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语文《被压扁的沙子》随堂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13.41 KB
- 文档页数:3
1、古诗二首(第一课时)1.用金合下列加点字选捋正确的i卖音口VMMill ( rOnQ y(5n口) 崇孑石(c6ng chbng )• •严〔莎(IQ lu) 泛舟(fdng fan)■A2."力、澳泛心去fJ山彳亍“ 一句屮^去卩”字白勺意■ALI 是:( )oax旦足②乂,w ③推迟3.判断题.寸的画错的画rj< 1)+1:市是声彳弋.诗人,字子芙,老,被低人曲为r字圣j C)(2)讥塾仃字白勺饥三両足粗杞直折”;"疋V"的读莎足"song*T o)(3)'‘刃ii同1〔飞另延;F " "应IL,是一轴虫不匕”f内超忠口 ( )(第二课时)1、思考动和静与春天景色特点的关系,选择。
(1) “融”与“飞”的关联:()A. 春雨润泥,泥土里的虫子也开始活动了,燕子飞来飞去是想从泥土里找虫子吃。
B. 冻泥融化,又软又湿,燕子飞来飞去是衔泥筑窝。
⑵“暖”与“睡”的关联:()A. 春日气候温暖,鸳鸯在沙里睡得更舒服。
B. 这里表现阳光强烈,把沙子也晒热了,鸳鸯不敢多活动,只好睡2、燕子(第一课时)1、我是小小书法家。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恰当的四字词语。
()的小燕子()的春天()的图画()的天空(第二课时)1、《燕子》一文,从多角度来状物,突出了燕子的美丽和可爱。
课文从四方面介绍了燕子的特征,它们分别是()、()、()和()。
o uerchu i f ju 湖Qzh a n shUk u n jua n n)g ch e g l u 切bxi a n x i12、作者赞美了()的小燕子,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之情。
、看拼音,写词语2、写出加点字的近义词。
(1)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 • (2)、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
()• •(第二课时)象力,描写了荷花的(),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3、荷花(第一课时)hu a b a n z i sh if a ng f uli a n p e n gp o li e su i shib a o zh a n g1、本文写作者去公园()的情景,作者以丰富的想的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这两篇文章都谈到了恐龙灭绝的原因,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在第二篇短文中,恐龙灭绝的原因则成为探讨的主题。
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
二、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试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
参考答案:【示例一】《恐龙无处不有》开篇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观点,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寒冷的气候不适合恐龙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引出“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徙,得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件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的结论。
【示例二】《被压扁的沙子》开篇提出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引起读者对这一曾经主宰过地球的生灵突然灭绝的原因的兴趣,然后说明科学家们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接着从地质学的发现论证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撞击。
三、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3.即非常纯的沙子。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点拨:回答本题首先一定要读懂括号前语句的含义,然后再分析括号内语句的含义,最后分析其对前面语句起什么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1.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假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就在一起。
学生自主学习方案科目八年级语文(上)课题《被压扁的沙子》四、课堂探究1、出示问题:(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2)、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讨论明确:3、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好不好吗?讨论明确:五、对比阅读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比较。
)设计人刘志渊授课时间序号18(2)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1、比较阅读:这两篇短文都谈及恐龙的灭绝,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角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难点1、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简明精练,逻辑性强。
一、热爱科学、敬畏生命。
二、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被公认为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的阿西莫夫所撰写的一篇说明性文章《被压扁的沙子》文章的题目通常对文章有一定的概括或提示作用,看到本文的题目《被压扁的沙子》,你猜想本文会写些什么呢?大概会介绍类似沙子为什么被压扁,或者被压扁的沙子是什么样的之类的问题吧。
本文到底介绍什么科学知识,我们肯定能在文章里找到答案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进入阿西莫夫书写的科学世界吧!三、1、文章是介绍沙子的知识吗?2、题目是《被压扁的沙子》,内容却恐龙灭绝的原因,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偏离主题了?我们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会不会更好?3、恐龙灭绝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因而产生两种学说“撞击说”“火山说”在探究恐龙灭绝的原因时,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他的观点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推论出来的?六、拓展延伸分组自由讨论:1、“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2、由本文的学习,科学家的哪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你有所启发? 培养创造力需要哪些思维能力?七、达标检测1.根据拼音给多音字组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被压扁的沙子》说课稿一、背景介绍尊敬的同行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被压扁的沙子》。
本篇课文是一篇富有科学探索精神的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引导学生们认识科学的奥秘,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估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二、教学内容《被压扁的沙子》是一篇以科普为主题的课文,讲述了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被压扁的沙子,发现了许多与地球早期的气候变化有关的线索。
本文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地壳运动、气候变化以及科学探索的过程等。
这些知识点与初中物理和地理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科学知识,掌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理解、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讲述有趣的科学故事,引发学生对本文主题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和主要观点。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相关科学知识的理解。
4. 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一段有关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本文主题的兴趣。
2. 自主阅读(15分钟):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和主要观点。
3. 讨论交流(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相关科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参与讨论,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 合作学习(15分钟):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知识1.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 和 。
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代表作有《我,机器人》、《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 ”。
2.读准下面加点的字词。
骨骼.( ) 漂.移( ) 地壳.( ) 深渊.( ) 驮.着( ) 岛屿链..( ) 两栖.( ) 铱.( ) 潮汐.( ) 硅.( ) 追溯.( ) 褶皱..( ) 劫.难( ) 鸟臀.目( ) 蟾蜍..( ) 衍.射( ) 携.带( ) 3.理解下面的词语。
(1)遗骸:(2)褶皱:(3)劫难:(4)致密:(5)追溯:(6)天衣无缝:参考答案1.科普作家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2.gé piāo qiào yuan tuó yǔ liàn qī yī xī guī sù zhě zhòu jié tún chán chúyăn xié3.(1)遗留下来的骨骸。
(2)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
(3)灾难。
重点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2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4.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说法?各自的依据是什么?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类文阅读-6 骑鹅旅行记(节选)变成了小人儿(节选)【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在他朝(cháo zhāo)桌子走去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情况。
房子比原来大了吗?这不可能。
可是为什么现在走到桌子那里比平时要多走好多步呢?椅子是怎么啦?看上去并不比刚才大,可是他首先得爬到椅子腿的横档(dǎng dàng)上,然后才能爬到座位上去。
桌子也一样,他不爬到椅子扶手上就看不见桌面。
“天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男孩说。
“我想是小狐仙对椅子、桌子以及整个屋子都施过妖术了。
”讲道集放在桌子上,显然和原来完全一样,但是似乎也有不对头的地方,因为他不站到书上去就一个字也看不到。
他念了两三行,无意间抬头一看。
他的目光正好落在镜子上。
他立刻大叫起来:“看,那里又一个!”因为他在镜子里清楚地看到一个头戴尖顶帽、穿着皮裤子的小人儿。
“他的穿戴和我一模一样啊!”男孩说着惊奇地把两手扣在了一起。
当时他看见镜子里的小人儿也做了一个同样的动作。
男孩又揪一揪头发,捏一捏胳膊,扭动一下身子,镜子里的小人儿也立刻照样做了。
男孩(绕浇)着镜子跑了几圈,想看看后面是不是藏着一个小人儿。
可是他什么也没有找到。
当时他吓得(浑混)身发抖,因为他现在明白,小狐仙已在他身上施了妖术,在镜子里看到的那个小人儿就是他自已。
(选自《骑鹅旅行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画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拼写。
2.近义词填空。
奇异惊奇这只()的蝴蝶,远远看去像倒挂在树上的一片枯叶。
我()地发现他竟然会说韩语。
3.对文章理解正确的是()A. 他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情况是房子比原来大了B. 小狐仙对椅子、桌子以及整个屋子都施过妖术了C. 小狐仙在他身上施了妖术4.第1自然段中,他发现的奇异情况是什么?5.小狐仙究竟对他施了什么妖术?他是如何判断出来的?【参考答案】1. zhāo dǎng浇混2. 奇异惊奇3.C4.桌子、椅子都变大了。
5. 小狐仙在他身上施了妖术,把他变小了。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被压扁的沙子》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11题;共32分)1. (8分) (2017九上·肇源期末)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
汉字,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学好用好它;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huī huáng)________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dài)________。
愿你们这些“汉字谜”快快成长,为了光大灿烂的汉字文化,为了让汉字的信息化时代重建功(xūn)________,快快成长。
2. (2分)选出缩写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A . “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答案。
B . “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界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C . “板块构造”理论为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D .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问题提供了答案。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 .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
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重要。
B . 2012年12月31日下午二点三十,第二十五届校园艺术节在启黄中学校园举行开幕。
C . 近日,中国30省市纷纷出台异地高考方案,仅上海和安徽两地公开征求意见,听取民意。
D . 礼仪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要求。
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
这样才能制造出和谐融洽的校园环境和文明社会。
4. (2分)选出缩句正确的一项()。
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A . 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B . 斯石英被转化为二氧化硅。
C . 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D . 任何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5.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韩先生的演说旁征博引,令人信服,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5题;共32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褶皱(zhě)劫难(jié)骨骼(gé)B . 遗骸(hái)蟾蜍(yú)撞击(zhuàng)C . 两栖(xī)深渊(yuān)鸟臀(tún)D . 追溯(suó)衍射(yǎn)溅到(iiàn)2. (2分)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 .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
(展转:同“辗转”,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B . 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
)C .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痴想:指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想法。
)D .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形容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 (2分)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 . 《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选自《星期一故事集》。
B . 《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 .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
D . 《最后一课》运用了景物描写表现主题。
4. (2分)老大臣说假话的主要原因是()A . 骗子的骗术天衣无缝。
B . 老大臣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和愚蠢。
C . 老大臣既虚伪又愚蠢。
D . 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
5.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B . 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成蜜蜂了。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基础题(一)基本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潮汐.()尘埃.()鸟臀.目()携.带()追溯.()陨.石()劫.难()褶.皱()2.找出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其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1)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2)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风,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2)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3)如果你反温度升得足够高,就使这种变化加快。
(4)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 B似乎一直可应该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 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4.文学常识填空:《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作者阿西莫夫是国著名科普作家和小说家。
(二)文本探究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4)这两篇短文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6.指出下面两个名使用的说明方法:(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2)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三)课内精读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被压扁的沙子》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11题;共32分)1. (8分)(2017·宜都模拟) 请在下边的方框内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
①目光如jù ________;意思:________②循规蹈jǔ ________;意思:________2. (2分)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1961年发现的。
B . 斯石英和沙子是二氧化硅。
C . 斯石英和沙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D . 斯石英要比沙子重得多。
3. (2分) (2017七上·梅江月考)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考试焦虑是考生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果考生善于进行心理调适,就能避免减轻不良反应。
(去掉“避免”)B . 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在句末添加“的方法”)C . 有人直言不讳地批评说,很多国内城市的建筑风格千篇一律。
(去掉“批评”)D . 雾霾天气不仅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
(“加大”改为“加剧”)4. (2分)下列句子加关联词语正确的是()。
________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________可使这种变化加快。
A . 如果……就……B . 即使……也……C . 虽然……但是……D . 因为……所以……5. (2分)(2018·毕节) 依据语境,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这藤野先生不讲究,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B . 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可以形成无比强大的力量。
)C . 因着她们祖国广大人民的需求,她们又将在两三天“惊鸿”般地飞了回去!(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A. 等到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我们的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少下来。
B. 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
C. 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新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D. 六年之后,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预料的希望之光。
【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考查。
【解答】“大雁集会”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主教雀歌唱”也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最后发言”同样采用了拟人的修辞。
故答案为D。
2.【答题】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①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②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③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⑤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A. ①②④⑤③B. ④②①③⑤C. ①②⑤③④D. ④⑤①②③【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解答】此题考查学生用语的简明、连贯、衔接能力,观察文本的上下文,提高语言运用的连贯与衔接能力。
学生找出中心句④,然后说明生物比仪器更加灵敏,对农业的影响更大,故②①③⑤排列。
3.【答题】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大自然的语言会在我们心中唤起不同的感受。
请从声音、形态、气味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参照示例写句子,要求具体形象,句式不限。
示例:大自然的色彩语言:金黄色的阳光下,一片美妙的新绿从草地向四面八方蔓延,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蓬勃与活力。
大自然的_______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大自然的气味语言:碧绿的西瓜地里,一缕清新的瓜香从土地向前来采瓜的农人袭来,让人感受到夏天的丰盈与收获。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解答】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四)(14分)被压扁的沙子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的结果。
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的表面。
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1980年以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
(万一某一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临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⑥为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
⑦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这种选被压扁的沙子因此称为“斯石英”。
⑧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⑨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
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海底世界随堂练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fú zhuānɡɡuī zé yán liào pái liè
()()()()
liú lèi zhī zhū jiù mìnɡ là zhú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地吹()地提()地扇
()的肥皂泡()的嘴巴()的眼睛
3. 比一比,组成词语。
汩()菱()啃()屉()
泊()凌()肯()屈()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①学富()()②()()闻名
③形态()()④来来()()
(1)和词语④结构相同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的词语中,形容人读书很多,学识渊博的词语是________。
(填序号)(3)和词语②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山()岭()棋书()()()于怀()()吁吁形态()()自相()()
上面所填的词语中,和“望闻问切”结构相同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这样的词语我还会写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被压扁的沙子》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11题;共32分)1. (8分)(2011·绍兴) 选择下面语境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只填序号)2010年的岁末,史铁生,这个地坛的孩子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我们将永远记得他留下的这段文字:“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不要抱怨生活给________(A.ɡěi B.jǐ)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________(A.qūB.qǔ)折。
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________(A.mèi B.mài)力。
”2. (2分)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 . 整个地球是由板块构成的。
B . 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缓慢运动的。
C . 板块之间可以被拉开、挤压或抬升。
D . 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
3. (2分) (2016九上·江门期末) 下列各句中,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删去“与素养”)B . 我国计划在2016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的实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改“关注”为“兴趣”)C . 不管这里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人们不注意保护矿产资源,任意开采的话,这一资源还是会越来越少。
(把“不管”改成“尽管”)D . 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流一直络绎不绝,截止5月9日17时30分,累计检票人员入园已达19.59万人次。
(把“截止”改为“截至”)4. (2分)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被压扁的沙子》随堂作业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劫难()陨石()追溯()驮着()
二、阅读《被压扁的沙子》的部分文段后答题。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
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
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
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
因此,如果在850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粹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
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2)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
2.选段中所说的“普通沙子”和“斯石英”都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3.“斯石英”与“金刚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4.“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速度可以加快,但必须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略)
二、
1.作诠释列数字
2.二氧化硅
3.形成原因相同,即由于在超高压状态下,原子相距很近而变得极为致密。
4.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原始状态。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