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组分测量与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29
气体分析工作原理
气体分析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物理或光学原理来检测和分析气体样品中的成分和性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气体分析工作原理。
1. 热导法:该原理利用气体的导热性质来测量其成分。
将气体通入一个管道中,在管道两侧设置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气体中的成分不同,导热性也不同,会导致传感器两侧的温度差异。
通过测量温度差异,可以推算出气体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2. 色谱法:色谱法通过分离气体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相对浓度来进行分析。
气体经过填充有吸附剂或分子筛料的色谱柱时,不同组分会根据其在填充物上的亲和力和扩散速率不同而分离出来。
通过检测出某一组分的浓度峰值的大小和位置,可以推断出气体中其他组分的含量。
3. 光谱法:光谱法利用气体分子在特定波长下的光吸收或发射特性来分析气体成分。
例如,红外光谱法利用气体分子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光波段的吸收谱线来确定气体中各组分的含量。
而紫外-可见光谱法则利用气体分子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或发射特性进行分析。
4.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利用气体与电极(阳极和阴极)间电流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原理。
气体分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和变化,可以推断出气体中特定组分的浓度。
以上是常见的气体分析工作原理,不同的原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气体和分析需求。
测量空气组成实验报告引言空气是地球上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大气环境的质量以及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探究空气组成的特点,并为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方法1. 实验装置准备本次实验所需的装置包括:气体采样器、氧气传感器、氮气传感器、水汽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
2. 校准和预处理首先,需要对各传感器进行校准。
校准的过程是将各传感器置于已知气体环境中,记录传感器的读数,然后根据已知浓度和传感器读数的关系,进行校准。
校准后,需要对采样器和传感器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是为了消除或减小仪器测量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具体的预处理方法根据仪器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包括去除杂质、调整零点和增益等操作。
3. 采样和测量在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实验室的温度、湿度和气压与室外环境相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首先,用气体采样器在室外采集空气样品。
采集的样品中包含了空气中的各种成分。
然后,将空气样品注入到各个传感器中,测量其含量。
这些传感器测量气体成分的原理各不相同,但都是通过检测气体与特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后所产生的信号来确定。
4. 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空气中各组分的含量。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1. 通过传感器的读数和已知校准值之间的线性关系,将传感器的读数转化为实际浓度值;2. 利用各成分的摩尔质量和浓度的关系,计算出各成分的摩尔分数。
实验结果根据本次实验的测量结果,可以得到以下数据(见表1):成分浓度(%)氧气20.95氮气78.09二氧化碳0.04水汽0.94*表1:测量得到的空气组成数据*根据测量结果可以看出,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分别占空气总体积的约21%和78%。
此外,空气中还存在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汽。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数据。
可以看出,氧气和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含量较少。
天然气组分分析报告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组分分析对于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天然气主要由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碳氢化合物组成,同时还含有少量的氮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成分。
天然气的组分分析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
首先,色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天然气组分分析方法。
通过色谱仪可以将天然气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然后根据各成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来确定其相对含量。
色谱分析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天然气组分分析领域。
其次,质谱分析也是天然气组分分析的重要手段。
质谱仪可以将天然气中的各种成分分子进行离子化,然后根据它们的质荷比来进行分析鉴定。
质谱分析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对天然气中微量成分进行准确分析。
另外,红外光谱分析也是天然气组分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红外光谱仪可以对天然气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光谱分析,根据它们在红外光谱上的吸收峰来进行鉴定。
红外光谱分析具有快速、无损、准确的特点,因此在天然气组分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天然气组分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样品的采集需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避免外界污染的影响。
样品的处理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和方法,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天然气组分分析是天然气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结果对于天然气的质量评价和加工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各种分析方法各有特点,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保障天然气组分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天然气组分分析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2019年3月 | 971.3 试验方法仪器稳定后,连续进标准气考察仪器重复性,使其满足GPA2261-13的要求。
取管道中天然气进行分析,利用外标法求出各组分含量。
分析样品气谱图如图1所示。
将样品气中C 6通过反吹的方式进入TCD 检测器,得到C 6响应值,利用标准气中n-Hexane的校正因子计算样气中C 6含量。
2 色谱分析不确定度评定2.1 数学模型样品中各组分浓度的数学模型如式(1):Mu =Pu ×MsPs (1)式中:Mu 为样品气中第i 组分的浓度(%);Pu 为样品气中第i 组分的峰面积(μV*s);Ms 为标准气中第i 组分的浓度(%);Ps 为标准气中第i 组分的峰面积(μV*s)。
2.2 不确定度分析2.2.1 样品气峰面积Pu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样品气峰面积测量误差可能由色谱稳定性、气体混合不均匀、操作人员操作误差等导致,峰面积测量不确定度主要因素是测量重复性。
峰面积不确定度分量用u 1表示,通过对峰面积测量列进行A 类不确定度评定得到。
重复分析样品气6次,利用贝塞尔公式计算峰面积引入的不确定度u 1,计算结果如表2。
0 引言中国正在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天然气将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随着国内天然气行业的快速发展,计量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天然气组分分析数据是计量LNG 密度、发热量、沃泊指数等重要参数的依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LNG 贸易交接计量的质量判定,影响买卖双方的利益。
目前,测定天然气组分的方法最常用的是气相色谱法,根据GPA2261-13气相色谱法分析天然气和类烃化合物组分,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而GPA2261-13没有提供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天然气组分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本文利用Agilent 7890B 色谱分析组分含量并分析各因素对评定结果的影响程度。
1 实验条件和方法描述1.1 实验仪器Agilent 7890B 气相色谱仪,配备TCD 检测器,对应色谱柱为13X、DC200/500-10.70.123、DC200/500-10.70.115、DC200/500-10.70.118,利用两个六通阀、一个十通阀进行阀切换。
多组分气体检测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混合气体中不同成分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用于多组分气体检测的原理:1. 光声光谱法(Photoacoustic Spectroscopy, PAS):原理:当气体样品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时,会产生热膨胀和压力波动,形成可听见或检测到的声波信号。
通过测量这些声波的强度,可以推算出气体中各组分的浓度。
2. 非分散红外光谱法(Non-Dispersive Infrared, NDIR):原理:不同类型的气体分子在红外光谱中有其特定的吸收峰,NDIR通过检测特定波长下红外辐射能量的衰减程度来测定对应气体的浓度。
3.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原理:利用待测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在色谱柱内实现分离,再通过检测器对各个流出组分进行识别和定量。
4.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MS):原理:气体样品进入质谱仪后被离子化,然后根据离子的质量/电荷比(m/z)进行分离和检测,从而确定各组分的存在及其相对含量。
5. 红外光谱法(Infrared Spectroscopy, IR):原理:混合气体中的化学物质会吸收特定频率的红外光,每种化合物都有其独特的红外吸收光谱,通过测量总的红外光吸收曲线并进行解析,可以得到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信息。
6. 催化燃烧法、电化学传感器等其他方法:一些气体可以通过催化燃烧反应产生热量变化,或者通过与电极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流变化,以此间接或直接测量气体浓度。
综上所述,多组分气体检测技术的选择取决于目标气体的性质、检测要求的灵敏度、响应时间以及现场条件等因素。
不同的检测技术具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气体分析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的测定火焰离子化气相色谱法警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对用火焰离子化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的原理、试验条件、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采样、试验步骤、试验数据处理、精密度和测量不确定度、质量保证和控制、试验报告等内容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对于微量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测定范围为(0.1~30)×10-6(摩尔分数),对于微量碳氢化合物组分及总烃(以甲烷计),测定范围为(0.05~50)×10-6(摩尔分数)。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634.2氢气第2部分:纯氢、高纯氢和超纯氢GB/T4842氩GB/T4844纯氦、高纯氦和超纯氦GB/T4946气相色谱法术语GB/T5274.1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的制备第1部分:称量法制备一级混合气体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979纯氮、高纯氮和超纯氮GB/T14599纯氧、高纯氧和超纯氧GB/T14850气体分析词汇GB/T43306气体分析采样导则HG/T5896高纯空气3术语和定义GB/T4946、GB/T14850、GB/T43306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总烃Total hydrocarbons指在本标准规定的测定条件下,气体中微量碳氢化合物含量的总和。
4原理采用火焰离子化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
应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天然气组成的分析
气相色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分析技术,能够用于测量天然气中各组分的含量和组成。
天然气主要由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轻烃组成,其中甲烷含量最高。
气相色谱测定天然气组成的原理是将气体样品通过进样系统引入气相色谱柱,以氢气
或氮气等惰性气体作为载气,在色谱柱上进行分离分析,进而获得气体样品中各组分的峰
值信号。
根据不同组分的峰形和相对峰面积,可以得到各组分在样品中的含量和组成。
在气相色谱分离分析中,“进样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代气相色谱仪通常
采用自动化进样系统,可以精确控制进样量和进样时间,提高分析精度和重复性。
测定天然气组成的分析过程中,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样品采集和处理。
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在处理样品之前进行采集并
保存样品的原始特性,例如压力、温度、流量等等。
2. 样品进样。
为了避免干扰和提高精度,需要在进样之前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和过滤,通常采用高压/低压两步压缩和分离技术,以避免悬浮颗粒和杂质等对分析的影响。
3. 气相色谱柱。
为了保证分析效果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需要选用合适的柱子,并
严格控制柱温、进样量、载气流量等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分离分析效果。
4. 数据处理。
在测定过程中,需要对仪器输出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常采用计
算机软件和多峰分析技术进行处理,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总之,气相色谱测定天然气组成是一种可行、稳定、高效的分析技术,可以广泛应用
于化工、石油、天然气等领域中天然气质量分析、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质量监控等方面。
奥式气体分析仪奥式气体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分析气体组分的设备。
它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化工、环境保护、生物医药、能源等领域。
本文将从奥式气体分析仪的原理、应用、优势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首先,奥式气体分析仪的原理是基于光谱学。
它利用气体中分子的吸收特征,通过对光谱吸收强度的测量和分析,可以确定气体中各种组分的浓度。
具体来说,奥式气体分析仪通过向待测气体中传递一束特定波长的光线,然后测量出光线通过气体后的强度变化,根据吸收光强的差异来推导出气体组分和浓度的信息。
奥式气体分析仪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应用于化工领域。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及时准确地监测和分析气体组分对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至关重要。
奥式气体分析仪通过连续监测气体组分和浓度,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方法,可以帮助化工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和优化生产工艺。
其次,奥式气体分析仪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而奥式气体分析仪可以对大气和水体中的气体组分进行准确测量和监测。
通过获得准确的数据,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可以制定更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此外,奥式气体分析仪在生物医药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呼吸疾病的诊断中,通过对呼出气体中各种气体成分的分析,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呼吸道疾病。
另外,在新药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奥式气体分析仪也可以用于监测和控制气体浓度,确保药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奥式气体分析仪相较于传统的气体分析仪器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具有非侵入性测量的特点,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进行分析。
其次,奥式气体分析仪具有快速响应和高灵敏度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此外,奥式气体分析仪还具有较宽的测量范围和较低的检出限,可以适应不同实际应用的需求。
综上所述,奥式气体分析仪作为一种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气体分析设备,已经在化工、环境保护、生物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几种常见气体检测技术分析气体检测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分析气体成分、浓度和特性的技术。
它在工业、环境监测、安全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气体检测技术。
1.光学传感器技术光学传感器技术是使用光学原理来检测气体成分的一种技术。
常见的光学传感器技术包括红外吸收和拉曼散射。
红外吸收技术基于气体分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被样品吸收的光强来确定气体成分的浓度。
拉曼散射技术则是通过测量光在气体中散射的强度和频率变化来分析气体成分。
2.质谱仪技术质谱仪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气体分析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样品中的气体分子通过离子化和质量分析,从而确定其质量和浓度。
质谱仪可以检测多种气体成分,并且能够处理复杂的混合气体样品。
3.电化学传感器技术电化学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气体检测技术,它基于气体与电极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来测量气体成分。
电化学传感器常用于检测一氧化碳、氧气和氮氧化物等气体。
这些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和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许多应用场景。
4.热导传感器技术热导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基于气体与传感器之间的热传导关系来测量气体成分的技术。
该传感器通常由一个电热丝和一个温度传感器组成。
当气体通过传感器时,传感器的温度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温度的变化来确定气体的浓度。
5.气体色谱技术气体色谱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气体分析技术。
它通过将气体样品通过柱子分离成不同的组分,并通过检测器来测量各组分的浓度。
气体色谱技术适用于复杂气体样品的分析,常用于环境监测、石油化工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总之,气体检测技术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和原理来检测和分析气体成分、浓度和特性的技术。
不同的技术具有不同的优点和适用场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来进行气体分析。
测试气体含量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了解和掌握测试气体含量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气体性质和特性的理解。
2. 实验原理气体含量测试是通过一系列定量化学分析方法确定气体样品中各种组分含量的实验技术。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重量法、体积法和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的原理是基于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不同的实验操作和测试方法,确定气体样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3. 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气体分析仪、电子天平、分析天平- 试剂:标准气体、标准试剂、溶液等4. 实验步骤4.1 准备工作- 清洗仪器:将实验仪器进行彻底清洗和干燥,使其达到实验要求。
- 校准仪器: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仪器的校准和调试工作。
4.2 重量法测试1. 称量法:将待测试气体样品与标准重量试剂进行反应,利用反应前后试剂的重量差来确定气体样品中某种成分的含量。
2. 挥发法:通过将待测气体样品加热,使其中的某种组分挥发,然后通过重量差计算其含量。
4.3 体积法测试1. 定容法:将气体样品固定在一个容器中,通过测量其体积和温度来确定其组分含量。
2. 比容法:将气体样品与已知体积的标准气体进行混合,通过测量混合后的总体积和标准气体的体积来计算待测气体的组分含量。
4.4 光谱法测试利用光谱仪器对气体样品进行分析,通过测量其吸收或发射的特定波长的光谱来确定其组分含量。
5. 实验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计算并比较不同方法测得的气体含量,评估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6. 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使用XXXX方法测试XXXX气体中XX 组分的含量为XXX,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并且适用于该类气体的测试。
7.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测试气体含量的实验操作,掌握了不同方法的测试步骤和技巧。
实验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XXX,但最终通过仔细调整和质量控制,得到了可靠的实验结果。
化学空气的成分测定原理化学空气的成分测定主要是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来确定空气中各种气体和气体组分的含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空气的成分。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以及其他一些稀有气体和气体微量成分组成。
其中,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两个主要组分,分别占据约78%和21%的体积。
水蒸气的含量因地理位置和季节而异,一般在0-4%之间,二氧化碳的含量在稀薄大气中约为0.04%,对于封闭环境(如室内)来说,二氧化碳的含量会稍微高一些。
常见的空气成分的测定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根据气体成分在固定填料上的分离特性,通过分析样品溶液的色谱图来确定各种气体成分的含量。
这是一种常用的、高效的气体成分分析方法。
2. 气体溶解度测定法:通过将气体与溶液接触,进而测定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从而推断空气成分的含量。
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水蒸气和氧气的含量。
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利用气体分子对特定波长的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根据吸收光的强度来确定气体成分的含量。
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4. 高压电离法:高压电离法是将空气样品置于高压电场中,通过测量空气中正负离子的电流来确定气体成分的含量。
这种方法对于微量气体成分的测定比较有效。
5. 重力法:重力法通过密度差异来测定气体成分的含量,通过从气样中吸收某些成分,然后根据样品质量的变化推算出气体成分的含量。
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水蒸气的含量。
这些方法的原理都是基于气体成分在特定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进行分离和测定。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气体成分测定,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所要测定的气体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空气是一个复杂的混合气体,在不同的环境中成分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为了准确测定空气成分,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并在测定前对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和准备。
综上所述,化学空气的成分测定原理主要涉及各种分析方法,通过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分析,可以准确测定空气中各种气体和气体组分的含量。
人工煤气组分与杂质含量测定方法
人工煤气是一种由煤炭等原料生产的可燃气体,其组分和杂质
含量的测定方法对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都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人工煤气的主要组分包括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而
杂质则可能包括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气等。
测定人工煤气的组分和杂质含量通常需要采用一系列化学分析
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测定方法:
1.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气体组分的方法,通过气相色谱仪可以对人工煤气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2. 热导法,热导法是测定气体中氢气和甲烷含量的常用方法,
通过测定气体对热的导热系数来计算其中的氢气和甲烷含量。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以用于测定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通过吸收光谱的测定来确定气体中这
两种成分的浓度。
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了气相色
谱和质谱的优势,可以对人工煤气中的各种成分进行高灵敏度的定量分析。
除了以上列举的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化学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测定人工煤气的组分和杂质含量,例如红外吸收光谱法、化学吸附法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以确保人工煤气的质量和安全性。
16液化石油气常用作化工原料及工业和民用燃料。
近年来,随着天然气的普及应用,液化石油气在民用燃料的市场份额有所减弱,然而在工业生产领域,液化石油气仍然是主要原料及燃料。
液化石油气的组分是判断液化石油气产品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的重要指标,《液化石油气》GB11174-2011及《车用液化石油气》GB19159-2012中对于液化石油气和车用液化石油气的组分均有相应质量指标要求。
同时,通过液化石油气组成数据可以计算液化石油气的相对密度、蒸气压和马达法辛烷值三项物理参数,这三项物理参数对于商品液化石油气的装卸运输、确保产品规格特性及判断作为发动机燃料时产品的适用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液化石油气组分测定方法NB/SH/T0230-2019简介《液化石油气》GB11174-2011指定液化石油气组分的试验方法为SH/T0230。
《液化石油气组成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NB/SH/T0230-2019于2019年10月1日实施,同时代替SH/T0230-1992《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 (色谱法) 》。
NB/SH/T0230-2019不仅适用于成品液化石油气中烃类组成的检测,也适用于含有含氧化合物的液化石油气中烃类和含氧化合物 (如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等) 组分的检测。
液化石油气样品含有含氧化合物主要指掺混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
二甲醚虽然也可作为燃料使用,但相当多统计数据显示当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含量较高时,会腐蚀燃气压力容器及家用燃气器具中的橡胶材料,导致橡胶材料密闭性下降,进而引发液化石油气泄漏,因此在GB11174-2011液化石油气产品规格中明确规定液化石油气中不允许添加除加臭剂以外的非烃组分,使用NB/SH/T0230-2019可直接鉴别商品液化石油气组成是否含有超标二甲醚,以判别商品液化石油气是否符合GB11174的要求。
NB/SH/T0230-2019还可用于含微量醇、醚、醛、酮的液化石油气的组成测定,如生产企业检测生产甲基叔丁基醚工艺的醚前碳四和醚后碳四样品,以判别这些试样中所含的含氧化合物含量,有利于生产工艺的质量控制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