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23
第11章语义格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
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对句法结构的语义分析的深入。
一语义分析的依据和必要性对句法结构进行分析总是有一定的依据的。
例如,对句法结构进行层次分析的依据就是:层次构造是句法结构的本质特征。
一般来说,依据有两种:一种是事实依据,即以一定的客观语言事实为分析的依据;一种是理论依据,即以某种语言理论作为分析的依据。
那么,对句法结构进行语义分析的依据是什么呢?对句法结构进行语义分析的事实依据是句法结构的二重性,对句法结构进行语义分析的理论依据是句法结构二重性理论。
句法结构二重性理论告诉我们:句法结构的二重性是一种客观语言事实;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结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因此,要想取得对句法结构的完整的认识,就必须对句法结构进行语义分析。
当代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研究要做到三个充分,即观察充分、描写充分、解释充分。
这一观点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N.乔姆斯基提出来的。
这一点已经得到全世界语言学界的认同。
所谓观察的充分是指对语言事实的观察要充分,而不是只观察部分语言事实;所谓描写的充分是对语言事实的描写要充分,而不是只对语言事实作部分的描写;所谓解释的充分是指对语言事实不仅要进行描写,而且还要进行解释,对语言事实的解释是全面的,充分的,而不是只作部分的、有限的解释。
从句法结构的因素来说,词类、语序、句法成分、结构层次、结构关系等都是语法形式的构成因素,因此,从语法分析的性质来说,句子成分分析、层次分析、结构关系分析都属于形式分析。
而句法结构具有二重性,所以仅仅对句法结构进行形式分析还是不够的。
按照我国语法学界的观点,语言分析要做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
也就是说,语言分析不能只分析形式或只分析意义,而要把形式分析和语义分析结合起来。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语法学家胡裕树先生和张斌先生又提出了“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的理论,也就是说句子的分析可以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来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解海江xiehaijiang@第7讲句子语义分析•一、语义•二、语义成分与语义结构•三、句子语义分析的立足点•四、理论基础•五、确定语义成分的依据•六、语义成分分类•七、基本述谓结构•八、语义结构与句法结构的对应一、语义•语义是词在语言结构中体现的意义。
•名词“哥哥”和“朋友”构成“哥哥的朋友”,具有领属和被领属的意义。
•语义是指称性语言单位具有的意义。
最适于表示指称的是名词和人称代词。
别类词表示指称需具备一定条件。
•语义是通过句法表现出来的。
•母亲回忆。
•句法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语义是符号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语义成分和语义结构•语义结构的构成成分是语义成分,语义成分的研究应包括体谓、体体、谓谓之间的有述谓关系的语义结构构成成分研究,也包括对有修饰关系的语义结构构成成分的研究。
•同样的语法结构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同一语义结构也可以由多种语法结构来表示。
•语义结构主要指句子结构背后隐藏着的种种语义上的联系和组合。
•语义成分,异名:语义格、题元、论元、论旨角色、配价角色等,指不同的词语在句法结构中所充当的语义角色.三、句子语义分析的立足点•动词对句子中的其他语义成分如施事、受事、与事甚至工具、处所、时间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考察句子的语义结构应该以动词为出发点。
•把动词作为核心,考察动词和前后名词性成分等的语义组合关系。
•一个或一类动词能支配几个语义成分,各是什么性质和功能的语义成分,这是动词本身固有的属性。
动词决定了受其支配的相关语义成分的数量和性质。
四、理论基础•1.动词中心论与配价语法•配价语法研究的核心是动词中心论,关心必须和动词搭配的语义成分的数量,进而研究动词对其他成分的支配能力。
•2.格语法•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称为格关系。
菲尔墨1968年提出格语法,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语义格”,如“施事”、“对象”、“工具”等,即与动词联系的关系项。
•菲尔墨最早分出7种语义格:•A:施事agentive:有生命的动作发出者•I:工具instrumental造成动作或状态的无生命的力量或客体•O:对象objective动作或状态所影响的事物•F:结果fructity动作或状态所造成的结果•D:所及dative动作或状态所影响的有生命者•L:处所locative动作状态的空间位置•B:受益benefactive动作或状态的受益者•格语法引进后,用于研究汉语中名词和动词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