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风湿病和教你看化验单
- 格式:ppt
- 大小:7.11 MB
- 文档页数:59
看懂化验单(蛮有归纳性的,学医的有必要把此当珍藏版呵呵)一,尿常规二,血常规三,其他检查五,生化检测检验项目英文缩写正常值范围临床意义二,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SGPT/ALT0-40U/L①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引起的肝病肝细胞坏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梗。
③轻度增高胆道阻塞性疾病。
三,总胆红质素T-BIL0~18.8umo1/1总胆红素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直接胆红素D-BIL0~6.84umo1/1参考总胆红素总蛋白TP60~80g/1血清总蛋白增加①脱水如水份摄入不足下痢呕吐糖尿病酸中毒,肠梗阻或穿孔,灼伤,外伤性休克,急性传染病等。
②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③结核,梅毒,血液原虫病等。
血清总蛋白降低①出血、溃疡、蛋白尿等②营养失调、低蛋白饮食、维生素缺乏症、恶性肿瘤、恶生贫血、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
四,血清白蛋白ALB35.0~55.0G/L与血清总蛋白测定基本相同五,碱性磷酸酶ALP成人20-110U/L儿童20-220U/L增高见于①骨髓疾患②肝胆疾患③其它甲亢甲状腺腺瘤、甲旁亢。
六,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γ-GT)<50U/L①明显增高:肝癌、阻塞性黄疸、晚期性肝硬化、胰头癌②轻中度增高: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③酗酒,药物等所致七,胆固醇CHOCHO0~5.18mmo1/L<200①用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析。
②用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判断。
八,甘油三脂TG0~1.6pmmo1/L青年<150老年<200增高见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降低(低于人群的5%位数)无重要临床意义。
过低见于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
九,高密度脂蛋白脂固醇HDL-C1.16-1.55mmo1/L男>40(1.03)女>45(1.16)胆固醇和冠心病患病数之间负相关已经被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1.生理性升高:运动(如运动员一般HDL—C较高)、饮酒、妇女服用避孕药、一些降胆固醇药物(如诺衡)等。
类风湿检查报告模板一、基本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就诊日期:•检查医生:二、病史采集:•既往病史:•现病史:•个人史:•家族史:三、临床表现:患者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特别是早晨或静止后发作,常受累的关节有手、腕、肘、肩、膝、踝、颈、腰等。
四、体格检查:1. 关节:•可触及关节均有压痛、叩痛、肿胀、温度升高等炎症表现。
•可触及关节弹性减退,关节异常活动度,特别是手指和腕部关节活动度异常。
2. 皮肤:皮肤表面有红斑、紫斑、皮下结节等表现。
3. 心血管系统: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等体征。
4.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5. 其他:指甲畸形、结膜炎、口腔炎症等。
五、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常>1.0×10^9/L)。
•中性粒细胞增多。
•血小板增多。
2. 血沉:•1小时血沉(ESR)常常>30mm/1小时。
•C-反应蛋白(CRP)升高。
3. 生化指标:•血清非特异性抗体阳性。
•尿酸升高。
4. 免疫学指标:•类风湿因子(RF)阳性。
•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阳性。
六、影像学检查:1. X线:•关节软骨和骨质吸收。
•骨关节破坏。
•关节畸形等表现。
2. 彩超:关节滑膜增厚。
3. MRI:早期关节周围软组织及关节滑膜病变。
七、诊断: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八、治疗:根据病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九、随访:随访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为患者的类风湿检查报告模板,医生可以根据病情进一步调整检查项目和具体诊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也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从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助力疾病康复。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风湿病的病理特点,掌握风湿小体、风湿细胞等典型病变的形态学特征,为临床诊断风湿病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心肌切片:HE染色2. 风湿性心内膜炎心脏标本3. 显微镜4. 染色试剂三、实验方法1. 观察心肌切片:观察风湿小体、风湿细胞等典型病变的形态学特征。
2. 观察风湿性心内膜炎心脏标本:观察心脏瓣膜、心内膜等病变部位的组织学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心肌切片观察(1)风湿小体:风湿小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4mm,界限不清晰。
风湿小体内含有大量风湿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
风湿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核大而圆,核膜厚,核仁明显。
风湿小体中心可见纤维素样坏死物质。
(2)风湿细胞:风湿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丰富,核大而圆,核膜厚,核仁明显。
风湿细胞可分为以下几种:①巨噬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核大而圆,核膜厚,核仁明显。
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吞噬颗粒,如红细胞、纤维素等。
②淋巴细胞:体积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圆,核膜薄,核仁不明显。
细胞质较少,染色较浅。
③浆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大而圆,核膜厚,核仁明显。
细胞质丰富,染色较深。
2. 风湿性心内膜炎心脏标本观察(1)二尖瓣:二尖瓣增厚,不透明,两个瓣叶互相粘连、融合。
二尖瓣闭锁缘上可见呈灰白色米粒大小的排列成单行的疣状赘生物。
(2)心内膜:心内膜粗糙,可见风湿小体、风湿细胞等病变。
五、实验分析1. 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基本病变之一,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组成。
风湿小体中心可见纤维素样坏死物质,是风湿病的重要病理特征。
2. 风湿细胞是风湿小体中的主要细胞成分,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
风湿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核大而圆,核仁明显。
3. 风湿性心内膜炎心脏标本中,二尖瓣增厚,不透明,两个瓣叶互相粘连、融合。
二尖瓣闭锁缘上可见疣状赘生物,是风湿性心内膜炎的典型表现。
风湿性疾病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风湿性疾病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风湿性疾病是一组疑难杂症,诊断上非常不易,治疗难度也比较大。
在该组疾病的诊断方面,实验检验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而绝大多数检验项目对非风湿病专业医生来说都比较陌生,对病人来说就更不易了解,普及该类疾病的检验知识非常重要。
基础知识1.什么是风湿性疾病?人们常说的风湿病似乎就只是指风湿性关节炎,其实不是这样,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性疾病是一种涉及病种范围非常广泛的一组疾病,凡是影响关节、骨、肌肉及其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的疾病都称为风湿性疾病,多达l00种疾病以上。
2.风湿性疾病主要包括哪些疾病?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和多发性皮肌炎、干燥综合征、混合型结缔组织病、硬皮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原发性血管炎包括结节性多动脉炎和韦格纳肉芽肿、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贝赫切特综合征(白塞病)、结节病、结节性脂膜炎、嗜酸性筋膜炎、淀粉样变病等,比较常见的是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和多发性皮肌炎、干燥综合征、混合型结缔组织病、强直性脊柱炎、贝赫切特综合征、淀粉样变病等。
3.风湿性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风湿病并不是因为受到风寒或潮湿的环境居住而得病。
这组疾病的病因有些类似,至少有以下因素引起。
(1)免疫异常:正常情况下,我们自己体内的免疫系统是用来对付外来病原体或清除自身体内的衰老细胞或癌变细胞,但是在风湿性疾病中发现了一些针对自身正常组织细胞的抗体叫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对自己的组织和细胞进行攻击,使被攻击的组织器官产生炎症反应,正所谓“自家人不认自家人,自家人打自家人”。
所以免疫功能的紊乱是该组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体内自身抗体的检测也是该组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
(2)感染因素: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
比如风湿热就是由A组链球菌感染引起,链球菌细胞壁上有一种特异性抗原与某些人的心脏瓣膜物质有交叉反应,当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链球茵的抗体以杀灭链球菌的同时也使心脏瓣膜等组织受到损伤,从而产生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免疫病常见检验项目包含血尿常规、粪常规检验、肝肾功效、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效和肺高分辩率CT、血管多谱勒超声、PPD试验、肾活检、类风湿结节活检、肺活检、唇腺活检、腮腺造影、磁共振和SPECT腮腺成像、骨关节影象检验、关节镜检验等。
1、血尿常规、粪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目标和意义:(1)了解病情: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均可影响造血系统,引发血象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贫血和血小板降低,血象异常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情轻重。
(2)用药前后血常规检验:很多诊疗风湿免疫性疾病药品对血象有影响,所以诊疗前后检验血常规,以确保用药安全。
尿常规检验目标和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很轻易发生肾损害,比如狼疮肾炎,此时最简单检验就是尿常规。
关键了解有没有蛋白尿、镜下血尿和管型尿等。
(2)一些诊疗风湿免疫性疾病药品有肾毒性,比如最常见非甾体抗炎药长久使用可引发肾间质损害,所以有必需进行尿常规检验。
附:二十四小时尿蛋白定量检验:尿常规检验能够发觉蛋白尿,不过定性或半定量,只有二十四小时尿蛋白定量检验完全是定量检验,相对比较正确,所以临床十分常见。
粪常规检验目标和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有时会有消化系统损害,比如肠病性关节炎等,此时应进行粪常规检验。
(2)一些药品,比如非甾体抗炎药对胃有一定损害作用,可引发消化道出血,应做大便隐血(OB)检验。
2、肝肾功效、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肝肾功效、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验目标和意义: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可有肝肾损害和心肺损害,此时应进行肝肾功效、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验;另外有部分诊疗风湿免疫性疾病药品对肝肾损害和心肺有损害,也要通这些检验来监测药品副作用。
风湿免疫性疾病最常见药品之一是皮质激素,而长久使用皮质激素可引发糖耐量异常,甚至糖尿病,所以在诊疗前后应作血糖检验。
常见风湿病化验指标:常见风湿病化验指标:血沉(ESR)(红细胞沉降率) 一般来说,风湿病患者特别当病情活动时,ESR是增高的,但反过来,ESR增高并不等于就得了风湿病.目前,在个别非专科医生的诊疗思路上仍存在误区,即只要一发现患者ESR高,马上说是风湿病.其实,ESR在多种情况下都可以增高,如贫血、感染或肿瘤等等。
其次,血沉可随着风湿病病情缓解而下降,因此可作为药物疗效判断指标之一。
但血沉不是活动的特异性指标,有时血沉与病情活动并不一致。
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类风湿因子(RF)R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很有意义,阳性率为60%~80%。
但RF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指标,RF阴性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诊断,而RF阳性也不等于就是类风湿关节炎,例如在正常老年人约有5%阳性率。
此外,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等也常有RF阳性。
另外,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等也可阳性。
C-反应蛋白(CRP)CRP是炎性反应性蛋白之一。
风湿病活动时C-反应蛋白普遍升高,与病情密切相关。
但要记住CRP也不是风湿病的特异指标,其他炎症如感染或外伤等CRP也明显升高。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ASO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抗O,很多患者以为抗O增高就是风湿,其实不然。
抗O升高仅仅提示近期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至于有无风湿还需根据患者年龄和其他临床表现来判断.此外,高脂血症、巨球蛋白血症等也可发现抗O增高。
HLA—B27 HLA-B27是一个遗传标志物,90%以上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存在HLA-B27 阳性。
但要注意的是HLA-B27阳性并不意味着病人就是强直性脊柱炎。
目前一般认为,HLA-B27阳性有利于使我们更多地考虑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然而,因为普通人群HLA-B27阳性率达5%左右,而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仅0.3%,即100名HLA—B27阳性的个体中,只有3名左右可能是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