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图1 A B C D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专题练习

1.如果边长分别为4cm 和5cm 的矩形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cm .

2.(08贵阳市)如图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m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 2.

3.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请补充条件 (写一个即可),使四边形ABCD 是菱形.

4.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已知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ABO 的周长为17,AB =6,那么对角线AC +BD =

⒎以正方形ABCD 的边BC 为边做等边△BCE ,则∠AED 的度数为 .

5.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6,∠A =60°,如果点P 是菱形内一点,且PB =PD =2那么AP 的长为 .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C 的坐标分别是A(-2,5),

B(-3,-1),C(1,-1),在第一象限内找一点D ,使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那么点D 的坐标是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7.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110°,延长AD 至F ,延长CD 至E ,连结EF ,则∠E +∠F =( )

A .110°

B .30°

C .50°

D .70°

图2 图3 图4

8.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

A .对角相等

B .四边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四角相等

9.如图3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点E 是BC 的中点.若OE=3 cm ,则AB 的长为 ( )

A .3 cm

B .6 cm

C .9 cm

D .12 cm

10.已知:如图4,在矩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为边

AB 、BC 、CD 、DA 的中点.若AB =2,AD =4,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

A .8

B .6

C .4

D .3

E A

F D C B H

G

11.将两块能完全重合的两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下列图形:①平行四边形(不包括菱形、矩形、正方形)②矩形③正方形④等边三角形⑤等腰直角三角形( )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③④⑤

12.如图5所示,是一块电脑主板的示意图,每一转角处都是直角,数据如图所示(单位:mm),则该主板的周长是( )

A.88 mm B.96 mm C.80 mm D.84 mm

图5 图6

13、(08甘肃省白银市)如图6所示,把矩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

∠=o,∠=()

则AEF

A.110° B.115°

C.120° D.130°

14、四边形ABCD,仅从下列条件中任取两个加以组合,使得ABCD是平行四边形,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

AB∥CD BC∥AD AB=CD BC=AD

A.2组

B.3组

C.4组

D.6组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每组邻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C.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D.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三、解答题

16、如图7,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8 cm ,

BD=6 cm, DH⊥AB于H,求:DH的长。

图7

17、已知:如图8,菱形ABCD的周长为16 cm,

∠ABC=60°,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

求AC和BD的长.

A

B C D

E

F 图8

18、如图9,在正方形ABCD中,P为对角线BD上一点,

PE⊥BC,垂足为E,PF⊥CD,垂足为F,

求证:EF=AP

19、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 图9 DF⊥AC,垂足分别是E,F.

⑴试说明:DE=DF

⑵只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EDFA是正方形.

请你至少写出两种不同的添加方法.(不另外添加辅助线,无需证明)

20、如图11,ABCD中,AE平分∠BAD交BC于E,EF∥AB交AD于F,试问:四边形ABEF是什么图形吗?

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2

2. 8 3、AC⊥BD 4、22 5、150°或15°6、47、(2 ,5)

二、选择题8.D 9.B 10.B 11.C 12.A 13.B 14.B 15.C

16.9.6 CM 17、AC=4 cm , BD=4

18.证明:连结PC∵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AC ,∠ABD=∠DPC ∠BCD =90°∵BP=BP∴△ABP≌△CBP∴AP = CP∵PE⊥BC,PF⊥DC∴四边形PECF为矩形∴EF=PC∴EF=AP

19、证明:⑴连结AD∵AB=AC,D为BC的中点∴AD为∠BAC的平分线∵DE⊥AB,DF⊥AC ∴DE=DF ⑵∠BAC=90°DE⊥DF

20、菱形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BC ,∠2=∠3∵AB∥EF∴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2=∠1∴∠1=∠3∴AB=BE∴四边形ABED为菱形

初中数学特殊平行四边形的证明及详细答案模板

初中数学特殊平行四边形的证明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2015?泰安模拟)如图,在△AB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 D,交AB于E,F在DE上,并且AF=CE. (1)求证: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 (2)当∠B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CEF是菱形?请回答并证明你的结论. 2.(2015?福建模拟)已知: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E=2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BE,连接CF. 求证:四边形BCFE是菱形. 3.(2015?深圳一模)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C平分∠BAD,CE∥AD 交AB于E. (1)求证:四边形AECD是菱形; (2)若点E是AB的中点,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4.(2015?济南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E是边AD的中点.

求证:EB=EC. 5.(2015?临淄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DE⊥AC于点E,设∠ADE=α,且cosα=,AB=4,则AC的长为多少? 6.(2015春?宿城区校级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E∥AC交DC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D=BE. 7.(2014?雅安)如图:在?ABCD中,AC为其对角线,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E. (1)求证:△ABC≌△DCE; (2)若AC=BC,求证:四边形ACED为菱形. 8.(2014?贵阳)如图,在Rt△ABC中,∠ACB=90°,D、E分别为AB,AC边上的中点,连接DE,将△ADE绕点E旋转180°得到△CFE,连接AF,AC. (1)求证:四边形ADCF是菱形;

数学活动——平行四边形中的图形变换

数学活动——平行四边形中的图形变换 雄县第二中学 张坤 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综合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数学方法。 3、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一)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在轴对称、平移、旋转这些图形变换中,线段的长度不变,角的大小不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变。 (二)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性 质 边 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边平行,四边相等 对边平行,四边相等 角 对角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 角线 互相平分 互相平分且相等 互相垂直平分,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活动一:学生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下面问题,把解题思路和困惑在班内展示。(注意展示时说清利用的那些性质作为解题依据。) (2012 枣庄)如图,矩形 ABCD 的对角线AC= 10,BC= 8,则图中五个小矩形的周长之和为 。 活动二: (一)先自学例题的解题方法,在独立完成思考问题,最后把解决问题中的成果和困惑在师友中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后在班内展示。(学友展示解题,其他组质疑,师傅解疑。) 例题: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把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BD 折叠,点C 落在点E 处,BE 与AD 相交于点O . 求证BO=DO 证明:∵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AB=CD,∠A=∠C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又∵图形折叠 ∴AB=CD=DE , ∠A=∠C=∠E 又∵∠AOB= ∠EOD (对顶角相等) ∴△ABO ≌△EDO (AAS )∴BO=DO

八年级数学下册专题训练二

专题一(二次根式)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 B .x > C .x ≥ D .x > 2. 在函数y=1 x-3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x ≠ B .0x ≠ C .3x > D .3x = 3、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 B .x > C .x ≥ D .x > 4、在函数y=1 x-3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x ≠ B .0x ≠ C .3x > D .3x = 5、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B) (C) (D) 6、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B) (C) (D) 7、下列二次根式中不能再化简的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 C . D . 8、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9 B. 7 C. 20 D. 3 1 9、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9 B. 7 C. 20 D. 3 1 二、计算题 -( )2+-+ 4、1 21128-?? ? ??+--+ π,(83)6(4236)22+?--÷ 5、先化简,后计算: 11() b a b b a a b ++++,其中51 2a +=,512b -= 6、化简并求值:(x-1x+1 +2x x 2-1 )÷ 1 x 2-1 ,其中x=0。 7、化简求值:,其中. 8、先化简后求值. 9、已知的值是 . 三、(二次根式非负性) 1、 若为实数,且,则的值为( ) A .1 B . C .2 D . 2、若三角形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0,则△ABC 的面积为____. 3、已知 ,那么 的值为( ) A .一l B .1 C .3 2007 D . 4、若实数a 、b 满足042=-++b a ,则b a =

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1 一、选择题(3′×10=30′) 1.下列性质中,平行四边形具有而非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是(). A.内角和为360° B.外角和为360° C.不确定性 D.对角相等2.ABCD中,∠A=55°,则∠B、∠C的度数分别是(). A.135°,55° B.55°,135° C.125°,55° D.55°,125° 3.下列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①平行四边形内角和为360°;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 ③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④平行四边形邻角互补. A.1 B.2 C.3 D.4 4.平行四边形中一边的长为10cm,那么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可能是(). A.4cm和6cm B.20cm和30cm C.6cm和8cm D.8cm和12cm 5.在ABCD中,AB+BC=11cm,∠B=30°,S ABCD=15cm2,则AB与BC的值可能是(). A.5cm和6cm B.4cm和7cm C.3cm和8cm D.2cm和9cm 6.在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 A.有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B.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 C.真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D.假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 8.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之比为1:2:1,其相对应三边之比为(). A.1:2:1 B.1:1 C.1:4:1 D.12:1:2 9.一个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个. A.2 B.3 C.4 D.5 10.如图所示,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N平分∠BAC,BN ⊥AN.若AB=?14,?AC=19,则MN的长为(). A.2 B.2.5 C.3 D.3.5 二、填空题(3′×10=30′) 11.用14cm长的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短边与长边的 比为3:4,短边的比为________,长边的比为________. 12.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20cm,一条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周长都是18cm,则这条对角线长是_________cm. 13.在ABCD中,AB的垂直平分线EF经过点D,在AB上的垂足为E,?若ABCD?的周长为38cm,△ABD的周长比ABCD的周长少10cm,则ABCD的一组邻边长分别为______.14.在ABCD中,E是BC边上一点,且AB=BE,又AE的延长线交DC的延长线于点F.若∠

文库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教案

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教案 课题:《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能根据定义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3)了解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用平行四边形描述、观察世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在进行性质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3)在对性质应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讨论中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在性质应用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介绍四边形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指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 提出问题(1)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教材91页章前图)(2)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怎样的从属关系?学生活动:(1)利用章前图寻找四边形 (2)说说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设计意图】指明学习任务,理清四边形与特殊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引出课题 二、问题探究 (1)教师活动: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庭院的竹篱笆,电动伸缩门,活动衣架等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并举例结合小学已有的知识以及对图片的观察和思考,归纳: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动手根据定义画出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由现实生活入手,使学生获得平行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同时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根据定义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以”外它的边角之间还有其他的关系吗?度量一下,是否和你的猜想一致?然后深入到小组中参与活动与指导 学生活动动手画图,猜想,度量,验证,得出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教师活动:你能证明你发现的结论吗?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专项训练

§16 二次根式(专项训练) 二次根式的定义: 1.下列式子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2--x B .x C .22+x D .22-x 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 1.下列各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12+x B.222y x x + C. 12 D.5.0 2.下列各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 C D 3、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C 4、在 2 1、12 、x+2 、240x 、22y x +中,最简二次根式有 ( )个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个 5、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44+a B .48 C .14 D . b a 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 1.若最简二次根式53-a 与3+a 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 。 2.下列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能与2合并的是 ( ) A. 23 B.12 C.3 2 D.32 3.最简二次根式13+a 与2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 的取值为 二次根式取值范围 1.式子 2 1 +-x x 中x 的取值范围是。 A . x ≥1 且 X ≠-2 B.x>1且x ≠-2 C.x ≠-2 D. .x ≥1 2.要使1 21 3-+-x x 有意义,则x 应满足( ). A .2 1≤x ≤3 B .x ≤3且x ≠2 1 C .2 1<x <3 D .2 1<x ≤3 3 当 2 2-+a a 有意义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a≥2 B.a >2 C .a≠2 D.a≠-2

4.若2-x 是二次根式,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 x >2 B . x ≥2 C 、 x <2 D . x ≤2 5 x 的取值范围为( ) A 、x ≥2 B 、x ≠3 C 、x ≥2或x ≠3 D 、x ≥2且x ≠3 6 2()x y =+,则x -y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3 7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x ≥﹣ 25 B.x ≤25 C. x ≥25 D. x ≤- 2 5 二次根式的性质 1.若 2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知识点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18.1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用“□”表示,读作“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 记作“□ABCD”. 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例、已知:□ABCD 求证:AD=BC ,AB=DC ;∠A=∠C ,∠B=∠D. 证明:连接AC ,//,//AD CD AD BC 12,34∴∠=∠∠=∠ 又AC 是△ABC 和△CDA 的公共边, ∴△ABC ≌△CDA , ,,AD CB AB CD B D ∴==∠=∠ 平行四边形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平行四边形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例、已知: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求证:OA=OC ,OB=OD. 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AD=BC ,AD ∥BC. ∴∠1=∠2,∠3=∠4. ∴△AOD ≌△COB (ASA ). ∴ OA=OC ,OB=OD.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定义: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特征1: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特征2:夹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平行四边形性质3: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例、如图,□ ABCD 中,BD ⊥AB ,AB=12cm ,AC=26cm ,求AD 、BD 长.

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O=CO=2 1AC ,OB=OD . ∵BD ⊥AB ,∴在Rt △A BO 中,AB=12cm ,AO=13cm . ∴BO=522=-AB AO .∴BD=2B0=10cm . ∴在Rt △ABD 中,AB=12cm ,BD=10cm . ∴AD=61222=+BD AB (cm). 例、如图,在□ABCD 中,已知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AOB 的周长 为25,AB=12,求对角线AC 与BD 的和. 解:∵△AOB 的周长为25, ∴OA+BO+AB=25, 又AB=12,∴AO+OB=25-12=1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AC+BD=2OA+2OB=2(0A+OB)=2×13=26 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平行四边形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4: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5: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例、如图,在□ABCD 中,已知点E 和点F 分别在AD 和BC 上,且AE=CF ,连结 CE 和AF ,试说明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BC , ∵点E 在AD 上,点F 在BC 上, ∴AE//CF , 又∵AE=CF , ∴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 例、如图,E 、F 是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的两点,AF=CE ,DF=BE ,DF ∥BE . 求证:(1)△AFD ≌△CEB . (2)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核心素养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核心素养专题练习题 核心素养专题:古代问题中的勾股定理 ◆类型一勾股定理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1.【“引葭赴岸”问题】如图,在水池的正中央有一根芦苇,池底长10尺,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则这根芦苇的长度是( ) A.10尺B.11尺 C.12尺D.13尺 第1题图第2题图2.(2017·西城区期末)《九章算术》卷九“勾股”中记载:今有户不知高广,竿不知长短,横之不出四尺,纵之不出二尺,斜之适出,问户斜几何. 注:横放,竿比门宽长出四尺;竖放,竿比门高长出二尺,斜放恰好能出去. 解决下列问题: (1)示意图中,线段CE的长为________尺,线段DF的长为________尺; (2)设户斜长x,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3.《算法统宗》是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作者是我国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中有一道“荡秋千”的问题:“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仕女佳人争蹴,终朝笑语欢嬉.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 译文:“有一架秋千,当它静止时,踏板离地1尺,将它往前推送10尺(水平距离)时,秋千的踏板就和人一样高,这个人的身高为5尺,秋千的绳索始终拉得很直,试问绳索有多长?”根据题意,可得秋千的绳索长为________尺.

4.(2017·东营中考)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道数学问题:“枯木一根直立地上,高二丈,周三尺,有葛藤自根缠绕而上,五周而达其顶,问葛藤之长几何?”题意是:如图,把枯木看作一个圆柱体,因一丈是十尺,则该圆柱的高为20尺,底面周长为3尺,有葛藤自点A 处缠绕而上,绕五周后其末端恰好到达点B 处,则问题中葛藤的最短长度为________尺. ◆类型二 勾股定理的证明问题 5.(2017·丽水中考)我国三国时期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造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①所示.在图②中,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4,正方形IJKL 的边长为2,且IJ∥AB,则正方形EFGH 的边长为________. 6.中国古代对勾股定理有深刻的认识. (1)三国时代吴国数学家赵爽第一次对勾股定理加以证明:用四个全等的图①所示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如图②所示的大正方形,中间空白部分是一个小正方形.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求(a +b)2 的值; (2)清朝的康熙皇帝对勾股定理也很有研究,他著有《积求勾股法》,用现代的数学语言描述就是: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的整数倍,设其面积为S ,则求其边长的方法:第一步S 6 =m ;第二步:m =k ;第三步:分别用3,4,5乘以k ,得三边长.当面积S =150时,请用“积求勾股法”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

初三数学-平行四边形经典例题

初三数学 平行四边形经典例题【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 (D)、在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2.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32, 5AB=3BC,则AC的取值范围为( ) A. 6

R P D C B A E F 第12题图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8.如图,将边长为8cm 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中点E 处,点A 落在点F 处,折痕为MN ,则线段CN 的长是( ). (A )3cm (B )4cm (C )5cm (D )6cm 9.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BC,∠B=90°,AC 将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ACD 是周长为18 cm 的等边三角形,则该梯形的中位线的长是( ). (A)9 cm (B)12cm (c) 2 9 cm (D)18 cm 10.如图,在周长为20cm 的□ABCD中,AB≠AD,AC 、BD 相交于点O ,OE ⊥BD 交AD 于E ,则△ABE 的周长为( ) (A)4cm (B)6cm (C)8cm (D)10cm 11. 如图2,四边形ABCD 为矩形纸片.把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CD 边的中点E 处,折痕为AF .若CD =6,则AF 等于 ( ) (A )34 (B )33 (C )24 (D )8 1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R 、P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E 、F 分别是 AP 、RP 的中点,当点P 在CD 上从C 向D 移动而点R 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 成立的是 ( )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小 C 、线段EF 的长不变 D 、线段EF 的长与点P 13. 在梯形ABCD 中,AD//BC ,对角线AC ⊥BD ,且cm AC 5 ,BD=12c m ,则梯形中位线的长等于( ) A. 7.5cm B. 7cm C. 6.5cm D. 6cm 14.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金华,风光秀丽,花木葱茏.某广场上一个形状是 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如图),分别种有红、黄、蓝、绿、橙、紫6种颜色的花. 如果有AB EF DC ∥∥,BC GH AD ∥∥,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E F 图 2 黄 蓝 紫 橙 红 绿 A G E D H C B 第14题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教案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教案 长方形与正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能够按要求在之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回用正方形、长方形设图案,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 学具:①附页2上的长方形、正方形;②放一张长方形彩纸的信封;③三角尺、直尺、剪刀。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面上放一些几何图形,请你认一认,它们都是谁? 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认得这么准确的?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活动一。 学生分组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教师出示若干图形,请同学们说出几号图是正方形,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2)利用学具在小组内探索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先研究用什么方法,再进行操作。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小组的研究结果。 (4)完成“填一填”。拿着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活动二。 通过小游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1)猜一猜。 信封里装一张长方行纸,露出一部分。请同学们猜一猜:信封里装的彩纸是什么形状的? (2)拉一拉。 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拉一拉,(拉动要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彩纸露出部分的变化,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 (3)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一会是长方形,一会是正方形,一会又变成长方形呢?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平行四边行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2.在观察与比较中,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成长方形与四边形间的区别与联系。3.体会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教具:活动长方形框架点子图。 学具:七巧板。 切入举偶 课件引入。 请同学们找一找,你在这幅图上找到了什么你认识的图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做一做。 引出平行四边形,同时渗透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师示“活动长方形框架”。 老师要拉动框架两角,猜猜会是什么结果。用你的小手比一比,和同桌说一说。谁愿意来试一试? 请学生到前面来拉动长方形框架两角,将其变成平行四边形。 这个图形的名字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说一说。 2.说一说。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 (1)先对你的好朋友说说。 (2)谁愿意告诉老师? 学中做 1.画一画。 教师出示点子图。 书上附页3有点子图,请同学们是这在上面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吧! 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你觉得自己画得棒不棒?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2.拼一拼。 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1)每个同学都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我们的七巧板着急了,它也想和平行四边形做朋友,请你帮帮它,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快动手试一 试! (2)拼完的同学可以将你的平行四边形展示在前面。 (3)看一看,评一评,你最喜欢谁的平行四边形?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章节练习全集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章节练习汇总 第16章达标检测卷 (150分, 90分钟) 题号一二 三[来源:Z. xx. https://www.doczj.com/doc/691575035.html,]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 共40分) 1.下列二次根式中, 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m 3B.18m C.3m 2D.(2m)2+1 2.若要使代数式 -x x+1 有意义, 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0 B.x≠-1 C.x≤0且x≠-1 D.x>-1 3.二次根式-a3化简的结果是() A.-a-a B.a-a C.-a a D.a a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4-2=2 B.20 2=10 C.2×3= 6 D. () -32=-3 5.设a=6-2, b=3-1, c= 2 3+1 , 则a, b, c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c>b>a B.a>c>b C.b>a>c D.a>b>c 6.小明的作业本上有以下四题: ①16a4=4a2;②3a-2a=a;③a 1 a=a 2· 1 a=a;④5a×10a=5 2a, 其 中做错的题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表示实数a 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化简(a -4)2+(a -11)2的结果为( ) (第8题) A .7 B .-7 C .2a -15 D .无法确定 8.若3的整数部分为x , 小数部分为y , 则3x -y 的值是( ) A .3 3-3 B. 3 C .1 D .3 9.若三角形的面积为12, 一条边的长为2+1, 则这条边上的高为( ) A .12 2+12 B .24 2-24 C .12 2-12 D .24 2+24 10.观察下列等式:①1+112+122=1+11-11+1=112 ;②1+122+132=1+12-1 2+1 =11 6 ;③ 1+132+142=1+13-13+1=11 12 .根据上面三个等式提供的信息, 请猜想1+142+1 52的结果为( ) A .114 B .115 C .119 D .1120 二、填空题(每题5分, 共20分) 11.不等式(1-3)x >1+3的最大整数解是________. 12.计算:(2+3)2-24=________. 13.一个底面为30 cm ×30 cm 的长方体玻璃容器中装满水, 现将一部分水倒入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为10 cm 的长方体铁槽中, 当铁槽装满水时, 玻璃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20 cm, 则铁槽的底面边长是________cm . 14.若x >0, y >0, 且x -xy -2y =0, 则 2x -xy y +2 xy 的值是________.

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专题汇编

学习-----好资料 C B A C B A D C B A c b a C B A 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姓名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的中线,∴1 2 CD AB = 。 例·直角三角形斜边长20cm,则此斜边上的中线为 .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 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如图,在Rt ?ABC 中,∵∠A=30°,∴1 2 BC AB = 。 例·在Rt △ABC 中,∠C=90°,∠A=3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AB=2BC B .AB=2AC C .AC 2+AB 2=BC 2 D .AC 2+BC 2=AB 2 ④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 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如图,在Rt ?ABC 中,∵1 2 BC AB = ,∴∠A=30°。 例·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顶角的度数是 。 ⑤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 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a b c +=。 求斜边,则22c a b =+;求直角边,则22a c b =-或22 b c a =-。 例·如图是拉线电线杆的示意图。已知CD ⊥AB , ,∠CAD=60°, 则拉线AC 的长是________m 。 例·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10,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长是______。 (2)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分别计算“2 2 a b +”和“2 c ”,相等就是Rt ?,不相等就不是Rt ?。 例·在Rt △ABC 中,若AC=2,BC=7,AB=3,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沪科版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

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已知2是关于x的方程x2-2ax+4=0的一个解,则a的值是() A.1 B.2 C.3 D.4 2.当a+5 a-2 有意义时,a的取值范围是() A.a≥2 B.a>2 C.a≠2 D.a≠-2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三边长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2:3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D.三边长之比为1:2:3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9 B.8 C.7 D.6 (第5题) 5.某健步走运动的爱好者用手机软件记录了某个月(30天)每天健步走的步数(单位:万步),将记录结果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在每天所走的步数这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1.2万步,1.3万步B.1.3万步,1.3万步

C.1.4万步,1.35万步D.1.4万步,1.3万步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310-25= 5 B.7 11·? ? ? ? ? 11 7÷ 1 11=11 C.(75-15)÷3=2 5 D.1 318-3 8 9= 2 7.已知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x-2=0的两个实数根,则α+β-αβ的值是() A.3 B.1 C.-1 D.-3 8.如图,在Rt△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CE为AB边上的中线,AD=2,CE=5,则CD=() A.2 B.3 C.4 D.2 3

(第8题)(第9题)(第10题) 9.如图,在△ABC中,延长BC至D,使得CD=1 2BC.过AC中点E作EF∥CD(点 F位于点E右侧),且EF=2CD.连接DF,若AB=8,则DF的长为() A.3 B.4 C.2 3 D.3 2 10.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截取BE=BC,连接CE并延长交AD 于点F,连接AE,过B作BH⊥AE于点G,交AD于点H,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H=DF B.S四边形EFHG=S△DEF+S△AGH C.∠AEF=45°D.△ABH≌△DCF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1.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2n=0有一个根是2,则m+n=________.12.某校开展“节约用电,保护环境”活动,为了了解开展活动一个月以来节约用电情况,从九年级的300名同学中随机选取40名同学,统计了他们各自家庭一个月节约用电的情况,绘制统计表如下: 请你估计九年级300名同学的家庭一个月节约用电的总量是________度. 13.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点P是AD边的中点,点E是正方形边上的一点,

最新初二(下册)数学题精选八年级数学拔高专题训练

初二(下册)数学题精选 分式: 一:如果abc=1,求证 11++a ab +11++b bc +11 ++c ac =1 二:已知 a 1+ b 1=)(29b a +,则a b +b a 等于多少? 三: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V 立方米,开始用一根小水管向容器内注水,水面高度达到容器高度一半后,改用一根口径为小水管2倍的大水管注水。向容器中注满水的全过程共用时间t 分。求两根水管各自注水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编拟一道关于分式方程2288+=x x 的应用题。要求表述完整,条件充分并写出解答过程。 五:已知M =2 2 2y x xy -、N =2 2 2 2y x y x -+,用“+”或“-”连结M 、N,有三种不同的形式,M+N 、M-N 、N-M ,请你任取其中一种 进行计算,化简求值,其中x :y=5:2。

反比例函数: 一:一张边长为16cm 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面积一定且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 ”图案如图1所示.小矩形的长x (cm )与宽y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E ”图案的面积是多少? (3)如果小矩形的长是6≤x ≤12cm ,求小矩形宽的范围. 二: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部分,点 (110)A ,,(101)B ,是它的两个端点. (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请你举出一个能用本题的函数关系描述的生活实例. 三:如图,⊙A 和⊙B 都与x 轴和y 轴相切,圆心A 和圆心B 都在反比例函数1 y x 的图象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 于 . 四:如图11,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都经过点M (-2,1-) ,且P (1-,-2)为双曲线上的一点,Q 为坐标平面上一动点,PA 垂直于x 轴,QB 垂直于y 轴,垂足分别是A 、B . (1)写出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当点Q 在直线MO 上运动时,直线MO 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 ,使得△OBQ 与△OAP 面积相等?如果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12,当点Q 在第一象限中的双曲线上运动时,作以OP 、OQ 值. 五: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Y 轴和X 轴分别交于点A 、点8,与反比例函数y 一罟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点c(1,6)、点D(3,x).过点C 作CE 上y 轴于E ,过点D 作DF 上X 轴于F . (1)求m ,n 的值; (2)求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 图

(完整)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经典例题讲解(3套)

平行四边形经典例题(附带详细答案) 1.如图,E F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AC 上两点,BE DF ∥, 求证:AF CE =. 【答案】证明:平行四边形ABCD 中,AD BC ∥,AD BC =, ACB CAD ∴∠=∠. 又BE DF ∥, BEC DFA ∴∠=∠, BEC DFA ∴△≌△, ∴CE AF = 2.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CD ,∠B=∠D ,, 求四边形ABCD 的周长. 【答案】 解法一: ∵ ∴ 又∵ ∴ ∴∥即得是平行四边形 ∴ ∴四边形的周长 解法二: 3 ,6==AB BC AB CD ∥?=∠+∠180C B B D ∠=∠?=∠+∠180D C AD BC ABCD 36AB CD BC AD ====,ABCD 183262=?+?=A D C B D C A B E F

连接 ∵ ∴ 又∵ ∴≌ ∴ ∴四边形的周长 解法三: 连接 ∵ ∴ 又∵ ∴ ∴∥即是平行四边形 ∴ ∴四边形的周长 3.(在四边形ABCD 中,∠D =60°,∠B 比∠A 大20°,∠C 是∠A 的2倍, 求∠A ,∠B ,∠C 的大小. 【关键词】多边形的内角和 【答案】设x A =∠(度),则20+=∠x B ,x C 2=∠. 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得,360602)20(=++++x x x . 解得,70=x . AC AB CD ∥DCA BAC ∠=∠B D AC CA ∠=∠=,ABC △CDA △36AB CD BC AD ====,ABCD 183262=?+?=BD AB CD ∥CDB ABD ∠=∠ABC CDA ∠=∠ADB CBD ∠=∠AD BC ABCD 36AB CD BC AD ====,ABCD 183262=?+?=A D C B A D C B

优质课教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黄岗镇罗楼小学梁坤 一、教学目标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高与底的对应关系,能测量和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性。 教学难点: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方法 教法: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 学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结合的方法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四、教学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①学生尝试举例。 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 2、课件出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让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同学们你能说说你知道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知识?(指名学生) 3、揭题、导入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研究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出示学具(两个平行四边形、学生用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师:刚才有的同学已经谈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那现在我们分小组仔细观察,看看你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知识?然后把你的发现写下来。(看一看哪个小组最认真、完成的最快、发现的最多?) (2)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小组汇报: 预设: 量一量:发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相等。 画一画:分别在对边之间画垂线段,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都一样。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4)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总结并适时板书在黑板上。 2、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1)学生尝试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如果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你想怎么说?你们先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推荐一个你们组认为说的最好的,到前面来说给大家听,让大家一听就能明白是平行四边形。 (2)师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 ≠0时,ax 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 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 b 、 c ; 其中a 、 b,、c 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 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ax 2+bx+c=0 (a ≠0)时,Δ=b 2-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 下等价命题: Δ>0 <=>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Δ<0 <=> 无实根; Δ≥0 <=> 有两个实根(等或不等).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系关系: 当ax 2+bx+c=0 (a ≠0) 时,如Δ≥0,有下列公式: .a c x x a b x x )2(a 2ac 4b b x ) 1(212122 ,1= -=+-±-=, ; 5.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 直接开平方法 (也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 ①2(0)x a a =≥ 解为:x = ②2()(0)x a b b +=≥ 解为:x a += ③2()(0)ax b c c +=≥ 解为:ax b +=④22()()()ax b cx d a c +=+≠ 解为:()ax b cx d +=±+ (2) 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分,平方公式,平方差,十字相乘法 如:20(,0)()0ax bx a b x ax b +=≠?+= 此类方程适合用提公因式,而且其中一根为0 290(3)(3)0x x x -=?+-= 230(3)0x x x x -=?-= 22694(3)4x x x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