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的理解性人们在感知客观对象和现象时
- 格式:ppt
- 大小:306.00 KB
- 文档页数:18
知觉的基本特征。
第一知觉的选择性。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一下几点。
一刺激物绝对强度的影响。
阈限范围内越强烈的刺激越易被选择知觉。
R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
如教师批改作业用红笔最明显出板报时,重点部分用彩色粉笔书写,最易优先选择相反,军事上的伪装昆虫的保护色是对象和背景差别小则不易被人发现。
三,对象的活动性夜空中的流星,霓虹灯广告,幻灯。
等都容易被人们知觉吸引。
第四,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也容易引起人们的优先知觉。
第二,知觉的理解性。
人们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一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志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理解有助于知觉的选择性,帮助人们区分对象和背景能清晰精确,迅速的知觉对象。
理解有助于人们整体知觉事物。
知觉的理解是一知识经验为基础,诗人把对当前事物的直接感知纳入到一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去的过程知觉理解性的基本特征是用语词白事务标识出来与磁对人的知觉具有指导作用,可以帮助并加快理解。
此外,个人的动机与期望情绪与兴趣爱好以及定势等,对人的知觉理解都有重要的影响。
第三。
知觉的整体性。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人的知觉活动有时先反映个别属性,后知觉事物的整体,有时先直觉整体后反映个别部分知觉的整体性虽有助于人的知觉能力与速度增强,但可能妨碍和干扰部分于细节特征的反映。
第四,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时,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影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如强光照射煤块的亮度远远大于黄昏时粉笔的亮度,但我们仍然能知觉黑色的煤块和白色的粉笔。
视知觉的恒常性特别明显,一般有大小,亮度,形状和颜色等恒常性。
影响知觉恒常性的主客观条件有以下几点首先,被知觉的对象变化范围要适当,如果被知觉的对象距离太远,那么大小及形状恒常性就会被破坏。
如色光太强。
颜色恒常性也会消失。
简述知觉的特性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优先地区分出来。
二、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
三、知觉的整体性,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无意识的选择性是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后出。
客观事物就是多种多样的,人总是存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做为无意识的对象,对它们的无意识格外准确,被无意识的对象似的从其他事物中注重出,发生在“前面”,而其他的事物就退至后面回去了。
与此相关的生理基础就是:大脑皮层中一个激动中心占优,同时皮层的其余部分受到遏制。
无意识的选择性阐明了人对客观事物充分反映的主动性。
知觉的选择性依赖于个人的兴趣、态度、需要以及个体的知识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还依赖于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度、活动性、对比)和被感知对象的外界环境条件的特点(照明度、距离)。
二、无意识的认知性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
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专门从事相同职业和存有相同经验的人,在无意识上就是存有差异的。
例如工程师检查机器时比得上通常人看见、听见更多的细节;成人的图画无意识与儿童较之,能够更深刻地介绍图画的内容和意义,无意识至儿童所看不出的细节。
三、知觉的整体性人在无意识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做为一个整体去充分反映,这就是无意识的整体性。
无意识对象就是由许多部分共同组成的,各部分具备相同的特征,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认知为许多个别的、边缘化的部分,而总是把它无意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它就是客观对象的许多部分构成的无机刺激物,大脑皮层对无机刺激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展开分析、综合,从而充分反映客观对象各种属性的关系,构成关于对象的完备贾启允。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能力测试试卷A 卷 含答案 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心理学是研究______ 及其______科学。
2、______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3、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___和______。
4、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______ 的______ 特征。
5、表象是从______到______的过度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6、能力按照它的倾向性可划分为______和______。
7、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提出问题、______、______和验证假设。
8、气质的4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______和______。
9、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系列有______指向性的______操作过程。
10、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______和______的总合。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2、(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奖惩D.自我强化3、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4、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 )A.想象B.表象C.印象D.迹象5、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 )特性。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感觉和知觉》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多选题空间知觉包括_____。
A : 形状知觉B : 大小知觉C : 深度知觉D : 方位知觉E : 运动知觉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空间知觉的分类。
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
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2、多选题在深度知觉中,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有_____A : 双眼视差B : 视野中的高度C : 线性透视D : 眼肌的调节与幅合E : 阴影参考答案: ABCE本题解释:【答案】ABCE。
解析: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
其线索多种多样,主要有三种。
(1) 单眼视觉线索,包括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运动极差、结构极差等。
(2) 双眼线索,包括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两种。
(3) 双眼视觉线索的双眼视差。
题干为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所以 (2) 中的线索不符合要求即D 选项不正确。
3、单选题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称为_____。
A : 直觉B : 统觉C : 感觉D : 知觉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而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4、单选题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_____还不成熟。
A : 感知能力B : 注意能力C : 记忆能力D : 思维能力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的感知能力笼统、不够成熟、精确性比较差。
5、多选题知觉的恒常性包括_____。
A : 气味恒常性B : 温度恒常性C : 大小恒常性D : 颜色恒常性E : 形状恒常性参考答案: CDE本题解释:【答案】CDE。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感觉和知觉》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简答题在军事上,为避免敌人发现目标,要对物体进行伪装。
二战期间,为保卫莫斯科,在城市上空和四周放起了成千上万的彩色气球;战车和军营用绿色帐篷和绿色树枝遮掩。
用知觉的原理解释。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这是利用了影响知觉的因素,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1、刺激物的绝对强度。
阈限范围内越强烈的刺激,越易被选择的知觉。
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如教师批改作业,用红笔最明显。
3、对象的活动性。
夜空中的流量、霓虹灯广告、音响、幻灯等都易吸引人的知觉。
4、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也容易引起人们优先知觉。
知觉选择的对象和背景区别越小越能区分,越相似越难区分。
2、判断题把一个人的优点不加分析的扩大到其他方面称为刻板效应。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错误。
这是晕轮效应。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3、多选题知觉的恒常性包括_____。
A : 气味恒常性B : 温度恒常性C : 大小恒常性D : 颜色恒常性E : 形状恒常性参考答案: CDE本题解释:【答案】CDE。
解析: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4、单选题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_____A : 知觉整体性B : 知觉选择性C : 知觉理解性D : 知觉恒常性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知觉理解性即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用词语加标志的特性,以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5、多选题依赖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征,可以分出_____几种比较复杂的知觉。
一.什么是感知觉1. 感觉* 定义:人脑对当前起作用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在人脑中产生的,感觉器官只是起一个传递信息的作用◇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反映,是当前的刺激◇反映的是个别属性(颜色气味温度)◇感觉是最简单而又最基本的认识过程◇没有感觉提供信息,人就不能保持正常的心理活动,还会导致心理活动的紊乱,甚至导致心里疾病。
“感觉剥夺实验”◇各种感觉通道获得信息不是截然分开的“瞎子的听觉特别的灵敏”* 分类◇外部感觉(1)视觉眼睛是视觉的感觉器官,感受器为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在大脑中皮层的枕叶产生。
光波是视觉刺激,但人所能看到的光波为380纳米到780纳米,视觉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适应。
视觉的适应分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提问:当你看完电影,刚从电影院出来时,眼睛会有什么反应?――明适应所谓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的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所需的时间很短,只要1秒钟,我们就能逐渐看清事物,5分钟左右,明适应就能全部完成。
提问:当我们从阳光灿烂的室外突然走进阴森黑暗的小房间,你的眼睛会有什么反应―――暗适应所谓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暗适应所需的时间相对比较长,整个暗适应的大概要30-40分钟左右。
(2)听觉耳是听觉的感觉器官,感受器是毛细胞,在大脑皮层的聂叶产生。
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
我们所能听到的光波为20―――20000赫兹,声音一定要借助于某种介质才能为人所觉察。
如,空气,水等,在真空中人是无法听到声音的。
人所获得的大量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得到的。
(3)嗅觉鼻子是嗅觉的感受器官,其感受器是嗅细胞,在大脑皮层的边缘系统产生,能感受有气味的气体物质。
(4)味觉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
在中央后回最下部产生,能感受到溶解于水、唾液和脂类的化学物质。
人的味觉有甜、苦、酸、咸四种。
但我们平时所尝到的味道往往不是简单的一种,而是多种味觉的混合。
舌尖对甜最敏感,舌中对咸最敏感,舌的两侧对酸最敏感,舌后对苦最敏感。
科普:4条知觉规律一、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理解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词语加以概括与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
人在感知知觉对象时,总是用以往的知识经验对所获得的感觉信息提出假设、推断并做出最佳的解释,然后把它们标示出来。
比如,在听一段音乐的时候,非专业的听众会听出“好听”或者“不好听”,更进一步的能听出这段音乐里表达出了怎样一种感情,而专业的音乐学习者则能听出其中每个乐章代表的不同含义,这段音乐使用了多少种乐器进行演奏,甚至听几遍就能学会并演奏这段旋律。
这是听觉上的例子。
知觉理解性是以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前提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
知觉理解也受语言指导的影响。
同样是听音乐的内容的例子,如果一个专业音乐人向听众说明,在这一段音乐中,哪一个乐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那么非专业的听众再自己听一遍,也会感觉到这样一种情绪存在。
二、知觉的选择性知觉选择性是指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然而,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换。
这一特点在图像上表现为通过不同的直觉选择,不同的图形可以成为知觉对象,也可以成为背景。
首先,知觉选择性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第一,刺激物强度大、对比明显、颜色鲜艳容易成为知觉对象;活动性的刺激物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第二,刺激物在空间上接近、连续或形状相似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其次,知觉选择性还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都是由不同属性的许多部分组成的,人们在知觉它时却能依据以往经验组成一个整体。
知觉的这一特性就是知觉的整体性(或完整性)。
知觉并非感觉信息的机械相加,而是源于感觉又高于感觉的一种认识活动。
当人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只要感觉了它的个别属性或主要特征,就可以根据经验而知道它其他属性或特征,从而整体地知觉它。
第五章人的认识过程一、名词解释题1.感觉2.知觉3.感受性5.感觉阈限6.感觉适应7.感觉对比8.联觉9.后像11.知觉的整体性12.知觉的选择性13.知觉的理解性14.知觉的恒常性15.空间知觉16.时间知觉17.错觉18.幻觉19.记忆20.内隐记忆21.外显记忆22.超额学习23.思维:24.思维的概括性25.思维的间接性26.常规思维27.想象28问题29.定势30.功能固着31.智力32.表象33.原型34. 关键期35.感觉适应二、填空题1.认知心理学是以观点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2.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是个体对的刺激的。
感觉是认知活动的起点,通过感觉,个体可以获得客观事物具体的、特殊的信息。
3.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成比,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
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
4.知觉是个体将信息组织成的过程。
5.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进行加工,产生的过程。
6.表象既有,又有,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被人们看作知觉与思维相联系的桥梁。
7.根据想象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分为和。
8.幻想是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与个人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9..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和的认知加工过程。
10.信息的提取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
信息的提取有和两种形式。
11.记忆有很多种,根据记忆所加工的信息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四, 、、和。
12.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活动是由、和三个相互联系的记忆系统完成。
13.遗忘的进程是的,有的特点。
14.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15.根据思维活动的,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16.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动机水平是曲线的关系。
17. 根据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可将思维分为、具体运算思维和。
三、单项选择题1. 表象的基本特征是()。
A.直观性和具体性B直观性和抽象性C抽象性和概括性D直观性和概括性2.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特点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特点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知觉的基本特征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知觉的基本特征1. 知觉的选择性在众多刺激物中选择少数刺激物作为知觉对象,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2. 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 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概念或名称的形式把它标示出来,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基本含义知觉与感觉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已不同于感觉。
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的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
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类似的,但对它的知觉就会有差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越全面。
显微镜下边的血样,只要不是色盲,无论谁看都是红色的;但医生还能看出里边的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没有医学知识的人就看不出来。
知觉虽然已经达到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比只能认识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更高级了,但知觉来源于感觉,而且二者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所以感觉和知觉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形成对某一事物的知觉的时候,各种感觉就已经结合到了一起,甚至只要有一种感觉信息出现,都能引起对物体整体形象反映。
2022年吉林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
A.调适问题B.老鼠走迷宫C.儿童数学问题解决D.种属行为2、“声光音乐会”的感觉效应是()。
A.感觉适应的结果B.感觉对比的结果C.联觉的结果D.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的结果3、患者李某近来经常头痛,同时表现记忆力明显减退,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行为无目的、无计划性、思维障碍,注意力涣散,患者的症状与下列哪种情况有关?()A.额叶受损B.枕叶受损C.颞叶受损D.丘脑受损4、面孔/花瓶两可图形说明了()的概念。
A.相似性B.完整性C.图形和背景D.注意是意识之门5、多多刚搭好的积木房子被小贝推倒了,多多认为小贝是故意的,所以非常生气。
这一现象可用()来解释。
A.情绪先天获得理论B.知觉再认情绪理论C.学习的情绪理论D.社会认知情绪理论6、下列哪项不是注意的功能?()A.选择功能B.保持功能C.监督和调节功能D.激发功能7、一般地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属于下列哪种记忆?()A.运动B.瞬时C.短时D.长时8、语言理解的最高水平是()。
A.语音知觉B.词汇理解C.句子理解D.课文的理解9、托尔曼有关动机的观点是()。
A.对达到目标的期待是个体行为的决定因素B.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动机C.自我效能感决定个体的动机水平D.诱因和驱力共同决定个体行为10、“情绪的认识-评估说”强调大脑皮层对情景的认识和评估,反应序列是“情景-评估-情绪”,该情绪理论由提出()。
A.詹姆斯B.坎农C.阿诺德D.沙赫特11、下列理论中,强调对成功与失败的内外在因素进行分析的理论是()。
A.双因素理论B.激活理论C.归因理论D.认知理论12、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动力性质方面的心理特征,所谓动力特征是指()。
A.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B.心理活动的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功能性C.心理活动的特质和类型D.心理活动的情绪、意志、性格的外在表现13、加涅的学习结果不包括()。
心理学名词解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人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再到老年的心理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应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
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非智力因素: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功力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选择: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与之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应。
注意的保持:即使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
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即控制心理活动向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范围:也成为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来的对象的数目。
分心:也叫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同时进行不同活动的数量。
注意的转移:是人们的注意有目的地从一个事物及时地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
普通心理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科学心理学内涵最妥当的表述是()。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A.对潜意识的实证揭示B.对人类行为的实证探讨C.对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研究D.对社会事件与社会活动资料的搜集【答案】B【解析】心理学有时也称为研究行为的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2.最直接影响摄食(吃、喝)和身体温度的神经机构是()。
[南京师范大学2017研]A.内分泌系统B.下丘脑C.海马回D.杏仁核【答案】B【解析】下丘脑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它能调节垂体前叶功能,合成神经垂体激素及控制自主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若损伤会引起动机行为的异常,如摄食、饮水、性行为、打斗、体温调节和活动水平。
3.病人因颞叶受伤而导致受损的功能主要是()。
[统考2016研]A.听觉B.视觉C.嗅觉D.味觉【答案】A【解析】听觉区:在颞叶的颞横回处,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若此处受损主要影响的是听觉。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接受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觉、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4.在裂脑人实验中,假设给被试左视野呈现“苹果”图片,右视野呈现单词“杯子”,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是()。
[统考2016 研]A.用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苹果B.右手选出苹果C.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杯子D.口头报告看到了苹果【答案】A【解析】每个半球只对来自身体对侧的刺激作出反应,并调节对侧身体的运动。
题目中左视野呈现“苹果”图片,投射在脑的右侧,被试用左手很容易从屏幕后选出苹果。
但是语言是左半球控制的,所以被试不能口头报告看到了苹果。
5.除嗅觉外,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最后一个中转站是()。
知觉的五大基本特点心理学认为,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和背景效应五大基本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西方格式塔心理学派指出,物理属性(强度、大小、形状等)相似的对象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也称作“完型趋向律”。
2、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们在某一具体时刻只是以对象的部分特征作为知觉的内容。
也称为选择性知觉。
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物体当作自己意识的对象,知觉格外清晰,而把另一部分物体当作知觉背景,知觉比较模糊。
知觉的最简单原则使得人们排除外界刺激中多余的东西,按照期望和背景去感知刺激。
接收和发送信息也是一种知觉形式。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总是习惯接收部分信息,而摒弃另一部分信息,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选择性所造成的障碍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又有主观方面的因素。
客观因素如组成信息的各个部分的强度不同,对受讯人的价值大小不同等,都会致使一部分信息容易引人注意而为人接受,另一部分则被忽视。
主观因素也与知觉选择时的个人心理品质有关。
在接受或转述一个信息时,符合自己需要的、与自己有切身利害关系的,很容易听进去,而对自己不利的、有可能损害自身利益的,则不容易听进去。
凡此种种,都会导致信息歪曲,影响信息沟通的顺利进行。
因此注意个人与对方的知觉管理,可以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3、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们对任何事物的知觉都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去理解和领会。
通俗点说,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觉定式。
4、知觉的恒常性。
当我们对某一客观事物形成知觉时,对它的认识便会有相对稳定性,在知觉中,过去经验、知识可对当前知觉活动提供补充信息,因此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扬弃经验有难度,创造出鼓励创新与容许失败的工作环境。
5、知觉的背景效应。
客观的事物是形形色色的,人们总是在一定时间内,按需要来感知与指向一定的对象。
对这些突出的对象进行感知时,对象周围的其他事物就好像是感知对象的背景而退居相对次要的地位。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知觉第六章知觉一、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含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和感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来自于感觉,但不同于感觉感觉与知觉的联系和区别:联系:(1)两者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反映,同属感性认知阶段;(2)感觉与知觉之间是连续的,知觉的产生必须以各种各样形式的感觉存在为前提,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越丰富精细,知觉就越正确(3)感觉和知觉是同时进行的,通常两者是融为一体的,成为感知觉区别:(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简单心理过程,而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是加入了个体主观因素的复杂的心理过程;(2)感觉是个体共有的普遍现象,而知觉则有很大的个别差异(3)分析器是产生感觉、知觉的基础。
感觉的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反映客观事物的许多属性。
(4)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知识和经验,知觉受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影响。
(二)知觉的组织原则(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的过程就是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过程,所以,对象和背景的关系是知觉组织基本的原则。
对象和背景相互依赖,又可以相互转换。
图形组织还有其他一些原则:1. 邻近性:空间和时间上比较接近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图a;2. 相似性:相似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图b;3. 对称性:对称的部分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图c;4. 良好连续:连续的事物容易知觉成一个整体,图d;5. 共同命运:当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整体,图e;6. 封闭:可以把事物知觉成一个整体,把缺少的部分补充上来,图f;7. 线条朝向: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一个整体;8. 简单: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