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接收头详解
- 格式:pdf
- 大小:260.35 KB
- 文档页数:4
红外线接收头(管)介绍
红外线接收头(又称红外线接收模组,IRM)是集成红外线接收PD二极管、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IC模块.
红外线接收头分类通常可以按频率分为36,37.9,40,56.7Khz可按不同需求选择使用不同频点.
红外接收头,广泛应用在家用电视TV,DVD们不再制作接收放大电路,这样红外接收头简化了电路。
常用的一种红外接收头的外形,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VDD、电源负(GND)和数据输出(Out)。
接收头的引脚排列因型号不同而不尽相同,因接收头的外形不同而引脚的区别。
38k红外接收头原理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那个超有趣的38K红外接收头的原理。
你知道吗?这38K红外接收头就像是一个超级灵敏的小耳朵,专门用来听红外世界的“悄悄话”呢。
红外光啊,它是一种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光,就像那些隐藏在神秘世界里的小秘密。
38K呢,其实是指这个接收头最敏感的红外信号的频率,就像是它最喜欢听的那种特殊的“旋律”。
那这个小接收头是怎么工作的呢?当有红外发射器发出38K频率的红外信号的时候,这个接收头就开始它的表演啦。
它里面有个特殊的结构,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魔法盒子。
这个魔法盒子里面有个光电二极管,这个二极管可神奇了,它对红外光超级敏感。
当红外光照射到这个光电二极管上的时候,就像给它注入了一股神秘的力量,它就会产生微弱的电流。
你可以想象一下,光电二极管就像一个小小的能量收集器,把那些看不见的红外光能量转化成电流这种我们能理解的东西。
但是呢,这个电流很微弱,就像小蚂蚁的力气一样小。
不过别担心,接收头里面还有其他的部件来帮忙。
接下来就到了放大电路出场的时候啦。
这个放大电路就像是一个超级放大器,把光电二极管产生的微弱电流放大好多好多倍。
就好比把小蚂蚁的力气放大成大象的力气一样。
这样一来,这个信号就变得足够强大,可以被后面的电路处理了。
然后呢,还有一个滤波器在里面起作用。
这个滤波器就像是一个超级挑剔的守门员。
它只允许38K频率的信号通过,就像只让穿特定队服的球员进入球场一样。
那些其他频率的干扰信号,就像没有穿对队服的人,统统被滤波器挡在外面。
这样就保证了接收到的信号是纯净的38K红外信号。
再之后呢,有一个解调器。
这个解调器就像是一个超级翻译官。
它把接收到的经过放大和滤波的信号进行处理,把它变成一种数字信号。
就像是把一种神秘的语言翻译成我们能读懂的数字代码一样。
这样的数字信号就可以被我们的微控制器或者其他电路轻松地识别和处理了。
你看,这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接力赛。
光电二极管先起跑,收集能量产生微弱电流,然后放大电路接过接力棒,把电流放大,滤波器再筛选出正确的频率,最后解调器把信号翻译成数字语言。
红外接收头一般是接收、放大、解调一体头,一般红外信号经接收头解调后,数据“0”和“1”的区别通常体现在高低电平的时间长短或信号周期上,单片机解码时,通常将接收头输出脚连接到单片机的外部中断,结合定时器判断外部中断间隔的时间从而获取数据。
重点是找到数据“0”与“1”间的波形差别。
3条腿的红外接收头一般是接收、放大、解调一体头,接收头输出的是解调后的数据信号(具体的信号格式,搜“红外信号格式”,一大把),单片机里面需要相应的读取程序。
红外通信是利用红外技术实现两点间的近距离保密通信和信息转发。
它一般由红外发射和接收系统两部分组成。
发射系统对一个红外辐射源进行调制后发射红外信号,而接收系统用光学装置和红外探测器进行接收,就构成红外通信系统。
先讲一讲什么是红外线。
我们知道,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μm。
比紫光波长还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遥控就是利用波长为0.76~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常用的红外接收头有以下外形:更多…IRM38A系列???????? IRM138S系列????????? IRM38B系列?????????????? MN系列???????????????? IRM338系列相关的规格书请到这里下载:红外接收头规格书红外遥控系统常用的红外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
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它实际上是一只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目前大量使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
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有黑色、深蓝、透明三种颜色。
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好坏的办法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用万用表电阻挡量一下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即可。
红外接收头的结构是什么?
众所周知,红外遥控器一般分为发射部分,红外接收头是接收部分,发射部分的主要部件是红外发光二极管,接收部分的构成最重要的部分是光敏二极管。
红外线接收头广泛应用于音响,电视,录像机,天花板箱,电加热器,电风扇,遥控车等。
一、红外线接收头的结构:
红外接头有集成电路和PD两个重要部件。
集成电路是接头处理部件,主要由硅晶和电路组成,是高度集成的部件。
主要功能包括过滤、整形、解码和放大。
PD是感光二极管,主要功能是接收光信号。
二、接头工作原理:
标准接收头采用电路,100欧电阻为限流电阻,上拉电阻超过10,电容作用为过滤器。
载波频率为37.9KHZ,脉冲宽度为600us左右,一般为400,600,800。
接收波长:接收头接收红外曲线,接收范围750-1150,940NM 左右波长段接收效果较好,遥控发射管波长940nm。
三、红外线接收头的内部框图:
接收头的内部结构框图集成了自动增益放大器、过滤器、解调器等电路,也包括限幅电路、比较器、积分器等。
因此,小接收头实际上集成了许多电路。
现在国内红外接收的叫法很多,比如常用的,红外遥控接收、红外一体化接收等,台湾那边叫红外接收模组,国外叫Infrared Receiver Modules。
以前的红外遥控接收模组是将接收二极管、集成电路焊在一块板子上完成,这样既耗费工时,又存在检修的麻烦,而且成本高。
现在一体化的红外接收头将集成电路与接收二极管封装在一起,体积非常小,比如万州光电的MN01-2-CB 体积仅为5×5×2.4(毫米),价格也比较便宜,从性能与价格上,全面超越老的红外接收头。
市面上见的比较多的封装工艺有塑封和压模两种:
塑封的红外接收头,价格稍微便宜一些,IRM138S系列,多用在电视、机顶盒、车载、DVD等对遥控距离要求不高,而且使用环境相对平和的电器上。
塑封的红外接收头体积比压模的稍微大一点,一般是6.8×5.8×3.25(毫米)。
压模的红外接收头,价格稍微高一点,IRM38B系列,外形尺寸是6.9×6×3.7(毫米),多用在玩具、安防、空调、感应等对抗干扰能力和体积有要求的行业,压模的红外接收头都带有内屏蔽,在抗干扰能力上比塑封的好,体积比塑封的小一些,还有一款应用也很广泛的压模红外接收头IRM38A系列,体积是12.2×9.9×4,这一款通常用在暖风机,空调等有强电磁干扰的地方。
这三个常用的红外接收头外形如图所示:
IRM138S系列 IRM38A IRM3 8B系列
这三个常用的红外接收头尺寸如图所示:(点击图片看大图)
IRM138S系列尺寸 IRM38A系列尺寸IRM38B系列尺寸。
红外线遥控接收头工作原理
红外线遥控接收头的工作原理:当红外发射管发射出一组红外线后,如果接收器接收到了红外信号,接收头将其放大、整形后,通过天线送至接收器。
红外线遥控接收头主要由控制电路、前置放大电路和红外接收头三部分组成。
1.控制电路
该部分包括四部分:输入端(输入信号)、输出端(输出信号)、整形放大电路和红外发射管。
输入端(输入信号)用来控
制接收头的工作状态,输出端(输出信号)用来驱动红外发射管,整形放大电路使接收头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达到同步,红外发射管产生红外线并传输到接收头,而红外接收管将发射出来的红外线转换成电信号,再经放大、整形后送到解调器,解调后的信号经过解调电路解调出模拟量。
2.前置放大电路
该部分包括四部分: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共模抑制电路。
前置放大电路的作用是将接收头发出的红外线通过后级放大、整形后变成可供本系统使用的红外线。
另外,在一些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调节前置放大电路的增益。
—— 1 —1 —。
红外接收头工作原理红外接收头一般是接收、放大、解调一体头,一般红外信号经接收头解调后,数据“0”和“1”的区别通常体现在高低电平的时间长短或信号周期上,单片机解码时,通常将接收头输出脚连接到单片机的外部中断,结合定时器判断外部中断间隔的时间从而获取数据。
重点是找到数据“0”与“1”间的波形差别。
3条腿的红外接收头一般是接收、放大、解调一体头,接收头输出的是解调后的数据信号(具体的信号格式,搜“红外信号格式”,一大把),单片机里面需要相应的读取程序。
红外通信是利用红外技术实现两点间的近距离保密通信和信息转发。
它一般由红外发射和接收系统两部分组成。
发射系统对一个红外辐射源进行调制后发射红外信号,而接收系统用光学装置和红外探测器进行接收,就构成红外通信系统。
先讲一讲什么是红外线。
我们知道,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μm。
比紫光波长还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遥控就是利用波长为0.76~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相关的规格书请到这里下载:红外遥控系统常用的红外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
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它实际上是一只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目前大量使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
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有黑色、深蓝、透明三种颜色。
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好坏的办法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用万用表电阻挡量一下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即可。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要用专门的仪器才能精确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用拉距法来粗略判定。
接收部分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
在实际应用中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亦即红外接收二极管在电路中应用时是反向运用,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
红外接收头入门宝典提要:这份资料里包含红外接收头所有基础资料,从最基本的红外是什么讲到红外接收头的应用,如果让老师在课堂上讲,真是讲到口水都干。
因此这是一份古今中外入门宝典,是菜鸟居家旅行的必备良药。
红外:在弄懂红外接收头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红外”。
红外其实是红外线的简称(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就是节俭,所以能省一个字就省一个),是一种光谱(电磁波)里在0.75至1000微米之间你我都看不到的光线。
只是说的话你可能不太明白,没图没真相,还是看图最直接,请看下图:现在你应该有点概念了吧,红外线就一种我们看不见的光而已。
所以嘛,眼见不一定为实,眼不见也不一定为虚。
名称:继续讲正题,从上面的了解,我们可以推出,红外接收头就是一种用来接收红外线的东西。
这个东西有很多种称呼,一般叫红外接收头,简称接收头,还可以叫红外接收器,红外接收管,红外接收模块,遥控接收头,也可以复杂一点,就是在红外后加个线字,如红外线接收头,然后就可以举一反三,再接再厉了。
除了中文名字,红外接收头还有英文名字,叫Infrared Receiver Module,简称IRM,与国际接轨。
外观:接着,我们来看看红外接收头长什么样子,其实还蛮帅的,而且各具个性。
虽然样子很个性,但是按外观还是可以分两类的:鼻梁型,圆球型(圆点型)。
而鼻梁型里可以细分为大鼻梁,标准鼻梁,小鼻梁。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特殊的,如超薄型,迷你型,草帽型,贴片型,带线接收头。
分类:除了从外观上分类之外,还可以按封装方式分类,这样比较准确。
目前市场上能买到的接收头从封装方式上分主要有两大类:压模型和灌胶型。
一般来说,鼻梁型属于灌胶型,圆球型属于压模型。
从两种封装工艺上来说,压模型设备投资较大,所用胶饼价格较贵,所以整体价格要贵些,当然其抗光干扰能力要强,接收角度要大(圆型360度接收);灌胶型设备投资小,现在国内厂所作的大多是灌胶型产品,优点是价格便宜,缺点是抗光干扰能力差,接收角度要小(270度接收)。
红外接收头工作原理
红外接收头是一种能够接收红外信号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红外光的特性和使用了红外光敏元件。
红外光是一种波长长于可见光的电磁波,人眼无法直接感知。
红外接收头内部的红外光敏元件(通常是光敏二极管或有机半导体元件)对红外光的敏感度较高,当红外光照射到敏感元件上时,会产生电流。
具体来说,红外接收头内部通过透明的外壳将红外光引导到敏感元件表面。
当红外光照射到敏感元件上时,光敏元件会吸收能量,使得内部的载流子(例如电子或空穴)被激发。
随后,激发的载流子会在光敏元件内部产生电流。
这个产生的电流可以用于检测和解码红外信号。
通常,红外接收头内部还会使用一些电路来加工和处理电流信号,以便能够识别和解码出所接收的红外信号。
总的来说,红外接收头通过红外光敏元件对红外光的敏感性,将红外光转化为电流信号。
通过处理和解码这些电流信号,我们可以实现对红外信号的接收和控制。
这使得红外接收头在很多应用中被广泛使用,例如遥控器、红外通信等。
红外接收头工作原理
红外接收头是用来接收红外线的器件,其作用是将红外线转换成电信号。
红外线由物体辐射出的电磁波谱中的某些部分,红外线可分为近红外和远红外两部分。
近红外波长为0.85~1微米,波长范围在0.03~0.12微米之间,可广泛用于光学仪器中。
远红外波长为3~15微米,可用于工业、医学、国防等方面。
由于它比可见光波长长得多,所以又称为“热光”。
红外接收头由红外光电二极管(Inductor)组成,它是接收红外线的最主要器件。
由于其响应波长不同,可分为近红外(<3微米)、远红外(>15微米)、中红外(<3微米)和长波红外(<5微米)。
短波红外一般是由红外线放大器和分光器组成的,用于接收较长波长的红外线;中、长波红外一般由前级放大器和光敏元件组成,用于接收较短波长的红外线;长波红外一般由后级放大器和光敏元件组成,用于接收较长波长的红外线。
在近、中、远三种距离范围内,由于物体对不同波长的辐射的吸收系数不同,所以在不同距离上接收到的红外线谱也不尽相同。
—— 1 —1 —。
请问遥控器红外头是什么?怎样安装?
遥控器红外头也就是红外接收头,其是一种可以接收红外遥控信号的红外器件,广泛用于各种带红外遥控的家用电器中,这种红外遥控接收头的外形如下图所示。
▲ 红外遥控接收头的外形。
红外遥控接收头一般采用黑色半透明树脂封装,内部包含有红外接收二极管、放大电路、整形电路及带通滤波器,其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一般为38KHz,使用时,只要接收头接收到载波频率为38KHz 的红外遥控信号,其输出端便会输出相应的解调信号。
由于这种接收头内部已包含有红外接收、放大及解调电路,故使用非常简单,不像红外接收二极管那样,需要外接上述电路。
▲ 红外遥控接收头的引脚排列。
这种红外接收头一般有三个引脚,分别为电源端、GND端及Out 端,其有凸起的一面为受光面,使用时,受光面需要面对红外遥控发射器。
▲ 红外遥控接收头电路图。
红外遥控接收头使用方法很简单,只要将其电源端接+5V电源,GND端接5V电源的负极,Out端与后级电路连接即可。
由于红外接收头一般为集电极开路输出,故在使用时通常在其Out端与电源正端之间接一个10KΩ左右的上拉电阻。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原理及应用电路2一.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的原理二.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型号:SH-0038应用电路集三.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型号:RPM-638应用电路集四.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的管脚排列及检测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原理图及应用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型号:SFH506-38、RPM-638红外接收电路通常由红外接收二极管与放大电路组成,放大电路通常又由一个集成块及若干电阻电容等元件组成,并且需要封装在一个金属屏蔽盒里,因而电路比较复杂,体积却很小,还不及一个7805体积大!SFH506-38与RPM-638是一种特殊的红外接收电路,它将红外接收管与放大电路集成在一体,体积小(大小与一只中功率三极管相当),密封性好,灵敏度高,并且价格低廉,市场售价只有几元钱。
它仅有三条管脚,分别是电源正极、电源负极以及信号输出端,其工作电压在5V左右.只要给它接上电源即是一个完整的红外接收放大器,使用十分方便。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放大,选频,解调几大部分,要求输入信号需是已经被调制的信号。
经过它的接收放大和解调会在输出端直接输出原始的信号。
从而使电路达到最简化!灵敏度和抗干扰性都非常好,可以说是一个接收红外信号的理想装置。
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如图5所示外形及管脚:型号区别:型号:SH0038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如图5所示:图5 红外接收头红外接收头的种类很多,引脚定义也不相同,一般都有三个引脚,包括供电脚,接地和信号输出脚。
根据发射端调制一.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型号:SH0038 应用电路集1. 用红外接收头、CD4069 制作的遥控灯原理图红外遥控的发射和接收电路图2. 用红外接收头、CD4011制作的遥控灯原理图红外遥控接收头内部电路3. 用红外接收头、CD4541制作的单路遥控原理图4. 一体化红外接收头遥控开关接收电路5. 用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制作的遥控开关电路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原理:没有人时,遥控接收头低电平脉冲信号由C1送入Q1,Q1将信号放大,由D1,C2滤波使Q2b极电压升高,Q2导通,Q3断开,继电器不吸合,K2断开,无12V送入报警器,报警器不报警;当有人进如时,将红外线阻断,接收器收不到遥控器发来的信号,Q1b极为高电平,Q1截止,Q2也截止,Q2C极为高电平,此时Q3导通,继电器吸合,K2闭合将12V送入报警或语音电路,发出报警声,同时R5对C4充电,达到Q4的导通电压时,Q4导通,Q3截止,继电器断开,报警结束,同时K1闭合,将C4放电,报警时间可由R5和C4决定。
常见红外接收头、遥控接收头图片、引脚定义,还请收好了,
备用!
夏天快来了,马上就到了修空调的季节了,今天给大家上传一些常见的、通用的遥控接收头的图片和引脚定义,大家保存好,收好了,不一定什么时候就用到了!这个接收头也属于常见易损元器件,空调有时候遥控不起作用,好多都是这个小配件不良引起的。
最常见的图片1
注意下:(下面图片表示方法都一样)
OUT:代表信号输出端
GND:代表是接地端,有的电路中用“-”表示VCC:代表是接电源端,有的电路中用“+”表示比较常见的图片2
比较常见的图片3
比较常见的图片4
我们看接收头的引脚定义的时候要注意板子上的标识。
还有要注意,上面这些只是常见的通用型号,有的机器用的就不是这样的通用型号,看下面的图片。
这种接收头用到板子上就是这样的,板子上的标识就是这样的。
如果用通用接收头更换这些接收头的时候,注意通用接收头的VCC接线路板子上VCC,地对地,信号对信号,一般情况下,通用头也是可以代用这些品牌机的接收头的。
红外接收头与红外接收管的区别
有不少朋友容易把红外接收头与红外接收管混淆,当成是同样的东西。
这也不奇怪,毕竟从名字上看,两者就非常像。
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是3个脚,后者是2个脚,外型也可以从图片上看的出来不一样。
从内部结构来看,两者也不一样,首先说说红外接收头。
红外接收头内部电路包括红外监测二极管,放大器,限副器,带通滤波器,积分电路,比较器等。
红外监测二极管监测到红外信号,然后把信号送到放大器和限幅器,限幅器把脉冲幅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而不论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距离远近。
交流信号进入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可以通过30khz到60khz的负载波,通过解调电路和积分电路进入比较器,比较器输出高低电平,还原出发射端的信号波形。
注意输出的高低电平和发射端是反相的,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接收的灵敏度。
而红外接收管则是红外检测二极管,只能监测到红外信号,不能放大信号和后面的处理。
所以使用红外接收管时,自己需要设计放大电路。
当然两者都各有优点,红外接收头是一体化集成电路,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减少电路设计的麻烦和成本,而且体积小,方便使用。
虽然红外接收管没有集成电路,但也有其优点,就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适合自己的电路。
总的来说,红外接收头与红外接收管都可以接收红外线,区别就在于有没有集成放大电路。
不管名字叫红外接收头、红外接收管、红外接收器、红外接收模块或者什么都好,就希望各位朋友在跟供应商沟通过程把自己的需要描述清楚,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目前市售红外一体化接收头有两种:电平型和脉冲型,绝大部分的都是脉冲型的,电平型的很少。
电平型的,接收连续的38K信号,可以输出连续的低电平,时间可以无限长。
其内部放大及脉冲整形是直接耦合的,所以能够接收及输出连续的信号。
脉冲型的,只能接收间歇的38K信号,如果接收连续的38K信号,则几百ms后会一直保持高电平,除非距离非常近(二三十厘米以内)。
其内部放大及脉冲整形是电容耦合的,所以不能能够接收及输出连续的信号。
一般遥控用脉冲型的,只有特殊场合,比如串口调制输出,由于串口可能连续输出数据0,所以要用电平型的。
一般遥控器用455K经12分频后输出37917HZ,简称38K,10米接收带宽为38+-2K,3米为35~42K。
在没有环境反射的空旷空间,距离10米以上方向性会比较强。
在室内,如果墙是白色的,则在15米的空间基本没有方向性。
接收头要有滤光片,将白光滤除。
在以下环境条件下会影响接收,甚至很严重:1、强光直射接收头,导致光敏管饱和。
白光中红外成分也很强。
2、有强的红外热源。
3、有频闪的光源,比如日光灯。
4、强的电磁干扰,比如日光灯启动、马达启动等。
38K信号最好用1/3占空比,这个是最常用的,据测试1/10占空比灵敏度更好。
实际调制时间要少于50%。
最好有间歇。
电平型的接收头只要接收到38K红外线就输出持续低电平,用起来非常爽,以前的老式接收头多半是这种类型,但其有个致命弱点:抗干扰性太差,传输距离短(小于1m)。
而脉冲型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必须接受一定频率38K的载波的基带信号才有正常输出,如发送500HZ的38K载波,脉冲型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输出500HZ方波,而如果发送连续的38K载波就会出项有瞬间低电平其后为高电平的现象。
这种脉冲型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克服了传统电平型接收头的不足:传输距离相对更远,稳定性大大增加,抗干扰性更强。
因此已经完全取代了老式的电平型接受头,在电子市场如不说明店主给你的绝对是脉冲性的。
红外接收头模块的使用红外接收头模块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用于接收红外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它被广泛应用于遥控器、红外传感器等设备中。
使用红外接收头模块的第一步是将其连接到电子设备的电路中。
通常,接收头模块有三个引脚,分别是电源引脚、地引脚和信号引脚。
将电源引脚连接到电源电压,地引脚连接到地线,信号引脚连接到控制芯片或微控制器的输入引脚。
接下来,我们需要编写程序来读取接收到的红外信号。
红外信号通常以脉冲的形式传输,每个脉冲的时长代表不同的编码。
通过读取脉冲的时长,我们可以解码出红外信号携带的信息。
在程序中,我们首先需要对接收头模块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设置输入引脚为输入模式、使能中断等。
然后,在主循环中,我们可以使用中断来检测接收头模块是否接收到了红外信号。
当接收到红外信号时,中断程序会被触发,我们可以在中断程序中读取脉冲的时长并进行解码。
解码红外信号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红外协议。
不同的遥控器或传感器可能采用不同的红外协议,因此在解码之前,我们需要确定所使用的红外协议类型。
一旦确定了红外协议类型,我们就可以根据协议规定的时序来解码信号。
解码完成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信号的内容来进行相应的操作。
例如,如果我们正在使用遥控器控制一个电视机,解码得到的信号可能包含了控制电视机开关、音量调节等命令。
我们可以根据信号的内容来执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实现遥控功能。
总的来说,红外接收头模块的使用相对简单,只需要将其连接到电路中并编写相应的程序即可。
通过解码红外信号,我们可以实现各种功能,如遥控器控制、红外传感等。
红外接收头模块的广泛应用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智能化。
红外接收电路通常由红外接收二极管与放大电路组成,放大电路通常又由一个集成块及若干电阻电容等元件组成,并且需要封装在一个金属屏蔽盒里,因而电路比较复杂,体积却很小,还不及一个7805体积大!
SFH506-38与RPM-638是一种特殊的红外接收电路,它将红外接收管与放大电路集成在一体,体积小(大小与一只中功率三极管相当),密封性好,灵敏度高,并且价格低廉,市场售价只有几元钱。
它仅有三条管脚,分别是电源正极、电源负极以及信号输出端,其工作电压在5V左右.只要给它接上电源即是一个完整的红外接收放大器,使用十分方便。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放大,选频,解调几大部分,要求输入信号需是已经被调制的信号。
经过它的接收放大和解调会在输出端直接输出原始的信号。
从而使电路达到最简化!灵敏度和抗干扰性都非常好,可以说是一个接收红外信号的理想装置。
HS0038信号电平:
38kHz红外发射接收到时:OUT低电平输出
38kHz红外发射接收不到时:OUT高电平输出
Hs0038的使用注意事项:
1:
38kHz红外发射信号在HS0038接收角度范围边沿区域时,接收信号不断振荡无法稳定,因此为保证信号质量,使用时发射接收尽力正对为好;
2:
HS0038用于数据通讯时,在标准RS232下,波特率设置不要大于2400bps,否则HS0038无法区分到接收的信号(2400bps接近其带宽极限了)。
红外线一开始发送一段13.5ms的引导码,引导码由9ms的高电平和4.5ms 的低电平组成,跟着引导码是系统码,系统反码,按键码,按键反码,如果按着键不放,则遥控器则发送一段重复码,重复码由9ms的高电平,2.25ms的低电平,
跟着是一个短脉冲。
以下是SON-2008+遥控器已经解出来的码值,供大家参考。
SON-2008+是索尔公司推出的最新一款万能电视机遥控器,适用于世界绝大部分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不同时期制造的电视机。
本品采用原装进口加强高存储芯片,增加新机型,内置1000组新代码,功耗低,性能强,具有未知代码识别功能,操作使用更方便、更简单,真正是电视机遥控器丢失、损坏、失灵的最佳选择。
产品型号:SON-2008+
外壳材料:ABS
外观尺寸:173X52X23mm
电池:5号(2*AA)
发射距离:大于8米
键盘对应编码:静音:10H
开关:12H
1:01H
2:02H 3:03H 4:04H 5:05H 6:06H 7:07H 8:08H 9:09H ___:0BH 0:00H 返回:52H 画中画:51H 制式:58H 屏显:16H 睡眠:0EH 设置:无频道+:1BH 频道-:1FH 音量-:1EH 音量+:1AH 电视:0FH 伴音:1DH 丽音:13H 上:56H 下:57H 左:5FH 右:5BH 菜单:5CH OK:FF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