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绘园中寄哀思——论全椒吴氏与如皋冒氏交游及其对吴烺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692.55 KB
- 文档页数:8
水绘园园林艺术探析论文摘要:水绘园是江苏如皋古城的一座古典园林。
从布局艺术、地形艺术、水景艺术、植物配置艺术、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分析其园林艺术,以达到深刻认识水绘园园林艺术和传承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目的。
关键词:水绘园;园林艺术;古典园林在江苏如皋古城东北隅有一座别致的古典园林,园主人凭借古城水道汇集于此的水流在这里挖河成池,堆土成山,栽种草木,再点缀些亭台楼阁,倒影于水中犹如一幅美丽图画,因此,园林被唤作“水绘园”。
笔者拟根据前人对园林艺术的研究成果,分析水绘园的园林艺术。
1历史沿革水绘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原是邑人冒一贯的别业,历四世至冒辟疆时,易园为庵,构妙隐香林、壹默斋、枕烟亭、寒碧堂、洗钵池、小语溪、鹤屿、小三吾、月鱼基、波烟玉亭、湘中阁、悬霤山房、涩浪波、镜阁、碧落庐,一时海内巨公知名之士,闲游觞咏啸其中,数传后仅存荒址,已属他姓。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冒氏族人赎而复之为家祠公业。
解放后扩建为如皋县人民公园,虽非旧貌,而境界自存(陈从周《双环城绕水绘园》),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重修成今天的面貌。
2布局艺术2.1综合性,统一性园林的布局,必须将园林的生态、社会、经济、艺术要求作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加以综合解决,为完成园林的任务,也须把园林各要素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水绘园是这样一种景致:背依巍巍古城墙,大片的水面,弯弯曲曲的河岸线,大片的竹林,绿林中掩映着小山,有园前集中一起的水明楼建筑群,有园后点缀的斋、堂、亭、阁,碧水如镜,倒映出云彩和树影的变化,或青山拱桥,或朱楼画栋,或垂柳拂水,或人流如织,加之纯粹的明式建筑和家具,摆设着古人用品,裱挂着名人字画。
这种设计,在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建筑、楹联、绘画、装饰以及种植设计方面达到高度统一。
2.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是我国古代造园的优秀造园手法,布局须达到《园冶》中所说:“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要求。
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1.本卷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上交。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指定的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2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光如歌,征途如虹,我们致敬每一位平凡的奋进者,致敬环卫工人,他们是洁净环境的卫士,更是勾勒城市留白的美容师;致敬消防员,他们是危险的抵御者,更是火中逆行的孤勇者;A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追梦的时代,这是造梦的中国。
越陌度阡,绝不言弃,重担在肩, B (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你现在的每一份努力,时光都会加以chén diàn ,在未来的日子里,以另一种美好的形式kuì zèng 于你。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 根据语境,在A 处横线上写出相应句子。
3. 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B 处。
B 处的词语是___________。
4. 时光隧道,连接过去与未来,见证悲欢人生和纷繁时代。
江海中学拟组织“被时光见证”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策划组搜集了下面一则材料,小语认为吴耀华在地铁上画的都是普通人的闲暇时光,没有意义,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反驳他。
南通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院长吴耀华,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南通籍画家,多年来他热衷于用画笔描绘家乡的风情、记录生活的真实。
南通地铁1号线开通后,吴耀华选择乘坐地铁上下班,车上的半个小时用来画人物速写,每张作品都标注着“地铁时光”和日期等字样。
“每天来回约一小时的地铁时光,我过得很充实,一点也不觉得漫长。
”他笑着说,甚至有一次,因为太专注于速写,自己还不小心坐过了站。
(2)活动策划组拟5月30日下午15:30在学校美术馆举办“地铁时光”画展,届时邀请吴耀华院长做专题讲座,请你以学生会代表的身份打电话邀请美术组丁老师参加,你会怎么说?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的真实作者是冒辟疆?2021-9《红楼梦》,一直是文学界和史学界的热点议题,红楼梦研究成为正式的学科。
然而,《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却一直没有定论。
自从国学大师胡适考证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曹霑)所写之后,在长期范围内,曹雪芹撰写前八十回、高鹗续写后四十回,就几乎成为社会公认的结论。
但是,事实上,谜点和疑点重重,我们无法相信一个叫“曹雪芹”的人,居然除了《红楼梦》,没有在文学史上留下其它任何作品、活动和痕迹;也无法确定,一个没有被记载在曹氏家谱,更没有后裔的曹雪芹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根据红学家所考证的,曹雪芹在抄家去北京时只有虚岁5岁,那么,他能够了解和回忆起的奢华生活体验,又能有多少?!记者在初中开始读红楼梦时,就一直困惑于书中所精细描述的人物衣着打扮,完全是明朝风格,这根本不可能是清朝中叶的曹雪芹闭目就能想象出来的,必须是来自生活日复一日的亲身经历!直到记者前往江苏如皋,从一些学者口中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如皋文人冒辟疆!冒辟疆是明末四大君子之一、复社的重要成员,曾经在国难关头与同仁发布《留都防乱公揭》,揭露和批判了阮大铖等阉党余孽。
明亡后冒辟疆义不仕清,与董小宛归隐如皋水绘园,上演了经典的爱情故事。
这些都是为人熟知的,可是——冒辟疆就是《红楼梦》的作者?董小宛就是林黛玉的原型?记者随后来到著名的水绘园探访考证,一下子就明白了,这《红楼梦》还真可能是冒辟疆写的!为什么?因为水绘园的设计,几乎就是大观园的设计原型;而水绘园加上冒家的东府西府,与《红楼梦》里面大观园加上荣国府宁国府,都是独一无二的“两府一园”格局!全国没有第二个地方是这样的建筑设计!更让人诧异的是,冒辟疆居然是个“石痴”,临死之前还惦记着他的石头——上个世纪初,吴昌硕先生得到了这块有冒辟疆印记的宝玉。
而《红楼梦》这本巨著,最初的名称就是《石头记》!里面更设计了一块顽石,化成通灵宝玉。
2024年湘豫名校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4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国画范畴里,笔墨好不好是个基准,笔墨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黄宾虹先生在画论中表述,“中国画的渊源派别及其章法,必归之于用笔用墨,以植其基”,笔墨的高下影响着画的水平。
中国画的笔墨不是虚的,更不是空洞的。
勾勒轮廓是用笔,渲染明暗则是用墨;刚劲挺拔、婉转顿挫在于笔的使用,浓淡干湿、水墨淋漓则在于墨的发挥。
画家因为个性、天赋、学识、眼界等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笔墨的使用也不尽相同:有笔强于墨者,如倪瓒、沈周、弘仁;亦有墨重于笔者,如吴镇、龚贤、李可染。
用笔过程中的顺逆、顿挫、轻重、缓急、偏正、曲直等变化,全从笔出。
因此,从技法的角度来说,用笔总是首要的。
陆俨少曾说:“所称‘墨分五彩’,笔不好,绝无五彩之妙,关键还在用笔上。
”这也点明了中国画以笔为主、墨为辅的笔墨关系。
南齐谢赫建立起“六法”的理论,把“骨法用笔”列为第二重要的内容。
笔是中国画的骨干,是墨的筋骨,用笔好,“画成方能立得起”(华琳《南宗抉秘》),好的用笔,能够使画面的神韵、风采自然且有变化。
这种丰富变化的“骨气”,自然是归乎用笔,要做到好的用笔,黄宾虹讲要在平、留、圆、重、变五字上下功夫、平如锥画沙,起讫分明,不平就会轻浮柔弱:留则是积点成线,笔意贵留,如书法屋漏痕;圆转如意,恰如书法无往不收,无垂不缩,如折钗股;重不是浊、滞,重如高山坠石,如万岁枯藤,如金重中而取其柔、铁之重而有其秀;八面出锋,顺逆兼施是变,融合古人之法而推陈出新也是变。
笔的变化是通过墨的痕迹来记录的,无墨也就不见用笔之妙,墨是为笔服务的。
墨法的使用最重要的是泼、惜两字。
泼墨用得好,画面就淋漓烂漫、见骨见肉;在适当的地方再间以惜墨法,泼墨惜墨穿插互用,正如古人所说,“王洽泼墨,李成惜墨,两家相合,乃成画诀”,笔墨俱妙是中国画以笔墨见高度的基本准则之一。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12018全椒县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以吴敬梓纪念馆和民俗文化活动“走太平”为例余道年摘要:调查统计了全椒县的历史文化遗产概况,对物质类文化遗产的代表吴敬梓纪念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民俗文化活动“走太平”进行历史渊源考证和现状调查,对县域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全椒县;吴敬梓纪念馆;“走太平”中图分类号:K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8)01-0093-03作者简介:余道年(1989—),男,硕士,中共全椒县委党校助教,研究方向为地方历史文化。
收稿日期:2017-11-20基金项目:滁州市2017—2018年度全市党校系统科研项目“全椒县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CZDXKT201732)。
全椒县,古称椒邑,据发掘的遗址和出土文物,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远古人类活动。
关于县名、县域的变迁,明朝泰昌县志有记载:“椒在春秋,为吴楚之交,秦开郡县,而汉因之,汉高帝时,设全椒县,魏、晋、齐、梁,俱属淮谯,称边郡,至隋唐入滁。
山河如故,世代纷更。
”[1]一、全椒县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名录全椒县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其中,物质类文化遗产方面,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320处,县域内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
现有馆藏文物580多件,一级文物33件,二级文物18件,其中珍贵文物256件。
”[2]27全椒县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见表1。
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建立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9项,涵盖9个门类,其中民间文学3个,民间音乐5个,民间舞蹈10个,戏曲1个,曲艺3个,民间手工技艺7个,人生礼俗2个,民间信仰6个,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2个。
水绘园导游词第1篇:水绘园景区导游词水绘园景区导游词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绘园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员小X,希望我的讲解能让各位对水绘园有一个美好的印象。
水绘园,坐落在古如皋城东北隅的内、外护城河交汇之处。
南北东西皆水绘其中,故名水绘园。
她已经走过了400多年的风雨历程,是我国古典私家园林的经典佳作。
水绘园之所的知名度,其中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明末清初,江南才子冒辟疆与金陵名姬董小宛富有传奇色彩的恋情给这座古朴而又充满神韵的园林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浪漫色彩;其二,这里是全国唯一依古城墙而建的私家园林;其三,水绘园曾是明清易代之际天下文士会集之所,他们在这里交流诗话,畅谈国事、寄托了天下文士情怀,这无疑是如皋历史文化浓墨重彩的一部分。
难怪古典园林巨擘(bo),同济大学老教授陈从周先生在《重游水绘园记》中开门见山的赞誉道“水绘园乃天下名园”。
现在我们到的这一部分就是以水明楼为主体的古建筑群。
从南门进入大厅,松柏苍劲,绿竹成林,满目青翠,四季如春,这里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为流水潺潺与风吹竹摇;静为古朴典雅的清幽、肃穆的亭台楼宇,前人曾有诗句写出了水绘的意境:“香林客隐花犹笑,水绘无声月自闲”。
大厅东侧是水明楼,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
为安徽盐商汪之珩为凭吊冒氏缅怀水绘园之意而建,其名取自杜甫“残夜水明楼”句。
陈从周教授称之为“徽派建筑海内弧本”。
它东西宽不足5米,南北长约42米,分前轩、中轩和楼阁。
运用小中见大,虚实相兼,掩映借景、框景等各种不同的造园手法,配植多种花木,呈现出四季景色。
在咫尺之间,浓缩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华,这在私家园林中实属罕见,水明楼总体布局十分严谨,前轩内悬挂着冒辟疆与董小宛的画像。
中轩安置着红木竹罩,它是用整板红木雕刻而成的,逼真传神,细枝分明,若真的竹子,是难得的古代木雕艺术精品。
登上阁楼,推窗而望,视线豁然开朗,游人穿行其间,仿佛置身画舫,小桥流水,池面波光粼粼轻风拂柳、令人遐思迩想,心荡神摇.水明楼西侧是雨香庵,旧时为尼姑庵.庵前植有一株苍老的古黄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扬州画舫录》中关于如皋的史料《扬州画舫录》中关于如皋的史料黄天铨《扬州画舫录》,清李斗撰。
李斗字艾塘,又字北有,江苏仪征人。
著有《永报堂集》三十卷,其中包括《扬州画舫录》十八卷。
《扬州画舫录》是作者家居扬州期间,考索志乘碑版,咨询故老通人,采访舟人市贾,根据“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积三十多年时间,陆续写成的。
其内容涉及扬州区划、运河沿革、工商渔盐、园林寺观,风俗戏曲、文人轶事等。
有乾隆六十年(1795)初刻本和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印本刊行。
其中包含了不少关于如皋的史料,现摘录部分于下,略加按语,以供研究如皋历史文化之需。
一冒襄,字辟疆,号巢民,如皋人。
父宗起(起宗),崇祯末以吏部郎出镇郧襄。
襄以明经为司李,不就,以气节尚。
与陈定生、方以智、吴次尾善,称“四公子”。
家有水绘园,园有逸园、梅塘、湘中阁、洗钵池、玉带桥、寒碧堂、小三吾、小浯溪诸胜。
乙巳春,文简有事如皋。
与邵潜、陈维崧、许嗣隆、毛师桂修禊于是,歌儿紫云捧研于湘中阁。
杜濬后至,不及会。
按:此条十分重要,它可证“明末四公子”之说的演变及乙巳水绘修禊事。
“四公子”之称究竟何指,又起于何时?查《辞海》,其中关于明末“四公子”之说有二:一是将冒襄、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合称“四公子”;一是将方以智、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合称“明季四公子”。
而李斗却以冒、陈、方、吴称“四公子”,究竟是何缘故,这一说将侯方域除去,是否合情合理。
弄清这些问题,对研究冒襄的交游及时人对他们的评价的取向都有相当的价值,冒襄的生平,方志中介绍颇多,这里不再赘述,现将其他四人简历列之于下:吴应箕(1594-1645),字次尾,贵池(今属安徽)人。
崇祯贡生,为复社中坚人物。
崇祯十一年秋,吴应箕、黄宗羲等会同复社140余人(冒襄也在其中),联署《留都防乱公揭》,发动了驱逐魏忠贤阉党余孽阮大铖的斗争。
弘光时,吴应箕看望被阮大铖下狱的同党人,大铖急遣人捕之,吴逃去。
南明隆武元年(1645)六月,清军南下,吴应箕毅然投笔,率众起义,明唐王朱聿健闻吴战绩,授以池州推官之职。
三、了解美丽的家乡
水绘园
在中华宇内众多的名园中,有一处个中佼佼者,那就是江南才子冒辟疆携秦淮佳丽董小宛栖隐过的如皋水绘园。
“如皋水绘园天下名园也”。
水绘园位于如皋古城东北隅,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
迄今已有4百多年的历史了。
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叫水绘园呢?“绘者,会也。
”这个园子的风格很独特,古城南北东西的水道都汇集在这个园子里面,它完全是凭借水流在地面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图,得体的地方建了些亭台,使它倒映在水面上如画儿一般,故名。
水绘园原是邑人冒一贯的别业,历四世至冒辟疆时始臻完善。
明亡,冒辟疆退隐山林,特邀海内著名的造山师将旧园重整,在园中构筑妙隐香林、悬雷锋、涩浪坡、小浯溪、壹默斋、枕烟亭、等10余处佳镜。
园以水为贵,倒影为佳,而其以园言志,以园为忆,并融琴棋书画,博古曲艺于一园的特色,更是以显示它是一处饶有书卷气的“文人园”。
如果你登上古城墙俯瞰园景,但见水绘园垣墉不设,碧水如绘,这里有画堤的“两岸夹镜”,小浯溪的窈窕,洗钵池的空明,与屿地的不羁,水中倒映着冬季的“碧落”、早春的“寒碧”、夏日的“悬霤”,爽秋的“波烟玉”,更有那迟疑的涩浪坡和怡淡的枕烟亭……
信步入园,但见石桥横跨清渠修然,竹木扶疏,有土坡障景,这里遍栽翠竹,竹影浯溪,名“妙隐香林”。
水绘园宛若一幅淡雅高洁,意境幽远的山水画,冒、董的轶事珍闻,前人的诗赋词章,使得这里的亭台楼阁,花木池石无不具有空灵脱俗的神韵。
2001年元月25日如皋水绘园被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卷家声—如皋冒氏源流考辨①冒宇清摘要:“冒”姓源于楚君玢冒或古冒国之说并无可信之证据,且与如皋冒致中等家族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极大的差距,而 丞相脱脱、镇南王、居延王等蒙古贵族后裔等说则都难自圆其说。
本文认为,冒致中之父可能为弘吉刺部脱脱,其字“德 新”,仕江北淮东道宣慰副使,属彰德路燕只吉台家族,其祖先为蒙古开国近臣。
燕只吉台家族汉化颇深,其藏书、习儒、恭让、惠政于民等事迹,后世冒氏家族与之皆相似,或许正是一脉相承。
关键词:如皋冒氏;燕只吉台氏;汉化蒙古人;姓氏源流冒氏为江苏如皋地区著姓,自元末明初以降,贤士名流辈 出。
最知名者奠过于明季“四公子”之一,文学家、戏曲活动 家冒襄(辟疆)。
亦有湮没无闻者,如雍乾时期围棋国手冒象珠①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著名蒙元史学家、南京大学陈得芝教授的热心指 点,陈教授在百忙中给本文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万卷家声• 307 •(湘舟)®和清末民初书画家冒兴(振卿)②等。
然而对于“冒”这一稀姓之由来,历来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定论。
概括起來,冒氏之源流有两类说法:其一,“冒”姓古已有 之,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其二,冒氏受姓于元末明初,现海内外所有冒氏皆为如皋冒氏之分支。
前者认为各地冒氏均属汉 族,后者则称如皋冒氏为蒙古族后裔。
下文分别详论之。
―、冒氏源流相关研究清道光时张澍著《姓氏寻源》中说:“如皋冒氏,自宋至今为茂族,疑为媢姓所改,或系楚盼冒氏改之。
”这是目前所知明确叙述冒氏起源最早的论著。
“媢姓所改”系无稽之谈,因史上根本不存在媢姓,此说可能仅因“媢”与“冒”通而已。
而 “吩冒改之”显然来自明代吴沈、刘仲质所编《皇明千家姓》,其中冒姓注:“荥阳族”。
荥阳是棼冒勃苏封地(申)所在,棼冒勃苏即王孙(申)包胥,吴沈等人大概只找到这一位看上去姓氏中含“冒”字的古人,故认为冒姓即棼冒之缩姓。
实际上,①冒国柱:《象珠公传》,载《冒氏宗谱》,清道光二十八年补修,如皋:江苏 省如皋县编史修志办公室,1984年油印本,美国犹他家谱学会1989年摄影,犹他家谱学会网站FamilySearch收录,卷四,第12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如皋导游词250篇一:如皋水绘园导游词水绘园来南通,追江赶海;登狼山,顶礼膜拜;游濠河,风情万种;看长寿大仙,笑口常开。
在南通,这些都是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不过今天呢,小X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南通最浪漫最雅致的地方,这里先卖个关子?说到爱情,大家会饶有兴趣的谈起梁山伯祝英台,化身蝴蝶翩翩飞;焦仲卿刘兰芝,孔雀东南各自飞。
情人节即将来临,来南通您是选对了,因为我要带大家来领略一段凄美的爱情——明末四公子冒辟疆和秦淮八艳董小宛。
先说说冒辟疆。
冒辟疆原名冒襄,字辟疆,明清时期如皋城里的冒氏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也是一个文化世家,所以冒辟疆是一位负有气节而又风流自喜的才子。
董小宛本名董白,字小宛,明末秦淮八艳之一。
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
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第一流人物。
这两个人一南一北,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故事还要从明末清初说起。
当时的明王朝已成溃乱之势,而江浙一带的士大夫依然过着歌舞升平,骄奢淫逸,纸醉金迷的生活。
秦淮河畔,樽酒不空,歌妓的翡翠鸳鸯与书生的乌金紫裘相互交错,文采风流盛于一时。
冒辟疆也沾染了一般豪贵子弟的浪漫风习。
一方面他年少气盛,喜谈经世大务,怀抱着报效国家的壮志;另一方面,又留恋清溪白石之胜,名姬骏马之游,过着满脑肥肠的公子哥儿的生活。
就这样,董小宛没有悬念顺理成章的走进了他的世界?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水绘园的主人公有了一个简单直接的认识,我们也抵达目的地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水绘园,走进冒辟疆和董小宛的世界,揭开那段美丽爱情的神秘面纱?水绘园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因南北中西皆水绘其中,故称之为水绘园。
一进门我们看到的是水池和门墙,这门墙如城墙一般,上面排列着六七个墙垛,门额上有冒辟疆自题的“水绘庵”横匾。
2020年第20期现代园艺1水绘园概貌及文化内涵水绘园,也叫“水绘庵”,在南通如皋古城的东北角,是一座私家园林,隶属明末四大公子之一的冒辟疆。
冒辟疆,字巢民,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隐居园中,易园为庵、以园言志。
水绘园别致精巧,令无数名人志士流连忘返,将其视作世外桃源。
1.1水绘园旧景概貌冒辟疆晚年家乱迭起,痛失水绘园,后几经数传,盛景已不复当年。
据《同人集》中《水绘庵记》记载:水绘之义,绘者,会也。
为其亘涂水沠,惟余一面竹杠可通往来。
南北东西皆水绘其中,林恋葩卉,坱圠掩映,若绘画然[1]。
清人范方称其“盖邑之胜园为最,而园之胜水为最。
人常载酒以游,笙歌互答。
仰视长林,俯瞰清泉,上有飞鸣之鸟,下有出听之鱼,若与歌声映[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系出版的《陈从周造园三章》,详细介绍了水绘园。
相比冒一贯时期的舒朗景致,冒襄改造后,水绘园的建筑比例和景点内容有所变化,新增了画堤、妙隐香林、壹默斋、枕烟亭、镜阁、悬溜峰、悬溜山房、潇湘阁、小三吾亭、鹤屿、月池、涩浪坡、月鱼基、波烟玉亭、碧落庐等10余处佳境。
加上冒一贯时期的因树楼、寒碧堂及新纳入的逸园、洗钵池,水绘园的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3]。
1.2水绘园文化内涵水绘园以水为贵,倒影为佳,并融琴棋书画、博古、园艺于一园,更足以说明,这是一座饶有书卷气息的“文人园”[4]。
留恋于水绘园的文人志士大多眷念故国,虽也有部分在清朝当职,但心中愧悔,便前来寻求归隐。
从这个角度上讲,水绘园不失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成为明末遗民在社会边缘和夹缝中拓开的保存民族文化,避免文明野蛮化的桃源[5]。
”2水绘园文学活动概况2.1文学活动类型水绘园内倡和活动大概有3种:一是观看戏剧演出为主题的宴集,例如,陈维崧的《戊戌冬日过雉皋访冒巢民老伯,集得全堂,同人沓至出,歌僮演剧,即席限韵四首》;二是节日赏花一类主题雅集,例如,《对菊饮酒五言古诗二十首》;三是有特定主题的歌咏活动,例如,在匿峰炉落成之时众人题咏的《匿峰炉诗》。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3年春季联赛(高一)语文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随着六朝文学的颓风,到唐代一切以革新的面目出现,尤其在诗的方面,水墨画从当时的着色画里独立了出来,它的重要的关联是与诗的关系,是与诗的艺术性的关系。
如唐代王维的诗与画,北宋诗人苏轼就称道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因此,完全一致的说法,画,不论它是着色与水墨,是富于诗意的,又简直称它为“无声之诗”。
但诗是以文字来描绘人与事物,而画是以笔与色彩来直接描绘的,这显然是有区别的。
然而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性的诗,是反映现实的人生的图画。
虽与画的形式不同,而它所被赋予的描绘的特性,却是完全相同的。
水墨画,由于是从当时的着色画独立出来的,它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气质上的特殊生动性,使内容与形式更密切了起来。
这一种风格,就与当时诗的艺术性,有了更高的协调,更亲切的关系。
既然称为诗,就一定有诗的境界,通过它所表现出来的人与事物,是活生生的情与景的融合。
以一种特殊组织的文字所描绘出来的形象,形成了诗的境界,这样,倘使你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转动一下,这些从情与景所融合起来的,通过一种特殊组织的文字所描绘出来的形象,让你清楚地如同亲眼见到了一样,在你的脑子里浮现出这样的一幅图画,让你情感地觉得,是诗呢?还是图画呢?可以说,是诗,也不是诗;不是图画,却正是图画。
可以说,这样的诗,是富于画意的。
同样的,画通过了情与景所交织起来的人与事物,通过了水墨的特性所描绘出来的形象,形成了它的境界,让你从这个境界里,亲眼见到这些形象,更从这些形象里体会到了它的情是如此这般的。
从形象所表达出来的如此这般的情,以及水墨所表达出来的如此这般的气质,就与诗的艺术情感,有了极大的共同点。
诗是用文字来描绘形象的情景,而画是通过形象来显示情,形式虽不同,而描绘的原则则一,艺术性则一,这样只要你偶一凝神,就会情感地觉得,是画呢?还是诗呢?可以说,是画,也不是画;不是诗,却正是诗。
易代之际的遗民园林雅集与文学书写作者:彭敏哲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02期[摘要]水绘园和稊园的设计都出于对现实中王朝兴替带来的痛苦的规避,但又各具特色,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与清末民初遗民园林的两种典型。
易代之际的遗民园林雅集是“诗可以群”的文化传统与文人雅集的文化记忆之承续,“园隐”则是园林雅集文学书写的一大主题,是易代之际文人面临复杂的政治环境和生存困境后作出的安全选择。
遗民园林对易代之际文化传承起到重要作用,象征着“精神桃源”。
易代之际的遗民借助现实的文化空间,将非常态的人生境遇、改朝换代的沧桑之感揉进纵情逸乐的极致享受中,勾连起对往事的追忆与挽留,代表着一种重返故国、回归故园的人生渴望。
园林的封闭性与自足性隔绝了永失故园的沉痛悲苦,代替故园成为一处超越现实的精神存在,存放鼎革之际的文化记忆,寄托着遗民们对现实世界与个人处境的迫厄之感与避世之愿。
[关键词]易代;遗民;园林雅集;文学书写[中图分类号] 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1763(2024)02-0103-07The Garden Elegant Assembly and Literary Writingof the Adherents at the Time of the Changes of Dynasties:Centered on the “Shui Hui Garden” and the “Ti Garden”PENG Minzhe(College of Liberal Arts,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266100,China)Abstract:Both “Shui Hui Garden” and “Ti Garden” are designed to avoid the pain caused by the changes of dynasties in reality, but they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representing two typical types of relic gardens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and the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respectively. The garden assembly of the adherents are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cultural tradition that:“ Poetry Can Make People Harmonize” as well as the cultural memory of the Elegant Meeting. The “Garden Seclusion” is a major theme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garden elegant assembly and a safe choice made by the literati after facing the complex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living difficulties. The garden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at the time of the changes, symbol izing the “spiritual paradise”. With the help of the real cultural space, the adherents at the time of the changes of dynasties put the extraordinary life circumstances and the vicissitudes of changing dynasties into the ultimate enjoyment of indulgence and pleasure, and linked up the memories and retention of the past, representing a desire to return to their homeland. The closeness and self-sufficiency of the garden cut off the pain and suffering of losing the homeland, as a spiritual existence beyond the reality, stored the cultural memory, and placed the survivors' sense of distress and desire to escape the eternal loss of the world.Key words: the time of the changes of dynasties;adherents of a former dynasty;garden elegant assembly;literary writing園林和文学书写之间历来关系密切,文人骚客选择园林胜迹或者山水别业作为聚会空间,形成文学雅集活动。
南通水绘园导游词【篇一:水绘园风景区解说词】水绘园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2001年元月25日被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如皋水绘园。
它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园林巨匠陈从周教授赞誉此园为“天下名园”。
提到天下名园,大家会立刻想到北京颐和园、上海豫园、苏州拙政园等等,大家也许会觉得称呼如皋水绘园为天下名园有些言过其实。
那么水绘园究竟有什么特色以至于让园林巨匠陈从周教授都赞叹不已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走看看,来领会领会。
走进水绘园景区大门,跨过逸桥,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古朴雅致的庭院建筑,原名叫“邻绘园”。
如今已为如皋文化名人胡瑗的纪念馆。
胡瑗,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三吴木铎之鼻祖、百代帝师之工程”。
他明道治学,名播天下,树“沉潜、笃实、敦厚、和易”之学风;创设“经义”和“治事”二斋,开我国教育分科教学之先河,成宋代理学先驱。
胡瑗一生著述甚丰,有《易经口义》、《论语说》、《春秋口义》、《中庸义》等。
先生的治学、办学、育才的理念对后世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今天,游人可以在此瞻仰先生的师德、师风。
沿着胡瑗纪念馆东侧的小溪北行,在蓊翁郁郁的树丛间有一座端庄的小亭——“中山亭”。
始建于民国年间,是如皋名贤沈卓吾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
由中山亭西行百步可至水明楼。
从南门进入大厅,这里的景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为庭中流水潺潺与风吹竹摇;静为古朴典雅清幽、肃穆的亭台楼宇。
前人曾有诗句写出了它的意境:“香林客隐花犹笑,水绘无声月自闲”。
大厅东侧是水明楼,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
为安徽盐商汪之珩为凭吊冒氏缅怀水绘园之意而建,其名取自杜甫“残夜水明楼”句。
陈从周教授称之为“徽派建筑海内孤本”。
它东西宽不足5米,南北长约42米,分前轩、中轩和楼阁。
运用小中见大,虚实相兼,掩映借景、框景等各种不同的造园手法,配植多种花木,呈现出四季景色。
咫尺之间,浓缩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华,在私家园林中实属罕见。
才子狂士怪人——卜舜年其人其事吴国良四百多年前,地处古运河畔的盛泽镇,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以盛产丝绸而闻名于世。
与此同时,盛泽镇出了一位同样名动当时且影响后世的一代畸人。
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卜舜年。
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去探究这位“无之而不奇”的吴江先贤。
卜舜年生平简述卜舜年,明万历年间生于江苏吴江县盛泽镇。
字孟硕,号野水。
家原有桂树,已枯,其父倦游归里,忽焉发荣,未久舜年生,故小字桂。
父亲卜梦熊,字仲登,别号景川。
明嘉靖十五年(1536)农历三月十一日生。
幼即超敏,十岁时于书无所不读。
善辞赋,倚马千言,然屡试不第。
于是投笔击剑,习骑练射,就武举试。
万历元年(1573)中武举人,荐家散金,罗致四方武士,出猎谈兵,天下大势,如运于掌。
次年(1574)会试不售,遂游塞外达观天下。
东距鸭绿江,北至碣石雁门,西抵榆林套地、凉州宁夏,视地理形胜,审将士弱强,指点古来兴亡。
军中将校素慕其名,迎请上座,醉酣之际,进楮墨乞书。
梦熊淋漓挥洒,一时檄书露布,皆出其手笔。
临别,将校又以名马宝刀相赠。
尔后,梦熊策马南还,遍历兖、豫、越、蜀,纵观山水,始返吴江。
归里后,杜门著书,有《晚香亭集》十卷行世,又有《盛湖志》、《武经髓诸子说》、《防倭防国志》、《古今阵变兵变》等卷。
所居“石林西墅”,叠石引泉,名花满径,缙绅不一接,而白袷缁衣日盈座也。
时驾小艇垂钓盛湖,夜宿兰若不归。
兴至写幽岩瀑布,画理入妙。
有执贽丐文润笔或来求画者,都却不受。
五十二岁生长子舜年,六十岁又生次子皋年。
万历二十九年(1601)病故,享年六十六岁。
舜年幼闲父训。
孩提时,其父即命他咬菜根,以使日后习惯于蔬食。
又要他抱薪、牧羊、煨木块、洗涤溺器。
教诲舜年说:你父此生不能见用于朝廷,但赤心历历,夜可对天,你可以不忠吗?你父望朔拈香、岁时祀享你祖父祖母木主如生存,你可以不孝吗?你父藐公侯如竖子,见富贵犹淖污,是以不为所挟身名得完,你可以不自持吗?你父非义不取,即使析家产亦不受以自清,你可以贪婪吗?又时常告诫他:行善必隐,济人以晦,不可以一艺一德而哆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