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这些,成绩提升有保证!
热点一 大气运动规律 1.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由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的特点为:①高压区等压面向高处凸,低压 区向低处凸。②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 相反,呈对称分布。如下图所示:
判读等压面关键把握以下三点: (1)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高空 相反。
答案:(1)B (2)C
热点二 等压线与常见的天气系统 某时世界海平面气压(hPa)分布(局部)
(1)读数值:根据等压线上的数值和递变规律可判读出图中任意一点 的气压值数值大小和范围以及高低气压中心。如图中丙点的气压 值为1 005 hPa<P丙<1 010 hPa,A、D两地为高压中心,B、C两地为低 压中心。
(2)风压关系: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注:同一水平面的高压与低压) (3)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气温随海拔升高也降低。
2.大气环流形成、分布及影响 (1)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2)理解大气环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大气垂直上升,空气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 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丰富;大气垂直下沉,空气温度上 升,天气晴朗,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 动和能量交换
第1讲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Nhomakorabea高考就是这么考的!
1.(2011·福建高考文综,7~9)气 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 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 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 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 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 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 图完成(1)~(3)题。
2.(2010·福建高考文综,3~4)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 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1)~(2)题。
(1)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2)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从左图中可读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自东向西增 高。从右图中可读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自南向北增高。因此, 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自东南向西北增高。第(2)题,该地区东南雪 线高度低,主要原因是东南部降水量大。
本专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2011年考查了气候风险度的影响因素、 气候变暖的影响。2010年则考查了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备考时 应侧重于热力环流的形成、近地面的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 影响等,特别是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异常天气、气候的变化、产生原 因及应对措施的分析。
③锋 面 冷 锋 : 雨 带 多 分 布 在 锋 后 , 如 ④ 地 多 为 阴 雨 天 气 , ③ 地 多 为 晴 朗 天 气
系 统 暖 锋 : 雨 带 多 分 布 在 锋 前 , 如 ① 地 多 为 阴 雨 天 气 , ② 地 多 为 晴 朗 天 气
【例2】 (2011·江苏高考,5~6)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定 风 向 (近 地 面)
(3)比风力:等压线密(疏)→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大(小)→水平气压梯度 力大(小)→风力大(小),如图中甲地风力大于乙地。
(4)析天气
①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多为阴雨天气,如图中B、C两地多为 阴雨天气。
②高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多为晴朗天气,如图中A、D两地多为 晴朗天气。
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的气流,因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 如受南北半球的西风带、东亚的东南季风、南亚的西南季风影响 的地区多降水。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气流,因温度上升,水汽 不易凝结,受其影响,天气较干燥,如受极地东风、信风控制的地区降 水较少。(如果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带来充沛的降水,如非洲马达 加斯加岛东侧沿海)
(2)若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种气压带,则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①——赤道低气压带
B.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C.③——极地高气压带
D.④——副热带高气压带
解析:第(1)题,“祈雨”应是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冷却凝结形成降 雨。近地面受热形成低压,等压面向下凸,而气温高则等温面上凸。 第(2)题,由等压面弯曲可判断,①为高压,②为低压,③为高压,④为低 压。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
(1)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 A.0.55 0.50 B.0.30 0.50 C.0.55 0.35 D.0.30 0.35 (2)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3)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 A.E B.F C.G D.H
【例1】 (2011·山东实验中学)我国典籍《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 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 渊中,寻即降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 灵,而是蕴含着某种科学道理。其主要原理对应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B (2)A (3)D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E地数值应在0.45以下,0.25以上,而F地 数值应在0.45以上,0.65以下。第(2)题,E位于四川盆地,海拔低,受冬 季风和寒潮影响小;F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海拔较高,气温低,受冬季 风影响大。第(3)题,柑橘属于亚热带作物,低温冷害对其生长影响 大,气候变暖会使纬度较高的H地柑橘生长的风险度明显降低。
(1)图中M地的风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2)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解析:第(1)题,M地的西侧有一高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为由高压指 向低压,且与M点所在等压线垂直;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可知其 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图中阴影区域位于低压槽附近,易形成锋面。 依据锋面的运动方向可判断,该锋面由冷气团推动暖气团呈逆时针方 向移动,故为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