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350.50 KB
- 文档页数:7
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理论编辑词条快速导航目录•1理论简介•2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3权力支配需要Need for Power•4亲和需要 Need for Affiliation•5高需求类型与领导素质•6对成就需要理论的评价1理论简介成就需要理论,又称“三种需要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 1917年-1998年)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
麦克利兰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结论说,人类的许多需要都不是生理性的,而是社会性的,而且人的社会性需求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得自于环境、经历和培养教育等。
很难从单个人的角度归纳出共同的、与生俱来的心理需要。
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的需求当然就不同,所谓“自我实现”的标准也不同。
他认为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有成就需要、亲和需要、权力需要三种平行的需要,这三种需要在人们需要结构中有主次之分,作为人们的主需求在满足了以后往往会要示更多更大的满足,也就是说拥有权力者更追求权力、拥有亲情者更追求亲情、而拥有成就者更追求成就。
同时,由于他认为其中成就需要的高低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人就称其理论为成就需要理论。
麦克利兰有一个著名的冰山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他把人的素质描绘成一座冰山,这座冰山分为水面之上的和水面之下两个部分。
水上的部分是表象特征,指的是人的知识和技能,通常容易被感知和测量。
水下的部分是潜在特征,主要指的是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潜在特质、动机等,这部分特征越到下面越不容易被挖掘与感知。
麦克利兰指出,预测业绩的最好因素不是诸如学历、技能等外在条件,而是人的深层素质,也就是水下的冰山部分。
经过深入研究之后,麦克利兰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从根本上影响个人绩效的是素质(competency),具体来说就是类似“成就动机”、“人际理解”、“团队影响力”等因素。
(1)基本观点
麦克利兰将人的高级需要分为权力需要、归属需要、成就需要,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这三种需要或动机。
①权力需要:权力需要是影响和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欲望。
具有较高全力需要的人对影响和控制别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这种人总是追求领导者的地位。
②归属需要:归属需要是指建立友好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欲望。
具有高归属需要的人努力寻求有爱,喜欢合作性的而非竞争性的环境,渴望有高度相互理解的关系。
③成就需要:成就需要是追求卓越以实现目标的内驱力。
(2)对管理的启示
①在人员的选拔和安置上,通过测量和评价一个人动机体系的特征对于如何分派工作和安排职位有重要的意义。
②由于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了解员工的需要与动机有利于合理建立激励机制。
③麦克利兰认为动机是可以训练和激发的,因此可以训练和提高员工的成就动机,以提高生产率。
(3)评价
①成就需要理论从同一层面提示三类需要,更有效地分析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类型需要对行为方式的影响,克服了马斯洛理论中各层次仅为单一类型需要的缺陷。
②成就需要理论从需要性质的不同揭示其对人的不同激励方向,不论这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它都具有激励作用,甚至经常得到满足的需要,对人更具有激励作用。
③成就需要理论从后天形成的社会性基础上,提示了教育对于需要培养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于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
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
他对这三种需求,特别是成就需求做了深入的研究。
目录成就动机理论比较著名的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威廉·阿特金森。
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
其次,由于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了解员工的需要与动机有利于合理建立激励机制。
再次,麦克利兰认为动机是可以训练和激发的,因此可以训练和提高员工的成就动机,以提高生产率。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提出了需要、期望,诱因价值的综合动机理论,把人的动机的情感方面与认知方面统一起来,并用数学模式简明地表述出来,揭示出了影响成就动机的某些变量和规律,并用实验检验,证实了其理论假设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编辑本段成就需要综述(NeedforAchievement)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
个体的成就需求与他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政府的发展程度有关,社会风气也制约着人们的成就需求。
主要特点麦克利兰发现高成就需求者有三个主要特点:1、高成就需求者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
他们不满足于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和随遇而安,而总是想有所作为。
他们总是精心选择自己的目标,因此,他们很少自动地接受别人——包括上司——为其选定目标。
除了请教能提供所需技术的专家外,他们不喜欢寻求别人的帮助或忠告。
成就动机理论的大师-麦克利兰成就动机理论的大师:麦克利兰进入管理学领域的心理学家相当多,麦克利兰就是其中十分杰出的一位。
他对人类动机和激励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提出了成就需要、亲和需要、权力需要三种需要并存的学说。
在这一基础上,他运用主题统觉测验方法,归纳出成就需要引发的动机因素,形成了测定“杰出”和“平庸”差别的量化标准。
在领导问题上,他对权力需要的个人化和社会化两种表现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
在胜任素质研究上,他的贡献最大,形成了标准化的通用素质测评体系,影响遍及全世界,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产生了无可替代的效应。
他的许多观点,至今还在管理现实中振聋发聩。
作为成就动机理论的集大成者,麦克利兰与马斯洛、斯金纳等人并列,在管理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成就动机理论的奠基人在管理学领域,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larence McClelland,1917-1998)与马斯洛等心理学家齐名。
他在心理学领域耕耘达57年之久,其研究涉及到需要和动机、权力和领导、激励和成就等多个方面。
麦克利兰于1917年5月20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的弗农山庄(Mt. Vernon)。
他的父亲是一位卫理公会教派的牧师,曾在伊利诺伊州杰克逊维尔市(Jacksonville)的女子学校麦克默瑞学院(McMurray College)担任校长。
麦克利兰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二。
在父亲的影响下以及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麦克利兰从小学习就非常刻苦且成绩优异。
1933年,麦克利兰中学毕业。
1935年,他进入韦斯利昂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学习心理学,1938年获得学士学位。
同年7月,麦克利兰与夏普莱丝(Mary Sharpless)结婚,次年获得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心理学硕士学位。
此后,麦克利兰又用两年的时间在美国著名学府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继续深造,并且在24岁时就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
成就动机理论333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的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越他人的动机。
成就动机的理论,如今有两个比较著名的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威廉·阿特金森。
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
力和亲和的需求。
其次,由于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了解员工的需要与
动机有利于合理建立激励机制。
阿特金森指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力求顺利的动机,另一类就
是防止失利的动机。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就是以获取成就,所以它们可以挑选有所成就的任务,而顺利概率为99%的任务就是它们最有可能挑选的。
防止失败者则就是女性主义于挑
选费城难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顺利的几率大约就是50%时,他们可以正视着项任务。
成就动机是一个个体追求着个体价值的最大化,或者在追求自我价值的时候,通过方
法达到最完美的状态。
它是一种内在驱动力的体现,同时也能够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活动,
思考方式,并且是一种长期的状态。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2008-01-04 09:58:48)转载▼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McClell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ory),也称三种需要理论(Three needs theory)、成就需要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于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友谊的需求。
其中成就需要最为重要。
(1)权利需要具有较高权利欲望的人,从施加影响和控制他人中得到极大的满足感,热衷于追求领导者的地位。
对于高权利需要者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在组织中的威信和影响力,而不是工作绩效。
(2友谊需要友谊需要又叫合群需要,是指人们对于良好人际关系、真挚情感和友谊的追求,能够从社会交往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在工作中,高友谊需求的人希望在平静、和谐的组织而不是竞争激烈的组织中工作。
(3)成就需要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功有强烈的需求,经常思考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
下面通过一个表格来说明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交往需要的区别高成就需要者高权力需要者高合群需要者希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更有成希望影响别人渴望友谊绩喜欢能独立负责、可以获得信息反馈和中度冒险的工作环境喜欢竞争性和地位取向的工作环境喜欢合作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应着创业精神对应着领导2.对成就需要的分析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往往具有如下三种性格特征:(1)谨慎地设定挑战性的目标。
他们对成功有强烈的需要,但同时也担心失败,倾向于设定与自己能力相当的、中等难度的目标,对风险采取了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
因为如果目标过低,伴随着成功的是较少的成就满足感;而目标过高,则风险很大,成功的机会过于渺茫,会使他们难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不依赖偶然的机遇坐享成功。
麦克利兰的需求理论麦克利兰的需求理论(McClelland’s Need Theory)是一种人格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其认为有必要的3种需要的驱动:成功/安全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 ,N-Ach),亲属/联系需要(Need for Affiliation ,N-Aff)和权力/影响力需要(Need for Power ,N-Pow)。
这3种需要的有强有弱,麦克利兰认为,每个人在这3个需要中都占有不同的比重。
麦克利兰的需求理论是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它受到了无数专业人士和大众的热捧。
基于这一理论,研究批判家不仅仅关注于一个人如何成长和发展,还关注于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中,其核心需求如何被激发满足。
麦克利兰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成功/安全性需求(N-Ach)是一个人最显著的需求,它可以激发一个人拥有极大的积极动机,去创造职业和个人的成就,以满足其需要。
此外,它也激发人们朝自己设定的期望学习新技能。
然而,当挑战过大,一个人的能力完全无法满足其要求,就会导致挫折感和失去自信。
亲属/联系需要(N-Aff)是其次,它激发一个人去追求情感支持和朋友关系,追求被社会承认和交流的机会。
如果一个人的这种需求未被满足,也将产生挫折和焦虑感。
最后,权力/影响力需要(N-Pow)驱使一个人去塑造一个有影响力的个性,去获得权利和学习支配物和人的能力。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支配话语权和权力感,他也会发生挫折感和焦虑。
因此,麦克利兰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有着不同强度的3个核心需求。
正确理解和满足个体的这3个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心地拥有积极的成长和发展,而未能满足这3个需求,则很可能导致挫折和焦虑感。
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前言: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到奥尔德弗的ERG需要理论再到麦克里兰的显示性需要理论,在激励理论的研究方面,专家学者是不断丰富和完善的。
比如,成就需要理论,这是有美国心理学家麦克莱兰研究提出的激励需要理论,是激励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个人与环境存有某种关系,从而产生需要与动机。
一、成就需要理论的基本内容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有对成就、权力、社交这三个方面有着很强的追求,因此,就会产生对成就的需要、对权力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在这些需要的驱动下,在工作情景中就会有行为动机,形成很强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大量研究,麦克莱兰对这三类基本需求作了如下的描述:(1)权力需要。
具有较高权力欲望的人对影响和控制别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这种人总是追求领导者的地位。
他们常常表现出喜欢争辩、健谈、直率和头脑冷静;善于提出问题和要求;喜欢教训别人、并乐于演讲。
麦克利兰还将组织中管理者的权利去分为两种:一是个人权力。
追求个人权利的人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围绕个人需要行使权力,在工作中需要及时的反馈和倾向于自己亲自操作,并提出一个管理者,若把他的权利形式建立在个人需要的基础上,不利于他人来续位。
二是职位性权力。
职位性权力要求管理者与组织共同发展,自觉的接受约束,从体验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满足。
(2)友谊需要。
麦克利兰的友谊需要与马斯洛的感情上的需要和阿尔德弗得关系需要基本相同。
麦克利兰指出,注重友谊需要的管理者容易因为讲究交情和义气而违背或不重视管理工作原则,从而会导致组织效率下降。
(3)成就需要。
具有成就需要的人,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同样也担心失败;他们乐意,甚至热衷于接受挑战,往往为自己树立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他们敢于冒风险,又能以显示的态度对待冒险,绝不会以迷信和侥幸心理对待未来,而是要通过认真的分析和估计;他们愿意承担所作的工作的个人责任,并希望得到所从事工作的明确而又迅速的反馈。
成就需求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把人的高级需要分为三类,即权力、社交和成就。
在实际生活中,一个组织有时因配备了具有高成就动机需要的人员使得组织成为高成就的组织,但有时是由于把人员安置在具有高度竞争性的岗位上才使组织产生了高成就的行为。
麦克利兰认为前者比后者更重要。
高成就需要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并且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激励员工成就需要的培训方法来提高生产率,和为在出现高成就需要的工作时培养合适的人才。
成就需求理论也称激励需要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集中研究了人在生理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的需要状况,特别对人的成就需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内容型激励理论——成就需要激励理论。
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它更侧重于对高层次管理中被管理者的研究,如他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生存、物质需要都得到相对满足的各级经理、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以及科学家、工程师等高级人才。
由于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的这一特点,它对于企业管理以外的科研管理、干部管理等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麦克利兰认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交往需要是人的最主要的三种需要。
成就需要的高低对一个人、一个企业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该理论将成就需要定义为:根据适当的目标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一种内驱力。
该理论认为,有成就需要的人对胜任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同样,他们也担心失败,他们乐意甚至热衷于接受挑战,往往为自己树立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他们敢于冒风险,又能以现实的态度对付冒险,绝不以迷信和侥幸心理对付未来,而是对问题善于分析和估计。
他们愿意承担所作工作的个人责任,但对所从事的工作情况希望得到明确而又迅速的反馈。
这类人一般不常休息,喜欢长时间的工作,即使真出现失败也不会过分沮丧。
一般来说,他们喜欢表现自己。
成就需要强烈的人事业心强,喜欢那些能发挥其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