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烟疑难问题解析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80.00 KB
- 文档页数:24
建筑防排烟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高层建筑消防行业中,建筑防排烟系统是其中最关键的问题。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防排烟系统备受社会各界人士重视和关注。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必须重视内部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不断提升高层建筑的防排烟能力。
本文重点分析了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建筑;防排烟;问题;对策1.暖通空调系统防排烟设计的常见问题1.1自然排烟中的外窗设计不合理在我国建筑工程中,暖通空调的防排烟设计中的外窗不合理是常见的设计问题。
在进行设计时,众多的设计师过于侧重窗户设计的面积,而对于窗户设计的类型没有按照行业内的规定进行,使得众多的固定窗和内窗的使用频率较大,相比较而言,可开启外窗的使用频率就会较低,尤其目前盛行的高层建筑中较少看到可开启外窗,造成高层建筑的火灾事故不在少数。
1.2防排烟风机的设置问题在暖通空调防排烟设计中,防排烟风机的设置问题也是经常出现的。
主要体现在排烟风机的风量确定不合理以及加压送风机风量的风道漏风系数选择两方面问题。
漏风系数在相关的规范中并没有做详细的说明,在实际施工中,众多设计人员在排烟风机的全压计算中也没有考虑,最终导致高层住宅的排烟量不能保证。
在高层住宅的设计中,若不考虑加压送风机的漏风系数因素,居室内防烟楼梯间等位置达不到期望的送风量,使得相对应的门难以打开。
2.3排烟风机入口未设置排烟防火阀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针对防火阀有以下规定,“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采用排烟轴流风机,并在机房入口处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但是在暖通空调系统防排烟进入局部设计时,在屋顶和走道的外墙上设置排烟风机,根据住户的要求可以设置在房间内,在设计师的思想中,就会认为这样就会实现烟气可以排放到屋外的目的,会处于一个较为安全环境中,设计师就会忽略排烟风机入口管上的排烟防火阀的安装,从而给房屋建筑工程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建筑工程防排烟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前建筑项目发展迅速,国内一大批大型商业建筑、地下工程不断涌现。
为了防止和减少此类建筑火灾的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此类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防排烟系统设计应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实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但由于设计人员对消防技术规范中的相关条款理解不够深入,致使设计出的产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文章对一些常见的问题如:漏风系数的取值、防排烟风机的设置问题、防排烟系统防火阀的设置问题、防排烟设计加压送风口、排烟口风速控制这些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实际经验总结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1建筑工程防排烟措施1.1控制烟雾的产生量防排烟最好的办法在于消除发烟的源头。
因此,在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和大空间多层建筑中,应设计火灾报警系统及自动灭火系统,以便尽早发现火灾,在大量浓烟产生之前扑灭火灾或控制火灾发展。
同时,在建筑装修时尽量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进行装修,这样即使发生火灾,发烟量小,发烟速度慢,相对地有较充裕的逃生时间,减少对生命的威胁。
1.2充分利用建筑物的构造进行自然排烟自然排烟在一般建筑物中能满足防排烟的要求,同时又节约了投资,是一种比较好且经济的排烟方式。
一般采用可开启的外窗和窗外阳台或凹廊进行自然排烟。
此外,靠墙的防烟楼梯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易采用自然排烟。
1.3利用通风空调系统进行防排烟通风空调系统加压送风可以利用原有的设备,节约投资。
对于空调系统防排烟可以分为向非着火区送风排烟和对着火区排烟。
向非着火区送风排烟即利用风机、风道、送风口向非着火区送风,使非着火区形成正压,从而防止着火区烟气向非着火区蔓延。
对着火区排烟即将原送风口作为排烟口,还应增设排烟普通管道,防止烟气经过空调器或空调机。
1.4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目的是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提供不受烟气干扰的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
建筑防排烟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其应对分析摘要:随着我国高层建筑规模与数量增加,建筑功能愈发复杂,出现火情后逃生及救火难度较大,因此要提高对建筑防排烟设计的重视度。
文中以建筑防排烟设计为着手点,分析防排烟设计的常见问题,结合具体情况给出解决与优化防排烟设计的措施。
关键词:防排烟设计;常见问题;应对措施防排烟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使用质量。
建筑防排烟设计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充分考虑建筑物使用情况。
现阶段建筑排烟设计形式主要分成三种,受到各种情况影响造成排烟设计出现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计策略,大幅度提升防排烟设计质量。
1、建筑排烟设计形式分析高层建筑排烟设计形式主要由三种,即自然式排烟、机械式排烟与机械式防烟。
高层建筑排烟,就是通过相应措施使得烟区快速排放到大气中,而防烟则是通过一些措施降低着火区域内烟气含量,避免烟区内的烟量扩散到无烟区。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将其称为排烟系统、防烟系统,两者分别起到快速排烟与避免烟气扩散的作用。
(1)自然式排烟。
这种方式主要利用室内外空气对流才形成的风压将燃烧生成的烟气排到大气中。
就目前情况来说,主要包括竖井及外窗的无组织排烟形式;(2)机械式排烟。
通过外力,如电动设备等,直接将建筑物内着火区域产生的烟气与热量排放到大气中;(3)机械式防烟。
通过电动设备输送风压,避免烟气从着火去进入到无烟区。
2、建筑防排烟设计的主要问题2.1 自然排烟无法进行高层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可开启外窗面积,这也是保证自然排烟进行的基础。
但实际中设计高层建筑排烟窗时存在问题,如选择位置不当、结构形式不合理、面积不规范、开窗角度<70°等,直接影响到自然排烟效果。
2.2 排烟阀安装不合理防排烟设计方案合理,但实际安装时出现问题。
部分安装人员操作技能不过关或缺乏责任意识,安装送风阀与排烟阀时不注意,造成安装质量问题的出现,影响到后期排烟效果。
此外,防排烟继电设备不符合设计要求,或系统没有设置安全阀等,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防排烟。
建筑排烟设计常见疑难问题解析摘要:社会各方面发展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较高要求,其中防排烟设计作为建筑工程设计的重点内容,做好该方面可以极大的提升建筑工程安全性。
同时,火灾烟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例如:CO、CO2、HF、HCl等方面,并且人所在长期的高温状态下,就会出现缺氧的状态,进行对人体造成伤害。
因此,加强排除烟气的效果,并且确保人员可以安全疏散,延缓烟气的蔓延,加强救火的及时性,是建筑排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本文主要针对建筑排烟设计常见疑难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排烟设计;疑难问题1中庭排烟1.1中庭设置排烟的依据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下文简称为《建规》)第8.5.3条的相关规定,应当在民用建筑中庭内部排烟设备,并且中庭通常都是贯通数层,这样在火灾发生的时候可以产生烟囱效应,火灾和烟气蔓延的速度相对较快,可以在短时间内烟气充满整个中庭空间。
同时,在充满整个中庭以后,可以借用中庭进行扩散,一直到周围的空间。
因此,在建筑排烟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虑,通过利用有效的排烟和防烟手段,加强对火势和烟气的控制效果,避免造成较大的影响。
1.2中庭的定义建筑中庭的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功能在于体现建筑共享空间的理念,常用于旅馆、写字楼、商业中心等建筑。
《民用建筑设计术语标准》(GB50504—2009)规定:中庭是指建筑中贯通多层的室内大厅。
另外,某《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08-88-2006)规定:中庭是有层数要求的,一般情况下是指三层以上,包括三层,对边最小净距离不小于6m,且连通空间的最小投影面积大于100m2的大容积空间目前阶段,《建规》中只是明确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但是对于中庭并没有在规范中给出准确的定义,对于中庭的规模尚无限定条件,加上建筑的形式多种多样,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地执行的标准并不一致,建筑中的共享空间是否定义为中庭,暖通设计应按建筑专业的功能要求结合建筑特点进行定性。
建筑排烟设计常见疑难问题解析摘要: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加深,人们对于建筑中的工程质量要求也逐渐升高,而防排烟设计更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优化防排烟设计对提升建筑的安全性有着显著作用。
本文主要根据实际工程设计中的防排烟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建筑;排烟;设计;常见疑难;解决措施1建筑排烟设计常见疑难问题1.1排烟竖井问题排烟竖井通道的各项参数设置不合理,如通道中含有大量的转角、通道配置位置问题、通道的材质、通道的具体设计思路问题等。
新规实施前排烟通道一般采用的是填充墙围护洞口作为排烟竖井,这种竖井内部不光滑且内部杂乱毛刺,极大地增加了阻力影响排烟效果。
对于通道中的转角,通常情况下在不可规避时才可使用钝角结构,以防止烟雾在转角区域出现严重的阻塞问题,而对于排烟设计中的相关通道配置问题,包括施工质量未能保证、施工方法存在缺陷、相关消防设施配置不完善等,在这类问题出现后,容易导致火灾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进入其他空间,对逃生人员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要关注通道的周边区域和周边空间[1]。
1.2空间规划问题事实上,当前大量建筑中并不具有专业的消防排烟通道,所以火灾中的烟雾排放是否能够处于安全的运行状态还有待商榷。
在空间的具体规划过程中,可以使用当前已经建成的高低压电井、主框架框筒结构完成排烟的辅助工作。
然而,在目前的所有空间规划过程中,这类结构通常与建筑本身的各类承载结构相连接,所以室内空间如何规划及实现就成了需要主动研究的项目。
空间规划问题表征是,未能完成对各个项目的全面分析工作,同时,这一施工项目的实际运行水平与相关要求不符,导致出现的浓烟无法第一时间被排出,不利于安全保障要求的深度满足。
1.3选用设备问题选用的设备包括消防设施和相应的电气系统,要求在浓烟排放过程中,要以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核心,深度完成对于各类辅助性设施的全面建设工作。
例如,对于自动检测系统,要求完成各类管道的全面铺排与合理配置,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让这一系统的运行质量提高[2]。
广东省《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问题释疑一、总则及防排烟部分问题1:《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是否仅属于暖通专业?《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属于全专业规范,哪个专业违反相关的条文则应提在相应的专业。
例如:建筑专业没有在楼梯间顶部设置固定窗,则应在建筑专业上提。
问题2:条文1.0.2,“对于有特殊用途或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当专业标准有特别规定的,可从其规定”,如何理解?有专业标准(规范)的按专业标准(规范)执行,但未涵盖的内容则按本规范执行。
例如:汽车库防烟分区的划分及其排烟量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防火规范》GB50067的规定,排烟风管做法需按《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要求。
问题3:固定窗由哪个专业表示?设在内区的楼梯、房间如何设固定窗?玻璃幕墙是否可以是固定窗?由建筑专业设计。
设在内区的楼梯间、房间的固定窗可采用耐火风管、夹层或土建风道通室外。
玻璃幕墙可作为固定窗,其材质须满足可破拆要求。
问题4:超过50米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裙楼小于50米,裙楼的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是否可以自然排烟?当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第5.3.1条注2要求时,可按多层处理,可以自然排烟。
问题5:规范3.1.6中关于直通室外的疏散门直通室外的疏散门应是普通门,不是防火门。
问题6:室外机房加压送风机的进风是否一定要接室外百叶?室外机房加压送风机的进风应接至室外百叶。
问题7:加压送风系统仅服务3层及以下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其加压送风口是否可以采用常开风口?加压送风系统仅服务3层及以下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其加压送风口可以采用常开风口。
问题8:避难走道和其前室是否可以共用加压送风系统?避难走道和其前室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前室可以合用加压送风系统,但须采取措施(如:余压阀)保证所需的压差。
问题9:规范3.3.4条是否适用于地下部分为非机动车库或储藏室、工具间的情况?不适用,根据规范,只适用于地下为汽车库或设备用房。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疑难问题解答嘿,咱今儿就来唠唠里那些让人挠头的疑难问题哈!你说这建筑防烟排烟系统,那可真是太重要啦!就好比是房子的呼吸系统一样。
要是这系统出了啥岔子,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咱先说说防烟这一块。
好多人可能不太清楚,为啥要专门弄个防烟系统呢?这就好比大冬天你在外面走,风呼呼地吹,你不得围个围巾挡挡风呀!这防烟系统就是给建筑围个“围巾”,防止烟雾到处乱窜。
那这里面就有个问题啦,这“围巾”得围多紧才合适呢?围太紧了,空气不流通也不行;围太松了,那烟雾不就照样乱窜嘛!这可就得好好琢磨琢磨啦。
再讲讲排烟。
哎呀呀,这排烟就像是给房子开个“窗户”,把烟雾放出去。
可这“窗户”开多大合适呢?开小了,烟雾半天排不出去;开大了,会不会又有别的问题呢?还有啊,这排烟的通道得怎么设计呢?是直直的好呢,还是弯弯绕绕点好呢?这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呀!比如说,有的建筑设计得特别复杂,那这防烟排烟系统要怎么布置才能全面覆盖呢?这可不是随便弄弄就行的呀!就像你穿衣服,得合身才行,大了小了都不舒服。
还有啊,不同的建筑类型对防烟排烟系统的要求也不一样呢!好比说医院和商场,能一样吗?医院里都是病人,那对空气的要求肯定更高呀!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得特别细心,不能马虎。
那怎么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呢?这就得靠专业知识和经验啦!得找那些懂行的人来好好研究研究,不能拍拍脑袋就决定了。
而且呀,还得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和标准,不能老是守着老一套。
总之呢,这里的疑难问题可不少,我们得认真对待,不能马虎。
只有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好了,我们的建筑才能更安全,人们在里面才能更安心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大家都得上点心!别等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呀!。
上海市公安局关于排烟疑难问题的解答上海市公安局关于排烟疑难问题的解答〔2004〕沪公消(建函)字第192号一、防烟1、《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08-88-2000以下简称《规程》3.2.1对于四层及四层以下的靠外墙疏散楼梯间,自然通风面积应是多少?顶部是否要开0.8m2。
答:由于设置的外窗是为了排放流入楼梯间的烟气,因此开窗面积与层数无关,通风面积仍为2m2,顶部出口也应满足0.8m2的要求。
2、高层和多层建筑地下室防烟楼梯间正压送风:带地下室、地下车库的高层和多层建筑,由于楼梯间在地面层进行了实体隔离,故地面上的防烟楼梯间正压送风不能送至地下层的防烟楼梯间(地面上的防烟楼梯间前室正压送风仍能送至地下室)。
那么地下室防烟楼梯间是否需单独另设正压送风系统?还是带地下两层的防烟楼梯间需再设正压送风系统,而地下一层不必考虑?答:地下室的楼梯如应设置防烟楼梯间的,应设防烟系统。
前室因为每层为独立的空间可上下层兼用,而楼梯间则因分隔为上下两个空间,如合用系统很难保证风量、风压,建议分开设置。
3、《规程》3.1.3.5条楼梯间正压送风:“走道和前室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的,可以不设防烟系统。
”在居住建筑中,通常无走道,则可以理解在前室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楼梯间可以不设,较为明确。
而对高层或超高层公共建筑,通常前室和楼梯间位于筒体部位,在前室外,尚有无自然排烟的内走道,一般此内走道也均设机械排烟系统,此时如在前室已设系统,那么楼梯间是否可不设机械送风系统?答:《规程》已明确,只有前室和走道都设有机械加压送风时,楼梯间可不设机械送风。
4、《规程》3.2.2条、3.1.3-2条:若合用前室门开向敞开的阳台,则门是否有通风面积3m2的要求?答:可视门为通风面积,应达到3m2的要求。
5、前室与合用前室,在防排烟规程中,是否有区别?《规程》3.1.3-3,-5条是否包含合用前室?答:前室包括独立前室和合用前室,初特殊说明,《规程》中的前室均包括合用前室。
防排烟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分析及答案一. 基本概念1.简易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λ。
2.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λ。
阀门关闭后可发出电信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防火阀与普通百叶风口组合,可构成防火风口。
3.防烟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λ消防控制中心可根据烟感探头发出的火警信号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关闭;阀门关闭后可发出反馈电讯号至消防中心。
4.排烟阀:平时常闭,发生火灾时,烟感烟感探头发出火警信号,控制中心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打开排烟,也可手动使阀门打开,手动复λ。
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还可与其它设备联动。
排烟阀与普通百叶风口或板式风口组合,可构成排烟风口。
5.排烟防火阀:平时常闭,发生火灾时,烟感烟感探头发出火警信号,控制中心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打开排烟,也可手动使阀门打开,手动复λ。
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还可与其它设备联动。
当烟道内温度达到28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自动关闭。
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6.中庭:中庭短边(半径)长度不小于6m,且连通空间的最小投影面积不小于100m2,共享层数不小于3层,并带有顶盖的室内共享空间。
--上海建筑防排烟规范7.疏散通道与避难走道的区别:疏散走道:通行、疏散的安全通道。
有排烟要求,无防烟要求。
疏散走道包含避难走道。
避难走道:通道两侧有实心防火墙且有防烟设施,能够安全疏散到安全出口的通道。
并且不能和其它功能区合用防烟设施,不分防火分区。
二.防烟系统1.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①压差法:当疏散通道门关闭时,加压部λ保持一定的正压值。
Ly=0.827xAxΔP1/nx1.25x3600 0.827--©风系数A为门缝隙的计算©风量总面积(m2)门缝宽度按照0.002~0.004mΔP--门缝两侧的压差值(Pa)对于防烟¥梯间取40~50Pa,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取25~30Pa 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n--指数(一般取2)②风速法:开启着火层疏散门时,需要相对保持门洞处一定风速所需送风量LV=nxFxνx(1+b)x3600/aν--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7~1.2(m/s)F--一樘门的开启面积(m2)a--背压系数,根据加压间的密封程度,取值0.6~1.0 b--©风附加率,取0.1~0.2 n--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对于多层建筑及20层以下的建筑取2,20层20层以上取3。
关于防排烟系统常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多起火灾事故证明,烟气窒息是火灾中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在建筑中,防排烟系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火灾发生时的人员伤亡情况与救援的有效性。
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火灾发生后,楼层较高的居民难以及时逃生,如果防排烟系统的质量不佳,极易造成烟雾窒息导致人员伤亡的情况发生。
本文对在实际情况中,防排烟系统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一定的对策,以提高防排烟系统的质量,降低因火灾发生时烟雾造成的人员伤亡。
关键词:防排烟系统;常见问题;对策分析前言: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扩大,建筑越来越密集和高大,火灾的发生率在近年来也呈现上升趋势。
据统计表明,火灾发生时造成人员伤亡最主要的因素是烟雾,在建筑中,尤其是高层建筑中,如果防排烟系统设置不合理或者质量不合格,在短时间内就会造成烟雾的大量聚集,引发人员伤亡的事故。
不仅如此,烟雾聚集对于消防人员的救援也极为不利,不仅会阻碍救援人员的视线,而且对于火灾的真实发生程度也难以进行预估,以针对性的提出救火措施,尤其是还会导致待救援人员难以及时发出有效的信号,导致救援效率地下。
因此,保证防排烟系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防排烟系统在高层建筑中的作用分析防排烟系统分为防排烟系统与排烟系统两部分组成,在建筑中尤其是高层建筑中,防排烟系统非常的关键,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可以有效的控制烟雾的走向,将烟雾高效的排到室外,避免室内发生大量的烟雾积极,为火灾时人群的疏散撤离争取宝贵的时间。
同时为救援工作提供较好的视野。
按照相关的规定,在我国的建筑中,尤其是高层建筑中,需要设置防排烟系统的结构部分非常多,必须严格符合设置的规范与要求,比如消防电梯、消防通道、封闭楼梯间、地下室以及自然排烟能力不足的部位等。
防排烟系统的直连,直接关系到了建筑在发生火灾时人员的生存能力与可等待救援的时间。
比如,消防通道的防排烟系统可以避免烟雾进入其中,为被困者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在火灾中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的因素,是烟雾导致的窒息和中毒,如果防排烟系统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有所保证,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证被困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防排烟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分析摘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高层建筑由于容积率较大,有效解决了城市人口居住问题,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主流建筑形式。
城市土地面积有限,高层建筑充分利用了上部空间,有效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
由于建筑在发生火灾时,烟气的温度较高,同时存在大量的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威胁较高,因此需要对防排烟系统的有效性及科学性进行重点研究。
本文就建筑防排烟设计,通过规范分析,提出一些做法和建议,针对不同的建筑物特点,采用相应的防排烟设施来满足设计的要求,为建筑防排烟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防排烟;设计;问题引言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规模在不断扩大,建筑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复杂。
当发生火灾时,如果防排烟系统无法达到预计的效果,就会给人员疏散以及消防救援带来极大的困难。
目前国家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多本与防排烟相关的规范。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建筑,如何正确执行相关规范标准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将对设计和审查过程中常见的防排烟问题进行分析。
1建筑防排烟系统的含义及意义1.1 建筑防排烟系统的含义建筑物中的防排烟系统是希望当出现火灾时可以更有效地把大量的浓烟排出建筑,从而降低浓烟和火势在建筑物中扩散的趋势。
把疏散通道与防排烟系统紧密结合,可以有效提高防排烟效果。
当建筑物中出现着火情况时,检测系统会被烟雾所触发,在此时开启排烟系统,对浓烟加以排除,同时启动防烟系统对建筑物中的楼梯间、前室等进行加压送风,防止烟雾的进入,创造一个安全空间便于人们疏散逃生。
1.2 建筑暖通的消防安全排烟设计的意义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建筑暖通系统在社会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社会对建筑暖通的安全性有高度的重视。
为了让安全系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对建筑暖通的设计就要不断创新,将设计水平不断提升,确保在后期系统使用期间,能够加强系统的使用效率和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防排烟设计是暖通设计的重点内容,它在火灾中能够减轻烟雾对人们身体的影响,从而维护人们的人身安全,为了保障防排烟系统能有效控制火灾情况,就要在设计期间对防排烟系统进行合理、规范的整改,让系统能够立足于实际情况,做好整个系统中不同环节之间的配合工作,从源头解决工程的质量问题,清除不良因素,大大提升建筑消防的安全水平。
施工图设计及审查常见疑难问题解析汇编(防排烟部分)防排烟部分:
(问题一)一类公共建筑,其裙楼为公共用房(如商场、餐厅、娱乐场所等),其上部为居住用房。
当公共用房与居住用房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分开设置或相互隔绝
中规定
否在进深30m处设挡烟垂壁,靠外窗一侧部分采用自然排烟,而内侧部分采用机械排烟?
解析:不能。
应按房间总面积设置机械排烟。
可开启外窗进行补风。
(问题五)有可开启的外窗、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是否一定应设机械排烟?
解析:应设机械排烟。
有可开启的外窗,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应按8.4.1.1条执行,开启外窗可作为补风。
(问题六)地下室自行车库排烟设计如何考虑?
解析:按地下汽车库每小时6次换气确定排烟量。
尽量设计成半开敞式(上部有开启外窗),进行通风换气和自然排烟。
。
建筑排烟设计常见疑难问题解析摘要:根据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现状可以得出,防排烟系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需要相关的施工部门进行一定的组成分析,从而能够有效地确保整个施工项目的安全性。
如果防排烟系统的运行效果出现一些问题,就会导致一些安全问题,从而无法保证居住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防排烟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按照规范标准设计,还需要对各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以保证工程质量。
本文对建筑排烟设计常见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排烟;设计问题;解析引言高层建筑消防防排烟系统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施,在火灾发生时,完善的防排烟系统能保障房间内、消防通道以及避难室的安全,为人们的逃生和外界救援争取更多的时间,因此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是极为重要的,建设施工和质量监理单位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要努力分析当前阶段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对策,以提高消防工程施工质量水平,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1排烟系统1.1自然排烟地下建筑排烟方式的选择,应既能满足设计要求,又要尽可能节约成本。
自然排烟方式在建筑成本控制和系统可靠性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
因地形限制,可以在地下建筑的顶部设置若干排烟竖井或采光窗井来实施排烟,特别在地势宽阔的区域还可以设置下沉庭院和下沉广场来进行排烟,这样既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也起到了很好的排烟效果。
如果地下建筑上部是广场、绿地、公园等独立开敞空间,可以考虑设置自然通风竖井的排烟方式,但要在结构布置上,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垂直通风井的布置应与防烟分区结合起来考虑。
二是对于净高不大于6m的空间,排烟竖井开口面积的总和应不小于排烟部位总面积的2%;对于净高大于6m的空间,每个防烟分区的设计排烟量需选取通过热释放速率、烟羽流质量流量模型公式计算得到的数值与规范所提供的数值中的较大者,自然排烟口的面积需要根据排烟量和风口风速反推得到。
1.2机械排烟机械排烟是指利用机械设备通过排烟口和排烟管道将火灾热烟气排至室外的强制排烟方式。
建筑防排烟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其对策防排烟系统的烟气控制系统设计是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对防排烟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做好防排烟系统的烟气控制设计,促使其在火灾发生时发挥应有的作用,尽可能减少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标签:防排烟;设计前言在暖通空调设计中,防排烟设计是重要的设计环节,此外,消防安全设计对于防排烟设计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设计人员应当根据防排烟系统设计相关规范,不断提高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1、火灾发生后建筑内烟气流动规律探讨建筑发生火灾后烟气的流动规律,对于建筑的防排烟和烟气控制都十分重要。
火灾产生的有毒烟气一般经以下几种途径在建筑内传播:没有进行封堵处理的孔洞,使烟气会不断向高处流动;楼梯间(包括内外部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以及不具备符合标准的封闭条件的出口通道,使烟气大范围传播和蔓延;烟气经过通风设备和空调设备蔓延至各个房间,由于空调系统中没有安装烟雾传感器,在火灾发生时无法关闭系统,将烟气传播至建筑内各处;烟气通过竖井结构向高层塔楼传播。
2、防排烟系统的特点防排烟系统是由排风管道、管井、防火阀、门开关设备、排风机等设备组成,是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的总称。
一般而言,民用建筑的防烟系统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从而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或将烟气有效的排至建筑物外。
机械防排烟设施的防排烟效果较好,且不受室外环境的影响,可以灵活进行布置,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在民用建筑中被广泛使用。
但它的排烟效果在火势发展阶段将会被大大的降低。
自然排烟与机械防排烟设施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投资较少的特点,在当前民用建筑的防排烟方式中居于主导地位。
3、防排烟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其对策3.1自然排烟中的外窗设计不合理对于我国当下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来说,自然排烟中的外窗设计不合理是设计中较为常见的误区。
具体来说,在我国当下很多建筑的外窗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往往只注重窗户设计的面积要求,窗户设计的类型选择则没能较好遵循业界规定,这就使得建筑中的固定窗、内窗代替可开启外窗的情况在建筑自然排烟外窗设计中较为常见,这种设计的误区自然会使得建筑较为容易因火灾事故引发有毒气体、浓烟疏散不及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