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硬膜外粘连松解
- 格式:ppt
- 大小:19.67 MB
- 文档页数:50
硬膜外腔并梨状肌松解治疗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腿痛
方强三;李维泮;殷晓燕
【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18)006
【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腔并梨状肌松解治疗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腿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醋酸确炎舒松A、维生素B1、维生素B12复合液进行硬膜外腔及梨状肌注射,治疗椎间盘所致腰腿痛945例.结果经3~5次治疗,优775例(82%),良144例(15 2%),差29例(28%).结论本法可直接作用于神经根及梨状肌的痛点,消除神经根水肿,松解粘连,软化疤痕,营养血管神经,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治愈腰腿疼痛的目的.
【总页数】2页(P446-447)
【作者】方强三;李维泮;殷晓燕
【作者单位】济南军区总医院疼痛治疗门诊,;济南军区总医院疼痛治疗门诊,;济南军区总医院疼痛治疗门诊,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3
【相关文献】
1.硬膜外腔置管配合银质针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J], 许建强;孙术霞
2.硬膜外腔注射技术用于椎间盘突出相关慢性腰腿痛治疗的临床进展 [J], 何亮亮;倪家骧
3.硬膜外腔置管冲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腰腿痛探讨 [J], 师存伟
4.硬膜外腔注药加穴位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50例报告 [J], 毛福
胜
5.X线引导硬膜外腔神经根松解联合注射药物治疗\r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J], 张在青;陈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发表时间:2017-03-31T15:45:15.0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作者:苏颖[导读] 分析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启东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启东 226200)【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9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46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分别采取一般治疗方案与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得知,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来说,给予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进行临床治疗可获得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手术耗时短、术中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实践推广。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治疗;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中图分类号】R6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219-02粘连性肠梗阻属于临床上一类十分普遍的外科疾病,主要指的是肠管之间或者腹壁与肠管之间出现粘连情况,并形成纤维索带,导致患者肠内容物在肠道内的正常运行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并引发腹胀、腹痛、恶心、排便困难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2]。
对该类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多半采取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案、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案等。
近些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展进步,对临床疾病的治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本文旨在探究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详见下文。
1.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与方法1.1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择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9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46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显示疾病均确诊,以腹胀、腹痛、呕吐、停止肛门排便等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手术类型包括剖宫产、子宫切除术。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9 年第 6 卷第 15 期2019 Vol.6 No.1520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体会丁一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粘连性肠梗阻者分为对照、观察2组,每组50例。
对照组行开腹术治疗,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
分析结果。
结果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 %,观察组为6.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受试者腹痛消失时长、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松懈微创手术能够取得满意效果。
这种手术切口小瘢痕较为美观,术中出血量低,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6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15.20.02粘连性肠梗阻为常见病多发病。
该疾病进展速度较快,早期诊断有很大的难度,且存在病情复杂的特征。
低热、肠鸣音亢进以及阵发性腹痛为该疾病的主要症状。
当前手术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
但有文献指出[1],既往开腹手术会造成新的粘连病灶,另外也会对患者腹部中其他器官造成影响预后不良。
和以往相比,我国医学技术呈现出了逐年发展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腹腔镜技术也成为了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常见方法。
在腹腔镜的环境下,治疗本疾病的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病患开展了腹腔镜手术治疗,得出心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
硬膜外麻醉下大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下大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单次硬膜外麻醉,经L3~4间隙穿刺注入配制混合液后,行相应手法治疗。
结果经过2周至6个月随访,结果,22例患者基本痊愈8例,占36.4% ,显效11例,占50.0%,有效3例,占13.6%,无效0例,有效率100%。
结论硬膜外麻醉下大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且操作简便,便于在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麻醉大推拿“硬膜外麻醉下大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地震灾后援助本院的新技术项目之一。
我院骨伤科自2010年3月—2011年6月采用硬膜外麻醉下大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52例,随机分成2 组,所有患者经CT或MRI检查确诊,均符合本病诊断标准[1]。
治疗组22例,其中男性13例,占59.1%,女性9例,占40.9%,年龄29~65岁,其中L3/L4突出者1例,占4.5%,L4/5突出者14例,占63.6%,L5/S1突出者7例,占31.9%,病程1周至3年不等。
对照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4~65岁,其中L4/5突出者16例,L5/S1突出者11例,L4/5及L5/S1均突出者3例,病程1周至3年不等。
以上2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2治疗方法2.1术前准备:治疗前一天做好相关辅助检查,术前6小时禁水禁食,手术室有手法松解术专用床。
2.2麻醉操作:进入手术室后,由麻醉医生进行麻醉操作。
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在椎间盘突出的上二节椎间隙进针,穿刺进入硬膜囊外腔,回吸无脑脊液后,快速在硬膜囊外腔内注射20ml生理盐水和利多卡因混合液,在取平卧位,观察麻醉平面至所需平面后,进行大手法松解术。
对照组则送至病床,平卧制动。
2.3大手法松解术第一步:患者取仰卧位。
①屈膝曲髋:操作者位于患者一侧,屈膝曲髋,双手扶持患者膝部,逐渐贴近胸部,并且推动膝关节,做顺时针方向旋转,幅度由小到大,旋转后向下压膝关节。
第八章硬膜外腔粘连松解术第一节概述一、硬膜外腔粘连的原因与分类1.硬膜外腔粘连的原因硬膜外腔粘连(或疤痕)的原因有手术创伤、突出髓核组织的刺激、硬膜外腔的炎性反应、感染及异物(如造影剂)。
Fritsch系统回顾182例背部手术失败患者,发现大部分患者失败的原因是硬膜外腔粘连;Ross等发现行腰椎间盘减压术后再发神经根性疼痛与粘连密切相关,粘连程度每增加25%,神经根性疼痛再发的几率增加2倍,重度粘连患者神经根性疼痛再发的几率是无粘连者的 3.2倍;Harrington等将椎间盘内的谷氨酸注入兔子的硬膜外腔内引发炎性反应,神经根水肿,炎性反应消失后产生粘连。
这一点也被硬膜外腔镜所证实,过去没有接受过手术的慢性神经痛病人,显示了大量的硬膜外腔粘连和纤维化。
腰椎手术后出血,骨膜及椎旁深部肌肉中的纤维组织向血肿方向生长,同时与硬膜囊及神经根发生粘连;Parke尸检中证实L4/5,L5/S1,L3/L4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粘连的发生率分别为40%,36%,16%。
2.硬膜外腔粘连的分类硬膜外腔粘连按部位可以分为硬膜外前间隙、后间隙、侧间隙粘连。
硬膜外前间隙粘连往往由于后外侧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椎体骨折引起,硬膜外后间隙粘连原因有手术导致的出血、纤维化,硬膜外侧间隙有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小关节退行性变、黄韧带肥厚等原因。
二、硬膜外腔粘连致痛机制硬膜外腔粘连可以导致顽固性的腰痛和/或根性痛。
腰痛通常由于后纵韧带与外层纤维环受到刺激,刺激窦椎神经与交感神经引起疼痛。
粘连(或疤痕)本身不引起疼痛,但粘连附近的神经变得异常敏感,轻微的刺激可以诱发剧烈的疼痛。
粘连限制了神经根的活动,固定神经根于一固定位置,减少了神经根本身的缓冲与代偿功能,受到外在牵拉或压力,更容易产生根性痛。
硬膜外腔粘连可以导致神经根的血供与营养障碍,影响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与代谢,加重受损神经的损伤,也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三、硬膜外腔粘连诊断与治疗硬膜外腔粘连因粘连部位的不同而症状、体征各异。
硬膜外钝性分离导丝治疗脊神经根粘连1例浙江乐清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卢胜海郑海燕理疗科(325600)郑荣文王晓燕黄某某,男性,36岁。
因“反复腰腿痛十余年,再发一年余”以“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再发、脊神经根粘连”收住入院。
入院情况:十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腿痛,放射至左足母指,伴麻木,站立久后或咳嗽时加重。
腰椎CT提示腰5/骶1椎间盘突出。
经理疗推拿无明显改善,行腰椎间盘摘除后,症状消失。
十八个月之前,再次出现左下肢放射痛伴左小腿外侧和足背麻木,经多方采用多种方法医治,症状稍缓解,并逐渐表现为两腰臀大腿外侧牵扯痛为主。
解放军总院MRI提示:腰椎间盘突出术后;腰椎退行性改变;腰4/5椎间盘脱出、腰5/骶1椎间盘突出(2005.8.15)。
查体:仰卧挺腹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右下肢直腿抬高35。
,加强试验(+),左下肢直腿抬高40。
,加强试验(+);双膝反射正常,右跟腱反射正常,左跟腱反射减弱,左足母背伸肌肌力稍减弱。
辅助检查腰椎MRI同前。
治疗经过:常规术前准备,取俯卧位,消毒铺巾,骶裂孔处局部浸润麻醉。
DSA引导和显影下骶管穿刺,导入钝性硬膜外特制导丝至骶管腔,再送至腰5/骶1水平硬膜外腔。
来回松解骶1两侧脊神经根粘连,遇阻力切不可强行松解,以免穿破硬脊膜,可迂回前行松解。
确定骶1两侧脊神经根粘连松解完毕,送特制导丝至腰4/5椎间盘水平,松解腰5两侧的脊神经根粘连,方法同前。
松解完毕,注欧乃派克硬膜外腔显影完整,注入镇痛复合液(利多卡因+得宝松+维生素B12)5ml。
疗效观察:双下肢牵扯痛和放射痛消失,麻木感明显减轻。
查体:左下肢直腿抬高70°,加强试验(-),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65°,加强试验(-),双膝反射及跟腱反射正常,左足母背伸肌肌力稍弱。
术后予抗感染及营养神经治疗2天出院。
建议加强腰肌功能锻炼,继续营养神经治疗两周,定期门诊随访。
至今已随访5个月,患者诉无不适,查体同微创介入术后。
硬膜外与硬膜下手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疗效比较张晨;岳树源;张建宁【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与硬膜下手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临床疗效。
方法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141例,随机分为A组63例,B组78例。
A组采用硬膜外手术治疗,B组采用传统硬膜下手术治疗。
观察两组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枕颈部疼痛、血象异常、伤口或颅内感染情况;术后0.5、0.5~1、1~3、3 a分别进行MRI检查,对比脊髓空洞情况。
结果两组术后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P均>0.05。
两组术后0.5、0.5~1、1~3、3 a脊髓空洞情况差异P均>0.05。
A组术后出现脑脊液漏7例、枕颈部疼痛50例、血象异常45例、伤口或颅内感染13例,B组分别为21、62、55、24例;A组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其余3项两组间比较,P均>0.05。
结论硬膜下与硬膜外手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临床效果相当,但硬膜外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降低。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84-85,86)【关键词】Chiari Ⅰ型畸形;脊髓空洞;硬脑膜;显微外科手术【作者】张晨;岳树源;张建宁【作者单位】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30006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8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但其手术治疗方式仍然存有争议。
后颅窝减压术、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硬膜及小脑扁桃体处理及其不同组合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1]。
研究发现,在治疗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方面,硬膜外手术方法可以与传统的硬膜下手术方法相媲美[2]。
本研究比较了硬膜外与硬膜下手术治疗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11年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141例,男59例,女82例;年龄13~68岁,平均35.5岁;病程2~22.5 a,平均15 a;主要症状及体征:肢体力弱、手部肌肉萎缩113例,肢体及躯干的分离性感觉障碍105例,颈、肩、背部疼痛及烧灼感90例,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78例,共济失调、走路不稳91例。
针灸配合硬膜外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硬膜外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配合硬膜外注射术)40例,对照组(硬膜外注射术)40例,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40例,优良率91.67%;对照组40例,优良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针灸配合硬膜外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硬膜外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109-0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趋向年轻化。
由于人们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不断深入及临床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绝大多数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或治愈,而针灸配合硬膜外注射术疗法就是治疗该病较有效的一种方法。
笔者自2017年5月—2018年2月运用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0例病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0~75岁,病程14天~6年;对照组:40例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25~70岁,病程10天~5年,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腰痛,腰部不适及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拍X线片及CT扫描均有不同程度的突出表现。
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并摄腰部CT检查及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治疗方法2.1 针灸治疗平卧或侧卧体位,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取直径为0.30mm,直刺25~40mm。
取主穴:腰阳关、委中、秩边、环跳、风市、承扶、殷门、承山、阿是穴。
硬膜外阻滞疗法硬膜外腔注射:有抗炎、消肿、止痛、松解粘连的作用,有人把此方法比喻为“液体刀”疗法,适应范围广,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神经根粘连、硬膜囊粘连及手术后粘连者都有效,对部分顽固性腰腿痛患者,经过多种非手术疗法失败,可作为手术前的一种治疗方法。
禁忌症:凡病人有穿刺点皮肤感染、凝血机制障碍、休克、脊柱结核或严重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等均为禁忌。
对老年、妊娠、贫血、高血压、心脏病、低血容量等病人,应非常谨慎,减少用药剂量,加强病人管理。
产生症状的原因硬膜外腔就是位于椎管内的一个潜在间隙,其中充满疏松结缔组织,有动脉、静脉、淋巴管以及31对脊神经从此腔通过。
在硬脊膜及神经鞘膜的表面、后纵韧带及黄韧带的内面,有丰富的神经纤维及其末梢分布,这些纤维都属于细纤维,主要来自脊神经的窦椎支。
腔壁与其中结缔组织的慢性劳损、急性损伤、椎间盘膨出或髓核突出等引起的椎管狭窄,可引起神经根受到刺激后局部受压引起无菌性炎症,水肿及病变骨骼附近神经或纤维结缔组织的炎症,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加重神经根炎症的水肿,提高疼痛的敏感性,突出物机械性压迫所致神经根缺血,炎症或肌痉挛就是产生症状的重要原因。
硬膜外注射疗法作用机理硬膜外阻滞剂治疗,可抑制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同时改善局部血循环,使局部代谢产物易于从血循环中被带走,减轻局部酸中毒,从而起到消炎作用,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达到止痛目的,另外可抑制纤维组织的增生。
但如系巨大的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因机械性刺激未能解除,局部血运差,炎症不易消退,故症状也难以缓解或消失。
1、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局部血管扩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弱充血、血浆渗出、白细胞侵润与吞噬,从而改善与消除神经根处的充血、水肿现象。
2、低浓度的局麻药可消除神经根因疼痛而引起的紧张状态,阻断神经对病变区的疼痛传导,解除血管及肌肉的反射性痉挛。
3、维生素b12参与机体多种代谢过程,能促进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甲基丙二酸转变为琥珀酸,保持有鞘神经纤维功能的完整性,调节神经纤维,有营养细胞与神经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