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剂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2
常用着色剂着色剂亦称食用色素,是使食品直接着色,以改善食品色泽的呈色物质。
根据产品来源分为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类。
天然色素由天然的动植物体中分离而得,其安全性相对较高,但稳定性较差;合成色素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生产的着色剂,虽然具有色泽稳定、鲜艳、成本低、色域宽的优点,但在合成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工原料及合成过程中的副产物残留等问题,难免对产品的质量增加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因此在使用中应严格控制使用。
色淀是由某种合成色素在水溶液下与氧化铝混合吸附后,再经过滤、干燥、粉粹而制成的改性色素。
1、二氧化钛:二氧化钛,化学式为TiO₂,俗称钛白粉,多用于光触媒、化妆品,能靠紫外线消毒及杀菌,现正广泛开发,将来有机会成为新工业。
二氧化钛可由金红石用酸分解提取,或由四氯化钛分解得到。
二氧化钛性质稳定,大量用作油漆中的白色颜料,它具有良好的遮盖能力,和铅白相似,但不像铅白会变黑;它又具有锌白一样的持久性。
二氧化钛还用作搪瓷的消光剂,可以产生一种很光亮的、硬而耐酸的搪瓷釉罩面。
二氧化钛可制作成光催化剂,净化空气,消除车辆排放物中25%到45%的氮氧化物,可用于治理PM2.5悬浮颗粒物过高的空气污染。
食品应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规定二氧化钛可以作为所有的食品白色素,最大的使用量为1g/kg Sec. 73.575二氧化钛。
色素添加剂二氧化钛可以安全用于一般着色食品中,服从下列规定:(1)二氧化钛的数量不超过食物重量的1%。
(2)按照法令的401条所公布的特殊标准,不得使用的着色食品,除非有类似的标准允许添加色素。
(3)对于着色食品,食用的色素添加剂二氧化钛可以含有适当的稀释剂,作为安全的色素添加剂,如下:二氧化硅,作为分散助剂,含量不超过2%。
产品适应:凉果类、果冻、油炸食品、可可制品、巧克力、巧克力制品、硬制糖果、抛光糖果、胶基糖果、膨化食品、糖果巧克力制品包衣、蛋黄酱、沙拉酱、果酱、固体饮料、魔芋凝胶食品等[2]2、红曲红:红曲红(Monascus colours,red rice starter)红曲色素。
着色剂的发色原理1. 引言着色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食品、纺织品、塑料等领域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赋予物体颜色。
着色剂的发色原理涉及到光的物理性质、化学结构和人眼对颜色的感知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详细解释与着色剂的发色原理相关的基本原理。
2. 光的物理性质在讨论着色剂的发色原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光的一些基本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包括可见光在内的电磁波具有特定的频率和波长范围。
可见光谱范围从红外线(较长波长)到紫外线(较短波长),其中红橙黄绿蓝靛紫为可见光中常见的颜色。
当光线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根据物体对不同波长光线吸收和反射程度不同,我们才能看到不同颜色。
如果一个物体吸收了所有波长的可见光,则它看起来是黑色的;如果一个物体反射了所有波长的可见光,则它看起来是白色的。
3. 化学结构与颜色着色剂的发色原理与其化学结构密切相关。
分子中存在着电子能级的分布,当分子受到激发时,其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然后再返回基态。
这个跃迁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对应于特定波长或频率的光。
在着色剂中,通常存在有机染料和无机颜料两种类型。
有机染料是一类由含有芳香环或共轭结构的复杂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染料,它们通过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而显现出颜色。
无机颜料则是一类由金属离子或金属氧化物等无机物质组成的颜料,其颜色来源于金属离子或晶格缺陷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吸收和反射。
4. 吸收光谱每种化合物都具有独特的吸收光谱,即它们对不同波长光线吸收程度不同。
这个吸收光谱是由分子的能级结构决定的。
当光线照射到着色剂分子上时,分子中的电子可能会被激发到较高的能级,这个激发过程就对应着特定波长的光被吸收。
有机染料通常通过共轭结构来实现吸收特定波长光线。
共轭结构中存在着很多π电子,这些电子可以在共轭体系内自由移动。
当光线照射到有机染料上时,它会激发π电子跃迁到更高能级,从而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不同长度的共轭结构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因此有机染料可以呈现出多种颜色。
第七章食品着色剂着色剂定义和目的●以食品着色为目的而添加到食品中的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为食用色素,也称着色剂。
●使用食用色素的目的:很多天然食品都有很好的色泽,但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热、氧化等各种原因,食品容易发生退色甚至变色,严重影响食品的感官质量。
着色剂发色机理●不同的物质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如果某物质所吸收的光,其波长在可见光区以外,这种物质看起来是无色的;●如果它所吸收的光,其波长在可见光区域(400-800nm),那么该物质就会呈现一定的颜色。
●其颜色是由未被吸收的光波所反映出来的,即被吸收光波颜色的互补色。
●例如某种物质选择吸收波长为510nm的光,这是绿色光谱,而人们看见它呈现的颜色是紫色,紫色是绿色的互补色。
食品色素分类按溶解性分油溶性着色剂:全是天然的水溶性着色剂按来源分合成天然●合成着色剂:着色力强、色泽鲜艳、不易退色、稳定性好、易溶解、易调色、成本低,但安全性低。
●天然着色剂:安全性较高、着色色调自然且一些品种具有生物活性;但成本高、着色力弱、稳定性差、容易变质、难以调出任意色调,有的还有5 色调的选择与拼色色调的选择应该与食品原有的色泽相似或与食品名称一致●红黄等量配色为橙,加一点黑色或蓝色颜色不会太亮●香蕉色黄:红=3:1●复配:巧克力色、果绿、黑色素,压制鲜亮颜色焦糖色素焦糖色素带正电荷适用于加在发酵食品和含氮的食品中,带负电荷适用于一般食品中。
优点:粘稠状,安全稳定,价格低,3元/公斤天然焦糖色素占总销量90%,酱油加20%左右以单倍焦糖色素为例●0.05%左右为黄色(淡啤酒)●0.01%左右为红色(红葡萄酒)●0.2%左右为咖啡色调色实验方法:●把色素配成1%的溶液,加20%的酒精。
●取200ml水,用移液管加入色素,记下加入量。
●调整●稀释(倍数)●计算生产中多用焦糖色素橘汁:胭脂红、柠檬黄各0.001%,颜色鲜艳加少量黑色素0.0001%。
或加焦糖色素0.05%再加适量的合成色素调节香蕉汽水:柠檬黄0.003%、胭脂红0.001%~0002%猕猴桃汁:柠檬黄0.002%、胭脂红0.002%、靛蓝0.001%重要合成色素主要性质:。
着色剂着色剂为使食品着色的物质,可增加对食品的嗜好及刺激食欲。
按来源分为化学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类。
简介着色剂定义:任何可以使物质白色颜料主要有钛白粉、氧化锌、锌钡白三种。
钛白粉分金红石型和锐钛型两种结构,金红石型钛白粉折射率高、遮盖力高、稳定、耐候性好。
炭黑是常用黑色颜料,价格便宜,另外还具有对塑料的紫外线保护(抗老化)作用和导电作用,不同生产工艺可以得到粒径范围极广的各种不同炭黑,性质差别也很大。
炭黑按用途分有色素炭黑和橡胶补强用炭黑,色素炭黑按其着色能力又分为高色素炭黑、中色素炭黑和低色素炭黑。
炭黑粒子易发生聚集,要提高炭黑的着色力,要解决炭黑的分散性。
珠光颜料又叫云母钛珠光颜料,是一种二氧化钛涂覆的云母晶片。
根据色相不同,可分为银白类珠光颜料、彩虹类珠光颜料、彩色类珠光颜料三类。
按来源来分,可把着色剂分为两大类:一着色后成品为天然着色剂二为人工合成着色剂。
天然着色剂着色剂分类天然着色剂是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或加工而成的类胡萝卜素。
当前,国际市场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天然色素主要有万寿菊花色素衍生物(lutein)和辣椒色素衍生物(capsanthin)。
另外,国内还常使用天然动、植物作着色剂;如把人参茎叶粉、万寿菊粉、紫育精粉、木薯叶粉、松针叶粉、橘皮粉、银合欢叶粉、胡萝卜、虾蟹壳粉、海藻等,作为畜、禽、水产品的着色剂。
合成着色剂合成着色剂主要是类胡萝卜素。
如β-阿朴-8-胡萝卜醛(C30H40O)或β-阿-朴-8-类胡萝卜素乙酯(C32H44O)以及柠檬黄素(C33H44O)、斑蝥素、加利红、加利黄、露康定等。
影响着色因素影响着色剂着色效果的主要因素:着色着色食品剂的着色效果如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着色剂主要分颜料和染料两种。
颜料是不能溶于普通溶剂的着色剂,故要获得理想的着色性能,需要用机械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中。
按结构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热稳定性、光稳定性优良,价格低,但着色力相对差,相对密度大;有机颜料着色力高、色泽鲜艳、色谱齐全、相对密度小,缺点为耐热性、耐候性和遮盖力方面不如无机颜料。
名词解释天然着色剂的使用天然着色剂是一种通过使用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来源的颜色物质,来给食品、药物、化妆品等产品添加色彩的方法。
相比于化学合成的着色剂,天然着色剂被认为更加健康和安全,因为它们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
天然着色剂的使用在食品工业中尤为重要,因为食品色彩的鲜艳与否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食欲与购买决策。
天然着色剂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
植物的提取物是最常见的天然着色剂来源之一。
比如,红色着色剂可以来自红葡萄皮、甜菜根和苹果皮。
黄色和橙色着色剂通常来自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这些物质可以从胡萝卜、番茄和柑橘类水果中提取出来。
而绿色着色剂可以来自叶菜类蔬菜,如菠菜和小麦草。
动物来源的天然着色剂比如胶原蛋白可以提供一种用于染色的橙色颜料,这在食品加工和化妆品工业中非常常见。
另外,矿物也是一些天然着色剂的来源,比如来自石墨的黑色颜料、来自铁氧化物的红色颜料,以及来自二氧化钛的白色颜料。
天然着色剂的使用有许多优点。
首先,天然着色剂通常能够提供更加饱满和自然的色彩。
与合成着色剂相比,它们更能够模拟天然食物的颜色。
这种自然性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接受度,增强食欲。
其次,天然着色剂往往富含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和其他营养成分。
比如一些植物提取物中含有的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使用天然着色剂还有助于保护环境。
相比于化学合成的着色剂,天然来源的着色剂通常更加可持续,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然而,天然着色剂的使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天然着色剂通常比合成着色剂更加昂贵。
这是由于提取天然物质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劳动力。
这使得一些品牌在选择使用天然着色剂时需要考虑成本问题。
此外,天然着色剂在稳定性和耐久性方面可能不如合成着色剂。
对于需要长久保存的产品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问题。
此外,天然着色剂的颜色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
根据天然原料的区域和季节变化,同样的着色剂在不同批次中可能会有不同的颜色。
第一章着色剂(Colorant)食品着色剂,是指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食品添加剂。
功能分类代码,08;CNS:08.◇◇◇许多天然食品具有本身的色泽,这些色泽除了给人以视觉享受外,更主要的是能促进人的食欲,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因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是食品的重要感官指标。
但是,天然食品在加工、保存过程中容易退色或变色,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或为模拟天然食品),人们常常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添加食用色素,以改善感官性质。
§1着色剂概述一、着色剂的分类常用的食品色素按来源,两类:天然色素与合成色素。
天然色素来自生物机体,主要由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
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与无机色素,主要是指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有机色素。
按溶解特性,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
目前使用的合成着色剂均为水溶性(!!!)。
我国允许生成色淀,以改变它们的剂型。
目前主要使用的是铝色淀(××铝色淀)。
色淀:指将水溶性色素沉淀、吸附到不溶性的基质上而得到的一种水不溶性色素。
或者说,是色素物质在水溶液状态下与氧化铝反应而成的铝基料混合的盐。
种类:常用的基质有氧化铝、二氧化钛、硫酸钡、氧化钾、滑石、碳酸钙,目前主要使用的是铝色淀(××铝色淀)。
有点:可以代替油溶性色素,主要用于油基性食品,它可在油相中均匀分散,可在干燥下并入食品。
稳定性提高,耐光,耐热,耐盐。
中国:1988年批准使用,可用于各类粉状食品,糖果,糕点,甜点包衣,油脂食品,口香糖(不染口腔),药剂,药片,化妆品,玩具等。
§1着色剂概述二、着色剂的基本要求1.安全性:ADI值愈大,表示毒性愈小。
天然不等于无毒。
某些天然色素ADI值较小,并不比人工合成色素安全。
(见表格数据)不少天然色素的毒性资料比较少,未能制订ADI值。
就是说,它们的毒性还不甚清楚。
我国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苋菜红与赤藓红ADI值较小,其他几种ADI值均在2.5以上,在一定使用量范围内是安全的。
着色剂
着色剂是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通常包括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两大类。
食用合成色素主要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按其化学结构又可分为偶氮类和非偶氮类两类。
前者有苋菜红、柠檬黄等,后者有赤藓红和亮蓝等。
目前世界各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几乎全是水溶性色素。
此外,在许可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中,还包括它们各自的色淀,色淀是由水溶性色素沉淀在许可使用的不溶性基质(通常为氧化铝)上所制备的特殊着色剂。
我国许可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诱惑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和它们各自的铝色淀,以及β-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和二氧化钛。
其中β-胡萝卜素是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在化学结构上与自然界发现的完全相同的色素。
叶绿素铜钠则是由天然色素叶绿素经一定的化学处理所得的味绿素衍生物。
至于二氧化钛,则是由矿物材料进一步加工制成。
近来,由于食用合成色素的安全性问题,各国实际使用的品种数逐渐减少。
不过目前各国普遍使用的品种安全性甚好。
现将一些国家许可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列于附表8-2。
食用天然色素是来自天然物,且大多是可食资源,利用一定的加工方法所获得的有机着色剂。
它们主要是由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品种甚多。
但它们的色素含量和稳定性等一般不如人工合成品。
不过,人们对其安全感比合成色素高,尤其是对来自水果、蔬菜等食物的天然色素,则更是如此,故近来发展很快,各国许可使用的品种和用量均在不断增加。
此外,最近还有人将人工化学合成,在化学结构上与自然界发现的色素完全相同的有机色素如β-胡萝卜素等归为第三类食用色素,即天然等同的色素(Nature-identical Colours)。
现将我国许可使用的着色剂按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分别介绍如下:
以下是着色剂类别:
·植物炭黑·蓝锭果红·姜黄·茶黄色素·茶绿色素·多穗柯棕·藻蓝·高梁红·玫瑰茄红·金樱子棕·红米红·红曲米·罗卜红·花生衣红·辣椒橙
·辣椒红·柑桔黄·NP红(NP Red)·天然苋菜红·桑椹红
·红曲红·密蒙黄·紫胶红·酸枣色·沙棘黄
·紫草红·葡萄皮红·藏花素·栀子蓝·姜黄素·Cowberry Red·玉米黄·菊花黄浸膏·可可壳色·红花黄
·焦糖·黑加仑红·黑豆红·甜菜红·落葵红
·橡子壳棕·二氧化钛·柠檬黄铝色淀·柠檬黄·日落黄铝色淀·日落黄·叶绿素铜钠盐·胭脂红铝色淀·胭脂红·新红铝色淀·新红·靛蓝铝色淀·靛蓝·诱惑红铝色淀·诱惑红
·赤藓红铝色淀·赤藓红·β-胡萝卜素·亮蓝铝色淀·亮蓝
·苋菜红铝色淀·苋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