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新课标配套作业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5
专题通关训练二大气运动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重庆一模]近地面水平方向温度分布不均匀的空气在风场的作用下发生水平平流,会引起近地面热量的水平输送,从而导致单位气块内的热量平衡发生变化。
下图示意2017年我国某高原东缘湖畔的气象站夏季平均水平热平流的日变化,正值表示气块向外输出热量,负值表示气块从外界得到热量。
该湖冬季结冰。
据此完成1~2题。
1.与正午相比,傍晚该气象站( )①水平温度梯度较小②水平温度梯度较大③水平方向风速较大④水平方向风速较小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2.冬季,该气象站水平热平流昼夜差异( )A.加大,由负转正时间提前B.加大,由正转负时间提前C.减小,由负转正时间提前D.减小,由正转负时间提前[2022·四川成都二模]下图示意不同天气条件下,祁连山某冰川区地面反射的太阳短波辐射量与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量的比值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与阴天相比,该比值晴天低的主要原因是晴天( )A.冰川积雪消融量大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C.冰川积雪消融量小D.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4.该比值7、8月最低的根本原因是( )A.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B.降水量大,云层厚度较大C.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D.风力强劲,积雪不易保留5.随着气候变暖,该比值的变化趋势是( )A.阴天增大,晴天减小B.阴天和晴天都增大C.阴天减小,晴天增大D.阴天和晴天都减小东风波是在信风带内缓慢向西移动的低压槽,多出现在南北纬5°~30°的海洋上空,以每天300~500公里的速度向西运行。
加勒比海地区的东风波轴线从地面向上稍微向东倾斜,近地面的空气在波轴后侧辐合,在波轴前侧辐散。
读加勒比海地区1 500米高空的气流流场图,完成6~7题。
6.图中阵雨带产生降水的原因是( )A.西行气流受地形阻挡B.地面受热气流上升C.低压槽东侧气流上升D.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7.图中近地面的四地中( )A.甲地此时吹东风B.丙地此时吹东南风C.丁地经历了降水过程D.乙地一天内将有降水过程下图是5 200米大本营以上四个观测点春季气温日变化统计。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大气环流与气候一、选择题下图所示区域中奥里诺科河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满布岛洲和沼泽,定期出现洪水泛滥,整个流域内降水量的时空差异大。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地区按年降水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③②① D.③①②答案 A解析③地区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湿润的东北信风遇山地抬升,在迎风坡形成大量地形雨,因此③地降水量最大;②地区离赤道较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结合1 000 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以判断,②地区年降水量大于1 000 mm,①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 000 mm。
因此三地区年降水量的大小关系为①<②<③,故A项正确。
2、1月份,①地降水特点及其成因分别是( )A.降水多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降水少受东南信风控制C.降水多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多D.降水少信风缺少地形抬升答案 D解析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①地受东北信风影响,A、B两项错误;①地地形以平原为主,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缺少地形抬升,降水少,C项错误,D项正确。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某个气压带位置关系。
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该气压带( )A.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B.滞留北半球时间小于三个月C.徘徊的纬度范围小于20°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完全一致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该气压带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A项正确;滞留北半球时间大于6个月,B项错误;图中纬线间隔是4°,徘徊的纬度范围大于20°,C项错误;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明显不一致,D项错误。
4、推测该气压带是(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该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活动范围跨南北两半球,应是赤道低气压带,B项正确。
5、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少雨 B.冬季寒冷干燥C.全年高温多雨 D.有明显的干湿季答案 C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C项正确。
专题训练(二)大气运动一、练基础小题——提速度(2018届高三·池州联考)“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被称为“旗云”。
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珠穆朗玛峰7 500 m以下被冰雪覆盖,7 500 m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
读“旗云”示意图,完成1~3题。
1.“旗云”多在( )A.阴雨天出现 B.日出前后出现DC.晴朗白天出现.晴朗夜间出现2.下列大气现象的成因与“旗云”差异最大的是( )A.山谷风 B.华北季风D .盛行西风 C.湖陆风3.据图可知,“旗云”飘动的位置( )A.越向上掀,高空风越大 B.越向下倾,高空风越小D.下倾,不易登山C.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解析:1.C 2.D 3.D 第1题,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冰晶等或者它们聚集在微尘周围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可见物。
在天气晴朗时,受太阳光照,坡面升温较快,气流沿碎石坡面对流上升,在快到达峰顶时,凝结成云。
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云高出山顶时受到高空西风的影响,形成旗云。
综合这些再看题目选项,只有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出来之后碎石才会受到太阳辐射升温,夜晚,阴雨天,日出前后或没有太阳照射,或温度低,没有气流上升,不能形成旗云。
所以本题选C。
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以看出,旗云的成因与热力环流的热力性质有关,这与山谷风、湖陆风、华北季风的形成都类似,盛行西风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两个高低气压不同而形成的风带,而两个气压带的形成皆是由动力因素而导致的,所以其成因和旗云差异最大。
所以本题选D。
第3题,分析示意图中山坡两侧的气流运动箭头指向,可以推测出旗云若上掀,则说明气流上升对流运动强,高空的风对其影响小,也就是高空风小,风力条件有利于登山;若其下倾,则说明对流运动弱,高空中的风大,这时候影响登山;旗云飘动的位置跟高空中的风力、风向有关,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与气象灾害(含选修)五年命题报告全国卷命题点考题统计题型命题分析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2023课标Ⅰ,36题,22分2023课标Ⅱ,6题,4分综合题选择题1.命题规律:全国卷近五年对本专题内容考查较多,主要集中在气温、降水、大气运动规律等方面,试题难度中等。
考核形式上选择题、综合题并重。
2.命题趋势:以最新的时事背景为材料,考查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及其成因。
气象灾害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也是备考重点。
大气的运动与降水2023课标Ⅰ,9题,4分2023课标Ⅱ,7题,4分2023全国文综,9~10题,8分选择题气压带、风带与气候2023课标Ⅱ,10~11题,8分2023课标全国,37(1)题,10分选择题综合题常见天气系统2023课标Ⅱ,4~5题,8分2023课标Ⅰ,10题,4分选择题气象灾害2023课标Ⅰ,43题,10分2023课标Ⅱ,43题,10分综合题知识体系构建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真题领悟]命题角度1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影响1.(2023·广东文综,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审题专练】获取信息解读信息题干关键词“地表”温度下降,“火山爆发”导致火山爆发后,会有大量的火山灰物质进入大气层,这些物质能反射①太阳短波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从而使②地表温度下降。
解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使地表温度下降。
答案 D命题角度2地面辐射影响2.(2023·四川文综,3~4)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
第一部分专题二基础练(2022·广东新高考)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
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
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
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 C )①对流雨多发②谷风环流较强③植被蒸腾较弱④地面蒸发旺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B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解析】第1题,汞在常温常压下易挥发,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
午后气温最高,蒸发最强;山顶与山谷温差大,同水平高度气压差异大,谷风最强,将山谷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含有汞的废气带到山顶,大气汞含量最大。
②④正确,选C。
第2题,土壤汞排放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变化,A错误;秋冬季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导致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加工过程中汞的蒸发变化幅度大,B正确;南岭在春季准静止锋更加强盛,C错误;植被的覆盖度与汞含量变幅大没有多大关系,D错误。
选B。
(2022·天津和平一模)专家统计了1991年至2020年间的气象数据,发现我国大约四分之一的地区在4月份昼夜温差达到一年中最大,17个省会级城市4月份昼夜温差超10 ℃。
下图为4月份昼夜温差超过10 ℃的前10个城市及其温差统计图。
完成3~4题。
城市西宁太原银川呼和浩特兰州拉萨沈阳昆明哈尔滨北京温差℃15.2 14.7 14.2 14.1 13.6 13.4 12.8 12.3 12.1 12.0A.频受寒冷空气侵袭B.冷暖气团在此交绥C.以晴朗天气为主D.大气逆温范围广4.该月份气温日较差大于13 ℃的城市,大多位于我国( D )A.湿润区B.半湿润区C.干旱区D.半干旱区【解析】第3题,表中城市多分布在海拔相对较高(如西宁、昆明、拉萨等)、地理位置偏内陆(如银川、呼和浩特、兰州等)和偏北方地区,4月降水少,以晴朗天气为主,白天升温快,夜间降温快,昼夜温差大,C正确。
命题点二大气运动真题再研· 明技法典例2 (2023·湖南高考)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
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
此期间该地空气垂直运动弱。
下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箭头表示对应时刻的近地面风向和风速,帕/秒是气象部门计量空气垂直运动速度的单位)。
据此完成(1)~(3)题。
(1)7日20∶00至9日20∶00,该地( B )A.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B.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C.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变化一致D.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小(2)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A )A.冷锋、反气旋B.冷锋、气旋C.暖锋、反气旋D.暖锋、气旋(3)下列四个时刻,该地污染最严重的是( C )A.7日20∶00 B.8日20∶00C.9日20∶00 D.10日20∶00【命题解读】本题组以某区域经历较强大气污染期间气象要素的变化设置考查情境,重点考查信息获取与解读、科学探究与逻辑推理能力,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
【思维点拨】核心知识· 精归纳1.图解大气运动的内在联系2.图解风力、风向的影响因素3.抓住主要因素分析区域的降水状况(1)大气运动对降水的影响①热力环流与降水形式对降水的影响城市风城市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多凝结核,城市降水多于郊区,形成雨岛效应山谷风盆地和谷地地区,在夜晚,山谷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夜雨湖陆风白天,湖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减少;夜晚,湖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形式对降水的影响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信风带一般少雨;大陆东岸地区多雨西风带多雨极地东风带少雨(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寒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少。
(5)天气系统与降水①受锋面、气旋影响,降水多。
核心考点练3 常见的天气系统(山东青岛高三期末)锋后气团性质一旦发生改变,被更后面的气团追上会形成新的锋面。
此新锋面称为副锋,原锋面称为主锋。
下图示意我国某日局部地区出现的主锋和副锋。
据此完成1~2题。
1.主锋、副锋的锋面类型分别是( )A.冷锋、冷锋B.暖锋、暖锋C.冷锋、暖锋D.暖锋、冷锋2.导致主锋锋后气团变性的主要原因是( )A.阴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气温下降B.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强,气温升高C.途经高原山地高海拔区,气温下降D.途经地面辐射更强地区,气温升高(广东茂名五校联盟联考)“热穹顶”指的是天空中热高气压区域停滞不前,并不断吸收热空气,排斥冷空气,使气温不断升高的现象。
受“热穹顶”的影响,6月,美国西北部与加拿大西南部遭遇了极端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出现49℃的高温。
下图示意“热穹顶”的形成原理。
据此完成3~5题。
3.“热穹顶”的形成过程是( )①空气压缩②空气受热抬升③气流下沉④冷空气受排斥A.②③①④B.③②④①C.①④②③D.④①③②4.“热穹顶”会造成加拿大西南部( )A.天气晴朗,空气质量较好B.空气干燥,诱发森林火灾C.日温差大,农作物生长快D.生活、生产过程中耗电减少5.“热穹顶”发生的位置具有相似性,下列地点中,最不可能发生“热穹顶”的是( )A.俄罗斯西部B.阿拉斯加C.东非高原D.东欧地区(山东临沂三模)1月6日,某天气系统过境,我国北方多地出现1966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气温。
下图示意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地形剖面与当日最低气温。
据此完成6~7题。
6.当日北方多地出现极端低温的原因可能有( )①高压势力强②锋面过境速度慢③地面辐射冷却④水汽凝华成雪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北京市当日气温相对较高,下列与其形成原因相似的地理现象是( )A.怒江河谷两岸多灌丛B.云贵高原成为夏季避暑胜地C.天山北坡出现云杉林D.长江流域盛夏出现极端高温8.(北京房山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单项选择题下图是20xx年1月15日1400(世界时)欧洲部分地区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读图,回答1~3题。
1.受图示天气系统的影响,此时可能出现大雪天气的国家有( C )A.英国、德国、法国B.挪威、瑞典、芬兰C.英国、法国、西班牙D.冰岛、丹麦、乌克兰2.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天气状况的描述,可信的是( B )A.甲地多云,气温将升高B.甲地晴朗,气温将下降C.乙地降雨,受冷锋影响D.乙地降雪,受暖锋影响3.若此时冰岛中部发生火山爆发,大量火山灰喷到空中,造成部分欧洲国家被迫关闭机场。
除冰岛外,最先关闭机场的国家(地区)会是( A )A.爱尔兰、苏格兰B.挪威、瑞典C.北爱尔兰、挪威D.英格兰、丹麦【解析】第1题,从题干中获取“1月15日”“欧洲部分地区”的信息,确定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图中有两个气旋、一个反气旋。
气旋的狭长凸出部分为低压槽,会形成锋面。
偏南部气旋的低压槽处的锋面为冷锋,冷锋过境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该锋面穿过英国、法国和西班牙,故C项对。
偏北部气旋的低压槽处为暖锋,暖锋过境可能会带来连续性的降雨,该锋面穿过挪威、瑞典、芬兰和俄罗斯,故B项错。
德国、冰岛、丹麦、乌克兰四国均不在低压槽处,不会出现降水,故A、D项错。
选C项。
第2题,1400时往往是当地气温最高的时刻,过后气温会下降。
世界时为1400时,甲、乙两地的区时是1500,气温已在下降中,A项错;甲地位于高压脊处,天气晴朗,B项对。
乙地位于暖锋的锋后,暖锋过境后气温回升,降雪的可能性较小,故C、D项错。
选B项。
第3题,根据近地面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右偏的原理判断,冰岛与欧洲大陆之间的风为北风,北风将把火山灰最先吹向爱尔兰岛和大不列颠岛北部,即爱尔兰和苏格兰。
选A项。
据澳洲网20xx年1月报道,澳大利亚某州一群妈妈决定建立第一所森林学校。
在森林学校里,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尽情享受户外活动。
这一想法得到联邦教育部的回应,称该州相关机构将于3月对这一森林学校进行考察以确定其可能性。
命题点四气候真题再研· 明技法典例4 (2022·广东高考)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
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 A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极地东风带④盛行西风带⑤东北信风带A.①③④ B.①③⑤C.②③④ D.②④⑤(2)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 C )A.寒流的范围更广B.离岸流规模更大C.暖流的势力更强D.沿岸上升流更盛【命题解读】该题组围绕北半球中高纬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为情境材料,考查信息获取与解读,知识迁移与逻辑推理能力,体现了高考考查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思维点拨】核心知识· 精归纳1.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特点来判定气候类型。
例如,终年温和湿润、温差小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全年炎热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特征;稀树草原景观反映热带草原气候;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统计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2.气候特征描述技巧分析气候特征的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如下表所示。
气候要素描述方法常用词举例气候类型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描述该地气候类型多样或单一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气温冬夏气温高低、气温的季节变化和年变化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降水冬夏降水量多少、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多或少、干或湿3.局部地区河谷干热的分析思路(1)干①降水少→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
[专题二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完成1~2题。
图Z2-1
1.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A.4月B.6月
C.7月D.8月
2.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
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
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我国杭州某茶园从日本进口了一批大功率的茶园风扇,如下图所示,图中的曲线为某一时刻等温线的空间分布图。
据此回答3~4题。
图Z2-2
3.图示时刻多出现在()
A.初秋午后B.初秋清晨
C.初春午后D.初春清晨
4.图中的电风扇在一定条件下(如图示时刻),便会自动转动起来,达到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其作用及其原理分别是()
A.防鸟;风扇转动时,使空气流动,可干扰鸟群在茶园啄食而破坏茶叶
B.防冻;风扇将高处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达到增温防霜冻的目的
C.增湿;风扇转动时,使空气不稳定,从而增加了降水的几率,达到增湿的目的
D.除虫;风扇转动时,驱赶昆虫啃噬茶叶,防止害虫繁殖
下图为世界某年某月的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5~6题。
图Z2-3
5.此季节南亚盛行风向是()
A.西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6.图中甲地气压值可能为()
A.1 000B.1 005C.1 010D.1 015
下图是40°N亚欧大陆的1月和7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
图Z2-4
7.下列各地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冬季降水较夏季偏多
B.B地内河航运发达
C.C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D地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8.有关D地叙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首都所在地
B.位于黄河流域
C.春旱、土地次生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
D.水稻是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9.图中D地年较差大于E地的原因是()
A.山地地形的影响
B.沿岸寒流的影响
C.大气环流的影响
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图Z2-5为某年9月23日12时某海域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甲、乙两点分别为图示气压中心9月21日12时和22日12时的位置(以上时间皆为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10~11题。
图Z2-5
10.此时有一艘轮船行驶到朝鲜半岛最南端,船上旗帜飘向()
A.东北B.西北
C.西南D.东南
11.按此移动速度,24小时后该气压中心最先到达()
A.鲁B.苏C.台D.闽
读某城市某时刻天气系统图,回答12~13题。
图Z2-6
12.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天气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④地气压最低B.②地风速最大
C.③地气温最高D.①地风向为西南风
13.关于②③两地间锋面剖面图的绘制,正确的是()
A B
C D
图Z2-7
二、综合题
图Z2-8
14.2012年初,欧洲西部地区遭遇极寒天气,极地冷空气沿大西洋东岸侵袭欧洲西部地区。
气象专家认为,极寒天气与北极涛动以及拉尼娜现象有关。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极涛动指的是北极地区的气压变动情况。
通常情况下,控制北极地区的气压为________压(填“高”或“低”),下图中能反映正常年份北极地区大气运动状况的是____________。
A B C D
图Z2-9
(2)图中1月份0℃等温线在①处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②处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等温线今后可能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
(3)简析欧洲西部地区地形对极地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4)简述极寒天气给欧洲带来的主要影响。
15.读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Z2-10
(1)说出图中甲、乙两个区域日照时数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说出图中乙区域西海岸的气候类型及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说出乙区域夏季大气环流的特点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