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人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参考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509.83 KB
- 文档页数:15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物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
意大利科学家在一次比萨大教堂参加活动,发现教堂穹顶上的吊灯因风吹过不停地摆动,尽管吊灯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但每一次摆动的似乎相等,从而促进了钟表的研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4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
据此可判断:全程来看小汽车在做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前30s的平均速度为m/s。
3.如下左所示的体温计,它的最小分度值是℃。
图中A处结构的好处是,读数时,。
4.如上右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
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5.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说明能够传声。
6.成语“万籁俱寂”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很小;宇航员在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回声。
7.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熔点113.5°C)。
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
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8.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孟津县6月份的平均气温约6℃C.眨眼睛所用的时间是0.1s D.某中学生身高约165cm9.在测量水的温度时,小明(甲)、小红(乙)和小兰(丙)的读数方法如图所示,则【】A.小明的方法正B.小红的方法正确C.小兰的方法正确D.三人的方法都正确10.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划破夜空的流星运动B.奔驰骏马的运动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D.地球绕太阳公转11.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长笛小提琴手风琴二胡A B C D12.为了使教室内的同学们免受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B.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在教室周围植树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1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14.冰糖葫芦(如图)的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晶体)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变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冷却变成固态即可【】A.白糖变为糖浆属于液化过程B.糖浆冷却变成固态为放热过程C.白糖变为糖浆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5.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不出来,这时可将许多相同的纸叠起来,使之有足够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总长度除以张数,就可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了。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现象。
针对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棒冰冒“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C.荷花叶片上的小露珠是叶片分泌出来的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加快手上的水分蒸发2.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树上出现的美丽的雾凇A.(1)(2)B.(2)(4)C.(1)(3)D.(3)(4)3.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会有墙上的瓷砖“出汗”的返潮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C.深秋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D.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是一种蒸发现象4.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现用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cmB.霍林郭勒市今年夏天最高气温为55℃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D.人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s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发出声音,我们就一定能听到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C.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7.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种声波属于超声波B.这种声波的音调可达145dB以上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发声频率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的产生9.在《与朱元思书》中有这样一句诗句“风烟俱静,天山共色。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是37℃B. 地球外表平均温度大约为15℃C. 中考体育男子1000测试的总分值成绩时间为8minD. 一支普通铅笔直径约0.7dm2.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
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
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A. 响度很小的超声B. 响度很大的超声C. 响度很小的次声D. 响度很大的次声3.甲声音波形如下列图,把音调比甲低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波形是图中的哪一幅〔〕A. B.C. D.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m、12.35cm、12.75cm,那么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 12.45cmB. 12.34cmC. 12.35cmD. 12.36cm5.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
那么〔〕A. 小张的速度最大B. 小王的速度最大C. 小李的速度最大D. 三人的速度一样大6.如下列图,白鹭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
以下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向前运动的B. 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C. 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静止的D. 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7.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如图甲所示〕,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如图乙所示〕,然后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如图丙所示〕.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A. 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B. 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C. 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D. 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8.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选项是〔〕A. 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B. 纯金掉入铜水中不会熔化C. 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失效,不能使用D. 在-265℃时,氢气是固态9.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外表,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外表,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外表B. 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外表,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外表C. 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外表D. 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外表10.小明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于以上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雪景〞是卫生球升华形成的B. “雪景〞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C. “雪景〞是卫生球凝华形成的D. “雪景〞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11.如图,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广东省广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填空题 (共6题;共14分)1. (2分) (2015八上·开江月考) 某人用刻度尺测得一本字典正文200页厚度为18.0mm,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字典正文每张纸厚度为________m.【考点】2. (4分) (2017九下·扬中期中) 走近加油站,会闻到一股汽油味,这是因为汽油分子在________;完全燃烧10g汽油可以放出________ J的热量(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行驶中的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刹车片会发烫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物体的内能,汽车按如图所示速度行驶180km约需时间________ h.【考点】3. (2分)(2017·桂林) 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而产生的;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认真上课,不远处的商店突然大声地播放广告,这声音对同学们来说属于___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考点】4. (2分) (2017八上·个旧期中) 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减弱噪声的措施:把门窗关上,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城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考点】5. (2分) (2015八上·白银期中) 如图是小华同学测量体温时体温计及示数,该体温计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她的体温是________℃.【考点】6. (2分)(2014·常州) 2014年初,千年香格里拉古城惨遭火灾,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_热,实现快速灭火.【考点】二、选择题 (共10题;共21分)7. (2分) (2016八·江阴月考) 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两同学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乙运动较快B . 两同学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C . 在10s~20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D . 在0~20s内,乙同学的平均速度为10m/s【考点】8. (2分) (2019八上·长沙月考) 物理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某小组4次测量结果如下,18.30cm,18.31cm, 18.52cm, 18.31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该是()A . 18.307cmB . 18.31cmC . 18.32cmD . 18.36cm【考点】9. (2分) (2016八上·西城期末) 下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同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小球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B . 小球在BC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C . 小球在CD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D . 小球在DE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考点】10. (2分)(2017·深圳模拟) 关于声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声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B . 敲鼓时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C . 学业考试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 . 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考点】11. (3分) (2015八上·沈河期中) 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对此,几个同学有了下列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 喇叭发出的音乐声属于超声波B . 开大喇叭的音乐声,其音调就越高C . 我们能听到喇叭发出的音乐,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 . 响亮的音乐声,对于附近认真学习的同学来说是噪声【考点】12. (2分) (2016八·白银月考) 海豚有完善的声呐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地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这是它利用了自身发出的()A . 次声波B . 超声波C . 电磁波D . 红外线【考点】13. (2分) (2017八上·镇江月考)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由于次声波声音太弱,所以人听不到B . 超声波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C . 从环保角度看,噪声一定是由物体做无规则运动产生的D . 中考、高考期间,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14. (2分) (2017九下·哈尔滨开学考) 某中学生的信息档案中,错误的信息是()A . 步行速度10m/sB . 质量50kgC . 体温36.5℃D . 身高1.68m【考点】15. (2分) (2018八上·姜堰期末) 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化成铁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A .B .C .D .16. (2分)(2020·营口)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A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广东省广州市南海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2x14=28分)1.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A.与路程成正比 B.与时间成正比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2.下列所举的事例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抛出的石块在空中运动 B.小船在水面上滑行C.生产技术革新运动 D.月亮绕地球的运动3.《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4.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回声可以测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5.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不文明的行为,交谈时应轻声细语,不影响他人.这里的“大声”和“轻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6.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7.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8.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9.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10.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11.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如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12.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的示数是8℃B.它的分度值是1℃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13.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14.大街上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中,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A.超声波是清洁剂B.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牙垢敲下来C.超声波发生反射D.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二、填空题(16分)15.(4分)今年我国某地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成水;夏天的清晨,路边小草上晶莹剔透的露珠的形成属于现象;深秋时节的早晨,池塘边树枝上的“雾凇”形成属于现象.(以上填写物态变化名称)16.(4分)万里长城约6700千米,合cm;真空中光速为3×108m/s,合km/s;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经我国有关专家测量改为8848.13m,通过这一数据,可以判断测量的精度达到;一支圆珠笔的长度是0.135 (填上合适的单位).17.(4分)盘点近几年世界航空业,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s才能接收到信号;这个过程还可以告诉我们声音可以传递.18.(4分)“闻其声,知其人”是通过来判断的;雷声隆隆不断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叩击病人的腹部可以初步判断腹积水这种疾病是根据来判断,这是因为发声体振动的不同而导致的.三、实验题(16分)19.(3分)读出下列测量仪器的示数木块的长度为cm.温度计的示数为℃.汽车速度为km/h.20.(7分)如图在观察“水的沸点”的实验中:①现有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盛有适量的水)、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细线等实验器材,要想完成实验,还必须添加的实验仪器有和.②如图a、b所示,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③如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温度记录.则该当地水的沸点为℃.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其中正确的是.⑤实验过程中,发现把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过长,请提出能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方法一:.方法二:.21.(6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 cm,t BC= s,v AC= 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小”).四、计算题(20分)22.(10分)汽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制动刹车,司机的反应时间)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s滑行60m车停止.求(1)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制动刹车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2)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23.(10分)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距离正前方峭壁440m处鸣笛后继续前进,经过2.5s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m/s,求(1)汽车的行驶速度;(2)汽车还需要多长时间到达峭壁下?广东省广州市南海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2x14=28分)1.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A.与路程成正比 B.与时间成正比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它可以通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但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解答】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关键知道此时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2.下列所举的事例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抛出的石块在空中运动 B.小船在水面上滑行C.生产技术革新运动 D.月亮绕地球的运动【考点】机械运动.【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时,我们说物体做机械运动;(2)判断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关键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是否改变.【解答】解:A、抛出的石块在空中运动时,相对于地面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B、小船在水面上滑行,小船相对于岸的位置不断变化,小船的滑行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C、生产技术革新运动是生产科研活动,不是机械运动,符合题意;D、在月亮绕地球的运动中,月亮秀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3.《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位置有变化,就是运动的.【解答】解: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此选项错误;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此选项错误;C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的位置都是变化的,所以都是运动的.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4.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回声可以测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2)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3)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消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③在耳朵处减弱﹣﹣隔声.(4)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解答】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不能利用利用回声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人们小声说话,声带的振幅小,响度小,与音调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D、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色、回声、真空不能传声以及声与能量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5.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不文明的行为,交谈时应轻声细语,不影响他人.这里的“大声”和“轻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交谈时应轻声细语,这里的“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大声”和“轻声”都是指的响度.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调和响度的区分,理解各自的含义和特点是正确判断的关键.6.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分析】凝固形成的物体是固态的,据此入手;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逐一分析.【解答】解:A、湖水是液态的,结成冰,变为了固态,是凝固现象;B、“白气”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C、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D、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7.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要判断各选项的物态变化是否相对应,首先要弄清楚各选项的物态变化特点,然后根据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来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解答】解:A、灯泡用久了,钨丝受高温升华为气态钨,所以灯丝会变细,属于升华,故A错误;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湿衣服内的水分蒸发所致,属于汽化,故B错误;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变干,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故C正确;D、水在慢慢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固,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几种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然后根据规律来判断:气态液态固态,固态液态气态,气态固态,固态气态.8.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应用题.【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减慢蒸发可以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解答】解: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B、干手器下吹出的是热风,可以提高湿手上水分的温度,可以加快湿手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会加快蒸发;C、湿衣服放在通风处,可以加快湿衣服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蔬菜上方的空气不流动,可以减慢蒸发.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一道应用题.9.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错解分析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分析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即可得出结论;(2)分析小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出结论;(3)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乙车的运动状态;(4)根据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v=比较平均速度.【解答】解:A、由图知,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300m、200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正确;B、由图知,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为20s,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s,所以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故B正确;C、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小车在做变速运动;故C错误;从20s时到40s所用的时间为:t=40s﹣20s=20s从20s时到40s通过的路程为:s=1200m﹣450m=750mD、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s=1200m,则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故选C.【点评】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出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时间和路程的统一.10.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乙、丙响度不相同,音色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故选A.【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11.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如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温度下降;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解答】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D图象与事实相符合.故选D.【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蒸发特点和现象,要注意分析;大部分学生知道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温度降低,如果没有考虑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的回升,会选错答案,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做题.12.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的示数是8℃B.它的分度值是1℃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本题要从体温计的读数、分度值、读数时能否离开被测物体以及温度计原理来解答.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根据分度值和液面位置可以读出温度值,由于体温计液泡上方有缩口,所以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解答】解:A、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根据图中液面位置可知温度为38℃,故A错误;B、体温计分度值可以从35﹣﹣36℃之间有10个小格得出,每个小格为0.1℃,这就是分度值,故B错误;C、由于体温计的特殊结构(有缩口),它是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C错误;D、体温计的工作原理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体温计的分度值、读数,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最好和实验室温度计对比记忆.13.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夏天,室外温度高,室内温度低,室外的水蒸汽液化,小水珠在外面;冬天,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室内水蒸汽液化,水珠在内表面.【解答】解:酷暑的夏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外空气温度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B.【点评】当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时,室内水蒸汽液化;当室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时,室外水蒸气液化.不应弄混了.14.大街上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中,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A.超声波是清洁剂B.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牙垢敲下来C.超声波发生反射D.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声音可以传播能量.【解答】解:因为声音可以传播能量,并且超声波的频率很高,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就是利用超声波高频冲击.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对超声波的理解与应用,要结合定义进行分析解答.二、填空题(16分)15.(4分)今年我国某地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夏天的清晨,路边小草上晶莹剔透的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深秋时节的早晨,池塘边树枝上的“雾凇”形成属于凝华现象.(以上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发生升华现象,同时吸收热量;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是凝华.【解答】解:(1)云层中的干冰(固体二氧化碳)会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冰晶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热量,熔化成水,形成降雨;(2)夏天的清晨,路边小草上晶莹剔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深秋时节的早晨,池塘边树枝上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体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答案为:升华,熔化;液化;凝华.【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知道物质变化前后所处的物质状态是解题的关键.16.(4分)万里长城约6700千米,合 6.7×108cm;真空中光速为3×108m/s,合3×105 km/s;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经我国有关专家测量改为8848.13m,通过这一数据,可以判断测量的精度达到1dm ;一支圆珠笔的长度是0.135 m (填上合适的单位).【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应用题;定量思想;顺推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在换算时,前面的数字作为倍数,乘以进率即可.长度测量中,读数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估读值前面的是精确值,所以测量结果达到的精确度要看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解答】解:万里长城约6700千米=6700×105cm=6.7×108cm;真空中光速为3×108m/s,合3×105km/s;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的测量值为8848.13m,其中0.03m是估读值,8848.1m是精确值,所以,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m=1dm,即测量精度达到1dm;一支圆珠笔的长度约13.5cm=0.135m.故答案为:6.7×108;3×105;1dm;m.【点评】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换后算,同时还要会根据测量结果判断估读值和精确值,根据精确值判断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从而判断出测量的精度.17.(4分)盘点近几年世界航空业,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9 s才能接收到信号;这个过程还可以告诉我们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声与信息.【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2)知道海的深度,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然后可知需经过几秒才能接收到信号.(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1)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2)超声波传播的距离s=2×6.75×103m=1.35×104m,由v=可得,接受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t===9s.(3)声音能够传递信号表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答案为:液体;9;信息.【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18.(4分)“闻其声,知其人”是通过音色来判断的;雷声隆隆不断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多次反射;叩击病人的腹部可以初步判断腹积水这种疾病是根据音调来判断,这是因为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不同而导致的.【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回声;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请在答题卡上涂上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6分)1.(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在振动B.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它们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2.(3分)如图所示,根据图片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3.(3分)如图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B.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C.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4.(3分)在严寒的冬季,怡臣同学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
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凝固B.凝华C.升华D.液化5.(3分)学完了物态变化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块变成水是液化现象B.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是汽化现象C.冬天,人说话时吐“白气”,“白气”的形成过程需要放热D.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是因为肉里的水凝固成了冰,所以变重6.(3分)如图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时=1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C.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也不放热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7.(3分)初二级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根据数据描绘出如图的温度﹣时间图象,结合你学过的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是()A.蜡是非晶体B.蜡要达到熔点才开始熔化C.蜡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D.蜡在熔化过程中,由固态变软,变稠,变稀,最后变为液态8.(3分)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镜中的像变大B.镜中的像将远离你C.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D.镜中的像和你大小一直相等9.(3分)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月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变小C.物体通过平面镜能成正立、等大的实像D.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0.(3分)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C.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D.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11.(3分)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
一、选择题1.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后就没必要用碎冰做实验了B.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C.A图线中,2—6min段温度不变,说明此过程不需要吸热D.A图线中,2—6min段表示熔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2.利用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却没有燃烧。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烛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B.水沸腾后,水不再吸热C.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D.在加热过程中,只有水吸热,纸锅不吸热3.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B.在0℃时,物体的状态为固、液共存C.冰在熔化过程中,冰的质量在减少,温度不变,内能在减少D.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4.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与冬天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发雾原因相同的是()A.黄河冰凌B.冰雪融化C.草叶露珠D.枝头挂霜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6.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诗并不多,但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伴随寒山寺流传千年。
在《枫桥夜泊》中曾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下列对钟声的解释正确的是()A.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B.钟声是由钟体的振动产生C.钟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钟声是通过水传到诗人的耳朵7.超声能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应用中是利用超声能传递信息这一特性的是()A.金属探伤仪B.用超声处理农作物的种子,提高发芽率C.用超声消毒杀菌D.超声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8.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A.阅览室内,絮絮细语B.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C.深夜,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D.物理课堂上,听到室外传来的唢呐声9.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B.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D.测量时所用的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结果错误越小10.如图所示,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多军种多方向成体系出动兵力,在台湾海峡及南北两端连续组织实战化演练,进一步检验提升多军种联合作战能力,这是针对当前台海安全形势和维护国家主权采取的必要行动。
一、选择题1.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是10m/sC.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dm D.我国国歌演奏的时间是4分06秒2.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采用相同的装置同时开始加热,但所用的导热介质分别为水、油、细沙,加热一段时间后,三种导热介质的温度先后达到一个稳定值(水温100°C、油温180°C、沙温250°C),又经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乙小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小烧杯中水均在沸腾B.甲、丙小烧杯中水均不在沸腾C.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D.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3.舞台上演员跳舞时,会喷洒干冰产生一种美丽的效果——“白雾”。
关于这种效果产生的整个过程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主要有()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4.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打开装有热水的水瓶塞,在瓶口也会出现“白气”,下列关于这两个“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均为空气液化形成的B.两个“白气”的形成都需要吸热C.前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热水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前者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5.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波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
关于雾化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B.人耳能听到超声波C.超声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D.超声波是由振动产生的6.唐朝一寺庙所藏的罄常常无故自鸣,和尚不知其因而被惊吓以致患病,后经人指点方知与前殿的钟有关,击此应彼,故钟鸣罄响。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钟鸣罄响”是一种回声现象B.“罄无故自鸣”说明有些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C.“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一起在做相同形式的振动D.“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的音色和音调都不同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响度无关C.面对听力较弱者要提高音量讲话D.企鹅妈妈能在众多小企鹅的叫声中辨别出自己的“孩子”8.威风锣鼓是山西民俗文化艺术,表演时,鼓、锣、铙、钹共鸣齐奏,鼓声响彻云霄,气势恢宏,下列关于锣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靠空气传入人耳B.鼓声“响彻云霄”,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区分出鼓声、锣声主要是靠音调不同D.铿锵的鼓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9.如图所示,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多军种多方向成体系出动兵力,在台湾海峡及南北两端连续组织实战化演练,进一步检验提升多军种联合作战能力,这是针对当前台海安全形势和维护国家主权采取的必要行动。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有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3分)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春风拂面C.月亮绕地球转D.通电,电视机里出现了图象2.(3分)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B.唱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大约是15minC.某同学跑100m成绩为14sD.初中生掷实心球的距离约为30m3.(3分)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C.小明同学乘坐在运动的翻滚车中时,感觉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这时他选取的参照物是轨道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4.(3分)图象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规律,如图所示,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哪一段()A.AB段和EF段B.AB段和DE段C.BC段和EF段D.BC段和DE段5.(3分)交响乐中,钢琴和小提琴合奏一段乐曲,除了响度有区别外,能把它们分辨出来的依据是()A.频率不同B.音色不同C.声速不同D.振动快慢不同6.(3分)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7.(3分)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8.(3分)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A.肉中的水会结冰 B.库内的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C.肉中的冰会熔化 D.肉中的水会蒸发9.(3分)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
一、选择题1.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针对这个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B.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C.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D.简易冰箱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2.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非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此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物质熔化时间为10分钟3.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大约为4℃C.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90dB-100dB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4.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会有墙上的瓷砖“出汗”的返潮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C.深秋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D.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是一种蒸发现象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样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里的急雨和私语主要指的是声音的不同()。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6.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诗并不多,但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伴随寒山寺流传千年。
在《枫桥夜泊》中曾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下列对钟声的解释正确的是()A.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B.钟声是由钟体的振动产生C.钟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钟声是通过水传到诗人的耳朵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8.声音是一种波,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回声测距B.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C.飞机飞过时,活动的窗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D.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听到彼此的谈话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一条平直公路跑步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关于甲、乙两人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0~50s内甲、乙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C.甲的速度始终大于乙的速度D.乙的速度始终为4m/s1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记录的相等时间隔里小车往右运动的情景,则小车刹车过程的运动情景可能是()A.B.C.D.1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5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5m/s B.6m/s C.6.25m/s D.7m/s12.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为( )A .v v >甲乙B .v v <甲乙C .v v =甲乙 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3.如图甲,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用温度计测量冬夜室外温度,读数如图乙,室外温度为______℃;如图丙,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某汽车速度表如图丁,则该汽车此刻的速度为______km/h 。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人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6分)1.(3分)下列长度单位按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cm、mm、dm、m、km、μm B.km、m、dm、cm、mm、μmC.μm、mm、cm、dm、m、km D.mm、cm、m、dm、km、μm2.(3分)以下做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B.某清洁工人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C.某货车司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超量装载货物D.市政府通知:在高考、中考复习和考试期间,居民区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3.(3分)一块冰熔化成水(ρ冰=0.9×103kg/m3),则()A.体积、质量都不变B.体积变小,质量不变C.体积、质量都变小D.体积变小,质量变大4.(3分)把冰水混合物放入室内,冰将逐渐熔化,熔化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A.仍保持0℃B.高于0℃C.低于0℃D.先保持0℃,后高于0℃5.(3分)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气”()A.都属于液化B.都属于汽化C.一个属于液化,一个属于蒸发D.一个属于液化,一个属于凝华6.(3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A.2:9 B.2:1 C.9:2 D.1:27.(3分)下列质量接近50克的是()A.一个鸡蛋B.一只鸡C.一个中学生D.一头大象8.(3分)正常人平均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1.1 cm/s B.1.1 m/s C.1.1 km/s D.11m/s9.(3分)下列物体中质量最接近5kg的是()A.一个墨水瓶B.一个篮球C.一张讲台桌D.一个装有书的书包10.(3分)有两块完全相同的金属块,把它们合在一起后,它们的密度()A.为原来的一半B.和原来一样C.为原来的两倍D.不能确定11.(3分)量程为200mL的量筒,一次最多可测量出酒精(ρ酒精=0.8×103kg/m3)的质量为()A.200g B.250g C.160g D.0.04 g12.(3分)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凉,这是因为()A.水的温度比气温高得多B.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C.人体热量一部分传递到空气中D.上岸后,人身上的水蒸发时从身体表面吸收了热量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3.(4分)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温度的常用单位是。
14.(4分)在科学实验中,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值,必须用测量工具来测量。
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15.(4分)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笛管里的振动产生的。
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只能靠无线电话进行交谈,这是因为在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
16.(8分)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并且只在液体进行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才可以进行,是在液体和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和沸腾都要热。
17.(4分)水的密度是kg/m3,其物理意义是。
18.(4分)两个实心铁球,体积之比是1:2,则它们密度之比是,质量之比是。
19.(4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4s内通过40m,则它是速度是m/s,合km/h。
20.(2分)一位同学以3m/s的速度跑完全程的一半后,立即又用2m/s的速度跑完另一半路程。
问该同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21.(6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器材除烧杯、水、铁架台、石棉网、钟表、火柴、温度计、酒精灯。
(2)当温度达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结果如下:由实验可知,水的沸点是℃.液体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
22.(4分)如图1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2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23.(2分)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cm。
24.(6分)刘宁同学在加热某种物质的过程中,依据实验数据及物质的状态绘出了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请依据图象写出可从中获取的三条信息(1)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2)该物质熔化的时间为:。
(3)图象中该物质在AB段所处的状态是:。
25.(4分)如图所示,斜面长2.4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6秒。
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4.8秒。
请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①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小车做运动。
(选填“匀速”或“变速”)②根据上表的数据,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米/秒。
五、计算题(每4分,共8分,解答过程要写出公式、过程,过程与结果必须带单位,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否则要扣分)26.(4分)有一件标称纯金的工艺品,其质量是200g,体积是12cm3,请你判断它是否是纯金制成的(ρ=19.3g/cm3)。
金27.(4分)一列长170m、以54km/h的速度匀速前进的火车,当它完全通过一个长430m的山洞时,需要多少时间?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人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6分)1.(3分)下列长度单位按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cm、mm、dm、m、km、μm B.km、m、dm、cm、mm、μmC.μm、mm、cm、dm、m、km D.mm、cm、m、dm、km、μm【解答】解:长度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km、m、dm、cm、mm、μm、nm。
故选:B。
2.(3分)以下做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B.某清洁工人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C.某货车司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超量装载货物D.市政府通知:在高考、中考复习和考试期间,居民区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解答】解: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是增大了噪声,不合题意;B、某清洁工人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会造成大气污染,与噪声无关,不合题意;C、某货车司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超量装载货物,存在安全陷患,与噪声无关,不合题意;D、在高考、中考复习和考试期间,居民区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符合题意。
故选:D。
3.(3分)一块冰熔化成水(ρ冰=0.9×103kg/m3),则()A.体积、质量都不变B.体积变小,质量不变C.体积、质量都变小D.体积变小,质量变大【解答】解: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虽然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是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其质量不变。
∵ρ=,∴V=,∵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水的体积小于冰的体积。
故选:B。
4.(3分)把冰水混合物放入室内,冰将逐渐熔化,熔化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A.仍保持0℃B.高于0℃C.低于0℃D.先保持0℃,后高于0℃【解答】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是晶体,在它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加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直到熔化过程结束,全部熔化成水,温度才升高,因此只要是冰水混合物,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外部环境,温度都不改变。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5.(3分)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气”()A.都属于液化B.都属于汽化C.一个属于液化,一个属于蒸发D.一个属于液化,一个属于凝华【解答】解:(1)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后,发生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2)夏天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棒后,发生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6.(3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A.2:9 B.2:1 C.9:2 D.1:2【解答】解:由v=得:运动的时间之比:==×=×=。
故选:A。
7.(3分)下列质量接近50克的是()A.一个鸡蛋B.一只鸡C.一个中学生D.一头大象【解答】解:一斤是500g,一两就是50g.一个鸡蛋大约就是一两即50g。
故选:A。
8.(3分)正常人平均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1.1 cm/s B.1.1 m/s C.1.1 km/s D.11m/s【解答】解: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符合实际,1.1cm/s太小,1.1km/s、11m/s都太大,都不符合实际;故选:B。
9.(3分)下列物体中质量最接近5kg的是()A.一个墨水瓶B.一个篮球C.一张讲台桌D.一个装有书的书包【解答】解:A、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墨水瓶的质量与一个鸡蛋的质量差不多,在50g=0.05kg左右。
不符合题意;B、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一个篮球的质量与两个苹果的质量差不多,在300g=0.3kg左右。
不符合题意;C、一张讲台桌的质量在10kg左右。
不符合题意;D、一个装满书的书包,质量较大,在5kg左右。
符合题意。
故选:D。
10.(3分)有两块完全相同的金属块,把它们合在一起后,它们的密度()A.为原来的一半B.和原来一样C.为原来的两倍D.不能确定【解答】解:A、为原来的一半,不对,因为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没关系。
B、和原来一样,对,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C、为原来的两倍,不对,应该不变。
D、不能确定,不对,能确定。
故选:B。
11.(3分)量程为200mL的量筒,一次最多可测量出酒精(ρ酒精=0.8×103kg/m3)的质量为()A.200g B.250g C.160g D.0.04 g【解答】解:由量程知量筒的最大容积(一次最多测量酒精的体积):V=200mL=200cm3=2×10﹣4m3,由ρ=得:m酒精=ρ酒精V=0.8×103kg/m3×2×10﹣4m3=0.16kg=160g。
故选:C。
12.(3分)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凉,这是因为()A.水的温度比气温高得多B.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C.人体热量一部分传递到空气中D.上岸后,人身上的水蒸发时从身体表面吸收了热量【解答】解:A、水要蒸发,蒸发带走热量,一般水温比气温低。
不符合题意。
B、不习惯跟温度没有关系。
不符合题意。
C、人体温度高于水温和空气温度,不但向空气中传递热量,在水中也向水中传递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