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理重点图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19
教材分析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它反映的是少年儿童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寻找春天的足迹、迎接春天的到来。
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歌曲中最主要的就是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帮助学生准确的演唱歌曲,并解决歌曲中“嘀哩哩嘀哩嘀哩哩”有难度的乐句。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春天来临时欢欣喜悦的心情。
能力目标: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春天,表演歌曲。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以轻快的声音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歌曲,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难点是:引导学生以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X X X X X ∣X X X O ∣XX X X X ∣X —‖这一乐句。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认真看图片,看完告诉老师你觉得图片描述的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瞧!美丽的春姑娘已经飞进我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吧。
二、节奏练习师:a简单回想我们学过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等。
b请同学们主动举手读节奏。
C全班一起读节奏。
师:今天春天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a老师用学生喜欢的语言引导学生掌握新的节奏型并和同学们一起练习。
b用小鸟的叫声读节奏学生更加有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从而解决新节奏。
c加上音符一起来唱歌曲中的重点一句,从而解决这个重点,为下面学歌曲做好铺垫。
3、学习歌曲师:小朋友真聪明,帮老师解决了难题。
为了表示感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名字叫《嘀哩嘀哩》。
1)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还有什么景色?播放《嘀哩嘀哩》2)看了以后问学生,春天在哪里呢?(学生回答)刚才我们在欣赏的时候,老师就发现一些同学忍不住唱了起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随音乐唱歌曲吧。
师:老师提两个小小的要求:①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②用什么样的表情?师:刚才唱了《嘀哩嘀哩》,你认为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呢?引导学生用活泼、明亮、有弹性的声音唱,就像小黄鹂的歌声一样。
《嘀哩嘀哩》一、教材分析: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歌曲节奏轻快活泼,旋律优美动听,生动的表现了孩子们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歌曲为大调式,两段体结构。
A段主题很精练,几个小节就把儿童热爱春天,向往春天的感情生动的表现出来,成为贯穿全曲发展的基础,三段歌词用同头换尾重复的方法,描绘寻春的心情,和新春的画面。
B段,歌词、节奏、调性上都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小黄鹂引出“嘀哩嘀哩”的啼叫的描摹,采用下四五度混合的自由模进的手法形成高潮,444 45|66 60| 222 22 |5 —|111 12 |33 30 |55..5.55..|2 —|结尾一句音调与A段的尾句相合,5 6 5 6 | 5 4 3 1| 5 . 0 3 0 | 2 1 0 ||休止符的运用更增添了喜悦和风趣。
二、设计理念本课通过“春之舞进入春天”,“春之声表现春天”,“春之乐唱春天”,“创设情景演春天”,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气氛。
通过看、想、说、演、听、唱等直观手段和体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小组合作为载体,以音乐实践为羽翼,给学生营造一个丰富、直观、生动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氛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人文性、综合性、愉悦性和主体性。
三、教学目标1、能够用欢快、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嘀哩嘀哩》,能创编舞蹈动作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2、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意境,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春天到来时的愉快心情。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2、难点:A、歌曲中模仿小黄鹂叫声的节奏型: B、休止符的准确运用。
三年级音乐《嘀哩嘀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嘀哩嘀哩》,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歌曲《嘀哩嘀哩》,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歌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嘀哩嘀哩》,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高的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嘀哩嘀哩》的音频文件、歌词图片等。
2. 教学用具:钢琴、吉他等乐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春天,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春天的感受。
2. 新课导入:介绍歌曲《嘀哩嘀哩》的创作背景和歌词意义。
3. 学唱歌曲:先教唱第一段歌词,让学生跟随音乐哼唱。
逐步教授第二、三段歌词,让学生学会整首歌曲。
4. 歌曲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注意纠正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错误。
5. 课堂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演唱成果。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课后自行练习,提高音乐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歌曲《嘀哩嘀哩》,感受春天的美好。
2. 练习演唱歌曲《嘀哩嘀哩》,注意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
3. 观察身边的植物,感受春天的气息,下周课堂上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学习、讨论和练习歌曲。
2. 运用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歌曲。
3. 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复习歌曲《嘀哩嘀哩》的歌词,注意纠正上一节课遗留的音高和节奏问题。
3. 教授歌曲的旋律,让学生跟随音乐哼唱。
4. 分组练习,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演唱,其他组成员进行评价。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八、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演唱水平及团队协作能力。
《嘀哩嘀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三课《嘀哩嘀哩》。
教材分析: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它反映的是少年儿童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寻找春天的足迹、迎接春天的到来。
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嘀哩嘀哩》又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曲,有的学生已经会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把握也有一定的能力。
针对这首歌曲,最主要的就是运用孩子们感兴趣。
设计意图:整个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关注学生行为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真情投入和创新参与。
教学一开始和学生一起欣赏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片,让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到春天的气息,然后再进行歌曲教学等教学活动,最后,教师提供多种参与情景、条件使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来创作表现春天。
使学生对歌曲、对春天有新的认识,真正体会春天的音乐,春天的快乐。
教学目标: 1.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灵活清晰的咬字吐字来演唱歌曲《嘀哩嘀哩》。
2.演唱歌曲《嘀哩嘀哩》,感受歌词和旋律的欢乐情绪和孩子们对美丽春天的向往和赞美,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并能感受春天的美、体验春天的美、表现春天的美教学难点:歌曲的第五、六句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 2 ? 3 4 ?5 — ? 5 4 ? 3 2 ? 1 —∥同学你们好老师您好!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两个谜语,看哪位同学能快速的说出谜。
1、师: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
答案:小雨 2、师:白肚皮,黑羽毛,尾巴像把小剪刀,捉害虫,保庄稼,还是一只报春鸟。
答案:小燕子师:出示课件图片让学生看。
师:同学们,看到刚才的场景让你想到了什么?生:春天来了!师:那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看到的春天都有什么呢?生:小草花儿柳树...... 师:春天,桃花开了,树木长出了新的嫩叶,燕子飞回来了,到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花红、树绿、太美了,你喜欢吗?生:喜欢。
七年级下册英语总结U3的知识点思维导图在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中,Unit 3是关于“Food and Drinks(食物和饮料)”的学习内容。
本文将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等,方便同学们回顾和复习。
一、词汇Unit 3中的常用词汇主要涵盖了食物和饮料的名称,以及描述颜色、口味和口感的形容词等。
以下是相关单词和短语:Food(食物):hamburger(汉堡包)、pizza(比萨)、noodles(面条)、meat(肉)、vegetables(蔬菜)、fruit(水果)等。
Drinks(饮料):water(水)、juice(果汁)、milk(牛奶)、tea(茶)、coffee(咖啡)、soda(苏打水)等。
Adjectives(形容词):spicy(辣的)、salty(咸的)、sweet (甜的)、sour(酸的)、bitter(苦的)、fresh(新鲜的)、tasty (美味的)等。
二、语法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名词的复数形式、可数和不可数名词的用法,以及用“have”表述身体状况和口感等。
以下是相关的语法知识点:1.名词的复数形式。
通常情况下,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在词尾加“s”,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如:a.以“s、x、ch、sh”结尾的名词,在末尾加“es”,如boxes、watches、buses、dishes等。
b.以“y”结尾的名词,将“y”变成“i”,再加“es”,如parties、cherries、buddies等。
2.可数和不可数名词的用法。
可数名词有明确的数量,可以用数字或数量词进行表示,如“two apples”、“five books”等;不可数名词则没有明确的数量,不能用数字进行表示,如“water”、“bread”等。
3.用“have”表述身体状况和口感。
在表达身体状况和口感时,可以使用“have”这个动词,如:a.I have a headache.(我头疼。
《嘀哩嘀哩》教案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嘀哩嘀哩》
教材分析:
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它反映的是少年儿童通过大自然的变化,寻找春天的足迹,迎接春天的到来。
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嘀哩嘀哩》又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曲,有的学生已经会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把握也有一定的能力。
针对这首歌曲,最主要的就是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帮助学生准确的演唱歌曲“嘀哩哩嘀哩嘀哩
哩”有难度的乐句。
教学目标:
1、用欢乐的语气演唱《嘀哩嘀哩》,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并教育
同学们热爱大自然。
2、连贯流畅并且朗朗上口,“嘀哩哩”处要富有弹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以轻快的声音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歌曲,表过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以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
X X X X X | X X X 0 | X X X X X | X -- ||这一乐句。
教学用具与相关资料准备:
多媒体、琴
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思路:。
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嘀哩嘀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嘀哩嘀哩》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歌曲,选自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材。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活泼的节奏和富有感染力的旋律,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欢畅,充满活力;第二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曲的表现手法和音乐语言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演唱过程中,对学生们的音准、节奏、合唱协作等方面仍有较高要求。
此外,学生们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深入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嘀哩嘀哩》,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2.过程与方法:学会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知识与技能: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体会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音准。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变化和合唱协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春天的图片和音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
2.新课教学:(1)讲解歌曲背景,介绍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2)教唱歌曲,重点讲解音准、节奏,引导学生跟唱。
(3)分组练习,加强合唱协作,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巩固练习:(1)进行歌曲接龙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2)选取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进行对比欣赏,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4.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表现手法和音乐语言。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