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是楼记汪琬阅读答案翻译

传是楼记汪琬阅读答案翻译

传是楼记汪琬阅读答案翻译
传是楼记汪琬阅读答案翻译

传是楼记汪琬阅读答案翻译〔清〕汪琬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①,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②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③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④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宦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悖否耶?【注】①缃帙(zhì):浅黄色的书套。②彝(yí):古代盛酒的器具,也泛指祭器。斝(jiǎ):古代盛酒的器具。③裒(póu)聚 :聚集。④呻占(zhàn):诵读。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部居类汇,各以其次次:顺序B.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购:重金收买C.吾方以此为鉴鉴:鉴戒 D. 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顾:不过,只是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部居类汇,各以其次初淅沥以萧飒 B.以是知藏书之难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上为天子之所器重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D.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9.下列各项中与“吾何以传女曹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甚矣,书之多厄也! B.昔者先王以为东道主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激于义而死焉者也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记是作者应昆山徐健庵先生所要求而欣然答应,马上写成的。写法自然,结构清晰,主题思想鲜明,是此类文章的佳作。B.作者先描述徐健庵造楼藏书的言行,点明“传是楼”的来源;再由受命写记而合理地过渡到对藏书意义的议论和对徐健庵传书给后代行为的褒扬,最后以自谦之词来收束全文。C.议论部分是本文最精彩的部分,作者用这部分文字,既表达了自己对藏书与读书的看法,又从正面准确地评价徐健庵藏书之举的传世之功,写得很巧,而且其思想很有深度,启人深思。D.作者认为藏书之难还比不上守书之难,守书之难又比不上读书之难,更比不上亲身去实践而有所体会之难。层层递进,把道理说得很清楚。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4分)②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3分)③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分)传是楼记汪琬阅读答案翻译17.B 18.D 19.C 20.A 21. 传是楼记汪琬阅读答案翻译昆山徐健庵先生在他的住宅后面造了一幢楼房,共有七间,同时命工匠砍削木材,起造大橱,

贮书若干万卷,区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部中附以经传义疏等方面的书,史部中附以日录、家乘、山经、野史等方面的书,子部中附以卜筮、医药等方面的书,集部中附以乐府、诗余等方面的书,共有七十二个橱,按照部类置放,都有一定秩序,白色的标签,浅黄的封套,打开橱门,灿然在目。于是先生召集儿孙,登楼而教训他们说:“我用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我们徐家先世,本来就身家清白,以读书应试起家,我耳濡目染已很久了。我曾感慨那些做父祖辈的,有的想把土地家产传下去,而子孙不一定能世世代代富下去;有的想把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类的宝贵文物传下去,而子孙又不一定能够世世宝爱这些东西;有的想把园池台榭、舞歌车马之类传下去,而子孙后代又不一定能世世享受这些娱乐。我正把这些事例看作鉴戒。那么我拿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这时他指着书高兴地笑着说:“我传给你们的,就是这些了!”于是就以“传是”两字作为楼名,而要我作一篇记。我体衰多病,不能一下子写出来,先生多次写信催促,最后我只得用下面这些话来回复先生:现在健庵先生已经拿出从书中得到的道理,上能得到天子的器重,次能被朝廷士大夫所敬重和取法,借此以为国家大业增添光彩,以报答称扬美善的命令,绰有余裕,再推而广之,用以训敕后辈,使他们能先后跻身巍科,取得高官厚禄,在当世被人一致称道,我只有赞叹不绝,以为读书的好处实在太大了!遵循这条道路,即使传给子子孙孙,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呢?像我这个人就没有资格参预其中了。平时愚笨无才,苦于有书而不能读。现在到了晚年,又只能蜷伏在穷山僻壤之中,孤陋寡闻,过去学到的都已衰退了,本来没有资格来为这座楼作记。不得已勉强应承先生之命,姑且写这些话回复,先生能否原谅我的老谬呢?

《陶澍》阅读答案附翻译

《陶澍》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小题。(18分)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寻南漕,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御史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分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江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③,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仓来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澍就擢巡抚擢:升迁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豁:免除 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举:推举 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卒:最终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澎毅然以身任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B.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不忍杀之,以赐公 C.灾民赖之无失所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D.出为川东道视为止,行为迟 1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3分) ①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古诗张纲传翻译赏析

古诗张纲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张纲传》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

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翻译】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慨然感叹:“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担任要职,只有张纲年纪轻,官位低。其他人都奉命到位,只有张纲却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说:“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那些像狐狸一样奸佞狡猾的坏人!”皇帝虽然明白张纲说话直率,但最终还是不愿意重用他。 当时,广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太守,在扬州、徐州一带作乱已经有十多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于是,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劝导他说:“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贪婪残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A卷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池沼(zhāo)嶙峋(xún)砌砖(qì)着眼(zhuó) B . 琢磨(zhuó)丘壑(hè)雕镂(lóu)蔷薇(qiáng) C . 轩榭(xuān)庸俗(yōng)模样(mú)松柏(bǎi) D . 斟酌(zhēn)依傍(bāng)对称(chèn)广漆(qī) 2. (2分)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竹筛腋下猜想废寝忘食 B . 脑髓走廊秕谷众目葵葵 C . 确凿锡泊陌生饥肠辘辘 D . 狼呗企盼灌溉威风凛凛 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孙中山在经历过数次失败后,仍然锲而不舍,不断创造条件,最终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B . 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C . 前几天刚刚清理过的树下杂草,春风一吹,又锋芒毕露了,使人顿生无限感叹。 D .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夜幕降临了,我的脑海中还浮现着那醉人的黄昏,那美丽而令人心驰神往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不能自拔。 B . 由于富春江流域航标设置年代较早,且受水流反复冲刷,使航道发生变化,目前这个问题已高度引起有关

部门的重视。 C . 著名媒体人“罗胖”提出这样一个概念,他认为,未来中国人必须适应“U盘化生存”,即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D . 《二泉印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手法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 5.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 . ②④③① B . ③②④① C . ③④①② D . ②①③④ 6. (2分)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荷叶·母亲》的作者冰心是著名女作家,其作品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她的诗集《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B . 《西游记》中,孙悟空面对妖怪有时也会遇到麻烦。例如青牛怪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能把金箍棒一古脑儿套去,让孙悟空不得不另行设法。 C . 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与对方有关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D . 《女蜗造人》是一篇神话,这个故事是汉民族先祖对人类起源的神奇想象。

2020年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九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

专题复习(九)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随州中考改编)欧阳修传(节选) 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④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________________ 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②治:处理。③废:放下。④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两处)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母尝.谓曰尝:曾经 (2)我求其.生其:代词,指犯人 (3)不得.尔得:成功 (4)犹.失之死犹:仍然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为他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 (2)修闻而服之终身。 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材有着重要作用(“修母”教子有方)。从“修母”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示例二]做官要公正严明(孩子成长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从“修父”做官时办案公正、明察秋毫(“修父”对欧阳修的影响)看出。[示例三]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从欧阳修听从母亲的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看出。 附参考译文: 欧阳修幼年丧父,他的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当官,经常熬夜处理文书,多次放下文书叹息。我问他,他说:‘犯人犯了死罪,我想让他活命但是办不到啊!’我说:‘能让他不死吗?’他说:‘为他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常常想让他活下来但是仍然判他死,而一般做官的人都是想让他死啊!’他平时教导学生,经常说这些话,我都听熟了。”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 (二)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①,施②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③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五》) ________________ ①牖(yǒu):窗户。②施(yí):延伸。③还(xuán):掉转。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福建省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福建省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含答案 (本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0分) (一)语言积累(12分) 1.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2分) (1)纷纷暮雪下辕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决眦入归鸟。(《望岳》) (3)?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4),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峰回路转,,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6)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7)衔远山,吞长江,,。(《岳阳楼记》) (8)古诗中诗人常借月传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借“明月”寄托他对远方朋友的牵挂;“,”(《水调歌头》),苏轼借“明月”表达他对亲人的思念,表达对千古离人的美好祝愿。 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8分) 《朗读者》精心挑选经典美文,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节目呈现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

人的传统价值理念。 其mèi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嘉宾分享的故事同样精彩。这些简单的过往经历却有着深刻的【甲】(底蕴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节目中畅谈与几子之间的矛盾、分歧、隔h6乃至冲突,与观众【乙】(分享共享)对儿子的教育心得及父子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慨。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题只填序号)。(4分) ①mèi力( ) ②隔hé() ③呈现(A.chěng B.chén)④感慨(A.gài B.kǎi)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2分)【甲】【乙】 (3)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第二部分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3-4题。(5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边城节选阅读理解答案

边城节选阅读理解答案 张元,字孝始,是河北芮城人。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张元传(节选)》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张元传(节选)》阅读原文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也。祖成,假平阳郡守。父延俊,仕州郡,累为功曹主簿。并以纯至为乡里所推。元性谦谨,有孝行,微涉经史,然精修释典①。年六岁,其祖以其夏中热,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 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节选自《周书》) 注:①释典,佛教的经典。 《张元传(节选)》阅读题目(一)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汝何为不肯浴 ( ) ②是以收而养之(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译文: (2)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 译文: 1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张元所做的三件事,然后结合张元所做的事对这个人作简要评价。(3分) 《张元传(节选)》阅读答案(一)10. ①为什么②因此 11.(1)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就同意他收养这条小狗。 (2)我不能猥亵裸露自己的身体在阳光之下。或张元我不能随便把自己的身体暴露在阳光之下。(关键词语译出,语句通顺,大意正确方可得满分3分) 12.不在阳光下洗澡(有羞耻之心);送还捡到的杏(拾金不昧不贪小利)收养遗弃的狗(有仁爱之心)(各1分,共3分) 《张元传(节选)》阅读题目(二)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4分) (1)元固不肯从( ) (2) 祖谓其贪戏( ) (3)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 (4)遂许焉( ) 2.下列各句中的以与其祖以夏中热甚中的以用法相同

2017年 上海市杨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及答案

杨浦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 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39分) (一)默写(15分) 1. ,一点飞鸿影下。(《天净沙?秋》) 2.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望极春愁,。 (《蝶恋花》) 4.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5.呼嘘毒疠,。(《捕蛇者说》) (二)阅读古诗词,完成6 - 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 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 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既点明了,又为战士出征增添气氛。(2分) 7.列说法最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B.这首词中“可怜”一词,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为悲壮,表现作者壮志难酬。 C.这首词描写了吹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D.这首词成功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三)阅读下文,完成8 - 10题(8分)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8.本文作者是时期的。选文中“先帝”是指。(3分) 9.选文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请写出两个:和。(2分) 10.请简要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内容要点。(3分)

《清史稿_列传-左宗棠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清史稿?列传I 左宗棠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清史稿?列传I 左宗棠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举人,三试礼部不第,遂绝意 仕进,究心舆地、兵法。喜为壮语惊众,名在公卿间,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 狂也。而胡林翼称之,谓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年且四十,顾谓所亲曰: “非梦卜敻求①,殆无幸矣!” 咸丰初,广西盗起,张亮基巡抚湖南,礼辟不就,林翼敦劝之,乃出叙。 守长沙功,由知县擢同知直隶州。亮基移抚山东,宗棠归隐梓木洞。骆秉章至湖 南,复以计劫之出佐军幕,倚之如左右手。僚属白事,辄问:“季高先生云何? 由是忌者日众,谤议四起,而名日闻。同里郭嵩焘官编修,一日,文宗召问: 识举人左宗棠乎?何久不出也?年几何矣?过此精力已衰, 汝可为书谕吾意, 及时出为吾办贼。”林翼闻而喜曰:“梦卜敻求时至矣!” 四年正月,条上新疆建行省事宜,并请与俄议还伊犁、交叛人二事。诏遣 全权大臣崇厚使俄。俄以通商、分界、偿款三端相要。崇厚遽定约,为朝士所纠, 议久不决。宗棠奏曰:“自俄踞伊犁,蚕食不已,新疆乃有日蹙百里之势。今崇 厚又议畀俄陬尔果斯河及帖克斯河,是划伊犁西南之地归俄也。武事不竞之秋, 有割地求和者矣。兹一矢未加,遽捐要地,此界务之不可许者也。俄商志在贸易, 其政府即广设领事,欲藉通商深入腹地,此商务之不可许者也。臣维俄人包藏祸 心,妄忖吾国或厌用兵,遂以全权之使臣牵制疆臣。为今之计,当先之以议论, 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臣虽衰慵无似,敢不勉旃。”上壮其 嘉许之,崇厚得罪去,命曾纪泽使俄,更前约。六年四月,宗棠舆榇②发肃 五月,抵哈密。明年正月,和议成,交还伊犁,防海军皆罢。 论曰:“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 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论者谓宗棠 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九》有删节 “若 言,

江革传文言文翻译

江革传文言文翻译 导读:江革传原文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史,随府王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将加棰扑。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乃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舸艚偏欹,不

得安卧。或谓革日:“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 江革传译文 江革,字休映,是济阳考城人。江革自幼聪明敏捷,六岁便能写文章。九岁时父亲去世,与弟江观孪生,年少孤苦贫穷,兄弟互相勉励,读书精力充沛毫不疲倦。十六岁时母亲又去世,因服丧有孝行而闻名。服丧期满后,与江观一起前往太学,补为国子生,并在考核中取得优秀的次第成绩。齐朝吏部谢朓十分钦佩器重他。谢朓曾在宫中宿卫,回来时去探望江革,当时下着大雪,看见江革穿着破旧的棉衣,铺着一层坐席,却沉迷于学习不知疲倦,便脱下所穿短袄(给江革披上),并亲手把毡子割下一半给江革充当卧具,然后才离开。 江革被授予少府卿,出任镇北豫章王长史,并随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江革因一向不熟习骑马,就乘船而回,途经下邳时,竟被魏人俘获。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听说过江革的才名,对他厚加接待。江革称患有脚病不向他施礼参拜,元延明想要加害他,见江革辞色严正,就更加敬重他。元延明让江革写祭彭祖的`文章,江革以被囚禁的时间太久,没有心思写作为由推辞。于是元延明逼他更加厉害,将

高效复习文言文翻译

螳螂杀蛇 有个姓张的人,偶然行走在溪谷中,听到山崖上边有非常凄厉的声音。寻着路登上山崖,看见一条身体粗的像碗一样大的蛇,在树丛中摇摆甩动,用尾巴击打树木,树枝随之崩裂断折。(看它身子翻来覆去倾斜跌倒的样子),好像是有东西控制了它。然而仔细察看实在没见到什么,十分疑惑。他渐渐靠近面对它看,原来是一只螳螂蹲坐在它的头顶上,用刺刀抓住它的头,(蛇)摆动没有甩掉它(指螳螂)。过了很久,蛇终于死了。看见蛇的额头上的皮肉都已经破裂了。 寓意 只要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并不是只有身体庞大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只要利用自身优势就能无所不能 杨大眼 杨大眼是武都(今属甘肃)氐族人杨难当的孙子,从小有胆量气力,快跑像飞一般。后来北魏孝:汇帝元宏准备南侵,让尚书李冲负责选拔出征的军官,杨大眼前往应诬。李冲没有答应他,杨大眼便说:?尚书大人您不了解我,请接受我给您献一手绝技。?便拿出一条三丈来长的绳子系在发髻上,然后用力奔跑,只见绳子在脑后飘起,如射出的箭一般直,(奔跑速度快得能人)连奔马也追赶不上。旁观者无不惊叹欢呼,李冲说:?千百年以来,还没有听到过有跑得如此之快的人。?于是提拔杨大眼担任军主。不久后升迁为辅国将军。王肃归降北魏后见到他,对杨大眼说:?在南边的时候听到您的大名,以为真的‘眼如车轮’,等到亲眼看见,原来跟平常人没什么不同啊!?杨大眼说:?两军对阵、旗鼓相望的当儿,我用力瞪眼,足能够吓得你目不敢视,何必大如车轮呢??当世时,人们都推崇他的勇猛果敢,都认为不亚于三国时的关羽和张飞。 胡宗 胡综博学多识。东吴孙权时,有人在掘地时得到一个铜匣,长二尺七寸,上有琉璃盖,匣上雕刻着花纹。又得到一个白色玉石如意,手拿的地方刻着龙、虎、蝉形图案。当时,谁也不知道这物件的来由,孙权认为胡综对过去的事情很熟悉,便派人去问。胡综说:?当年秦始皇东游,认为金陵一带有天子气,便改了县名,掘江挖河,推平山丘,并在各地埋下宝物,用这种办法破坏王土之气,此事在《秦记》上有记载。这些东西就是当年埋下的宝物。?众人很叹服胡综的博学多闻。自己感到很惭愧。 乞猫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讨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道理 处理事物要抓主要矛盾,用物要看它的主要特长,切不可求全责备,因噎废食。 泷冈阡表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赖以生存的家产。我靠什么守节呢?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 韩魏公在大名日

张元传节选阅读答案

篇一:张元传节选阅读答案 篇二:张元传节选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0分) 张元传(节选) 张元,年六岁,其祖以夏中热甚,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祖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④。元不能亵⑤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注释】①谦谨:谦虚谨慎。②微:稍微,稍稍。③释典:释,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释典,佛教的典籍。④亵:指家居所穿的便服。⑤亵:轻慢,亲近而不庄重。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4分) (1)元固不肯从( ) (2) 祖谓其贪戏( ) (3)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 (4)遂许焉( ) 2.下列各句中的“以”与“其祖以夏中热甚”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以杖击其头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吾欲辱之,何以也 d.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衣以盖形,为覆其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听从 (2) 认为 (3)吃 (4)答应 2.d 3.①衣服是用来遮盖形体的,是为了覆盖隐秘之处的。 ②现在被人抛弃而导致它的死亡,这不符合自然规律啊。 【解析】 1.试题分析:⑴“从”在这里是“听从”的意思。⑵“谓”认为的意思。《爱莲说》中有“予谓菊”,谓是认为的意思。⑶食在这里是动词,“吃”。《马说》“食不饱”,食即是“吃”的意思。⑷“许”在这里是答应的意思。《出师表》中有“遂许先帝以驱驰”,许是答案的意思。考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迁移,先想一想课内有没有学到这个词语的解释。 2.试题分析: “其祖以夏中热甚”中的“以”是因为的用法,d句中的“以”也是因为。a 中的“以”是用,b中的“以”是认为,c中的“以”是用。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的辨析。 点评:“以”字在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和用法归纳起来有以下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快速梳理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2、结合典型题例,总结概括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3、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重点】 1、阅读记叙文《我的大学》、《乡村的灯火》,结合文本分析并总结答题思路。 2、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分清范围和准确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要点: 1、在整体上: (1)明确记叙的中心。 (2)理解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 (3)分析记叙的详略。 (4)明确记叙的线索。 (5)概括全文内容,或概括事件,或概括人物思想品质。 (6)评析人物性格。 (7)指出文章的结构模式。 (8)领会全文的主旨。 (9)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10)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要点: 2、在局部上: (1)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2)理解赏析重要文段。 (3)品味人物语言。 (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词句的含义进行感受与品味。 (5)品味词句、文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6)分析表达技巧和手法。 (7)对文章的艺术特色进行自由赏析。 (8)叙述自己的感受。等 3、在细节上: (1)对词语、句子的品析。 (2)对段的内容与表达方式的把握 一、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把握文章的线索、思路和结构: 1.所谓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思路,就是作者的思想脉络,是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活动过程;结构,即是作者思路的反映。 2.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以主题为线索②以人物为线索③以事物为线索④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⑤以“情”为线索。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四、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最后一课》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晋文公重耳”阅读答案附译文

“晋文公重耳”阅读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固:坚持 B.重耳安之安:安于享受 C.穷而来此穷:贫穷 D.重耳谢不敢当谢:辞谢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 )(3分) ①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②饥而从野人乞食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④醉重耳,载以行⑤过曹,曹共公不礼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012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2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桅杆/宫闱聒噪/恬静模具/模范 B.清雅/菁华旖旎/绮丽处所/惩处 C.歧视/跻身橄榄/鸟瞰角斗/角色 D.赝品/鹰犬殉情/徇私参谋/参差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项wéi/wéi、guō/tián、mú/mó;B项qīng/jīng 、yī/qǐ、chù/chǔ;C项qí/jī、gǎn/kàn 、jüé/jüé;D 项yàn/yīng、xùn/xùn、cān/cēn。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泾渭分明B.肆意C.忤逆D.颐养天年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B.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15年后将会灭绝。 C.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D.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句式杂糅,研究发现的是后文的三种情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的中的三种情况,此“三种情况”既已经作为“研究发现”的宾语,则不可再作引起的主语,可去掉最后一句;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本句主语为“茶汤”,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茶叶”,将“即使”调至“茶叶”的前面,使之成为让步状语;D项逻辑顺序错误,“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应该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张元饲弃狗》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张元饲弃狗》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导读: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张元饲弃犬》阅读题 1.解释文中划线词:(4分) ①惶惶于阡陌间阡陌: ②遂许焉许: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3分)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3.用自己的话概括张元收养弃狗的原因①, ②。(2分) (3分)A.关爱动物的人。B.知恩图报的`人。C.易于感动的人。.D.重视亲情的人。 《张元饲弃犬》阅读答案 1.①田间小路②应允(答应)

2.叔父被蛇所咬,倒地无法行走。 3.①狗被人所抛弃,非常可怜。②收养弃狗,是有仁爱之心的表现。 4.B 《张元饲弃犬》注释 1、逐之:赶走(代词,人) 2、亟:急 3、延:邀请 4、阡陌:田间小路 5、明年:第二年 6、更:再次 7、怪:以为怪,感到奇怪 8、自此:从此 9、许:答应,允许 10、遗:留下 11、引:牵; 12、之:代词 13、愈:痊愈 14、为:被 15、已:停止 16、怪:感到奇怪

《张元饲弃犬》翻译 有一条狗被人抛弃了,惊惶不安地在田间小路(走着)。张元看见了,立刻将小狗收养了。他的叔父很生气,(说):要它干什么呢?(他)想把小狗重新丢掉。张元乞求(叔父)不要丢弃它,说:(小狗)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不能不重视它的生命。如果是符合实际,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这是有败道义的。倘若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是没有仁慈之心了。(张元)的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就允许(张元抚养小狗)了。第二年,狗跟随着叔父在夜里行路。叔父被蛇咬了,倒在地上不能走了。狗马上奔回家,汪汪地不停叫着。张元感到很奇怪,跟着狗走出家门,看见叔父(倒在地上)已经不省人事。(张元)马上(把医生)请来医治叔父,没过几天(叔父)就痊愈了。从此之后,叔父把狗看作亲人一样。 【《张元饲弃狗》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1.《张元饲弃狗》阅读答案 2.张元饲弃狗》阅读答案 3.张元饲弃狗阅读附答案 4.文言文《张元饲弃狗》阅读答案 5.《张元传》节选阅读及答案 6.张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7.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8.《狗父》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杨震》

文言文阅读:《杨震》 杨震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光武高其节。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论曰:孔子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诚以负荷之寄,不可以虚冒,崇高之位,忧重责深也。延、光之间,震为上相,抗直方以临权枉,先公道而后身名,可谓怀王臣之节,识所任之体矣。 (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四,有删节) [鳣] (zhn):俗称小黄鱼。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武高其节 高:高贵 B.不亦厚乎 厚:丰厚 C.诸儒称之 称:称赞 D.诚以负荷之寄 诚:确实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何谓无知 徐公何能及君也 B.暮夜无知者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C.代刘恺为太尉 窃为大王不取也 D.则将焉用彼相矣 割鸡焉用牛刀

《陶澍》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轕,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②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澍就擢巡抚擢:提升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豁:免除 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举:推举 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卒:最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