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3讲
- 格式:ppt
- 大小:155.00 KB
- 文档页数:30
第3章薪酬战略●战略薪酬——现代薪酬管理的基本视角●薪酬战略的制定开篇引例: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蓝色巨人IBM 公司的变革过程体现了企业薪酬战略与组织战略调整之间的匹配关系。
●在20 世纪80 年代末之前的很多年里,在大型计算机主机市场上近乎居于垄断地位IBM 公司的薪酬体系所强调的是内部一致性,职位等级细分,薪酬等级分明,员工按照严格的等级次序在薪酬等级中循序渐进的攀升,绩效奖励或风险性薪酬的比重很小。
续:●但是到了80 年代末期,当计算机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候,IBM 公司几乎是转瞬间就丧失了它原来的竞争优势。
●面对外部市场的变化,IBM 公司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战略和竞争策略,同时,公司的薪酬体系也相应地开始强调成本控制、风险分担以及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的报酬哲学,最终企业从举步维艰的境地中重新又走入了正轨。
3.1 战略薪酬——现代薪酬管理的基本视角●一、战略与薪酬战略薪酬以及薪酬管理在组织中的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有时注重技术层面,而对薪酬管理的目标缺乏战略眼光,导致薪酬管理收效甚微。
“这项薪酬管理的技术可以使我们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它是否有助于我们战略目标的实现?它是否有利于我们企业的文化?”战略的概念及基本特点●什么是战略?——军事用语,收集敌我双方情报、分析判断,对全局各阶段力量的应用作出部署。
战略的基本含义●战略是一种思想为灵魂的纲领性体系●战略是在竞争中进行的转换。
曾经奉行“不热不做”的科龙在制冷行业的发展;小天鹅“以洗为主”的做强战略;以斜坡球理论、OEC、SST、市场链等为框架性内容的海尔管理理论;6西格玛的精益精品战略;要干就是前三名等战略思想造就的韦尔奇等等,战略的特点●全局性●风险性●长期性与相对稳定性●系统性●适应性迈克尔•E•波特●生于1947年是毕绍普.威廉.劳伦斯哈佛商学院(Bishop WilliamLawrence)教授,著名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竞争战略和国民经济发展竞争力领域的权威,哈佛大学商业经济博士,26岁即成为哈佛商学院教授,是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领导着“战略和竞争研究所”,曾任里根政府“产业竞争力委员会”的委员,他是战略管理理论的领导贡献者,他的主要观点是决定怎么使一个公司或一个地区创建竞争优势企业战略类型●美国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三种经典企业战略类型;●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袖战略)●产品差异化战略(创新战略)●目标集聚战略(客户中心战略)成本领袖战略●实际上是低成本战略,即在产品本身的质量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可以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向客户提供产品的一种竞争战略。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笔记第Ⅰ篇绪论第一章管理者与组织导论一、谁是管理者(1)管理者: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
(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3)组织:指一种有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4)管理者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二、什么是管理和管理者做什么1、管理的定义:(1)管理: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成基本活动中。
(2)效率:只输入与输出关系,涉及使完成活动的职员最小化。
(方法)效果:与活动的完成,即与目标的实现相联系。
(结果)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
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
2、管理的职能:(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3、管理者角色(亨利·明茨伯格):(1)管理者角色: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①涉及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②涉及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③涉及决策制定:企业家、混沌驾御者、谈判者(2)管理者角色与传统管理职能理论的关系:①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②管理者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
4、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弗雷德·卢森斯)①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而有效的管理者(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通。
②两者关系的意义:这个结果指出社交和政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晋升是重要的[从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活动者]随着层次的晋升,从事更多计划、组织、控制、而从事更少领导。
【最新版】MBA《管理学原理》(全十二讲)《管理学原理》是高等教育中经济与管理类诸多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管理的本质特征、管理思想的历史和发展,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真正领悟管理的真谛。
并且,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能够综合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二章管理思想及其发展第三章管理与环境第四章决策原理与方法第五章计划原理与方法第六章组织与组织设计第七章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第八章组织人员配备第九章领导与领导理论第十章激励原理与方法第十一章沟通原理与方法第十二章控制工作原理与方法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概述一、为什么需要管理(一)任何集体活动都需要管理,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1.共同劳动是一种多人之间的协作行为。
2.群体协作需要协调与指挥——管理。
3.共同劳动的效率与效益取决于管理。
(二)管理是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管理是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适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
小到家庭、企业,大到一个国家,都需要管理,并且管理对其绩效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三)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关系复杂,协作紧密,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组织规模的扩大,资源配置越来越复杂,工作各环节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这些都要求更高水平和更大强度的管理。
(四)管理是一切组织与事业成功的关键要素1.管理的核心是人,而人是一切组织与事业成功的决定性要素。
2.管理是成就事业最重要的宝贵资源。
3.管理的关键作用已通过大量组织的事例所证明。
二、管理的含义(一)管理的本质特征例1:某公司为了扭转销售不力的局面,提升销售能手张先生出任销售部经理。
到了年末,销售部业绩虽然较上一年略有下降,但张经理一人完成的订单占部门完成任务总量的53%。
在如何评价张经理工作方面,上级部门意见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