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 格式:ppt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16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出自唐代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原文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
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创作背景: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共有两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
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赏析
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是第一首。
约作于公元684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春夜别友人》翻译赏析《春夜别友人》翻译赏析《春夜别友人二首》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夜别友人》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原文《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释】⑴银烛:明亮的蜡烛。
⑵绮筵:华丽的酒席。
⑶离堂:饯别的处所。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⑷“明月”二句:说明这场春宴从头一天晚上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
长河:指银河。
⑸悠悠:遥远。
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
【翻译】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赏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旋即写成这组离别之作。
这组离别之作,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
前首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首联采用对偶句形式,“青”与“绮”相对,都为绿色的意思。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出自唐代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赏析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是第
一首。
约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
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潮。
旋即写成这首离别之作。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幺
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
【经典诗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这两句是说,洛阳古道,悠悠漫长,从此一别,我们何年才能再次相会?一个“何”字,强调了后会难期,再逢不易,流露了离人之间隐隐的哀愁。
出自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之一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⑴银烛:明亮的蜡烛。
⑵绮筵:华丽的酒席。
⑶离堂:饯别的处所。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⑷“明月”二句:说明这场春宴从头一天晚上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
长河:指银河。
⑸悠悠:遥远。
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
参考译文银烛吐着缕缕青烟,金杯对着盛筵美宴。
离堂上思念朋友情,分别后山川路途远。
明月隐蔽高树之后,银河消失曙色里面。
前往洛阳道路漫长,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赏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旋即写成这组离别之作。
第一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组离别之作,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
前首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首联采用对偶句形式,“青”与“绮”相对,都为绿色的意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诗首联以一“吐”一“对”,写出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于沉静中更见别意之深沉。
B.李诗首联写送别之地的景色,青白相间,色彩明丽,山横水绕,静中有动,与颔联的“孤蓬万里”形成对照。
C.陈诗颔联借别筵上琴瑟演奏时的音韵谐调来比拟朋友间的情谊深厚,以别路上的山川缭绕来表现离情的缠绵。
D.两诗第八句同写离愁别恨,陈诗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李诗以景结情,借班马哀鸣衬托离人的哀伤。
答案:C(从“思”可见,这里的琴瑟并非实写“别筵上的琴瑟”,而是用典。
借琴瑟这类丝弦类乐器演奏时的音韵协调来比拟朋友间的情谊深厚。
典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友情提醒]暑期所用《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本诗之下注解中的引文有误,而配套教参赏析中的引文正确。
16.明代蒋一葵称赞《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五、六语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①意象典型。
“明月”“长河”“晓天”,既点明时间,又照应题中“夜”字;②用词准确(精于炼字)。
“隐”“没”二字,既使画面富有动感,又暗示告别时间之长;③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景衬情),通过月“隐”河“没”,表明时光流逝,催人离别,衬托友人间难分难舍的深情。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补充:原参考答案中的第①点,若学生描述了画面,赋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作为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视向他人学习以提升自己。
在《论语·学而》诉惠子五石之瓠的价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