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畜禽产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 格式:docx
- 大小:22.91 KB
- 文档页数:15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制度法规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是为了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权益,制定的具体管理办法和规定。
以下是一些国内的法律法规:
1. 食品安全法:该法律主要规定了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职责和权限、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内容,在畜产品领域也适用。
2.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措施,包括畜禽产品的抽检、检测和监督管理等内容。
3. 畜禽屠宰检验规程:该规程规定了畜禽屠宰检验的基本要求和程序,包括屠宰设施的卫生条件、屠宰过程的要求以及屠宰产品的标识和检验等。
4. 动物防疫法:该法律主要规定了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等方面的内容,保障畜产品的健康和安全。
5.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国家制定了针对畜产品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要求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监管办法和规定,如各省市制定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屠宰场的运营要求等,都是为了加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和管理。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北京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日期】2006.06.14•【字号】京质监质发[2006]251号•【施行日期】2006.06.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北京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京质监质发[2006]251号)各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燕山分局、稽查大队:为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指导意见(试行)》(国质检监函[2005]781号)文件要求,加强本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加强北京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指导意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
望各单位结合实际工作,认真执行,在今年年度前将辖区食品小作坊的底数摸清,并完成将小作坊基本信息录入市局食品生产企业信息数据库的工作。
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市局质量监督和执法督察处。
联系人:何建涛电话:84611177-5601,84623242E-mail:hjt@bjtsb.gov.cn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二00六年六月十四日关于加强北京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指导意见(试行) 为全面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指导意见(试行)》(国质检监函[2005]781号)的要求,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市委市政府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现就加强本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本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界定及监管工作意见(一)明确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在本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大量存在,直接涉及“三农”、就业和群众生活。
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要坚持既要管好、又要便民的指导思想,坚持分类管理的原则。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首都食品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4.12•【字号】京政发[2004]14号•【施行日期】2004.04.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首都食品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京政发[2004]1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近年来,本市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首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上是好的。
为适应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要求,全面提升本市食品安全控制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为出发点,以构建首都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明确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责任和部门、属地监管责任,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形成统一协调、责任明确、齐抓共管、运行高效的首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机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坚决遏制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减轻和消除食品安全危害与风险,防止重特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确保首都食品安全。
二、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是政府一项重要职责。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负总责。
市、区县政府每年至少研究一次食品安全工作,分析食品安全形势,部署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市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定期通报食品安全总体情况,听取各区县政府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工作汇报,检查监管责任落实情况,研究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大问题,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布置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任务。
北京市畜禽和野生动物制度北京市畜禽和野生动物制度是为了保障畜禽和野生动物的健康和福利,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
该制度包括针对畜禽养殖和野生动物管理的法律规定、政策措施和行业标准等内容,旨在促进畜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畜禽养殖制度北京市畜禽养殖制度通过法律和政策措施来控制和规范畜禽养殖行业。
其中包括以下内容:1.畜禽养殖场规划和建设管理:明确畜禽养殖场的规划要求,包括选址、卫生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畜禽养殖场建设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的标准。
2.养殖规模和数量控制:对不同类型的畜禽养殖场,根据场地环境、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养殖规模和数量控制措施,以避免过度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动物福利问题。
3.动物养殖健康管理: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措施,确保畜禽养殖过程中的动物健康和防疫工作。
同时,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和良好的养殖管理经验,提高畜禽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野生动物管理制度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北京市实施了一系列野生动物管理制度。
以下是相关内容:1.野生动物保护区规划和管理:规划并划定野生动物保护区,对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进行严格保护,限制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和破坏。
同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科学研究和监测,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野生动物资源利用和交易管理:对于一些具有保护价值的野生动物资源,限制其利用和交易活动,禁止非法捕捞、贸易、运输等行为,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市场。
3.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通过举办野生动物保护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和重要性,促使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
标准和监管为了确保畜禽养殖和野生动物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行业标准和监管措施。
1.畜禽产品质量标准:制定了畜禽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兽药等产品的质量标准,以及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确保消费者可以购买到安全、健康的畜禽产品。
北京市农业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动物收容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农业局•【公布日期】2014.09.30•【字号】京农发〔2014〕199号•【施行日期】2014.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动植物检疫正文北京市农业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动物收容管理办法》的通知京农发〔2014〕199号各区县农业局、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我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了《北京市动物收容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农业局2014年9月30日北京市动物收容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对除犬只以外的其他动物的收容处理工作,根据《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根据需要自行设立或者委托有条件的社会组织设立动物收容场所,实施动物收容处理。
第三条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自行设立或委托相关机构设立动物暂存场所;有条件的区县可设立动物收容场所。
第四条动物收容场所和暂存场所应当为动物提供适宜的环境和饲养条件。
第五条动物收容场所应当配备动物防疫技术人员,负责收容动物的健康检查、诊断治疗和免疫接种等工作。
第六条单位或个人可将无主动物或者不愿继续饲养的相关动物送交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设立的动物暂存场所或者动物收容场所。
第七条送交动物的人员应当填写《北京市动物收容登记表》。
第八条动物收容场所应当对送交的动物实施健康检查。
对患病的动物进行诊断治疗,对健康的动物进行分类管理。
第九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及时公示收容动物信息。
自公示之日起15日内,机构或个人可申请认养。
认养者应当提供以下材料:(一)机构应当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书,个人应当提供本人身份证明;(二)饲养场所所在居(村)委会或者业主单位出具的认养证明材料;(三)动物认养申请表。
北京市农业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农业局•【公布日期】2014.09.30•【字号】京农〔2014〕196号•【施行日期】2014.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北京市农业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京农发〔2014〕196号各区县农业局、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我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了《北京市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办法(暂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农业局2014年9月30日北京市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畜禽屠宰监督管理,规范畜禽屠宰经营行为,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畜禽屠宰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畜禽屠宰监督管理工作。
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畜禽屠宰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畜禽是指猪、牛、羊、鸡、鸭。
本办法所称畜禽产品,是指畜禽屠宰后未经加工的肉、脂、脏器、血液、骨、头、蹄(爪)、皮等。
第五条本市实行畜禽定点屠宰制度。
未经定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畜禽屠宰活动,自宰自食的除外。
从事清真畜禽屠宰活动的,除应符合本办法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清真食品管理的规定和少数民族食用清真食品的习俗。
第六条畜禽定点屠宰厂(场)应对畜禽屠宰活动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负责,是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畜禽定点屠宰厂(场)应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建立畜禽收购、屠宰和产品加工、贮存、运输等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北京市种畜禽场验收标准
北京市种畜禽场验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基本条件:申请验收的种畜禽场应取得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核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2. 人员条件:
企业负责人:有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并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
技术负责人:有技术负责人,具有畜牧兽医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从事种畜禽生产管理3年以上,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畜牧技术人员:1名以上,具有畜牧兽医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技师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种畜禽繁育、饲养管理、饲料营养技术。
兽医技术人员:1名以上,具有畜牧兽医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或技师、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动物防疫、疫病控制等技术。
从业人员:饲养人员需经过饲养管理、环境控制、人工授精、种蛋管理、设备使用等相关知识培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北京市种畜禽场验收标准(试行)》原文件第四章“技术与管理”获取更全面的和准确的信息。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8.26•【字号】京政办发〔2015〕44号•【施行日期】2015.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的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15〕4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4〕47号)精神,全面加强本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经市政府同意,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时处理、清洁环保、合理利用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与属地负责相结合、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财政补助与保险联动相结合、集中处理与自行处理相结合,建立覆盖城乡的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构建科学完备、运转高效、可持续运行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
二、落实责任(一)强化主体责任。
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是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第一责任人。
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应当具备符合规定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并保证其正常运转。
已经委托他人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可以不自行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无害化处理设施应采用化制、发酵等资源化利用的工艺技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抛弃、收购、贩卖、屠宰、加工病死动物。
(二)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各区县政府对本地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负总责,根据动物饲养、疫病发生和动物死亡情况,组织建设病死动物收集暂存网点和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并完善相关监管制度。
在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发现的病死动物,由所在地区县政府负责组织收集处理;在城六区和远郊区县新城建成区及农村地区发现的病死动物,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负责组织收集处理。
北京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本市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安全管理活动;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依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本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市食品安全工作以安全标准为基础,以市场准入为核心,以防控食品安全输入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为重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政府监管体制,严格责任追究;建设安全食品供应体系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实行产地要准出、销地要准入、质量可溯源、风险可控制的全过程管理。
第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
二、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第五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定期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针对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第六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查验原料来源,确保原料质量安全。
第七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生产过程控制制度,确保生产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第八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出厂检验制度,确保出厂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三、食品安全监管第九条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依法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第十条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公开食品安全监管信息。
第十一条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第十二条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信用记录,对有不良记录的生产经营者加大监管力度。
四、食品安全保障第十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管理职责和人员。
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法随着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畜禽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为了确保畜禽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办法。
本文将介绍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的相关内容。
一、监管目标与原则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本目标是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同时促进畜禽水产品质量的提高与升级,推动畜禽水产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监管原则包括立法原则、科学原则、公正原则、风险控制原则和绩效原则。
二、监管体制与职责我国设立了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主要职责包括监督检查、风险评估、安全监测、行政处罚等。
各级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确保监管职责的落实。
三、生产环节监管生产环节监管是确保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工作。
监管部门应加强生产者的资质审查,规范生产者的生产与经营行为。
通过引入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管理,确保畜禽水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四、质量安全标准与检测畜禽水产品在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应符合相关的质量安全标准。
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畜禽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强化对畜禽水产品的抽检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
五、销售环节监管销售环节监管是确保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销售者的资质审查,规范销售者的行为。
加强对农贸市场、超市等销售渠道的监督检查,严禁销售过期、劣质、伪劣畜禽水产品。
六、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理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提前发现和预防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要及时组织调查与处理,并及时向公众公布相关信息,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
我国应积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借鉴先进的经验与技术,提高我国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北京市农业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规模标准及其备案程序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农业局•【公布日期】2009.03.12•【字号】京农发[2009]34号•【施行日期】2009.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北京市农业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规模标准及其备案程序的通知(京农发〔2009〕3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为加强本市畜禽养殖管理,规范畜禽养殖生产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规定》(农牧发〔2007〕1号)等文件要求,我局制定了《北京市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规模标准》和《北京市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备案程序》,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三月十二日北京市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规模标准一、标准制定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05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并公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1997年7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7〕第87号;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71号,自2008年1月1日施行)。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08年10月6日国务院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2008年10月9日公布施行)。
(四)《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2004年10月22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五)《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二、养殖规模标准根据本市畜牧生产现状和防疫要求,制定以下主要畜禽品种规模养殖标准。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暂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11.09•【字号】京市监发〔2021〕118号•【施行日期】2021.1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暂行)的通知市市场监管执法总队,各区市场监管局,经开区商务金融局、行政审批局、综合执法局,燕山市场监管分局,市局机场分局,市局机关各处室:现将《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暂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11月9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许可程序第三章全覆盖例行检查第四章日常监督检查第五章获证企业退出第一节生产许可证的吊销第二节生产许可的撤销第三节生产许可的撤回第四节生产许可的注销第六章附则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北京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市场监督管理行政许可程序暂行规定》《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通则》《北京市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审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北京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批和获证企业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市场监管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批和获证企业监督管理,以及拟责令停产停业、许可证吊销的行政处罚。
各区市场监管局、经开区商务金融局、燕山市场监管分局,市市场监管局机场分局(以下统称区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获证企业的监督管理,以及除拟责令停产停业、许可证吊销以外的行政处罚,按照本规定承担许可获证企业退出相关工作。
第四条本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告知承诺审批方式。
企业提交申请单和产品检验合格报告并签署《告知承诺书》,经形式审查合格,当场办理发证。
北京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北京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导语:食品安全(food safety)问题一直是群众所关心的,要求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那么,做我国首都的北京对食品安全管理又是怎么规定的呢?以下是北京市的食品安全条例,以供参考,欢迎阅读。
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2007年11月30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 2007年11月30日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7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食品生产经营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不得生产经营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
第四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协调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责任制,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对本区域内的食品安全负属地管理责任,协调有关部门的派出机构,做好食品安全日常管理。
第五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设立食品安全监督协调机构,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管理、组织协调工作。
农业、林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卫生、商务、药品监督、公安等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的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统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并做好食品安全指导工作。
教育、建设、旅游等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行业或者领域的食品安全管理和指导工作。
第六条本市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可追溯制度,对食品安全风险和危害实施全过程预防和控制。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2024年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等3个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2.04•【文号】农牧发〔2024〕10号•【施行日期】2024.02.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2024年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等3个计划的通知农牧发〔2024〕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各省级兽药检验机构:为加强兽药质量监管、畜禽产品兽药残留监控和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维护畜牧养殖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2024年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2024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2024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以下简称“3个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任务分工(一)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以下简称“部畜牧兽医局”)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3个计划;定期通报兽药质量监督抽检结果,并根据抽检和风险监测情况适时组织部级跟踪抽检;根据3个计划实施情况和监测结果,组织分析研判兽药质量、兽药残留、动物源细菌耐药等风险形势,提出政策意见。
(二)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以下简称“中监所”)负责制定兽用生物制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实施方案,报部畜牧兽医局批准后组织实施,具体承担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工作,并指导部分省级兽药检验机构开展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按照部畜牧兽医局要求,组织实施部级跟踪抽检有关工作,承担部分非生物制品类兽药部级跟踪抽检任务的检验工作;定期收集、汇总分析、报告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结果;对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任务承担单位开展检测项目能力验证;负责畜禽产品兽药残留监控有关检测技术指导,定期汇总分析和报告各地抽检结果;负责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技术指导、监测数据库建设与维护、药敏试验板设计与质量控制,定期汇总分析和报告监测结果。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若干意见【法规类别】市场管理【发文字号】京政办发[2007]79号【发布部门】北京市政府【发布日期】2007.11.29【实施日期】2007.11.29【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失效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若干意见(京政办发〔2007〕7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现场会精神,着力解决本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责任(一)强化属地管理责任。
各区县政府(含地区管委会,下同)对本辖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负总责。
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将食品安全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
对于难点问题,要结合辖区实际,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并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
针对辖区内无证照经营问题,要组织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监察员和信息员的作用,采取规范与取缔、疏导与打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治理。
(二)明确基层组织的管理责任。
此次专项整治的基础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成果体现在基层,目标实现更要依靠基层。
各区县政府要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力量,持续深入推进专项整治。
各乡镇、街道对本区域内食品安全进行属地管理,对非法进行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等行为,要依法予以制止,并协调、督促有关食品安全监管派出机构进行查处,或向市、区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村委会、居委会发现非法进行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等行为,应及时向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三)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503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7〕57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分段监管的原则,分别由农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部门牵头负责农产品生产、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餐饮消费环节的监管。
北京市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2002.1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北京市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三十二条、《北京市家畜家禽检疫条例》第十条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范围内从事畜禽屠宰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农业局是本市负责畜禽屠宰定点管理的主管部门。
区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畜禽定点屠宰厂(点)的审核。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畜禽是指除猪以外的牛、羊、鸡、鸭、兔等主要家畜家禽。
第五条畜禽的屠宰和检疫,应当尊重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第六条除自宰自食的外,任何未经定点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畜禽经营性屠宰生产。
第二章基本建设第七条畜禽定点屠宰厂(点)设计和规划按照《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GB12694-1990)、《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GB/T17237-1998)、《家畜屠宰加工企业兽医卫生规范》、《鲜家禽肉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执行。
第八条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应当具有下列动物防疫条件:(一)屠宰厂选址应在地势较高、干燥、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无有害气体、灰砂及其它污染物、便于污水治理排放的地区。
应当远离学校、幼儿园、村庄、居民区、地表水二级以上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畜牧场和其他有动物防疫要求的场所至少500米以上;(二)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GB5794-1995)的充足水源;(三)建筑布局总体设计必须遵循病、健畜禽隔离以及原料、产品、副产品、废弃物的转运互不交叉的原则。
整个建筑群需划分为连贯又有严格隔离条件的三个区:宰前管理区(包括饲养圈、待宰圈)、屠宰加工区、病畜隔离管理区。
各区之间应有明显的分区标志,并用围墙隔开,设专门通道相连;(四)设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检疫检验室和检疫检验设施;(五)备有适用的消毒药品、消毒设施,健全消毒制度;(六)有完善的污水污物和病害畜禽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设施,排放的废水、废气、废物和噪音等符合国家和全市环保要求;(七)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待宰间、屠宰间、急宰间、冷藏间和患病动物隔离间;(八)有符合条件要求的屠宰设备和屠宰工具。
北京市农业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农业局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农业局•【公布日期】2006.09.05•【字号】京农畜字[2006]19号•【施行日期】2006.09.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北京市农业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农业局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京农畜字[2006]19号)各有关单位:为规范项目管理,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根据市环保局的要求,我局组织制定了《北京市农业局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该《办法》已经2006年第3次局办公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如遇问题,请及时与市农业局畜牧处联系。
联系人:张保延;联系电话:82078423。
附件:北京市农业局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管理办法。
北京市农业局二00六年九月五日附件:北京市农业局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是市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项目,是我市发展生态养殖,实现种植业、养殖业有机结合,促进畜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仅限于北京市农业局承担的市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市环保局排污费资金项目中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
规模化养殖场指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100头以上的牛、3000只以上的禽类养殖场及其他相当规模的畜禽养殖场。
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应遵循“减量化、生态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方针,采用先进、有效的技术,将养殖场产生的固体粪便加工成肥料,用于种植业生产。
污水经过治理,作为肥水用于农田灌溉,实现零排放,不能做到零排放的,要达到国家和北京市地方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
各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各直属分局,各区农委、农业局(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为加强本市畜禽产品的食品安全管理,保障畜禽产品的食品安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农业局共同制定了《北京市畜禽产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实行。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农业局2016年1月6日北京市畜禽产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畜禽产品的食品安全管理,保障畜禽产品的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从事畜禽产品的生产、销售、贮存、运输、开办畜禽产品集中交易市场、使用畜禽产品为原料提供餐饮服务,以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畜禽产品是指经屠宰、分割后的畜禽胴体、分割肉等初级产品和副产品,含冷鲜和冷冻产品。
第三条本市对畜禽产品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风险管理、严格准入、强化监管、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在本市从事畜禽产品的生产、销售、贮存、运输、开办畜禽产品集中交易市场、使用畜禽产品为原料提供餐饮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确保食品安全。
各区(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应当积极推动“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责”的畜禽产品食品安全属地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畜禽产品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职责。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城市管理、公安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建立完善畜禽产品安全协作机制,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第五条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将畜禽产品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作为本市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各区食品安全考核评价和督查督办重点,强化属地责任的落实。
第二章生产经营第六条销售畜禽产品以及使用畜禽产品为原料从事餐饮服务活动,应当具备与畜禽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加工处理、销售和贮存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25米以上的距离。
销售畜禽产品应当按照畜禽产品的品种划分专区或者设置专柜,其中销售猪肉产品必须与牛肉、羊肉产品严格分区(柜),不得混淆。
第七条从事畜禽产品生产、销售以及使用畜禽产品为原料从事餐饮服务活动,应当建立进货查验制度,查验畜禽产品屠宰加工企业或者供货方的营业执照、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定点屠宰证等经营资质以及畜禽产品的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明材料;采购进口畜禽产品的,应当查验供货方的经营资质以及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不符合要求的畜禽产品,不得采购、使用和销售。
从事畜禽产品生产、销售以及使用畜禽产品为原料从事餐饮服务活动,应当建立畜禽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检疫合格证明、进货票据等相关凭证,确保畜禽产品可追溯。
畜禽产品标明保质期的,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畜禽产品销售企业和餐饮服务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相关证明文件,进行畜禽产品进货查验记录。
第八条畜禽产品生产者、销售者、使用畜禽产品为原料的餐饮服务提供者以及畜禽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定期对畜禽产品以及生产、销售、贮存场所、环境、设施设备等保障食品安全的条件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保障食品安全要求的问题,应当立即予以纠正;对库存检查中发现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畜禽产品,应当及时清理。
第九条销售畜禽产品的商场、超市、食品贸易商以及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以畜禽产品为原料的连锁餐饮企业应当配备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或者委托具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对畜禽产品的主要安全指标进行抽样检验。
检测结果应当记录、留存并向消费者公示。
实行统一配送的商场、超市、连锁餐饮企业,可由企业总部统一对畜禽产品进行检测。
在检测中发现畜禽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有证据表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和使用相关畜禽产品,采取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
第十条销售畜禽产品的商场、超市、食杂店和集中交易市场,应当在摊位或者柜台的明显位置摆放产品信息公示牌,如实公布畜禽产品销售者名称(姓名)、联系方式、畜禽产品品名、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文件、屠宰加工日期等信息。
第十一条经包装销售的畜禽产品,应当在包装物上标注或者附加标识标明名称、产地、生产者或者供货者名称、生产日期。
进口冷冻畜禽产品需包装销售,其包装应当以中文标明产品品名、规格、产地国或地区、生产企业注册号、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温度等内容。
分装销售的进口冷冻肉品,应当在包装上保留原进口食品的上述全部信息以及分装企业、分装时间、地点以及保质期等信息。
销售冷冻畜禽肉卷应当有包装,包装标识应当符合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
销售无包装的畜禽产品,应当采取附加标识、销售凭证等形式,向消费者表明畜禽产品的品名、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名称等内容。
鼓励销售者在包装标识内容中注明推荐保存条件及建议食用的最佳保存期限等信息。
第十二条畜禽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建立完善畜禽产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以下规定:(一)建立食品安全日常检查制度,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入场销售者执行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情况及其经营环境、条件和畜禽产品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
发现有违法行为或者存在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隐患的应当及时制止,对不合格或者存在风险隐患的畜禽产品应当要求入场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二)与入场销售者签订食品安全保障协议,对其进货渠道、经营资质、产品安全状况、落实进货查验等经营规范制度的情况、人员健康状况、不合格产品处置等方面作出规定,明确因不符合食品安全保障要求而予以解除入场交易合同的情形,督促入场销售者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三)严格审查入场销售者资质,建立入场销售者档案,如实记录销售者名称(姓名)、营业执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住址,销售畜禽产品的主要品种、进货渠道、产地、进货量等交易信息,保存相关资料,并对入场销售者档案及时更新。
(四)建立信息公示制度,在市场醒目位置及时公布并动态更新畜禽产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市场开办者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畜禽产品抽样检验结果、不合格产品处置情况、畜禽产品进货渠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电话、投诉举报电话等。
(五)建立入场销售者和畜禽产品交易统计制度,按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求定期归集、报送并动态更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市场内销售者的基本情况、摊位数量、经营品种、数量、产地来源、交易额度、产品检测结果等信息。
(六)有畜禽产品批发交易的集中交易市场应当建立畜禽产品电子交易系统,对畜禽产品交易及其销售者基本情况实行信息化管理。
第十三条有冷鲜猪肉、牛肉、羊肉批发交易的市场开办者,应当直接与具备相应合法资质的畜禽屠宰加工企业签订定向供货渠道协议,并明确要求场内从事冷鲜猪肉、牛肉、羊肉批发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从与市场签订定向供货渠道协议的畜禽屠宰加工企业进货。
有冷鲜猪肉、牛肉、羊肉零售交易的市场开办者,应当直接与有上述产品批发交易的市场开办者或者具备相应合法资质的畜禽屠宰加工企业签订定向供货渠道协议,并明确要求场内从事鲜冻猪肉、牛肉、羊肉零售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从与市场签订定向供货渠道协议的批发市场或者屠宰加工企业进货。
第十四条本市鼓励畜禽产品批发市场开办者、经营畜禽产品的大中型商场、连锁超市、连锁餐饮企业与猪肉、牛肉、羊肉定点屠宰加工企业建立行业组织,对市场开办者、商场、超市、餐饮企业的定向供货渠道以及畜禽产品的安全生产供应作出共同约定。
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引导和督促入场经营者以及商场、超市、餐饮企业与定点屠宰加工企业建立产销直挂关系,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十五条网络畜禽产品交易服务的第三方平台对入网销售的畜禽产品承担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并落实以下管理规定:(一)对畜禽产品入网销售者进行实名登记,建立入场销售者档案,如实记录销售者名称、营业执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号码、联系方式、住址,以及销售畜禽产品的主要品种、进货渠道等信息,保存相关资料,并对入场销售者档案及时更新;(二)与畜禽产品入网销售者签订食品安全保障协议,对其进货渠道、产品安全状况、落实进货查验、不合格食品处置等规范制度情况作出规定,明确因不符合食品安全保障要求而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情形;(三)建立食品安全日常检查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畜禽产品入网销售者在网络交易中执行食品安全保障要求的情况进行检查;(四)发现畜禽产品入网销售者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及时制止并报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五)公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电话、投诉举报电话,及时处理消费者关于畜禽产品食品安全方面的投诉;(六)对入网畜禽产品交易情况进行统计。
第十六条禁止生产、销售下列畜禽产品或者使用下列畜禽产品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一)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兽药或者在畜禽产品中添加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二)致病性微生物、寄生虫、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三)腐败变质、污秽不洁、掺假掺杂等感官性状异常的;(四)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五)未按规定进行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六)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七)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八)来源不明、通过走私渠道进入国内的;(九)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
第三章贮存运输第十七条销售畜禽产品以及以畜禽产品为原料从事生产加工或提供餐饮服务,应当具备与畜禽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贮存、运输、装卸设备或设施,保障畜禽产品符合保障食品安全所需要的温度及环境等特殊要求,并保持正常运转。
贮存、运输和装卸畜禽产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畜禽产品污染,不得将畜禽产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有冷冻畜禽产品批发交易的集中市场开办者,应当提供固定的冷冻畜禽产品仓储场所和设施条件,供入场销售者使用。
第十八条运输畜禽产品应当随货附有检疫合格证明,屠宰企业生产的包装畜禽产品应加施检疫标志,生猪胴体应加施检疫验讫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