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9日初三新学期学法讲座(张文娣)
- 格式:ppt
- 大小:800.00 KB
- 文档页数:23
第1篇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亲爱的孩子们:大家好!我是XX幼儿园法制安全教育讲师。
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场法制安全教育讲座。
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能够提高大家的法制安全意识,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一、法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法制安全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制观念、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法制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通过法制安全教育,孩子们可以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 提高安全防范能力,预防安全事故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法制安全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安全防范能力,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
3. 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儿童安全法制安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开展法制安全教育讲座,可以提高家长、老师对儿童安全的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幼儿园法制安全教育内容1. 交通安全(1)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遵守交通信号灯。
(2)不随意穿越马路,不在马路上玩耍、追逐打闹。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遵守乘车秩序,注意人身安全。
2. 消防安全(1)不玩火,不触碰电源插座。
(2)了解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学会报警。
(3)在火灾发生时,迅速逃生,不乘坐电梯。
3. 食品卫生安全(1)不购买、食用过期、变质食品。
(2)饭前便后要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3)不暴饮暴食,饮食要均衡。
4. 校园安全(1)不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校园。
(2)与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他人。
(3)遇到欺凌事件,要及时报告老师。
5. 网络安全(1)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2)不浏览不良信息,不沉迷网络游戏。
(3)遇到网络诈骗,要提高警惕,及时报警。
三、如何开展幼儿园法制安全教育1. 家园共育(1)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法制安全教育,与幼儿园共同制定安全教育计划。
第1篇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亲爱的孩子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法治安全教育讲座主讲人。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探讨的是如何加强幼儿园的法治安全教育,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法治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增强孩子们的法治意识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加强法治安全教育,有助于孩子们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 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安全问题,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
通过法治安全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3. 促进幼儿园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法治安全教育有助于幼儿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幼儿园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二、幼儿园法治安全教育的内容1. 法律法规教育向孩子们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 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们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不追逐打闹。
同时,要提醒家长接送孩子时遵守交通秩序,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3. 食品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们不吃过期、变质、不卫生的食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同时,提醒家长注意食品卫生,为孩子提供健康、安全的饮食。
4. 消防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们不玩火、不玩电,了解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方法。
同时,提醒家长关注家庭消防安全,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确保消防安全。
5. 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们乘坐交通工具时要系好安全带,不将头、手伸出窗外。
同时,提醒家长在接送孩子时,遵守交通规则,确保交通安全。
6. 防拐骗教育教育孩子们不跟陌生人走,不泄露个人信息。
同时,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防范意识。
7. 性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们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
第1篇一、班会主题宪法走进校园二、班会时间2023年3月15日三、班会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班会参与人员全体师生五、班会流程1. 班主任开场致辞2. 宪法知识讲座3. 学生代表发言4. 小组讨论5. 总结发言6. 班会结束六、班会内容1. 班主任开场致辞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举行“宪法走进校园”的主题班会,旨在增强大家的宪法意识,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希望通过今天的班会,让我们更加了解宪法,热爱宪法,践行宪法。
2. 宪法知识讲座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宪法,我们特别邀请了法律专家为我们进行宪法知识讲座。
讲座内容主要包括:(1)宪法的定义、作用和地位(2)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我国宪法的历史沿革(4)宪法在校园生活中的应用法律专家的讲座深入浅出,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对宪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3. 学生代表发言在宪法知识讲座结束后,我们邀请了三位学生代表发言,分享他们学习宪法的体会。
第一位学生代表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认真学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
”第二位学生代表说:“宪法不仅是国家的法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权利保障。
我们要珍惜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
”第三位学生代表说:“宪法走进校园,让我们更加了解国家制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们要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4. 小组讨论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消化吸收宪法知识,我们进行了小组讨论。
讨论主题为:“如何将宪法精神融入校园生活?”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以下是一些讨论成果:(1)开展宪法知识竞赛,提高同学们对宪法的了解和认识。
(2)举办宪法主题班会,让宪法走进课堂,走进同学们的心中。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宪法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4)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践行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
第1篇主题:民法典进校园,法律意识伴成长时间:2023年X月X日地点:XX中学多功能厅主持人:班主任XX老师参会人员:全体师生一、班会开场班主任XX老师: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召开的主题班会是由我国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进校园。
民法典是我国的民事基本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希望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能够了解民法典的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学会依法维权。
二、班会内容1. 民法典简介班主任XX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共有7编,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共1260条。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 民法典与青少年班主任XX老师:同学们,民法典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今天,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谈谈民法典与青少年。
(1)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民法典明确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这意味着,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2)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民法典强调,公民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学们,我们要时刻铭记这一点,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3)预防违法犯罪民法典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也做了明确规定,要求我们预防违法犯罪,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3. 案例分析班主任XX老师:接下来,我将通过几个案例,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民法典在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一:小明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他应该如何维权?解答:小明可以向学校反映情况,要求学校进行调查处理。
同时,小明还可以寻求法律援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二:小华在网购时,购买的物品存在质量问题,他应该如何维权?解答:小华可以向商家要求退货或换货。
如果商家拒绝,小华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依法维权。
4. 互动环节班主任XX老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互动环节。
第1篇一、班会主题宪法宣讲班会二、班会时间2022年9月26日三、班会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班会主持人班主任:李老师五、班会参与人员七年级全体学生六、班会流程一、开场致辞(一)主持人开场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宪法宣讲班会,旨在增强大家的宪法意识,让我们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班主任李老师为本次班会致辞。
(二)班主任致辞同学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宪法宣讲班会,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下面,让我们共同开始本次宪法宣讲班会。
二、宪法知识讲解(一)宪法概述1. 宪法的定义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的基本规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 宪法的特点(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具有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
(二)宪法的基本内容1. 宪法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2)法治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平等原则;(5)权利保障原则。
2. 宪法的基本权利(1)公民的基本权利;(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权利;(5)财产权利;(6)社会经济权利;(7)文化教育权利。
3. 宪法的基本义务(1)公民的基本义务;(2)政治义务;(3)宗教义务;(4)家庭义务;(5)劳动义务;(6)受教育义务。
三、案例分析(一)案例一: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1. 案例背景某市一名初中生小张因家庭贫困,无法继续学业。
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学校为其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帮助他顺利完成学业。
2. 案例分析这一案例体现了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有责任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学校为小张申请助学金,正是对宪法规定的一种具体落实。
(二)案例二:宪法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1. 案例背景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课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内涵,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为文化传承创造良好环境。
二、教学重点1. 文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3. 法治观念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化的内涵。
2. 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法治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化血脉的延续。
2.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中的法治观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对文化血脉的兴趣。
2. 讲解文化的内涵:详细讲解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3. 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热爱和传承。
4. 融入法治观念:讲解法治观念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中的法治实践。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7.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化血脉的延续和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发言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通过作文、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3. 评价学生法治观念的树立,通过案例分析、课堂纪律等方式进行。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文化内涵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接受。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
3. 反思教学过程中法治观念的融入是否自然贴切,学生是否能够自觉遵纪守法。
第1篇日期:2021年10月15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班主任张老师参与人员:八年级一班全体同学一、班会课背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治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我校八年级一班特此开展了以“法治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班会课。
二、班会课流程1. 主持人开场张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八年级一班全体同学聚集在这里,共同开展以“法治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班会课。
希望通过本次班会,让大家对法律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法治意识。
2. 观看法治教育视频张老师:下面,请大家观看一段法治教育视频,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
(播放视频)3. 分享法治故事张老师:通过观看视频,相信大家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享自己身边发生的法治故事。
(同学们积极发言)学生A:我之前看到一位叔叔在马路上违规停车,交警叔叔及时制止了他的行为,并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学生B:我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因为不懂法律,差点被骗走钱财。
后来,她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成功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4. 法治知识竞赛张老师:为了检验大家对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场法治知识竞赛。
请大家积极参与。
(进行法治知识竞赛)5. 讨论法治话题张老师:同学们,法治不仅仅是法律条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请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法治”这一话题进行讨论。
(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学生C:我认为,践行法治首先要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
学生D:我觉得,我们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遇到问题时,及时寻求法律帮助。
6. 班主任总结张老师:今天的班会课到此结束。
通过本次班会,我相信大家对法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树立法治观念,践行法治精神,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法治的社会环境。
三、班会课总结本次班会课以“法治在我心中”为主题,通过观看法治教育视频、分享法治故事、法治知识竞赛、讨论法治话题等形式,使同学们对法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1篇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张老师授课班级:八年级(2)班听课时间:2021年10月20日听课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二、课堂情况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作用,掌握法律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增强法治意识。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法律的特征”,主要包括:(1)法律的定义(2)法律的特征:普遍约束力、强制力、规范性、程序性(3)法律的作用3. 教学方法张老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
4. 教学过程(1)导入张老师通过提问“什么是法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张老师从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法律有更全面的认识。
(3)讨论张老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法律是如何保护我们的权益的?”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案例分析张老师以一起交通事故为例,分析法律在其中的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法律的实际意义。
(5)总结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
三、课堂评价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法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法治意识得到增强。
2. 教学方法运用情况张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使课堂氛围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效果(1)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对法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法治观念得到增强。
(3)教学过程流畅,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四、改进建议1. 在讲解法律特征时,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作用。
2. 在讨论环节,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青少年法治课堂讲稿坚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航起点人生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根据阜宁县蒲公英志愿者协会和芦蒲初中学校领导协调安排,和同学们一起谈谈法制话题。
参加今天活动的都是初一、初二的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起点上,著名作家柳青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
再过两三年我们有的同学要上高中,有的同学要上职中,然后有的同学读大学再工作,有的同学直接工作,总之都是走向自己的幸福人生,但在这个过程中要一帆风顺,关键就是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所以我今天和同学们交流的主题就是:“坚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航起点人生”。
一、为什么要学法知法?一是学法知法才能守法不违法。
我们国家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好比是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需,空气正常时大家都感觉不到空气,一旦不正常,人人就会立即有感觉;法律也是一样,大家尊法守法平安无事,感觉不到法律,但一旦触犯法律,就会有切肤之痛。
只有学法知法,我们才能学会分析,学会辨别,学会拒绝,走好人生每一步。
这里有一个因帮忙而引起的真实案例。
我县某初中,初二学生为帮助初一堂妹的同学,解决她和初一同班一男生因起绰号而起的矛盾,这个初二男学生在下课时就去找这个初一男生,在谈话过程中,发生争执,产生打斗,导致初一男生头部撞墙颅内出血,经法医鉴定构成重伤二级,在家庭赔偿20多万的损失后,这名打人的同学还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刑罚。
后来听办案干警讲,由于该同学没有户口,年龄核实费了周折,一直到出生地调查才确定,因为年龄是案件定性的关键。
在这里顺便讲一下对人生来讲,几个关键年龄节点,一个是14周岁,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一个是16周岁,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一个是18周岁,我国宪法规定,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当然还有22周岁和20周岁,因为那是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男女法定结婚年龄。
初中“法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方案主题:法在我心中一、引入(150字)大家好!今天的主题是“法在我心中”。
法律是社会运行的规则,它保障着我们的权益,维护着社会的稳定。
很多人都认为,法律远离他们的生活,其实不然,法律就在我们中间、在我们身边,它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
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法律,理解法律,让法律真正进入我们的心中。
二、讲述法律的重要性(300字)1.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
法律规定了我们的基本权利,例如生命权、财产权、人身自由等,它保障了我们在社会中的正当权益,使我们能够享受安全和自由。
2.法律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法律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它不仅约束我们的行为,还保障了社会的公平与秩序。
只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3.法律引导我们的行为。
法律是我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告诉我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只有遵守法律,我们的行为才会有方向和底线。
三、探讨法律的内涵(500字)1.法律是规则的集合。
法律是由一系列的法条、法规组成的,它们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社会的行为。
我们要了解法律的内容,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让法律成为我们心中的底线。
2.法律是社会的纽带。
法律将人们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社会的基础。
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单位,都离不开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我们要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以法律为约束,以法律为准绳。
3.法律是公平和正义的代言人。
法律是保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武器,它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调整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的公正。
我们要相信法律的力量,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为社会公平正义做出贡献。
四、倡导尊重法律的意义(500字)1.遵守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只有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事,我们才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2.尊重法律是成为文明公民的标志。
在现代社会,尊重法律是成为文明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
我们要以身作则,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不随意违法,才能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