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7.90 MB
- 文档页数:33
一、中国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分布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一直呈现自东而西,由密到疏的扩散发展特征。
建国后国家尽管加强了中、西部地带城镇的建设,但其分布的地域差异仍然具有如下特征:(一)城镇分布东密西疏从我国目前城镇网密度看,城镇体系内城镇密集东部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表现为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总特征。
据1985年统计资料,我国现有城镇7928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8.26座城镇。
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经济大发展时期,城镇网密度的分布既继承了历史上城镇分布的基础,又受到了国家生产力布局自东而西推移的影响,表现为代表历史遗存主流的城镇网密度密集于东南的格局基本未变;同时作为新城市(镇)迅速崛起的“三线”建设地区,其城镇网密度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两大特征。
1.城市网密度从1985年全国城市网密度看(表8-1),台湾省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省区,每万平方公里有5个城市;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河南、辽宁、浙江等省、市,是我国城市分布次密集地区,城市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1个城市以上;湖南、天津、广东(包括港、澳地区)、福建、湖北、江西、吉林、山西、河北、宁夏、北京等11省、市、区城市网密度居中,达每万平方公里0.5个城市以上;广西、陕西、贵州、黑龙江、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等8省、区城市网密度较低,在每万平方公里0.1~0.5座城市之间;而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城市网密度最疏,每万平方公里还不到0.1座城市。
采用中位数法将各省区城市网密度分为四级并绘成“中国城市网密度示意图(1985年)”,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城镇体系的城市网分布表现为西疏东密,城市网密度从东向西逐渐递减(除河北、北京地区为低谷外)的规律(图8-1)。
2.镇网密度从全国镇网密度看,就省区而言,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表8-1)。
位居东部沿海地带的上海、浙江、山东三省、市,是我国镇网密度最高的省区,每万平方公里镇数均在40以上;其次是中部地带的山西、湖北、湖南等省区,镇网密度也达到了每万平方公里20个镇以上;再次是辽宁、江苏、广东(包括港、澳地区)、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和陕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西、吉林、广西等中部地带省区(它们多为“三线”重点建设地区),镇网密度在每万平方公里10—20个镇之间;其它省区镇网密度最低,一般均在每万平方公里10个镇以下。
城乡规划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场所,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密集是城市最基本的特征。
与乡村相比,城市具有的特点:①高效率(熟练工)②高效益(高科技)③多功能④动态性——1,辐射带动;2,自然社会经济人口的多方面制约2、城市最早起源于:①美索不达米亚平原②尼罗河流域(城市兴起主因:政治)早期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①水源充足②地形平坦③土地肥沃④交通便利⑤气候适宜3、(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1)自然:①气候:温和、湿润、适宜;②地形:平原,热带高原,山区河谷;③河流:水源/水运/早期军事防御(2)社会经济因素:矿产(如攀枝花,大庆)交通(如郑州,石家庄)政策(如深圳)宗教(如麦加,耶路撒冷)军事……(随着生产力发展)灌溉农业发达地区→农业技术得以革新→出现劳动分工和集市→城市出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离第二次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出现(城市出现)商品交换的场所→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集聚空间(改变城市内涵):资本主义产业革命4、城市发展:两方面内容①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扩大,功能增强,在国家地区中的社会经济地位逐渐提高;②城市内涵提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结构优化,对于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经济增长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工业化与城市化密切相关。
二、城市化1、概念梳理(1)城市化:一,人口和产业活动向城市地区集中;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标志:①城市人口的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③城市人口比重;②一→二三(2)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①郊区城市化:城市人口、商业、制造业向郊区扩散(城市地价过高等原因)②逆城市化:城市人口为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向乡村迁居,城市人口负增长③再城市化: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市中心的环境改善,人口重新迁回市中心(如伦敦)(3)城市化的发展:①时间;②空间: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2、城市化发展阶段(1)早期阶段:工业和服务业促使大量人口涌入;(2)中期阶段:城市规模继续膨胀,城市环境趋于恶化,出现郊区城市化;(3)成熟阶段:城市化保持在高水平,逆城市化普遍出现,卫星城发展etc.3、大都市带(大都市区的空间联合体):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由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的、多层次的城市群体(1)波华带: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2)芝匹带: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多伦多、蒙特利尔(3)东京都市圈: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4)伦敦都市圈:伦敦、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5)巴黎都市圈: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6)长三角大都市带: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嘉兴、宁波4、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建国初期:稳步发展;六七十年代:徘徊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