阻..发射红外线去控制相应的受控装置时;其控制的距离与发射功率成正比..为了增加红外线的控制距离;红外发光二极体工作于脉冲状态;因为脉动光调制光的有效传送距离与脉冲的驱动电流成正比;只需尽量提高峰值Ip;就能增加红外光的发射距离..提高Ip的方法;是减小脉冲占空比;即压缩脉冲的宽度T;一些彩电红外遥控器;其红外发光管的工作脉冲占空比约为1/3-1/4;一些电器产品红外遥控器;其占空比是1/10..减小脉冲占空比还可使小功率红外发光二极体的发射距离大大增加..普通的红外发光二极体;其功率分为小功率1mW-10mW、中功率20mW-50mW和大功率50mW-100mW以上三大类..要使红外发光二极体产生调制光;只需在驱动管上加上一定频率的脉冲电压..红外发光二极体发射红外线去控制受控装置时;受控装置中均有相应的红外光一电转换元件;如红外接收二极体;光电三极管等..实用中已有红外发射和接收配对的二级管..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对射式;其二是反射式..对射式指发光管和接收管相对安放在发射与受控物的两端;中间相距一定距离;反射式指发光管与接收管并列一起;平时接收管始终无光照;只在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线遇到反射物时;接收管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才工作..双管红外发射电路;可提高发射功率;增加红外发射的作用距离..根据红外LED芯片的特性;依据不同波长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例如:1.波长:940nm;适用于遥控器;例如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光电开关;电子光栅;2.波长:850nm;适用于摄像头视频拍摄数位摄影;监控;楼寓对讲;防盗报警;3.波长:870nm;适用红外传感器;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可分为两类:连续码型红外线接收头:接收连续的38K信号;可以输出连续的编码;时间可以无限长..其内部放大及脉冲整形是直接耦合的;所以能够接收及输出连续的信号.. 脉冲型的红外线接收头:只能接收间歇的38K信号;如果接收连续的38K信号;则几百ms后会一直保持高电平;除非距离非常近二三十厘米以内..其内部放大及脉冲整形是电容耦合的;所以不能能够接收及输出连续的信号..红外遥控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与红外发射管有关红外发射管的芯片通常有10μ、12μ、14μ;发射角度有30度、45度、60度、芯片越大发射功率越高;角度越小;红外线越集中;所以如果想选择发射距离远的红外发射;就选大芯片;小角度..国产芯片Vf值偏高;所能承受的电流值要低很多;这也就容易出现死灯的现象;而且国芯片衰减要大些..发射管的发射距离和发射角度成反比和发射管的芯片大小成正比..二、与红外接收头有关遥控距离的远近与红外接收头关系也很大;接收头灵敏度和抗外界干扰能力决定了其接收距离..现在市面上的红外接收头都是38KHZ的载波;各个型号之间有什么差异呢由于各款使用的材料不同;封装工艺不同;芯片也不一样;导致了红外接收头会有以下差异:灵敏度、抗干扰能力、额定电压、正反向电流等..影响接距离的因素有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市面上的红外接收头芯片也有国产和进口之分;价格便宜的基本上是国产芯片;国产芯片与进口芯片的除了价格差异;主要还是性能差异是比较明显的;比如在灵敏度;抗干扰能力上;还有持久稳定上没有进口芯片做的好..三、与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头的使用环境有关如果在室外使用红外遥控;可能受到的光干扰更强一些;建议室外使用功率大一点的红外发射管;在比较强的电磁干扰环境下;使用质量更高的红外接收头..判断发射管好坏:因为发射管是红外的;人肉眼不可感知的;不向发光二极管很直观;灯不亮或亮度很低;就表示这个发光二极管不可坏了..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好坏的办法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用万用表电阻挡量一下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即可..也可以用手机上的摄像头对准发射管;然后驱动点亮;可以从手机屏幕上很清楚的看到红外发射管是否有发光..所以红外接收头的接收距离和你所用的红外发射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你用的发射管好;你的接收距离也就越远;这当然还和遥控器的设计有很大关系遥控器设计给红外发射管的驱动电流的大小;你设计驱动的电流越大;当然接收距离也会越远..影响红外线接收头接收距离的以下原因:1红外线接收头标准脉宽是600us;红外线接收头接收信号时不能同步;有超前或者迟滞的现象;红外线接收就会接收不灵敏..2红外线接收使用的环境中有光干扰;会对红外线接收头产生影响;通常这些光干扰来自白炽灯、日光灯、太阳光..3电磁波也会影响红外线接收头的灵敏度;电磁波的来源很复杂;比较常见的是来自日光灯整流器的干扰..解决方法:红外线接收头在设计之初有考虑到以上干扰因素;但是目前市场上比较便宜的红外线接收头均不能达到抗干扰的能力..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不能排除这些外在的干扰;只能从内部去调整;所以首选应该选用质量好的抗干扰红外线接收头推荐使用压膜工艺的产品;红外线接收头;压膜工艺;内外双屏蔽;外屏蔽可以通过加装铁壳进行屏蔽.采用高端的芯片;保证了接收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接收头的干扰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是光干扰;当较强的阳光或灯光直接照射接收窗口时;光线中红外线含量使光敏管在光矂声中已趋于饱和;红外光信号很难被解调放大;产生失控、误动作或遥控距离变短等现象..通常采用特殊材料封装光敏管;以抑制日光;灯光干扰;2是电磁波干扰;一般有机内本身振荡和电源干扰;也有市电电网引入的干扰..特别是电子镇流器的电磁辐射;由于其振荡频率为2540k也之间;故很容易对遥控系统产生干扰..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有效方就是加强内屏蔽效果;屏蔽金属外壳要接地良好..此外;还应提高电源电压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在电路中加一个0.1微法的小电容;再并一个10微法的电解;减少纹波现象..为了提高抗干扰性能;防止误动作;厂家应在控制程序设计上已经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在程序编制中;要求处理器利用编码信号后面的反转码即反码进行比较;来判别信号的真伪;提高可靠性;二是无反码的发射器;则在程序设计中要求接收译码器连续两次收到正确的相同指令数据码;才能视为有效码;从而提高抗干扰能力..另外;当标准信号脉宽为600us;解调后的脉宽应在440~770us..脉宽变化量过宽易产生误差动作;过窄侧会出现遥控失灵、动作迟钝、距离过近等现象..。
目前市售红外一体化接收头有两种:电平型和脉冲型,绝大部分的都是脉冲型的,电平型的很少。
电平型的,接收连续的38K信号,可以输出连续的低电平,时间可以无限长。
其内部放大及脉冲整形是直接耦合的,所以能够
接收及输出连续的信号。
脉冲型的,只能接收间歇的38K信号,如果接收连续的38K信号,则几百ms后会一直保持高电平,除非距离非常近(二三十厘米以内)。
其内部放大及脉冲整形是电容耦合的,所以不能能够接收及输出连续的信号。
一般遥控用脉冲型的,只有特殊场合,比如串口调制输出,由于串口可能连续输出数据0,所以要用电平型的。
一般遥控器用455K经12分频后输出37917HZ,简称38K,10米接收带宽为38+-2K,3米为35~42K。
在没有环境反射的空旷空间,距离10米以上方向性会比较强。
在室内,
如果墙是白色的,则在15米的空间基本没有方向性。
接收头要有滤光片,将白光滤除。
在以下环境条件下会影响接收,甚至很严重:
1、强光直射接收头,导致光敏管饱和。
白光中红外成分也很强。
2、有强的红外热源。
3、有频闪的光源,比如日光灯。
4、强的电磁干扰,比如日光灯启动、马达启动等。
38K信号最好用1/3占空比,这个是最常用的,据测试1/10占空比灵敏度更好。
实际调制时间要少于50%。
最好有间歇。
电平型的接收头只要接收到38K红外线就输出持续低电平,用起来非常爽,以前的老式接收头多半是这种类型,但其有个致命
弱点:抗干扰性太差,传输距离短(小于1m)。
而脉冲型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必须接受一定频率38K的载波的基带信号才有正常输出,如发送500HZ的38K载波,脉冲型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输出500HZ方波,而如果发送连续的38K载波就会出项有瞬间低电平其后为高电平的现象。
这种脉冲型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克服了传统电平型接收头的不足:传输距离相对更远,稳定性大大增加,抗干扰性更强。
因此已经完全取代了老式的电平型接受头,在电子市场如不说明店主给你的绝对是脉冲性的。
手机拍照时可以查看红外发射管是否处于发射状态
红暴问题
有些厂家把能不能制造出无红暴红外灯当做一个技术问题来宣传,好像有红暴就是低技术,无红暴就是高技术。
其实,有无红暴只是一个选择问题,并不是技术问题,波长超过700nm的光线叫做红外线,900nm以上的红外线基本无红暴,波长越短,红暴越强,红外线感应度也越高。
现在市场上有两种主流红外灯,一种是有轻微红暴的,波长在850nm左右,一种是
无红暴的,波长在940nm左右。
同一款摄像机,在850nm波长的感应度,比在940nm波长的感应度好到10倍。
所以850nm 这种有轻微红暴的红外灯拥有更高的效率,应当做为红外夜视监控的首选项。
这说的有道理吗
红暴是对红外灯工作状态的一个描述。
工作灯在工作时,如果有红暴就会在管芯出现红色小点。
如果没有红暴的话,工作和不
工作人眼看不出来。
没有红点
850nm和940nm都有红爆,只不过940要比较弱一点
常见的红外发射管有940nm波长和850nm波长两种,940nm波长的红外发射管主要使用于调制编码及信号传输,而850nm波长的主要用于安防等红外光源上,接收管则有850nm~950nm通用的型号。
850的管和940的管区别在于他们的功率大小。
850是属于大功率的,它的特点是:发射距离短,灵敏度高,适合用于摄象监控那块。
940是属于小功率的,它的特点是:发射距离远,灵
敏度低,主要用摇控器上
850发射管的选择
一般的一体机设计距离较近,一般适用较大角度的IR发射管,市场上最通用45、60度角,可选择一般晶片,最好还是选择日本和台湾的,市场上用12Pcs、14Pcs、18Pcs、24Pcs发射管的一体机,常用此类产品一般开发距离在5-20米,若开发2 0米以上的一体机,必需建议使用日本和台湾晶片,如28Pcs、36Pcs、48Pcs、64Pcs等产品,同时需选用较小角度的效果会更
好。
如果你的调制波形是高电平有效,38KHz接收头输出的肯定是低电平;
几乎所有的红外线接收头的输出信号都是反相的
接收头一般都有好多种,时间一久就分不清三脚是怎么排列的?
方法是分别用机械表测其中两个脚的电阻,找到其中两脚阻值最小的一个,这时表棒不要动,答案出来了:红表棒接的是Vcc,黒表棒接的是地呵呵不用说另一个脚就是信号脚(IR)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