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配套作业(解析版,新课标)
- 格式:doc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7
2 大气运动规律专题 1.练高考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2018·新课标Ⅲ卷)13 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下图为春季T4分))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1(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
推测T(2)T 8分)(分)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8(3)预测分))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4(4)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答案】(1个。
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3(2)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
(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3(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锋面气旋天气系统的概念、成因、天气变化和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试题点评】易错提醒:第(2)题中北部那个冷锋的形成解释较难,需要结合第(1)题得出的图示西北部的冷高压作答,即(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第(4)题中解释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难度较大,需要抓住气流水平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水平气压梯度力分析,该区域春季南北温差大使得气压梯度力大,导致天气系统活跃。
题。
7、6,读图,回答第百帕):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02为北半球某日4图·北京卷)2018(.6.据图推断.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平洋洋面生成台风D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热带太.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7 .小满.冬至A B .立秋DC.夏至6.B7.A 【答案】【解析】:精准分析该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和气压中心的形成。
考点定位:【试题点评】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等压线越: 思路点拨稀疏的地方,风速越小。
第二讲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自主学习1. 阅读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2. 绘制简单的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的形成原因。
3. 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4. 分析季风的形成原因和对气候的影响。
1. (2018·江苏高考)图2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双选)( )图1图2A. ①—甲B. ①—丙C. ②—乙D. ②—丁(2018·江苏高考)2019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右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读图,回答第2题。
2. 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3. (2018·江苏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 093 m)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主要有、、;该地在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
4. (2018·江苏高考)图1为北非简图,图2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
读图,回答问题。
图1图2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什么?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5. (2018·江苏高考)下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专题练习 ( 二)大气运动规律、天气与天气[ 读图填图·回扣基础]1.等压线图的判读(1)写出图中 A、 B、 C、 D代表的气压场名称:A 高气压、B 低气压、 C高压脊、 D低压槽。
(2)判断甲、乙、丙三地的风向:甲西寒风、乙东寒风、丙南风 ( 偏南风 ) 。
(3)比较甲、乙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原由。
提示:甲地风力比乙地大。
甲地等压线比乙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比乙地大。
(4)图中四城市正当阴雨天气的是长沙、扬州,并说明原由。
提示:长沙位于冷锋锋后,扬州位于暖锋锋前。
(5)描绘石家庄此时到将来几日的天气变化。
提示:此时石家庄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明朗,随后受冷锋控制,出现狂风、降温、阴雨( 雪 ) 等天气,随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高升,天气转晴。
2.等温线图的判读(1)图 1 所示世界年均匀气温散布的基本规律有:①从低纬度向极地渐渐降低;②气温的散布与纬线其实不完整一致,在海陆交汇处多曲折。
(2)世界上最热的大洲是非洲,最冷的地方向于南极洲。
(3) 亚洲中部青藏高原地域,均匀气温在0 ℃以下,比同纬度地域低10 ℃多,这是因为地势高,均匀海拔在 4 000 m 以上。
(4)因为北半球海陆交织散布、地势起伏较大,故等温线不如南半球的平直。
(5)图 1 中 A 处等温线向北 ( 或低纬 ) 凸出,原由是受秘鲁寒流影响。
(6)图 2 所示地区位于北 ( 南、北 ) 半球,原由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7)此时图 2 所示地区正当夏 ( 季节 ) 。
判断原由是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大海。
3.天气资料图的判读(1)图 1:热带季民风候,各月均温在15 ℃以上,降水季节分派不均,最多降水量月超600mm。
即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2)图 2 和图 4:亚热带季民风候,最冷月 (1 月 ) 均温在 0 ℃~ 15 ℃之间,降水较少,最热月在 7 月,且降水许多。
即夏天高温多雨,冬天低温少雨。
专题通关训练二大气运动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重庆一模]近地面水平方向温度分布不均匀的空气在风场的作用下发生水平平流,会引起近地面热量的水平输送,从而导致单位气块内的热量平衡发生变化。
下图示意2017年我国某高原东缘湖畔的气象站夏季平均水平热平流的日变化,正值表示气块向外输出热量,负值表示气块从外界得到热量。
该湖冬季结冰。
据此完成1~2题。
1.与正午相比,傍晚该气象站( )①水平温度梯度较小②水平温度梯度较大③水平方向风速较大④水平方向风速较小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2.冬季,该气象站水平热平流昼夜差异( )A.加大,由负转正时间提前B.加大,由正转负时间提前C.减小,由负转正时间提前D.减小,由正转负时间提前[2022·四川成都二模]下图示意不同天气条件下,祁连山某冰川区地面反射的太阳短波辐射量与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量的比值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与阴天相比,该比值晴天低的主要原因是晴天( )A.冰川积雪消融量大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C.冰川积雪消融量小D.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4.该比值7、8月最低的根本原因是( )A.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B.降水量大,云层厚度较大C.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D.风力强劲,积雪不易保留5.随着气候变暖,该比值的变化趋势是( )A.阴天增大,晴天减小B.阴天和晴天都增大C.阴天减小,晴天增大D.阴天和晴天都减小东风波是在信风带内缓慢向西移动的低压槽,多出现在南北纬5°~30°的海洋上空,以每天300~500公里的速度向西运行。
加勒比海地区的东风波轴线从地面向上稍微向东倾斜,近地面的空气在波轴后侧辐合,在波轴前侧辐散。
读加勒比海地区1 500米高空的气流流场图,完成6~7题。
6.图中阵雨带产生降水的原因是( )A.西行气流受地形阻挡B.地面受热气流上升C.低压槽东侧气流上升D.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7.图中近地面的四地中( )A.甲地此时吹东风B.丙地此时吹东南风C.丁地经历了降水过程D.乙地一天内将有降水过程下图是5 200米大本营以上四个观测点春季气温日变化统计。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与气象灾害(含选修)五年命题报告全国卷命题点考题统计题型命题分析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2023课标Ⅰ,36题,22分2023课标Ⅱ,6题,4分综合题选择题1.命题规律:全国卷近五年对本专题内容考查较多,主要集中在气温、降水、大气运动规律等方面,试题难度中等。
考核形式上选择题、综合题并重。
2.命题趋势:以最新的时事背景为材料,考查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及其成因。
气象灾害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也是备考重点。
大气的运动与降水2023课标Ⅰ,9题,4分2023课标Ⅱ,7题,4分2023全国文综,9~10题,8分选择题气压带、风带与气候2023课标Ⅱ,10~11题,8分2023课标全国,37(1)题,10分选择题综合题常见天气系统2023课标Ⅱ,4~5题,8分2023课标Ⅰ,10题,4分选择题气象灾害2023课标Ⅰ,43题,10分2023课标Ⅱ,43题,10分综合题知识体系构建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真题领悟]命题角度1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影响1.(2023·广东文综,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审题专练】获取信息解读信息题干关键词“地表”温度下降,“火山爆发”导致火山爆发后,会有大量的火山灰物质进入大气层,这些物质能反射①太阳短波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从而使②地表温度下降。
解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使地表温度下降。
答案 D命题角度2地面辐射影响2.(2023·四川文综,3~4)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
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目录12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2【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核心提炼·考向探究】61.大气受热过程62.气温73.逆温8【题型特训·命题预测】11考点二大气运动与降水11【真题研析·规律探寻】11【核心提炼·考向探究】161.降水162.三圈环流183.水平运动——风19【题型特训·命题预测】19考点三世界气候及其影响22【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2【核心提炼·考向探究】271.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272.气候类型的分布283.气候类型的判读284.气候特征描述305.气候的影响31【题型特训·命题预测】31考点四天气系统和气象灾害33【真题研析·规律探寻】33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381.天气系统382.天气系统与天气判断393.气象灾害40【题型特训·命题预测】40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2023·全国乙卷)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
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降水多B .受海洋影响强C .风力强D .受山地影响强2.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 )A.雨雪天气B.温带气旋C.晴朗天气D.冷锋过境【解析】1.2.【答案】1.B 2.C(2022·辽宁卷)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
左图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
右图为各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A.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最高气温低B.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C.夜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D.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4.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是由于()A.冷空气聚集多B.水汽蒸发强C.海平面气压低D.降水量较大5.古杨树赛场夜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多出现在天气图中的()A.等压线稀疏区B.气旋大风区C.等压线低值中心D.气旋降水区【解析】3.4.5.【答案】3.D 4.A 5.A(2021·广东卷)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命题点四气候真题再研· 明技法典例4 (2022·广东高考)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
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 A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极地东风带④盛行西风带⑤东北信风带A.①③④ B.①③⑤C.②③④ D.②④⑤(2)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 C )A.寒流的范围更广B.离岸流规模更大C.暖流的势力更强D.沿岸上升流更盛【命题解读】该题组围绕北半球中高纬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为情境材料,考查信息获取与解读,知识迁移与逻辑推理能力,体现了高考考查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思维点拨】核心知识· 精归纳1.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特点来判定气候类型。
例如,终年温和湿润、温差小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全年炎热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特征;稀树草原景观反映热带草原气候;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统计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2.气候特征描述技巧分析气候特征的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如下表所示。
气候要素描述方法常用词举例气候类型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描述该地气候类型多样或单一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气温冬夏气温高低、气温的季节变化和年变化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降水冬夏降水量多少、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多或少、干或湿3.局部地区河谷干热的分析思路(1)干①降水少→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
[专题二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完成1~2题。
图Z2-1
1.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
A.4月B.6月
C.7月 D.8月
2.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
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
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我国杭州某茶园从日本进口了一批大功率的茶园风扇,如下图所示,图中的曲线为某一时刻等温线的空间分布图。
据此回答3~4题。
图Z2-2
3.图示时刻多出现在( )
A.初秋午后 B.初秋清晨
C.初春午后 D.初春清晨
4.图中的电风扇在一定条件下(如图示时刻),便会自动转动起来,达到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其作用及其原理分别是( )
A.防鸟;风扇转动时,使空气流动,可干扰鸟群在茶园啄食而破坏茶叶
B.防冻;风扇将高处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达到增温防霜冻的目的
C.增湿;风扇转动时,使空气不稳定,从而增加了降水的几率,达到增湿的目的
D.除虫;风扇转动时,驱赶昆虫啃噬茶叶,防止害虫繁殖
下图为世界某年某月的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5~6题。
图Z2-3
5.此季节南亚盛行风向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6.图中甲地气压值可能为( )
A.1 000 B.1 005 C.1 010 D.1 015
下图是40°N亚欧大陆的1月和7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
图Z2-4
7.下列各地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冬季降水较夏季偏多
B.B地内河航运发达
C.C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D地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8.有关D地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首都所在地
B.位于黄河流域
C.春旱、土地次生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
D.水稻是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9.图中D地年较差大于E地的原因是( )
A.山地地形的影响
B.沿岸寒流的影响
C.大气环流的影响
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图Z2-5为某年9月23日12时某海域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甲、乙两点分别为图示气压中心9月21日12时和22日12时的位置(以上时间皆为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10~11题。
图Z2-5
10.此时有一艘轮船行驶到朝鲜半岛最南端,船上旗帜飘向( )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11.按此移动速度,24小时后该气压中心最先到达( )
A.鲁 B.苏 C.台 D.闽
读某城市某时刻天气系统图,回答12~13题。
图Z2-6
12.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天气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④地气压最低 B.②地风速最大
C.③地气温最高 D.①地风向为西南风
13.关于②③两地间锋面剖面图的绘制,正确的是( )
A B
C D
图Z2-7
二、综合题
图Z2-8
14.2012年初,欧洲西部地区遭遇极寒天气,极地冷空气沿大西洋东岸侵袭欧洲西部地区。
气象专家认为,极寒天气与北极涛动以及拉尼娜现象有关。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极涛动指的是北极地区的气压变动情况。
通常情况下,控制北极地区的气压为________压(填“高”或“低”),下图中能反映正常年份北极地区大气运动状况的是____________。
A B C D
图Z2-9
(2)图中1月份0℃等温线在①处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②处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等温线今后可能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
(3)简析欧洲西部地区地形对极地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4)简述极寒天气给欧洲带来的主要影响。
15.读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Z2-10
(1)说出图中甲、乙两个区域日照时数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说出图中乙区域西海岸的气候类型及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说出乙区域夏季大气环流的特点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专题限时集训(二)
1.D 2.A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知7月份该地辐射差额最大,但8月辐射差额为0,7—8月仍为正值,因此8月气温最高。
第2题,气温除了受该地辐射差额影响外,还通过大气环流、大洋环流等方式与其他地区进行热量交换,保证了该地的热量平衡,使温度不至于持续降低。
3.D 4.B [解析] 第3题,茶树为亚热带地区的农作物,根据该地区气温季节变化及图示气温数值与逆温特点判断,图示时刻多出现在初春清晨。
第4题,初春清晨,近地面温度较低,风扇将高处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可达到增温防霜冻的目的。
5.D 6.B [解析] 第5题,结合气压场分布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受亚洲高压影响南亚地区盛行东北风。
第6题,甲地位于南美大陆,此时为夏季,气压较低,其外围等压线为1008,根据闭合等值线的判读,甲的取值范围为1 002<甲<1 008,根据选项即可得出结论。
7.D 8.C 9.C [解析] 第7题,结合经纬网知A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终年降水稀少;B位于日本,河流短促,内河航运不发达;C地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8题,D地位于华北地区,春季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春旱、土地次生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
第9题,D、E两地分别受季风和西风带影响,D地年较差大于E地。
10.C 11.B [解析] 第10题,图示天气系统为北半球气旋,朝鲜半岛最南端位于气旋的北部,盛行东北风,船上旗帜应飘向西南。
第1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判断该天气系统向西北移动,依据甲乙间距离判断出速度后可知,24小时后该气压中心最先到达江苏。
12.C 13.D [解析] 第12题,由图示信息知该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四地中④气压最高;②地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③地接近低气压中心且位于暖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最高;结合锋面分布知①处为西北风。
第13题,②③两地之间为暖锋,②位于锋前,③位于锋后,据此判断出结论。
14.(1)高 C
(2)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盛行风北
(3)北部山脉呈南北向分布,中部平原广阔,有利于极地冷空气南下;南部有多列近东西向山脉,阻挡极地冷空气进一步南下。
(4)极寒天气使欧洲越冬作物遭受冻害,牧草减产;通信和电力供应中断;交通运输受阻;建筑物被摧毁;民众面临食品紧缺甚至冻伤、冻死等。
15.(1)甲地日照时数较少,原因是全年盛行西风,降水较多;乙地日照时数较多,原因是夏季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少。
(2)该地区为地中海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充足;不利影响:夏季降水少,水分不足。
(3)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