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光影变幻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22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六年级教材来源:《美术课程标准》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影的基本原理,认识光与影的关系。
2. 通过绘画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光影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1. 光影原理的认识。
2. 光影绘画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 光源方向的判断。
2. 光影效果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纸、铅笔、橡皮、画笔、水彩等。
2. 学生准备:画纸、铅笔、橡皮、画笔、水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组光影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光影效果。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光影吗?它有什么特点?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光影是光与影的相互作用,光使物体产生明暗变化,形成影子。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光影的基本原理,包括光源、受光部、背光部、投影等概念。
2. 举例说明光影效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摄影、电影、建筑等。
3. 教师演示光影绘画的基本技巧,包括铅笔皴线、明暗对比、立体层次感等。
三、学生练习1.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光影绘画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运用光影知识。
3.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交流。
四、作业讲评1. 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点评作品中的光影效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交流光影绘画的经验。
3.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光影绘画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光影原理和绘画技巧。
2. 学生总结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讲解光影原理和绘画技巧,使学生了解了光影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了运用光影进行绘画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有所收获。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年级美术《光影变幻》教案第一章:光影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了解光影的基本概念,掌握光影的基本表现方法。
1.2 教学内容:光影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光影的基本表现方法。
1.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光影在画面中的作用。
(2) 讲解光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示范光影的基本表现方法。
(4) 学生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光影的基本表现方法进行创作。
第二章:光影与形体的关系2.1 教学目标:了解光影与形体的关系,掌握运用光影塑造形体的方法。
2.2 教学内容:光影与形体的关系;运用光影塑造形体的方法。
2.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光影与形体的关系。
(2) 讲解光影与形体的关系。
(3) 示范运用光影塑造形体的方法。
(4) 学生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光影塑造形体。
第三章:光影与色彩的关系了解光影与色彩的关系,掌握运用光影表现色彩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光影与色彩的关系;运用光影表现色彩的方法。
3.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光影与色彩的关系。
(2) 讲解光影与色彩的关系。
(3) 示范运用光影表现色彩的方法。
(4) 学生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光影表现色彩。
第四章:光影变幻的艺术效果4.1 教学目标:了解光影变幻的艺术效果,掌握运用光影变幻创作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光影变幻的艺术效果;运用光影变幻创作的方法。
4.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光影变幻的艺术效果。
(2) 讲解光影变幻的艺术效果。
(3) 示范运用光影变幻创作的方法。
(4) 学生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光影变幻进行创作。
第五章:作品欣赏与评价5.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作自信心。
欣赏优秀光影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5.3 教学步骤:(1)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验。
六年级光影变幻教案【篇一:湘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光影变幻》教案】【篇二:湘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光影变幻(活动1)】教学设计方案【篇三:六年级光影变幻(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感受到光线照射下物体呈现的微妙变化,在优秀的绘画作品中体验到丰富的明暗变化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难点:能运用铅笔褶皱线产生的深浅色调作画。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 教师事先布置好美术教室,四周挂上窗帘,准备石膏几何体数个放在写生台上,用衬布盖好,将静物灯照在上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2.教师缓慢掀开衬布,让学生观察在灯光照射下的石膏几何体的变化,关掉灯,让学生对比观察其变化,加深对光影现象的认识。
3. 教师小结:石膏体产生了明暗变化,这就是光影变幻的奇妙现象。
课题板书《光影变幻》二、观察感知1. 课件出示多幅光影照片,加深学生对光影现象的认识。
2. 学生讨论,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影变幻的现象。
3. 教师将静物灯从不同角度照在石膏体上面,让学生细心观察,了解不同角度光源变化后石膏体光影变化的特点。
4. 分析明暗五大调,重点讲解明暗交界线。
三、教学示范1. 师生同时演示。
在素描纸上示范出正方体的明暗。
2. 归纳绘画步骤:1)勾画物体外形。
2)皴线表现一定的明暗关系。
(注意: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3.)调整修改。
四、表现创作1.指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进一步感受用线条表现明暗的方法。
2.提出作业要求:课件呈现一组几何图形,要求学生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画出一个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
五、总结评价:评析作品: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光与影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光影变化的基本技巧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光与影的基本原理。
2. 光影变化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 光影变化在绘画中的运用。
2. 创作过程中的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实物教具。
2. 绘画工具:素描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3. 作品欣赏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幅光影变幻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光影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中的光影是如何产生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光与影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光与影的基本原理,包括光源、光线、影子等概念。
2. 通过课件或实物教具,展示不同光源下的光影效果,如太阳光、灯光、月光等。
3. 讲解光影变化的基本技巧,如明暗对比、阴影处理、透视关系等。
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光影变化技巧进行绘画创作,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运用光影变化技巧进行绘画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合作精神。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光与影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光影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摄影、电影、舞台剧等。
3. 布置课后作业:以“光影变幻”为主题,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让学生了解了光与影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光影变化的基本技巧。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创新思维。
但在评价环节,部分学生的作品缺乏个性,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指导。
安防系统设备维护及使用年限说明
一、概况
长期以来,由于监控系统的维护不受重视,致使很多监控设备刚刚投入使用就被损坏,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管理部门对监控系统维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没必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因而在管理过程中忽略对监控系统设施的管理,导致系统的后期管理和维护跟不上。
其次是没有一个完备的、有计划性的监控设备维护实施方案。
服装城的监控设备数量达上百台,而且分布在商场各处,设备的维护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这些监控设备分类并制定出维护方案,把复杂繁琐的工作变得条理化,明确化。
当某个设备出现故障时,专业技术员可以很快调出这个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性能指标等相关资料,并采取针对性的维护措施,有效的提高设备的维护效率。
第三是监控设备的采购中过多的考虑了设备的性价比而忽视了监控系统及设备后期的维护和保养。
监控设备品牌过多、产品供应商过多,厂家售后保障措施不到位等等原因,导致监控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设备故障不断、损坏率不断攀升,最终不得不对原有设备进行大面积更新,出现重复投资、浪费严重的现象。
二、监控设备的维护方法
为了做好监控设备的维护工作,维修中心配备相应的人力、物力(工具、通讯设备等),负责日常对监控系统的监测、维护、服务、管理, 承担起设备的维护服务工作, 以保障监控系统的长期、可靠、有效地运行。
1、维护基本条件
古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监控系统的维护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对监控系统进行正常的设备维护所需的基本维护条件,即做到备件齐、工具齐。
1)备件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