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案例—三鹿事件
- 格式:ppt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29
危机公关案例分析(1)危机公关是指企业在面对危机时采取一系列的公关行动,从而减小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保护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利益。
下面分析几个经典的危机公关案例,展示危机公关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1.三鹿奶粉事件在2008年,中国爆发了三鹿奶粉事件,该品牌婴幼儿奶粉中被检出高含量的三聚氰胺,导致158个国家超过五万名婴儿受到了影响,其中,6名婴儿死亡。
在这个事件发生之初,三鹿奶粉进行了迟缓的反应并避而不谈,引起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此后,三鹿奶粉启动了大规模公关活动,他们与媒体合作发布了严肃的声明,承认错误并向受害者家庭赔偿,召回了所有问题奶粉并暂停了生产。
虽然三鹿奶粉公司的形象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但他们最终通过积极的公关活动,赢回了公众的信任。
2.马航MH370事件在2014年,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MH370航班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然而在途中失联。
此事件在媒体上引发了全球性的关注,所有的报道都围绕着MH370航班的踪迹、乘客安全等话题。
不幸的是,马航公司未能及时的应对场面,他们缺乏有效的各方沟通,导致与媒体和家属的联系出现了问题。
这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该公司处理事件能力的质疑和不信任感。
此时,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开始了大规模的危机公关,组织内部协作,简化决策流程,与媒体和家属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及时公布措施和信息。
这一完成,公司赢回了公众的信任和媒体的好评。
3.田纳西钢琴公司的危机管理田纳西钢琴公司是美国一家规模较小的钢琴制造商,他们在2010年美国发布的钢琴厂商最具可信度评估中排名第一。
然而在2011年,一位网友发布了一篇报道,揭示公司可能存在品质作假的问题。
这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响,并导致公司在短时间内失去了很多客户和市场份额。
田纳西钢琴公司随即展开了公关战略,与媒体和消费者积极沟通,表达反对质疑的态度,确定公司的钢琴确实符合标准。
此外,他们还采取了措施改进产品品质,并积极向公众传达这些改进措施。
如今,田纳西钢琴公司已赢回了消费者的信任,商品销售量也比此前有了大幅跨越。
中外危机公关经典案例公关危机是指组织或个人在经营过程中遭遇的可能对声誉、形象和利益造成重大威胁的事件或情况。
以下是一些中外经典的公关危机案例,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回答。
1. 联邦快递事件(中方案例):在2019年,美国联邦快递因将华为公司的包裹转运至美国而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
这个事件引发了中国消费者的抵制行动,对联邦快递的声誉和业务造成了严重影响。
联邦快递的公关团队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公开道歉、解释事件原因、停止相关服务等,以恢复公众对其的信任。
该事件的教训是,企业在处理公关危机时应及时回应、公开透明,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2. 马来西亚航空MH370失联事件(外方案例):2014年,马来西亚航空MH370航班在飞行途中突然失联,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困惑。
这个事件成为了航空史上最大的谜团之一,对马来西亚航空的声誉造成了巨大冲击。
马航的公关团队在处理这一危机时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平衡与家属的沟通、媒体的追问以及公众的关切。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召开新闻发布会、提供最新信息、与家属保持沟通等,以应对危机。
这个事件提醒我们,在处理公关危机时,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和媒体提供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3. 三鹿奶粉事件(中方案例):在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鹿奶粉事件。
三鹿奶粉被发现含有有害物质,导致许多婴儿生病甚至死亡。
这个事件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和抵制行动,对三鹿公司的声誉和业务造成了巨大打击。
三鹿公司的公关团队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召开新闻发布会、道歉、召回产品、赔偿受害者等,以挽回公众对其的信任。
这个事件的教训是,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4. 高盛公司金融危机(外方案例):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高盛公司因其在次贷危机中的角色而受到广泛批评。
高盛被指控在销售抵押贷款相关证券时存在欺诈行为,导致全球金融体系遭受重大冲击。
三鹿集团的公关危机摘要:2008年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食品界的一件“丑闻”——三鹿事件。
三鹿一度作为我国知名企业,在应对这场品牌危机时做出的公关措施,让我深深体会到要善于使用管理与沟通技巧,否则弄巧成拙。
关键词:三鹿事件公关危机管理沟通一、事件介绍—三鹿事件九月的焦点――肾结石娃娃引起了大家的共同关注。
2008年9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科接受一名来自甘肃岷县的特殊患者,这是该院自6月28日以来收治的第十四名患有相同疾病的不满周岁的婴儿,这14名婴儿有着许多相同点:都来自甘肃农村,都是不满周岁的婴儿,都长期食用某品牌奶粉。
国家卫生部9月11日晚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目前被称为“肾结石事件”。
经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调查,奶粉受到一种叫做“三聚氰胺”——在业界被称为“假蛋白”的化学品的污染,由此三鹿奶粉事件正式大面积爆发。
据报道一些不法分子早在2005年就开始向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
三鹿集团于2008年8月2日下午才向石家庄市政府报告了问题奶粉的有关情况,而在此前的三年五个月中,该公司一直对此事瞒而不报。
在向石家庄政府报告之前,三鹿集团曾采取种种办法,试图掩盖事件真相,比如给受害者“封口费”,退还产品,在媒体上大力宣传自己的产品质量等。
就在此后,三鹿集团传媒部相关人员也向媒体发表声明:三鹿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公司的产品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目前尚没有证据表明食用奶粉与患肾结石有必然联系。
但是几天之后在卫生部的直接干预下,证实了三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并强制要求三鹿集团作出挽回措施。
在多方社会压力下,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得不发布产品召回声明。
三鹿集团也一直辩称导致奶粉问题的根源在于不法奶农掺入三聚氰胺,极力指使公安机关追捕“不法奶农”。
但与此同时,10月,三元股份首次正式承认正与三鹿进行并购谈判。
事件背景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或称2008年中国奶粉污染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制品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是中国的一起食品安全事件。
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根据公布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
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
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
9月2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9月14日以后新生产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主要品种的液态奶样本的三聚氰胺抽样检测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事情的起因6月28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科收到第一例婴儿患有“双肾多发性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的病例。
至9月8日,该院两个多月来共收治14名患有同样疾病的婴儿。
目前,甘肃省共上报病例59人,死亡1例。
南京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日前也接诊了20名因吃同一品牌奶粉患上肾病的患儿,病情严重的已转至上海治疗。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数十名患儿涉及湖北、湖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陕西、甘肃、宁夏、河南等10个省份。
事件发展过程一、2008年9月8日甘肃《兰州晨报》等媒体首先以“某奶粉品牌”为名,爆料毒奶粉事件,三鹿稳坐泰山,一副事不关己的某样。
由于报道中有关该奶粉的品牌名称等信息都被隐去,网友还发动对该奶粉展开人肉搜索,号召找出该涉嫌致病奶粉的品牌名称,以免更多无辜婴儿受害。
二、2008年9月11日凌晨3时:三鹿作为毒奶粉的始作俑者,被新华网曝光,社会哗然。
三鹿奶粉事件的危机公关分析1.三鹿集团2005 年 82007产品畅销全国 31 牌价值达 149.07 亿元。
2009 年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2月12日上午召集三鹿集团债权人举行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法院合议庭当场宣读了三鹿集团破产的有关法律文书,发出三鹿集团破产民事裁定书,被申请人三鹿集团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符合法定破产条件,被依法宣布破产。
2009 年 3 月 4价为 62.案例概要: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是指 2008 年中国乳品制造商三鹿集团生产的一批婴幼儿奶粉受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污染,导致食用受污染奶粉的婴儿患上肾结石的事件。
截至2008 年 9 月 17 日,临床确诊的泌尿系统结石患儿达 6,244 人,死亡 3 人。
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对奶制品安全的担忧。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奶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局对三鹿奶粉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各项标准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
不过事后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局从未接受过三鹿集团的委托检验。
很快在同一天的晚上,三鹿集团承认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曾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同时发布产品召回声明,不过三鹿指出其公司无18元价位奶粉。
由此可见,三鹿集团没有统一信息发布的口径,立场和表达方式,造成前后言论不一致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公众的信任度。
同时又违背了权威证实原则。
又是其公关处理中的败笔。
4、9月12日三鹿集团声称,此事件是由于不法奶农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在一份报价单中的价格为每吨8700元。
早在2008年7月中旬,就有记者就从三鹿品牌甘肃省总经销商——兰州兴源食品公司了解到三鹿已经停止生产确认受到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品牌三鹿优加奶粉。
9月12日网易财经编辑从三鹿品牌总监处得到确认,8月5日就通知各地经销商,三鹿在3月至8月5日之前生产的产品受到污染,停售优加系列产品,并且秘密召回,但未公之于众。
中国网络公关最典型案例分享案例一、三鹿奶粉删帖事件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鹿集团)是一家位于中国河北石家庄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业务为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生产,主要经营产品为奶粉,其控股方是是持股56%的石家庄三鹿有限公司,合资方为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股43%。
三鹿集团的前身是1956年2月16日成立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一度成为中国最大奶粉制造商之一,其奶粉产销量连续15年全中国第一。
2008年8月其产品爆发三聚氰胺污染事件,企业声誉急剧下降。
2008年12月24日,三鹿集团被法庭颁令破产。
2009年02月12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其实在“三鹿事件”真相大白前的几个月,三鹿公司曾花费三百万元的代价“买通”了一家知名搜索公司,屏蔽了网络上那些关于该公司有毒奶粉的负面报道,成为网络危机公关的一大经典案例。
而伴随着“三鹿”的倒下,“网络危机公关”这个灰色产业链却日益壮大,这其中的奥妙实在耐人寻味。
案例二、封杀王老吉当王石和他的万科因为汶川地震捐款过少而被网友抨击,当时觉得王石很可怜,他很多观点sonia是赞同的,尤其“慈善不是一朝一夕,慈善不是大喇叭喊出来”——前提是他真的也是这么做的话——但是他用错了处理方式,于是造成了万科前所未有的公关危机。
CCTV赈灾捐款晚会应该是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收视率的节目,当时一边看晚会一边和一个在CCTV值班的知道那是生产王老吉的集团。
当时心情挺激动的,一个民营企业能这样的慷慨实属不易,而且,在sonia的认知范围里,王老吉其实并不是特别赚钱,大部分钱都用在了渠道建设和推广上。
接下来的几天里,各个论坛里充斥了和王老吉有关的信息,大部分都是赞扬这个企业的,表示今后只喝王老吉。
王老吉的贴吧里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褒奖之声不绝于耳。
当时只是觉得奇怪,为何但是王老吉被如此多的提及,难道只是因为它捐款捐的多么?如果真是这样,sonia是真的宁愿相信王老吉是善有善报的。
危机公关案例分享危机公关是指企业或组织面临危机时采取的一系列公关策略和措施,旨在保护企业或组织的声誉和利益。
危机公关案例层出不穷,以下列举了十个典型案例,以供参考。
1. 三鹿奶粉事件在2008年,中国三鹿集团因为其奶粉被检测出高含量的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尿毒症甚至死亡。
面对舆论的强烈谴责,三鹿集团迟迟未能及时公开道歉和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危机进一步扩大。
这一事件揭示了企业在危机公关中应当及时公开信息、快速反应并采取积极措施的重要性。
2. 马航MH370失踪事件2014年,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飞行途中突然失联,引发全球广泛关注。
马航面临的危机不仅是航班失踪本身,更是舆论对于马航处理失踪事件的质疑和指责。
马航在公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召开新闻发布会、与家属进行沟通等,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并与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3. 美国波音737 Max飞机事故2018年和2019年,波音公司的两架737 Max客机相继发生坠机事故,导致346人死亡。
事故引发了对波音公司安全标准的质疑和舆论的强烈谴责。
波音公司面临的危机公关挑战包括重新建立信任、公开调查结果、采取措施确保飞机安全等。
4. 谷歌隐私泄露事件2018年,谷歌被曝光在其社交网络平台Google+上存在漏洞,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
谷歌面临的危机包括对用户隐私保护不力的指责和法律诉讼的风险。
谷歌随后宣布关闭Google+,并加强用户数据保护措施,以挽回公众对其信任。
5. 微软Windows漏洞事件2017年,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系统遭受了一次规模庞大的勒索软件攻击,该攻击利用了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漏洞。
微软公司面临的危机公关挑战包括修复漏洞、向公众提供及时信息和解决方案,以及加强系统安全性。
6. 惠普公司董事会丑闻2011年,惠普公司董事会成员之间爆发内讧,涉及董事长被指控违反公司道德和法律规定。
这一事件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舆论的谴责,惠普公司在危机公关方面采取了重新组建董事会、公开道歉和提高公司治理的措施。
企业管理:危机公关处理的案例分析引言危机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部分。
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可能会遭遇危机事件,如产品质量问题、人员伤亡事故、环境破坏等。
这些危机不仅对企业形象造成冲击,还可能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在危机发生时,如何进行有效的公关处理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分析企业管理中危机公关处理的策略和效果。
案例一:三鹿奶粉事件案件背景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在2008年,涉及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被发现含有工业用化学物质三聚氰胺。
这种物质会导致婴儿肾脏结石,严重危害婴儿健康。
公关处理策略•第一时间公开道歉并承认问题。
三鹿集团在事件发生后迅速发表道歉声明,并表示将承担相应责任。
•暂停产品销售并展开全面召回。
为避免更多婴儿受到伤害,三鹿集团立即暂停生产和销售,并发起全面召回行动。
•建立独立调查组织。
三鹿集团成立独立调查组织,对事件原因展开详细调查,并公开调查结果。
公关处理效果•企业形象受损。
三鹿奶粉事件对三鹿集团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公众对其品牌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波及整个奶粉行业。
由于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整个奶粉行业的信誉也大幅受损,公众对奶粉安全问题产生疑虑。
分析三鹿奶粉事件的公关处理策略相对被动,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三鹿集团没有及时披露问题,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这进一步恶化了公众对该企业的不信任感。
此外,三鹿集团的公关处理策略也未能避免对整个行业的不良影响。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在危机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危机的严重性,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公关策略。
案例二:任天堂“Switch”手柄问题案件背景任天堂的游戏主机“Switch”在发售后不久,有用户反映手柄存在设计问题,容易出现控制失灵现象,影响游戏体验。
公关处理策略•快速响应用户反馈。
任天堂立即回应用户的反馈意见,表示将认真对待并尽快解决问题。
•全面召回并免费更换受影响的手柄。
任天堂主动召回存在问题的手柄,并免费为用户更换新的手柄。
中国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引言:公关危机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遭遇的可能严重损害声誉和利益的事件或情况。
中国企业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危机公关事件。
本文将从十个案例中选取典型的企业危机公关案例,分析其危机原因、企业应对方式以及对公众形象的影响。
1. 三鹿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是中国奶粉行业的典型危机事件,该公司2008年被曝光使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导致数百名婴儿患上尿毒症,数名婴儿因此丧生。
这一事件暴露了企业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的问题,引发了公众对中国奶粉行业的普遍质疑。
三鹿奶粉公司在危机初期采取了隐瞒和推卸责任的方式进行危机处理,导致公众对公司的不信任和愤怒进一步加深。
最终,公司高管被判处有期徒刑,公司声誉受到了无可挽回的重创。
2. 长生生物疫苗事件长生生物疫苗事件发生在2018年,该公司生产的狂犬疫苗被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引发了公众对疫苗安全的担忧。
此次事件中,长生生物公司虚假宣传和质量控制不严的举报被曝光,导致公众对该公司的信任度急剧下降。
面对危机,长生生物公司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向社会道歉并主动召回有问题的疫苗。
然而,公司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也对整个疫苗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3. 金融机构内幕交易事件中国金融机构在过去的几年中发生了多起内幕交易事件。
这些事件在公众中引发了对金融行业的关注和质疑,对行业的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面对危机,金融机构通常会采取公开道歉、解雇涉事人员、加强内部监管等措施来恢复公众信任。
然而,这些危机公关事件对金融行业形象的损害程度较大,需要长期努力来重建公众信任。
4. 菜鸟网络工资拖欠事件菜鸟网络是中国著名的物流公司,该公司曾因拖欠员工工资而被曝光,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谴责。
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菜鸟网络的声誉,影响了其与员工和消费者的关系。
菜鸟网络随后公开道歉,并加强工资发放管理和内部监管。
然而,这一事件对菜鸟网络形象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并需要通过改进管理和加强员工关系来重建公众信任。
三鹿集团“三聚氰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事件案例概要: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是指2008年中国乳品制造商三鹿集团生产的一批婴幼儿奶粉受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污染,导致食用受污染奶粉的婴儿患上肾结石的事件.截至2008年9月17日,临床确诊的泌尿系统结石患儿达6,244人,死亡3人。
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对奶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奶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
背景研究:公关主体:三鹿集团背景探究:2008年,因为经济迅速发展,中国乳制品市场转变成一个很大市场,更因巨大消费群体,可大体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消费层次.为了调节大陆市场供应与需求,除了从中国之外的日本、新西兰等国进口将近30万吨乳制品以应付高中消费层次外,中国绝大多数消费群体,包括婴幼儿,还是以中国自制产品为主。
在此因素下,知名品牌三鹿顺势推出以一袋18人民币—-不到进口奶粉价格一半价格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以应付大规模的奶业市场,之后并成为大陆重要且知名的婴幼儿奶粉品牌,多年蝉联中国自制乳品市场的首位。
不过因为需求甚殷,价格竞争等因素,公司与政府均漠视生产流程及质量控管,终于爆发此弊端漏洞。
虽然经相关单位调查后,中国检察机构认为该污染事件应由收购酪农负责,并严惩逮捕,不过,也有人质疑,该毒奶粉事件远因是三鹿集团抢夺大陆贫穷农村市场,为降低成本偷工减料所衍生出来.案例跟踪:①2008年3月,南京儿童医院把10例婴幼儿泌尿结石样本送至该市鼓楼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孙西钊处进行检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浮出水面。
②7月16日,甘肃省卫生厅接到甘肃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电话报告,称该院收治的婴儿患肾结石病例明显增多,经了解均曾食用三鹿牌配方奶粉。
③7月24日,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三鹿集团所产的16批次婴幼儿系列奶粉进行检测,结果有15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④8月13日,三鹿集团决定,库存产品三聚氰胺含量在每公斤10毫克以下的可以销售,10毫克以上的暂时封存;调集三聚氰胺含量为每公斤20毫克左右的产品换回三聚氰胺含量更大的产品,并逐步将含三聚氰胺产品通过调换撤出市场。
三鹿奶粉事件简介及危机公关分析一、三鹿奶粉事件简介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对“肾结石事件”也高度重视。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闻讯后立即作了批示:“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
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健身也于9月10日作出批示,要求卫生部门及各监管部门做好患儿救治,迅速排查。
9月11日,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
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
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9月11日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
为对消费者负责,该公司决定立即对该批次奶粉全部召回。
9月12日,受省委、省政府委托,副省长咸辉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解放军第一医院看望、慰问该院收治的肾结石患儿。
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肃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作出部署,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9月13日,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情况发布会上指出,“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鹿牌部分批次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的危机公关与危机管理(一)“三鹿事件”回顾2008年3月初:南京率先出现肾结石病例,疑为食“三鹿”奶粉所致。
2008年3月中旬:三鹿集团接到消费者投诉。
自称送检未发现问题。
2008年6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接到问题奶粉投诉。
2008年7月16日:甘肃省卫生厅接到了多起病患报告,三鹿就在此时开始“动作”,自称送检产品合格。
2008年9月9日:甘肃省《兰州晨报》披露14名婴儿同患肾结石,甘肃省质监局获知此事后,当即展开调查。
并对“三鹿”奶粉进行抽样检验,结果为:发现该产品的钾、钙磷比、脂肪等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而且感染三聚氰胺的可能性较大。
2008年9月10日:甘肃省质监局向河北省质监局提出请求协助调查,重点调查该乳粉配方的合法性、原材料来源及品质等情况。
2008年9月11日:凌晨3时,7名患儿的家长联名写下申请书上书甘肃卫生厅要求彻查病因。
10时,三鹿集团通过人民网回应称严格按国家标准生产,13时三鹿集团合作公司董事长周浩义,19时三鹿集团传媒部部长崔彦锋强调三鹿奶粉没有问题。
21时30分,三鹿集团发布声明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并决定全部召回8月6日以前生产的批次。
2008年9月12日:14时,三鹿集团称在8月1号已经查出是不法奶农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造成婴儿患肾结石,不法奶农才是真凶。
2008年9月15日:全国医疗机构共接诊、筛查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的婴幼儿近万名,临床诊断患儿1253名(2名已死亡)。
三鹿集团向患儿及其家属道歉。
2008年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结果,三鹿、伊利、蒙牛、雅士利等22个厂家的产品中检出。
2008年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伊利、蒙牛等纷纷公告致歉消费者。
(二)“三鹿”的危机公关的三大失策四年前,阜阳奶粉事件爆发三鹿集团艰难地打了一场危机公关战,但还是受到牵连并蒙受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金钱损失和难以估量的信誉损失。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企业危机公关及案例分析——以三鹿、蒙牛公关活动为例引言:企业危机是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或内外环境中出现重大问题,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声誉造成严峻影响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