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结构中语义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23
浅论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关系[摘要]在一个句子中,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密切相关,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意义系统。
语法结构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义关系本身没有支撑形式,它可以无形式地存在于思维中,也可以借助语法结构来表达。
如果结构的内容和语法关系只存在于思维中,那就不是语法关系,而是语义关系。
了解语法、语义关系、句意和翻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理解语法、语义关系和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语法结构:在词汇内部结构之外,以词和屈折词缀为基础,按照语法规则组合而成的语言结构。
语法是语法意义和语法结构的统一。
语义关系:语言成分所表示的客观对象(包括思想、感情、意志)之间的关系。
语法意义:语法结构产生的高度抽象的意义。
句法分析中所说的语义关系,通常是指语法成分之间的具体语义关系,整体关系表现为具体的整体语义,整句表现为相对完整的具体语义。
单靠语法框架是无法表达一个句子的具体内容的。
语义关系属于语义学的范畴,语义关系可以是具体关系,也可以是一般关系(客观规律)。
语义关系可以用相应的形式表达句子的意思。
为什么要有语法?1.人说话,既要表达自己的意思,又要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一般来说,语法结构是整合了修辞效果的语言结构。
2.语法具有一般性和抽象性,从而可以形成语法理论对语言实践的普遍指导意义。
如果只有具体的语言结构,而没有抽象的、没有共同特征的语言结构,那么语言结构的数量将是无限的,学习、研究、教授和掌握语言结构将是不可能的。
语法关系高度概括和厚实。
因为语法关系考虑到了修辞效果,所以有时和语义关系不一致。
语法关系不代表真实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语法关系不能检查结构本身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只有具体的语义关系才能检查是否符合逻辑。
句子内部的语义关系往往可以在语法结构的框架内确定。
(独立成分和分句的关系不在语法结构的框架内。
有时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决定了语法结构和具体的语义关系。
有时候,从语法结构中看不到显性的语法关系,只有从整个语法结构所表达的隐性语法关系才能知道具体的语义关系,理解句子的意思。
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证大中学高一语文组编制人:张金鑫审核人:秦海兵2011-09-22句法结构成分分析(一)主语主语表示陈述的对象,能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从语义关系上看,主语可以是动作的施事,受事,工具,范围,时间,处所等。
例如:A.他吃了西瓜。
(施事)B.西瓜被他吃掉了。
(受事)(二)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谓语动词的位置一般在主语之后。
例如:A,会议开始了(动词作谓语)B,主席作报告(动宾结构作谓语)(三)宾语宾语是动词性成分后边表示人物或事件的成分,能够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宾语与动词性成分相对待.从语义上看,宾语可以是动作的受事,施事,工具,处所,结果等.例如: A,他读英语。
(受事) B,我家里来了客人。
(施事) C,他写毛笔。
(工具) D,我住四楼。
(处所) E,发明计算机。
(结果)(四)补语补语是谓词性词语后边起补述作用的成分,表示"怎么样/多久"等意思,或者表示程度,常常由"得"引出. 结果补语还有可能式,其肯定式为:动词+得+补语,否定式为:动词+不+补语.其中的"得"和"不"表示有没有能力实现动作的结果.例如:听得清楚听不清楚喝得醉喝不醉写得完写不完看得懂看不懂(五)定语定语是体词性偏正结构中的偏项(也叫修饰语),常带"的",表示"谁(的)/什么样(的)/多少"等意思.与定语相对的成分叫中心语.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的”是定语的标志。
例如:A.(暖和)的阳光照着(平静)的湖水。
(形容词作定语)B.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数量词作定语)C.(今天)的报纸看过吗?(名词作定语)D.(我们)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句法结构分析⽅法【已阅】学习要点:熟练掌握三种句法结构分析⽅法,并应⽤于具体句⼦的分析。
掌握三种层次分析⽅法。
⼀、句法结构分析的⽅法 句法结构分析,也叫句法分析。
对句法结构进⾏分析的⽅法有:句⼦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
(⼀)句⼦成分分析法句⼦成分分析法是传统语法中通⽤的分析句⼦的⽅法,也叫中⼼词分析法。
由于句⼦与词组在结构上基本⼀致,因⽽句⼦成分分析法实际上也是句法成分分析法。
分析时要求⼀举找出整个结构的两个中⼼词──名词中⼼词和动词中⼼词,以作为该结构的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主语和谓语。
其分析⼿续是:先看清整个结构的主要成分,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再看充任谓语的动词是不是及物动词,以决定谓语后⾯是否有连带成分宾语;最后指出附加在主、宾之前,谓语前后的所有附加成分。
例如对“这些⼯⼈⽴刻造好了⼀座桥”这⼀结构该作这样三步分析:A、这些⼯⼈⽴刻造好了⼀座桥......第⼀步分析==== ─B、这些⼯⼈⽴刻造好了⼀座桥......第⼆步分析==== ─ ^^C、(这些)⼯⼈[⽴刻]造<好>了(⼀座)桥......第三步分析==== ─ ^^或:这些⼯⼈⽴刻造好了⼀座桥()===[ ] ─<>()^^(===表⽰主语,──表⽰谓语,^^^表⽰宾语,()表⽰定语,[ ]表⽰状语,< >表⽰补语)这种分析⽅法的优点是句法结构中各词之间的关系主次分明,有提纲挈领的作⽤。
同时这种⽅法也有很⼤的局限性:忽视句法结构的层次性,把六⼤句法成分放在同⼀个平⾯来分析;抽出的“主⼲”(中⼼词)往往不能概括整个结构的意义。
例如“错误思想必须清除”,其主⼲“思想清除”⽆法概括整个结构的意义。
“思想”与“清除”并不直接进⾏组合,⽽是“错误”先与“思想”组合成“错误思想”,“必须”先与“清除”组合成“必须清除”,然后由“错误思想”与“必须清除”组合成⼀个⼤的句法结构。
语法分析语义成分、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法分析汉语语法的系统研究始于百年前的《马氏文通》。
学者们一直忙于进行对句法结构中句子成分和词类及句型的分析,即作句法分析,对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也涉及一点,大都是不自觉的。
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受到国外语法新理论的启发,如生成语法、格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特别是受了符号学的启发,我国学者结合汉语语法研究的实际明确提出了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的新理论。
他们认为语法研究应包含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三方面的内容,应该分清三者并结合起来研究,要加强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研究,其中对语义方面提出了较多的分析方法。
在吸收了三个层面理论。
但对术语和分析方法没有作定义式说明。
有必要在此对三者作简要的介绍。
句法分析:找出句法结构中的句法成分、指名构成成分的词语类别和词、语、句的整体类型或格式等,也就是对语法单位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法单位的类型进行的分析。
语义分析:指出句中动词与有关联的名词语所指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即动作与施事、受事、遇事、工具、时间、处所等关系以及指出其他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如领属、同位、方式等;此外,还包括语义成分、语义指向、语义特征等的分析。
简言之,指语法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分析,实际上是客观事理关系的分析。
语用分析:包括话题和说明、表达重点、语境、省略和倒桩、语气和语调(停顿、重音、句调的升降)等的分析,也就是语言符号与它的使用者、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下面举几个例子作句法分析:(1)狼咬死了他家的羊。
(带宾主谓句、主动句)主谓动宾中补定中定中(2)狼把他家的羊咬死了。
("把"字句)主谓状中中补(3)他家的羊被狼咬死了。
("被"字句)主谓定中状中定中中补附:这里的"三个层面"也叫"三个平面",指句法、语义、语用,有的学者称"结构、语义、表达"三个方面,有的学者称"语表、语里、语值"小三角。
句法结构中定语的语义指向探析作者:张昕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10期摘要:语义指向是句法结构中某一成分与其他句法成分间所存在的语义关系。
在句法结构中,定语与中心语构成偏正结构,但其语义指向往往并不完全指向中心语,而是可以指向句中的主语、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等成分,也可以同时指向多种成分,并显示句中的歧义现象。
通过语义指向的分析说明,有助于揭示句子的隐性语义关系与显性句法结构的不对应现象,使我们准确、深入地理解句子,消除句子的歧义现象。
关键词:定语语义指向句法结构汉语句法上的结构关系与语义关系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
层次分析法主要着眼于句子的结构层次分析,探究的是成分间的显性句法关系,而隐藏在句法关系后面的由词语语义范畴建立起来的语义关系,却要运用语义分析法来加以实现。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某一成分与其他句法成分间所存在的语义联系。
利用语义指向的理论来分析语言中的语法现象,并加以解释说明的方法就是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揭示了句法成分在语法上和语义上的矛盾,指明了句法成分之间,特别是间接的句法成分之间语义上的种种联系,从而可以比较合理地解释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
[1]本文主要对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指向类型及句式变换情况进行分析说明,从而揭示它们的隐性语义关系与显性句法结构的不对应现象,以使我们准确、深入地理解句子。
一、定语的句法结构在句法结构句中,定语是修饰限制中心语的附加成分,是名词性短语,句中被修饰限制的成分叫中心语,是被定语修饰、限制的主体成分。
定语与中心语相互搭配,构成偏正(定中)结构,二者之间具有修饰、限制和被修饰、限制的关系。
一般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
例如:(1)(凛冽)的寒风‖刺痛着(人们)的脸。
(2)(全球变暖)的气候‖正在逐步得到验证。
上例圆括号里的成分为定语,双横线和波浪线上的成分为定语修饰的中心语。
定语和中心语是一对直接组成成分,构成名词性偏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