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债券(2) (1)
- 格式:doc
- 大小:231.50 KB
- 文档页数:6
【提示】现值也称为本金。
3.根据上表的资料,甲公司的相关账务处理(1)20×1年12月31日发行债券时:借:银行存款10 432 700贷:应付债券—面值10 000 000—利息调整 432 700(差额)注:①20×1年12月31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余额=10 432 700-10 000 000 =432 700(元)②20×1年12月31日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10 000 000+432 700 =10 432 700(元)(2)20×2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费用时:借:财务费用等 521 635应付债券—利息调整78 365(差额)贷:应付利息 600 000注:①20×2年12月31日利息费用=期初摊余成本10 432 700×实际利率5%=521 635(元)②20×2年12月31日应付债券账面价值(摊余成本)=10 432 700-78 365=10 354 335(元)或=10 432 700×(1+5%)-600 000=1 035 4335(元)③20×2年12月31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余额=432 700-78 365=354 335(元)或=1 035 4335 -10 000 000=35 4335(元)(3)20×3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费用时:借:财务费用等517 716.75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2 283.25(差额)贷:应付利息 600 000注:①20×3年12月31日利息费用=期初摊余成本10 354 335×实际利率5%=517 716.75 (元)或=[10 432 700×(1+5%)-600 000] ×5%= 517 716.75 (元)②20×3年12月31日应付债券账面价值(摊余成本)=10 354 335-82 283.25=10 272 051.75(元)或=[10 432 700×(1+5%)-600 000] ×(1+5%)-600 000=10 272 051.75(元)③20×3年12月31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余额=432 700-78 365-82 283.25 =272 051.75(元)或=10 272 051.75-10 000 000=272 051.75(元)20×4年、20×5年确认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同上述。
记账实操-计提应付债券利息的会计分录
1、分期付息的债券:
借:财务费用/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等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应付利息一次换本付息的债券:
借:财务费用/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等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什么是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
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有的企业如商品流通企业、保险企业进行单独核算,不包括在财务费用)、金融机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但在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应计入开办费;为购建或生产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发生的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
费用,在“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等账户核算。
应付利息是什么?
应付利息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
本科目可按存款人或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
应付利息与应计利息的区别:应付利息属于借款,应计利息属于企业存款。
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一章第二节讲义1应付债券二、应付债券主要讲解一般公司债券和可转换公司债券。
(一)一般公司债券一般公司债券的核算包括债券发行、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到期偿还三个环节。
建议与金融资产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对照学习。
1.公司债券的发行①票面利息>市场利率发行价格>面值溢价发行“利息调整”在贷方比如发行一项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为1 000万元,票面利息为5%,市场利率为3%。
未来现金流量如下图所示:上述未来现金流量按照3%折现得到的现值=发行价格>1 000万元,为溢价发行。
假定算得现值为1 200万元,则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1 200贷:应付债券——面值 1 000——利息调整200②票面利息<市场利率发行价格<面值折价发行“利息调整”在借方③票面利息=市场利率发行价格=面值平价发行无“利息调整”上述讲解,均假定没有发行费用,如果存在发行费用,发行费用会减少企业实际收到的银行存款,从而影响分录中利息调整金额。
注意:实际利率是指将未来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等于其发行价格的折现率。
2.利息调整的摊销/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如下图所示:(1)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借: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倒挤)贷:应付利息(或应付债券——应计利息)(2)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借: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倒挤)应付利息(或应付债券——应计利息)注意:对于应付未付利息,如为分期付息的债券,贷记“应付利息”科目;如为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则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
上述计算和会计处理过程,就是应付债券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过程。
即: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利息费用-应付利息(现金流出)其中:利息费用(即实际的利息负担)=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付利息(现金流出)=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注意与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摊余成本计算的联系和区别:●购买债券方: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收到的利息(现金流入)●发行债券方(本章):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利息费用-支付的利息(现金流出)3.债券的偿还(1)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含最后一期的利息)债券:借:财务费用等贷:应付利息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倒挤,注意尾数调整)借:应付债券——面值应付利息贷:银行存款(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借:财务费用等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利息调整(倒挤,注意尾数调整)借:应付债券——面值——应计利息贷:银行存款【例题2·计算题】2×11年1月1日,甲公司经批准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60 000 000元,债券利息在每年12月31日支付,票面利率为年利率6%。
第1篇一、一级科目1. 工程施工:该科目是施工企业核算工程成本的核心科目,包括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两个二级明细科目。
2. 主营业务成本:核算施工企业为完成工程所发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3. 主营业务收入:核算施工企业通过工程结算实现的收入。
4. 工程结算:核算施工企业已完成的工程结算收入。
5. 应收账款:核算施工企业已结算但尚未收回的工程款。
6. 应付账款:核算施工企业已结算但尚未支付的工程款。
7. 预收账款:核算施工企业已预收但尚未完成的工程款。
8. 货币资金:核算施工企业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
9. 应付职工薪酬:核算施工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10. 应交税费:核算施工企业应交的各种税费。
二、二级科目1. 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包括以下明细科目:(1)人工费:核算施工过程中支付给施工人员的工资、奖金等。
(2)材料费:核算施工过程中消耗的各种材料成本。
(3)机械使用费:核算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的成本。
(4)其他直接费:核算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其他直接费用,如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等。
(5)分包成本:核算施工过程中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工程成本。
(6)间接费用:核算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间接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等。
2.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核算施工企业通过工程结算实现的毛利。
3. 主营业务成本——直接成本:核算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成本,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
4. 主营业务成本——间接成本:核算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间接成本,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等。
5. 主营业务收入——工程结算收入:核算施工企业通过工程结算实现的收入。
6. 应收账款——应收工程款:核算施工企业已结算但尚未收回的工程款。
7. 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核算施工企业已结算但尚未支付的工程款。
8. 预收账款——预收工程款:核算施工企业已预收但尚未完成的工程款。
9. 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核算施工企业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
9.6长期借款、应付债券(2)9.6.3可转换债券会计处理(1)含义是指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
(简称可转债)(2)主要特点既含有负债成分又含有权益成分,是兼有负债及权益双重性质的有价证券。
(3)会计处理方法1)发行时应将负债和权益成分分拆,将负债的公允价值计入“应付债券”;发行价格扣除负债后的金额计入“其他权益工具”。
2)转股前债务成分的处理与一般公司债券相同。
3)转股时注销“应付债券”所有明细科目和权•益成分产生的“其他权益工具”,按转换股票•的面值总额计入“股本”,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4)可转换债券会计处理举例【例】某上市公司2010年1月1日发行可转债100 万份,面值100元/份,期限5年,每年付息一次,取得发行收入1亿元。
票面利率6%,一年后可以转换为公司股票。
转股价10元/股,每份债券可转10股。
股票面值1元/股。
假定2011年初全部转股。
发行时市场利率为9%。
债券利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
•2010.1.1负债成分公允价值=100000000×(P/S,9%,5)+100000000×6%×(P/A,9%,5)=100000000×0.6499+6000000×3.8897=88328200权益的公允价值=100000000-88328200=11671800借:银行存款 100000000应付债券-可转债(利息调整) 11671800 贷:应付债券-可转债(面值)100000000其他权益工具 11671800•实际利息=88328200×9%=7949538•名义利息=100000000×6%=6000000 •利息调整=7949538-6000000=1949538 •借:财务费用 7949538•贷:应付利息 6000000•应付债券-可转债(利息调整)1949538 •2011.1.1付息•借:应付利息 6000000•贷:银行存款 6000000•转换股票数量=100000000/10=10000000股“利息调整”余额•=11671800-1949538=9722262•借:应付债券-可转债(面值)100000000 •其他权益工具 11671800•贷:股本 10000000•应付债券-可转债(利息调整)9722262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91949538注:如果部分转股应当按转股比例计算上述项目金额编制会计分录。
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4]13号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有关金融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6号)等有关要求,规范优先股、永续债等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我部制定了《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现予印发。
相关企业应当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具体准则和本规定,对发行和持有的优先股、永续债等金融工具进行会计处理。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未来可能有更多形式的金融工具出现,其会计处理应当适用相关企业会计准则和本规定。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财政部2014年3月17日附件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为进一步规范优先股、永续债等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以下对上述两项会计准则合称金融工具准则)以及其他企业会计准则等,规定如下:一、本规定的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企业发行的优先股、永续债(例如长期限含权中期票据)、认股权、可转换公司债券等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二、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企业应当按照金融工具准则的规定,根据所发行金融工具的合同条款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实质而非仅以法律形式,结合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定义,在初始确认时将该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分类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一)金融负债。
金融负债,是指企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负债:1.向其他方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2.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3.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业根据该合同将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4.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合同,但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衍生工具合同除外。
发行债券的会计分录
一、发行债券的会计分录
1、发行日记账:
(1)贷记应收债券:表示发行的债券的本金;
(2)贷记交易费:表示发行债券的费用;
(3)借记现金:表示发行债券所得的现金;
2、赎回日记账:
(1)借记应付债券:表示发行的债券的本金;
(2)贷记现金:表示赎回债券所得的现金;
三、利息日记账:
(1)贷记应付利息:表示发行债券定期应付的利息;
(2)借记现金:表示发行债券支付利息时所得的现金;
四、发行债券会计流程:
(1)债券发行:记录发行债券费用和本金收入;
(2)债务利息支付:贷记应付利息;
(3)债务偿还:记录发行的债券的本金,贷记现金。
因此,发行债券的会计分录,要按照发行债券、偿还债券和支付利息等流程进行核算和记账。
发行债券需要用到应收债券、应付债券、现
金及应付利息等账户。
发行时,贷记应收债券、贷记交易费,借记现金,偿还时,借记应付债券、贷记现金,支付利息时,贷记应付利息,借记现金。
企业要把握好发行债券的发行范围和发行时的具体操作步骤,准确地记录相关的会计信息,以此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实
现企业高效运营。
第二节长期负债二、应付债券【例题】甲公司发行公司债券为建造专用生产线筹集资金,有关资料如下:(1)2014年12月31日,委托证券公司以7 795万元的价格发行3年期分期付息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为8 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5%,实际年利率为5.64%,每年付息一次,到期后按面值偿还。
另支付券商发行费用40万元。
(2)生产线建造工程采用出包方式,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动工,发行债券所得款项当日全部支付给建造承包商,2016年12月31日所建造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3)假定各年度利息的实际支付日期均为下一年度的1月10日,2018年1月10日支付2017年度利息,一并偿付本金。
(4)所有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收付。
要求:(1)编制与上述经济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
(2)根据上述资料填列下表。
(1)会计分录①2014年12月31日发行债券时:借:银行存款 7 755 [7795-40]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45贷:应付债券——面值 8 000②2015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时:借:在建工程437.38贷:应付利息 360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77.38③2016年1月10日支付利息时:借:应付利息360贷:银行存款 360④ 2016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时:借:在建工程 441.75贷:应付利息 360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1.75⑤2017年1月10日支付利息时:借:应付利息 360贷:银行存款 360⑥2017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时:借:财务费用445.87贷:应付利息 360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5.87⑦2018年1月10日付息还本借:应付债券——面值 8 000应付利息 360贷:银行存款8 360(2)填表【例题•单选题】2012年1月1日,甲公司发行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5年期公司债券,实际收到的款项为18 800万元,该债券面值总额为18 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
利息于每年年末支付;实际年利率为4%,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项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为()万元。
(2013年)A.18 000B.18 652C.18 800D.18 948【答案】B【解析】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项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18 800×(1+4%)-18 000×5%=18 652(万元)。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关于应付债券的表述正确的有()。
A.应付债券应按实际利率计算利息费用B.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每期利息计提会增加债券的摊余成本C.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利息费用应计入在建工程D.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答案】ABD【解析】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利息费用可以计入在建工程或制造费用中,选项C错误。
【例题·判断题】折价发行的公司债券每期摊销利息调整会减少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
()【答案】×【解析】折价发行的公司债券每期摊销时会增加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
(四)可转换公司债券【例题】甲公司2014年1月1日发行1 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以筹集资金用于补充正常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
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6%,每年末付息,债券发行1年后可按面值每100元转6股普通股,每股面值为1元。
假定2015年1月1日债券持有人全部转股。
甲公司实际发行价格为1 100万元(假定无发行费用),同期普通债券市场利率为5%。
【解析】①初始确认时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的划分60×(1+5%)-1+60×(1+5%)-2+60×(1+5%)-3+ 1 000×(1+5%)-3=1027.23 (万元)权益成分初始确认=发行价格总额扣除负债成分初始确认=1 100-1 027.23=72.77(万元)。
②会计分录发行时:借:银行存款 1 100贷:应付债券——面值 1 000——利息调整 27.23其他权益工具 72.772014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费用时:借:财务费用 51.36 [1027.23×5%]应付债券——利息调整8.64贷:应付利息60转股时: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1027.23-8.64=1018.59(万元)借:应付债券——面值 1 000——利息调整 18.59其他权益工具 72.77贷:股本 60 [1000/100×6]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 031.36[会计处理原则]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将负债成分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分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
在进行分拆时,应当先对负债成分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确定负债成分的初始确认金额,再按发行价格总额扣除负债成分初始确认金额后的金额确定权益成分的初始确认金额。
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负债成分,在转换为股份前,其会计处理与一般公司债券相同;【提示】(1)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在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
(2)其他权益工具是指企业发行的除普通股以外的归类为权益工具的各种金融工具。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以950万元发行面值为1 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其中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为890万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发行该债券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为()万元。
(2015年)A.0B.50C.60D.110【答案】C【解析】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先确定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并以此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确认应付债券,再按照整体发行价格扣除负债成分初始确认金额后的金额确定权益成分的初始确认金额,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
本题中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价格为950万元,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为890万元,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950-890=60(万元),计入所有者权益。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2016年1月1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面值3 000万元,票面利率5%,三年期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已知市场实际利率为3%。
债券发行价格为3 300万元,支付券商发行费用20万元。
则应计入其他权益工具的金额为()万元。
A.129.62B.130.41C.300D.280【答案】A【解析】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150×(1+3%)-1+150×(1+3%)-2+150×(1+3%)-3+3 000×(1+3%)-3=3169.59(万元)。
权益成份公允价值=3300-3169.59=130.41(万元);权益成份占公允价值的比例=130.41/3300=3.95%,应分摊的发行费用=20×3.95%=0.79(万元),应计入其他权益工具的金额=130.41-0.79=129.62(万元)。
甲公司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3 280 [3 300-20]贷:应付债券——面值 3 000——利息调整150.38其他权益工具129.62【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企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将负债成分确认为应付债券B.将权益成分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C.将债券面值作为负债成分初始确认金额D.将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作为负债成分初始确认金额【答案】ABD【解析】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将负债成分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分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
将负债成分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后的金额确认为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例题•判断题】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初始确认时,应将其负债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先确定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再确定权益成分的初始入账金额。
()(2013年)【答案】√【解析】针对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先确定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然后再确定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
会计分录总结:1.发行时:借:银行存款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或贷方]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其他权益工具[按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2.转股前与一般债券的会计处理相同3.转股时:【例11-6】甲上市公司经批准于2×10年1月1日按每份面值100元发行了1 000 000份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共计100 000 000元,款项已收存银行,债券票面年利率为6%。
债券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甲上市公司普通股股票,转股时每份债券可转10股,股票面值为每股1元。
假定2×11年1月1日债券持有人将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换为甲上市公司普通股股票。
甲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9%。
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发生的利息费用不符合资本化条件。
【解析】甲上市公司有关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账务处理如下:(1)2×10年1月1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首先,确定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100 000 000×(P/S,9%,5)+100 000 000×6%×(P/A,9%,5)=100 000 000×0.6499+100 000 000×6%×3.8897=88 328 200(元)可转换公司债券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为:100 000 000—88 328 200=11 671 800(元)借:银行存款100 000 000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11 671 800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100 000 000其他权益工具——可转换公司债券11 671 800(2)2×10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费用时: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88 328 200×9%=7 949 538(元)当期应付未付的利息费用=100 000 000×6%=6 000 000(元)借:财务费用 7 949 538贷:应付利息 6 000 000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1 949 538(3)2×11年1月1日,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时:转换的股份数=1 000 000×10=10 000 000(股)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100 000 000其他权益工具——可转换公司债券11 671 800贷:股本10 000 000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9 722 262资本公积——股本溢价91 949 538【提示】(1)企业发行附有赎回选择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其在赎回日可能支付的利息补偿金,应当在债券发行日至债券约定赎回届满日期间计提应付利息,计提的应付利息分别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财务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