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岭南小城镇街道空间与景观特征

岭南小城镇街道空间与景观特征

岭南小城镇街道空间与景观特征
岭南小城镇街道空间与景观特征

浅析岭南小城镇街道空间与景观特征

摘要:岭南小城镇的街道从空间特色上和大城市的街道有很明显的差别。当前,岭南小城镇街道空间的改造与更新,多是只流于表面的装饰化改造,并无深入研究街道空间设计的各种要素,进而采用城市设计的方法来解决。有鉴于此,本文在对传统小城镇街道空间构成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针对岭南地区的特点,介绍从化市鳌头镇前进路商业街街道空间改造的特色,总结出“疏、透、雅”的设计理念,以期对新时期岭南地区小城镇街道空间特征塑造有所启发。

关键词:岭南;小城镇街道;改造设计

abstract

the streets of the small town of lingnan and the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streets of major cities from space features. currently, lingnan street space renovation only superficial decorative transformation, there is no in-depth study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street space design, and urban design approach. in view of this, the paper i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town street space profiling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ngnan region, introduced qianjin road aotou town, conghua city, commercial street, the street space trans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summed up the “less, transparent, elegant” design philosophy to inspire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 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 A广州人的习俗 B阳江人的习俗 C客家人的习俗 D中山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 A黎族 B壮族 C瑶族 D苗族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 A北方移民 B西方移民 C中原移民 D高原移民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A古越族语 B古黎族语 C古壮族语 D古畲族语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 A黄土文化 B中原文化 C汉唐文化 D西域文化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小伙子 B大姑娘 C猪 D牛 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 A盘瓠 B盘石 C赵佗 D刘三妹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A朝廷官员流放 B中原人口迁移 C塞北丝绸之路 D海上丝绸之路 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 A广府民系 B客家民系 C福佬民系 D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 10、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B)活动。 A耍花灯 B耍歌堂 C迎新娘 D满月酒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中案) 一、以考纲为纲: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知识框架 三、基本问题: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P146) 2、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主要类型、分布 与特点?(P146) 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哪些?影响城市内部空 间结构的因素?(P146) 4、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P146) 5、熟记“六瞧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并理解? (P147) 6、熟记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的分析并理解? (P148 ) 7、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P149) 四、小试牛刀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 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与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 (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就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就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2017·全国文综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 境质量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 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就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就是因为这四处( )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环境质量更好 C.距行政中心更近 D.交通通达度更高 7.2010年,c处最可能就是( ) A.文化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完整版

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描述专题 一、点状事物分布特征描述 1.(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6分) 2.下图表示2009年我国八大经济区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空间格局。 简述我国各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3.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4分) 答: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描述

(单条线描述)下图是我国某区域≥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 4.描述4500 ℃等积温线的分布特征。(6分 (多条线描述)5.读“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图”,概括图中降水量线分布特点。 (6分) 三、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 6.(2009浙江卷)读下图中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7.据图2分别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6届高三5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 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年降水量分布图 (1)描述福建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10分) (1)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海岸线大体平行;(2分)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2分)山地多于平原。(2分)形成原因:福建降水主要由东南季风带

来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2分)两大山带中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峰,降水量多;(2分)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降水少。 答案 1.【参考答案】 分布不均衡(2分);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2分); 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2分); 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2分) 2.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2)东部地带地级市的共轭竞争力 较强,中西部地带地级市的工业竞争力较弱;(2)大部分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工业竞争力强。(2分) 3. 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 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 4. 4500 ℃等积温线大体沿秦岭-淮河分布;(2分) 东段(110°E以东):大致为东西走向;(2分) 西段(110°E以西):大致为西南-东北走向。(2分) 5. 大体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与海岸平行);

2017年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院十大排名

“特色小镇”的灵感最初来源于国外,如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等。这些小镇,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达沃斯小镇之所以独树一帜,是因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在这里召开年会,发布世界经济、社会、技术变革等方面的一手资讯;美国格林威治小镇,占地面积仅174平方公里,全球350多只管理着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对冲基金中,却有近半数公司把总部设在这里。“特色小镇”的“特”,主要指产业“特”,即高新服务业或传统经典产业中的某一行业乃至其中的某一环节。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生命力,特色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在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陈锐看来,“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产业及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及对整个区域经济的支撑意义。 我国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后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这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是供给侧改革的浙江实践。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去年底,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江苏特色小镇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创建路径和工作机制。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下面列举几家从规模到实力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旅游规划特色小镇规划设计院,目的在于能够使有相关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需求的朋友能够对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公司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区分。当然,这也仅仅是作为一个参考,具体操作时仍需要各位多方了解沟通,以找到合适的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院。 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是中国首家专注规划全链的研究院,旨在为城乡发展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全院下设6个研究所1个中心,建立了一支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暨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院校教授、博士、硕士在内的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业规划设计队伍。 提供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规划、旅游规划)、城市专项规划、工程设计、招商策划、地产策划、投融资咨询等专业服务。 中经汇成旗下中国产业规划网,是国内城乡规划领域内知名的权威性站点。 四川远景设计研究院

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精心编制)

《岭南民间文化》 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 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

A广州人的习俗B阳江人的习俗C客家人的习俗D中山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 A黎族B壮族C瑶族D苗族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A北方移民B西方移民C中原移民D高原移民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A古越族语B古黎族语C古壮族语D古畲族语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 A黄土文化B中原文化C汉唐文化D西域文化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小伙子B大姑娘C猪D牛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 A盘瓠B盘石C赵佗D刘三妹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 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 A朝廷官员流放B中原人口迁移C塞北丝绸之路D海上丝绸之路 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 化交融变异。

城市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服务功能的关系。 2、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主要功能区类型及其区位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3、应用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4、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信息 5、逐步培养分析整理资料,归纳推导出结论,并用口头或书面加以表达的能力 6、运用资料并联系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7、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三、教学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含义,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CBD 右图是纽约曼哈顿区的景观图。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企业的商务活动和生产活动在空间上逐渐分离,企业的商务活动从工业生产区分化出来,向城市中心地段集聚和迁移而形成的城市功能区。在景观特征上,高楼林立是城市CBD的标识。 尝试探究:你能说出中心商务区建筑高大稠密的原因吗 提示: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区,地价昂贵,可以用“寸土寸金”来形容。昂贵的地价,加上极为紧张的土地供应,使得建筑物被迫向高处发展,越盖越高,越盖越密。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概念 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及其。 2.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1)中心商 务区 ? ? ? ? ?区位:城市的部位 特点 ?? ? ??交通,通信发达 早晚人口流动量较,人口差异大

(2)商业区 ???????组成: 和各种商场(或超级商场) 特点:交通便捷,人流量大, 高,土地利用 区位:多分布于 或交通干道旁,大城市往往有多个 商业区,中小城市的商业区多在城市 内 (3)住宅区 ? ?? ??? ???地位:城市中最 的用地方式类型?????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多与企业或单位分布区 或 市政 的住宅区 分化:由于 原因,呈现 与 的分化 (4)工业区 ? ????区位??? ??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 的地带 特点:不同程度地存在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 (5)其他功能区:行政中心区、 、混合功能区、郊区。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 (1)城市规模 ?????????表达方法?????????? 规模决↓定 规模常用 规模表示划分(中国)?????依据: 人口数量四个等级: 城市、大城市、 城市、小城市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 ,服务功能越 ;但不等于两者成 。 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历史原因:早期的功能分区 ,发展成现代城市的某种功能区。 (2)经济原因:由城市中心向外,土地价格逐渐 ,依次形成 、 、 。 (3)社会原因:包括 、生活方式、 。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 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总分结构描述(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例1】(2013四川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6分) 【答案】(2)城市分布较密集(2分);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2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2分)。 【例2】(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岭南文化

论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软件学院09级2班刘绍徒 200930636090 关键字:岭南,民俗文化,发展,传统 论文摘要: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没有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迫力,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促使岭南社会在近代反封建和当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两度领天下之先。这些特质在成就岭南的辉煌之后,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一、岭南概况 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枕南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是以今天的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为界与内陆相隔。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学术界对岭南的领域有不同见解,有的将其狭义为广东的代名词,有的将其广义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西省的大部分地区。 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后,岭南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手工业逐渐进步。秦以前岭南是南越族的聚居地,公元前206年,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都番禺。”同年,汉高祖刘邦创立汉王朝,他面对汉初的严峻形势,“为中国劳苦,故释佗不诛。十一年,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与部符通使,使和辑百粤,毋为南边害,与长沙接境”,向岭南开放了边境贸易,征收南越国的贡品,而对南越国的体制未作任何改变,对其施政也不加限制。 岭南自建置之初即与中央政权的特殊关系,历代延续。虽然其内部的行政区划时有变更,但是中原政府对这个边陲之地的控制却一直因地制宜,使岭南保留了很大的政治、经济、管理自主权和一种自然而然地与中原隔绝的“独立”状态,为岭南创造了宽松的发展氛围。 二、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从地域上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 (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著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2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2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 点)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 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 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 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 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 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 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 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例1】(2013四川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 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 点。(6分) 【答案】城市分布较密集(2分);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 湖、海沿岸及其附近)(2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2分)。

提示:本题没有考查图示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该区域东西城市分布的差异,说出西部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侧重考查图示信息的获取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注意从疏密和城市等级两角度解答。 【例2】(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

兰山小城镇景观规划现状分析及研究

目录 一概述 (一)研究意义 (二)兰山区概况 1、地理概况 2、历史沿革 3、人口和行政区划 4、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三)研究背景 1、我国小城镇概念和界定 2、小城镇的概况 3、国外小城镇发展的状况 二兰山小城镇的景观规划现状分析 (一)、小城镇规划滞后,功能分区差 (二)城镇地域特色的缺失 1、小城镇特色消失的内在因素 2、小城镇特色消失的外在因素 (三)绿化系统仍需加强 (四)街道景观仍需改善 (五)其他方面 三兰山小城镇景观规划的对策

(一)小城镇景观的整体思路研究 1、整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可识别性原则 4、可持续性原则 (二)小城镇文化建设思路研究 1、发掘和保护中小城镇传统文化。 2、建设和形成中小城镇现代文化美 (二)小城镇景观建设的绿地规划设计思路研究 1、小城镇景观建设的“绿洲”原则 2、城市绿地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小城镇街区景观设计思路研究 1、小城镇街区景观规划要素 2、确定街区风貌和景观意象 3、塑造优美宜人的街道景观 四案例分析——半程镇 (一)案例背景情况 1、城镇概况 2、半程镇的特点 (二)半程镇景观规划建设思路研究 1、注重整体景观规划结构 2、通过镇区城市设计确定整体形象特色

3、保护和利用好自然特色 4、注重人文景观的发展五结论

兰山小城镇景观规划现状分析及研究 一概述 (一)研究意义 城市化(城镇化)是工业革命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一个城镇景观表面的清晰或是“可读性”,也是容易认知城市各部分并形成一个凝聚动态的特性,它的可读性是因为由可认知的各种符号组成,是可以通过视觉领悟的相关联的形态。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物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知,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形态;一个城市或小城镇带给我们的视觉和当地所表达的文化和居住空间的表达都是很重要的。 在我国,小城镇在历史中曾经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各地的小城镇中蕴涵了很多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目前许多专家及一些地方领导都非常注重建设国际化的大都市、城市化。但是,现在小城镇的发展特点在于发展中的保护、保存那些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态资源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都是小城镇景观规划中广义的范畴。绿化小城镇、对小城镇进行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是目前必要的任务。200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决定》,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1700多个县城,近1900个建制镇,近三万个乡集镇。尽管目前理论界还对小城镇发展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小城镇发展已经构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具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经济影响

1 人们对进步文化的基本要求和期望,是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合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优长,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部分,并使之适合时代的需要。在这个熔铸过程中,传统主义与反传统主义,固步自封与全盘西化,都是不足为训的。因之,科学的扬弃和时代精神的焕发是构筑进步文化须臾不可离的理论、方法论的基点。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对岭南文化的地位与特点、发展与演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繁荣与发展岭南文化的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张磊张苹 岭南文化在华夏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它不愧为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具有独特色彩和香味的奇葩。 开放与商品经济是岭南文化两大特色 岭南文化之所以特色鲜明,是与岭南的环境分不开的。海洋的环围和五岭的隔绝,在古代的经济与社会条件下起着屏障的双重作用———利于防御;弊于阻抑。但是,由于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逐步形成,又使岭南文化较早地接受了中原文化和周边文化的影响。在最初促进文化交融的人物中应当突出赵佗的作用,他在两千余年前率军进驻岭南的过程中带来了中原文化。此外,周边文化———如湖湘文化的影响也日益扩展。到中世纪的后期,尤其是迄于近代,岭南还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津梁,海洋文化对岭南文化的作用趋于明显。要之,远古时期的岭南文化是颇为初始的,与中原文化相较,当时的岭南文化的差距是明显的。中原文化跨越五岭,加上南来部属与越人结合,才有力地促进了岭南文化的演变,使之在南北融会中进入新阶段。例如,“百越无姓”的状态就此结束。到了封建社会中叶后,岭南文化的发展较快,明清以降特别是近代,则在不少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当然,这个过程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的。 在研究岭南文化的内涵和特色的时候,必须充分估计两个因素。一是开放: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五岭不再是难以逾越的;航船则使大海成为坦途,利于走向世界。因之,南疆成为开放的前沿。南越王墓的一些珍贵器物(如琉璃等),应当是由外地或异域输入。从汉代到唐宋之际,内外交流日趋繁密。明清以后,则是对外交流的主要渠道。二是商品经济:自唐宋尤其是明清以降,广东的商品经济颇为发达,珠江三角洲更是如此。佛山曾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名镇之一。从封建末期的一些地方志中的附图里可以看到,圩镇的市场已经颇具规模,行业的划分布置井井有条,有出售粮食、副食品乃至棺木的专业街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头生子———继昌隆机器缫丝厂,就于19世纪70年代初诞生在南海县。创办者陈启沅曾是侨商,他提供了资本和技术。无论在内容或形式方面,开放与商品经济对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研究中,必须把握社会历史的“具体流程”,不能仅仅积囿于观念领域,局限在范畴之中。所以,在研究岭南文化时要密切结合社会历史的演变。广东的社会历史进程可以大致概述如下:较为绵长的原始公社时期,不发达的奴隶制,封建制的中后期发展较快,近代则成为剧变的焦点之一。至于岭南文化的发展,基本上与此相应、同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明、清时期出现了岭南文化的高峰,而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人物的代表又大都诞生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如以广州为圆心,半径都在百公里左右)。 融合与交流是岭南文化形成之基石 关于岭南文化基本内涵及其形成过程,论者意见颇为参差。取得的共识可以扼要表述如下:岭南文化有它自身的根本,源头上溯到马坝人、柳江人。氏族文化被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如西樵山文化和石峡文化。岭南地区在远古时期存在着一种初级的、层次较低的“原型

岭南园林的发展以及建筑风格

岭南园林的发展以及建筑风格 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园,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主要分布于广东省:顺得县的清晖园、番禹的社荫山房,东莞的可园。 岭南园林的发展历程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处于低纬。北有五岭为屏障,南濒南海,多山少地,河网纵横,受着强烈阳光的照射和海陆季风的影响,具有优良的气候条件。 北回归线横贯境内,由于受惠于季风的调节,这里仍然是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而驰名中外。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 构园的自然要素

山岭南园林非属山性,园山有几种:一是崖瀑潭局中的悬崖,如清晖园的九狮山和凤来峰;二是鼓石潭局的鼓石岛,如万石植物园的万石湖中真鼓石和南湖公园中的塑鼓石;三是海礁局的礁岛,如佛山梁园中的龟石和湖心石;四是一般的堆山,如海口五公祠中的珊瑚石山。岭南园林较少以土堆山,即便是现代公园也是如此,多因水为水,因山为山,如桂林园林中的真山水,几乎不改造。 岭南园林属水性,理水成多种格局:一是崖瀑潭局中的石潭和瀑布,如白天鹅宾馆中的故乡水和水潭以及广州山庄宾馆的三叠泉;二是湖景,如惠州、潮州、雷州、福州、泉州的西湖,肇庆星湖,广州流花湖、东山湖和荔湾湖等;三是潭,与崖瀑潭局不同的是没有瀑布,水面较阔,如柳州龙潭公园的龙潭和雷潭、台湾日月潭;四是流觞之曲水,如广州雕塑公园中的云溪;五是井泉,如广州的廉泉和贪泉,柳州鱼峰公园三姐楼院中的井栏等;六是一船水 池。 石材和理石与江南及北方园林不同,石材有广西湖石、广东黄腊石和英石、闽南花岗石、海南珊瑚石、台湾咕咾石等。岭南理石不向上堆叠,而向水平展开,分为置石法、堆石法、挂壁法、塑石法。置石法为黄腊石、湖石和花岗石,分平置、抛石和埋石三法。石身置于土上,如随意抛置而成,故云抛置,如金茶花公园;石根入土半截以下,称为平置,如湖里公园;石根超过一半没入土中称为埋石,如

岭南文化期末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新会分校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岭南民间文化》期末试题 班别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2、广东盗宝传说最着名的是《海珠石的传说》,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炜》的故事有关。 3、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与四月八的“浴佛节节”同一天进行。 4、客家名菜“东江酿豆腐”传说源于北方的饺子。我国着名的雷区是雷洲。 5、竹筒屋又称直头屋、竹竿厝。它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 6、一般说“佛山秋色”,是指秋色工艺品。“秋色赛会”俗称“出秋色”,它是佛山民间工艺及其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7、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捻妹花。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8、天妃.,又称天后,福建、台湾一带称为妈祖,国外则称之为“中国的女海神”。 9、保存六祖遗迹最多的—是他的家乡新兴集成镇,二是他削发受戒广州光孝寺,三是他开坛说法的韶关曹溪南华寺。 10、粤菜包括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海南菜等四大名菜,而以广州菜为代表。 11、每年的三月三是北帝诞,在佛山又称为“真武会”。 12、壮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人发展而来。 13、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五指山山区,他们的民族节目是“三月三”。 14、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民广府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15、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者,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是惠能六祖。 16、民间对刘三妹称谓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众峒溪文化圈。 17、建于地面的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干栏式建筑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18、飘色是流行于番愚沙湾和吴川梅箓一带的一种民间游艺。一般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北帝,原为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后岭南人把它称作水神。 19、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两大奇事是指“自梳”和“串隆闺”。 20、十九世纪中叶,在广州的十三行街诞生了第一间现代化的茶楼,号称三元楼。 21、广州的骑楼建筑是商业城市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 22、五羊神话中的“五仙”、“五羊”都是谷精的化身。 23、唐天宝元年(724年),置潮洲郡,这是潮州文化繁荣的重要起点。

中国城市空间特征

一、中国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 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分布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一直呈现自东而西,由密到疏的扩散发展特征。建国后国家尽管加强了中、西部地带城镇的建设,但其分布的地域差异仍然具有如下特征: (一)城镇分布东密西疏 从我国目前城镇网密度看,城镇体系内城镇密集东部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表现为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总特征。 据1985年统计资料,我国现有城镇7928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8.26座城镇。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经济大发展时期,城镇网密度的分布既继承了历史上城镇分布的基础,又受到了国家生产力布局自东而西推移的影响,表现为代表历史遗存主流的城镇网密度密集于东南的格局基本未变;同时作为新城市(镇)迅速崛起的“三线”建设地区,其城镇网密度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两大特征。 1.城市网密度 从1985年全国城市网密度看(表8-1),台湾省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省区,每万平方公里有5个城市;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河南、辽宁、浙江等省、市,是我国城市分布次密集地区,城市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1个城市以上;湖南、天津、广东(包括港、澳地区)、福建、湖北、江西、吉林、山西、河北、宁夏、北京等11省、市、区城市网密度居中,达每万平方公里0.5个城市以上;广西、陕西、贵州、黑龙江、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等8省、区城市网密度较低,在每万平方公里0.1~0.5座城市之间;而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城市网密度最疏,每万平方公里还不到0.1座城市。采用中位数法将各省区城市网密度分为四级并绘成“中国城市网密度示意图(1985年)”,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城镇体系的城市网分布表现为西疏东密,城市网密度从东向西逐渐递减(除河北、北京地区为低谷外)的规律(图8-1)。 2.镇网密度 从全国镇网密度看,就省区而言,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表8-1)。位居东部沿海地带的上海、浙江、山东三省、市,是我国镇网密度最高的省区,每万平方公里镇数均在40以上;其次是中部地带的山西、湖北、湖南等省区,镇网密度也达到了每万平方公里20个镇以上;再次是辽宁、江苏、广东(包括港、澳地区)、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和陕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西、吉林、广西等中部地带 省区(它们多为“三线”重点建设地区),镇网密度在每万平方公里10—20个镇之间;其它省区镇网密度最低,一般均在每万平方公里10个镇以下。 从局部地域看,这种差异更大。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江苏省,苏南地区的苏州市域,平均每24.5平方公里就有一个镇;而苏北地区平均69.8平方公里才有一个镇。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山区或边远地区,镇分布更疏,如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每1800平方公里才有一个镇,内蒙古的乌拉特草原22000多平方公里仅有一座海流图镇。 3.城镇网密度 然而,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建国36年来,由于国家生产力布局的向西转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偏集东部的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变;尤其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在地域广大的西部地带的川、黔、滇、陕等省区和中部地带的“三西地区”(豫西、鄂西、湘西)的广大内地地区,相应建成我国的后方工业基地。据资料统计,共建成29000多个全民所有制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并建设了一批城市和镇,从而提高了这一地域城镇网密度,表现出我国城镇体系地域空间分布结构日益均衡的巨大潜力所在。 如从全国城镇网密度(表8-1)看,全国平均每1210.6平方公里有一个城镇,而东部地带每438.6平方公里拥有一个城镇,中部和西部则分别为1049.3平方公里和2531.6平方公里拥有一个城镇,总体上仍然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城镇网分布规律。而从各省区城镇网密度图看(图8-2),我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如黔、滇、陕、豫、鄂、湘及川等省区,城镇网密度与城市网密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尤以湘、鄂、黔、滇四省区最为突出,整个“三线”地区的城镇网密度几乎可与东南沿海及长江下游各省区城镇网密度相伯仲。全国城镇网密度表现为环渤海湾最密,东部、东南沿海、陕、鄂、湘次之,豫、皖、赣、桂、川、黑再次,西部地带最疏的特征。

浅析岭南园林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浅析岭南园林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摘要:中新知识城展馆景观改造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善交通组织,将一、二期展厅建筑联系,并调整参观路线为环状路线。以此为前提,对展馆庭院进行景观改造。景观改造需与原有环境协调统一,并营造独具特色的园林环境空间。论文通过对景观改造的总体布局、交通组织、景观元素等方面,论述如何将岭南建筑及园林与现代建筑融合,并形成其独特风情,突显岭南特色。 关键词:岭南;园林建筑;融合;景观 Abstract: New knowledge city hall landscape transfo rmation’s priorities is to improve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will contact one,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exhibition hall building, and adjust the tour route in circular route. Premise, for the courtyard landscape renovation.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original environment harmonious and unified, and create a unique landscape environment space. Paper to reform the landscape of the overall layout, traffic organization, landscape elements, etc., discusses how to lingnan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fusion, and forms its unique character and style, highlighting lingnan features. Keywords: Lingn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usion;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广州中新知识城选址于广州科学城北区,展馆位于知识城南起步区。展馆的建成,为中新合作协议的签订暨知识城奠基仪式举行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也为展示知识城的今天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平台。项目是广州中新知识城建设指挥部一、二期规划展厅半围合的庭院改造工程。改造以保证展厅外围交通状况不变的室内参观游览路线同时适当增加庭院的绿量,建造具有岭南园林风格的特色庭院,使传统的岭南建筑文化与展厅的现代建筑风格有机结合。 2 场地概况 展厅建筑现状总体为现代风格,简洁大气,采用轻钢结构,外观为玻璃幕墙。庭院与建筑融合得当,但是景观空间单调,游人参与少,展馆建筑间缺乏交通环线的问题,作为岭南地区的建筑展厅,缺乏岭南建筑与岭南园林的元素和细节,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同名8466)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同名8466)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例1】(2013四川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6分)

【答案】城市分布较密集(2分);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2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2分)。 提示:本题没有考查图示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该区域东西城市分布的差异,说出西部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侧重考查图示信息的获取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注意从疏密和城市等级两角度解答。 【例2】(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岭南文化作业答案

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A广州人的习俗B阳江人的习俗C客家人的习俗D中山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A黎族B壮族C瑶族D苗族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A北方移民B西方移民C中原移民D高原移民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A 古越族语B古黎族语C古壮族语D古畲族语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A黄土文化B中原文化C汉唐文化D西域文化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A小伙子B大姑娘C猪D牛 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A盘瓠B盘石C赵佗D刘三妹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A 朝廷官员流放B中原人口迁移C塞北丝绸之路D海上丝绸之路 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A广府民系B客家民系C福佬民系D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10、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B)活动。A耍花灯B耍歌堂C迎新娘D满月酒 三、论述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