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一对一研究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综述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无论是对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来说,都是学习汉语,获得汉语读写能力的基础。
因此,对外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然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与拼音文字有很大的差别,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外国人来说,汉字是他们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有些外国人甚至回避汉字的学习。
所以对外汉字教学既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了解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成果和现状,有利于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
一、以教学为目的的汉字本体研究对外汉字教学领域的汉字本体研究包括字形研究、字音研究、字义研究,具体来说又主要集中在汉字构形研究和形声字研究两个方面上。
(一)字形研究字形研究是对外汉字教学本体研究的主要方面。
现代汉字学主张汉字有笔画、部件和整字三个结构层次。
受现代汉字学的影响,大部分学者对对外汉字教学任务的理解主要局限在教授汉字形体上,在汉字本体方面的研究上偏重字形结构研究,而尤为重视部件的研究。
1.部件研究张旺熹《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谈对外汉字教学》(1990)从汉字的特点出发,分析了1000个高频字的部件分布,提出了汉字“部件结构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该方法立足于现行汉字的特点,符合汉字本身的规律,其有效性不断地得到教学实践的证实;费锦昌《汉字部件研究》(1996)主要讨论了汉字部件切分的原则和方法;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1997)主要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甲、乙两级词的基础部件进行了分析;万业馨《汉字字符分工与部件教学》(1999)在讨论字符分工的基础上提出了“汉字教学部件”;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2004)提出对外汉字教学应贯彻汉字系统性教学原则,联系汉字的理据性;邢红兵《汉字部件统计分析》(2005)在拆分《大纲》2905个汉字的基础上,建立了“等级汉字拆分数据库”和“等级汉字基础部件数据库”,并对数据库中相关信息进行了统计等等。
一、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研究(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与内涵学科的名称与定位,是关系到学科性质与方向的重要问题。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认为,“教育”比“教学”的内涵更为丰富,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对外汉语教学学”是无法成立的,只能称之为“对外汉语教育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应当定位于语言教学学科”、“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
李开《汉语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也持有类似的观点。
但是,李泉《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定位》(《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2000)》,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认为,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有必要用“对外汉语教育(学)”来代替“对外汉语教学”,或以“对外汉语教育(学)”的身份归入“语言教育学”并最终归入教育学,实现这样的目标,至少从一开始得不到绝大多数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理解和认同,也与提出“语言教育”概念的初始目的不完全一致;“教育”和“教学”所指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本质区别,这些概念可以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同时并存,可谓合则兼美。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维持目前学科的名称,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科理论建设中去。
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布的研究生招生目录中,设置了二级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成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之下的研究方向。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所处的三级学科地位,刘珣《谈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研究》(《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2000)》,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认为“应用语言学”不能清楚地表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教育和教学的性质,反而片面强调了本学科的应用性,忽视了学科的理论性,无法表明本学科作为综合学科的性质特征和愈来愈借助于心理学、教育学的发展趋向。
李泉《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定位》(《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2000)》,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则认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所应用到的学科的拓宽,也就是应用语言学(狭义)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学科的拓展,把对外汉语教学看作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不仅上下位关系顺理,而且与国内外应用语言学发展的趋势相符。
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原则和方法研究综述近些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在对外汉字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很丰富,包括汉字本体研究、汉字习得研究、教学原则和方法研究等多个层面。
本文对近十年来对外汉字教学原则和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归纳和整理,希望能够为进一步的对外汉字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对外汉字教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要学习汉语,就必须学习汉字。
对外汉字教学是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以现代汉字为内容的、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旨在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卞觉非,1999)。
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现代汉字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认读和书写能力(刘珣,2002)。
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体系庞大,字形、读音、意义都很复杂,所以汉字是留学生尤其是使用拼音文字体系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
对外汉语教师如何教汉字、怎样提高留学生习得汉字的效率,并使他们通过汉字的学习学好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十几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在对外汉字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包括汉字本体研究、汉字习得研究、教学原则和方法研究等多个层面。
本文主要对近十年来对外汉字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进行概括和评述,总结成果,希望能为进一步的对外汉字教学与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一、关于教学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几十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汉字教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以下是笔者对近几年的对外汉字教学原则所作的归纳总结。
(一)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先认后写对外汉字教学,包括汉字认读和书写两个方面,这就涉及到怎样处理二者的关系问题。
过去学者大都主张汉字认读和书写的掌握同步进行,现行的汉字教学模式也主要是“认写同步”。
但是这种汉字教学模式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来说难度很大。
近些年,不少研究者提出应当“认写分流”。
周小兵(1999)提出“输入与输出分流(即认读和书写分流)”的原则,他认为,有了大量的输入,大脑才会储存足够的汉字信息,才可能进一步产生自动处理汉字的机制,才可能进一步促进书写能力的提高,但要注意认读和书写应有一个合理的比例。
汉字对外教学研究综述一、国内外汉字教学的研究现状(1)学科发展概述中国的汉字教学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国内的汉字教学还是以传统的记忆法为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70年代以后,汉字教学逐渐重视理论研究,同时开始形成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的研究,逐渐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80年代以后,国内汉字教学进入繁荣期。
教学研究已经日臻专业化、学科化。
国内出现了一批知名的教学专家,如珞珈山汉字研究所的沈自尹、王力卓教授等。
(2)主要研究内容国内的汉字教学研究重点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
其中,教学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字识读、书写、用法等方面。
在教学方法研究方面,从传统教学方法到现代教学方法的探索,从基础识字教学到汉字文化教育的研究,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教学效果方面,研究者主要从学习者的识字量、识字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海外,中国文化的普及和汉语国际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字。
与此同时,大量的汉字教材和教学方法也开始出现。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抢救传统汉字,到后来的新汉字运动,发现海外对汉字的关注和研究逐步升温。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教育机构在汉字教学方法、汉字学习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论文和著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除了传统的单纯记忆外,还提供了其他一些独特的教学方法,如基于形式、形音代码等方面的研究。
二、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展望1. 主要问题(1)教材单一化:国内外很多教材大量重复、过于简单,缺乏足够的系统性和深度,把汉字教学降低为信息传授,在口语教学中扮演了次要角色。
(2)教学模式单一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汉字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为汉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学习难度高,汉字学习的效果也是十分有限的。
学生容易出现记忆混淆,错写错读等等问题。
2. 展望与建议(1)教学内容更加全面:在教材编写上,应充分考虑同学们的学习水平,不仅要重视教学形式,更重要的是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对外汉语专业发展概况文献综述0709600103 李鑫洁一、引言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有多久,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就有多久。
中国同世界各国交往的密切程度,以及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兴衰。
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外汉语教学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和一项语言教育事业。
目前这项事业正以崭新的姿态、面向世界、迎接未来。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创至今的50多年历史中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并梳理其时间逻辑发展的顺序,力求更直观、更系统、更有层次性地理解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概况。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按照对外汉语事业的实际发展进程展开。
第二部分介绍对外汉语专业出现的历史渊源和初创阶段。
第三部分介绍巩固和发展阶段中、围绕对外汉语事业提出的各种理论与见解。
第四部分细致分析对外汉语专业的现状和趋势、展望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前景。
二、历史渊源与初创阶段(一)历史渊源西汉时,我国周边的少数民族就有人来当时的长安学习汉语。
而中国真正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
至唐代,由于国力强盛,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如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每批几百人;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也派遣留学生到长安,每批有百余人。
以后的各个朝代也都有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元代实行霸权,留学生数量锐减),其中《老乞大》、《朴事通》等就是明初教朝鲜人学习汉语口语(北京口语)的教材。
而明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和清末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可算当时影响较广的汉语教材。
民国期间,中国政府也同外国政府交换了少数留学生,当时也有许多知名学者先后从事过对外汉语教学或相关工作。
如老舍先生在1924~1929年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汉语讲师,他当年讲课的录音,至今还保存在伦敦。
(二)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尽管中国角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历史悠久,然而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对外汉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国际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汉语作为一门外语。
因此,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也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旨在探讨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
一、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不断增加,汉语学习的国际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李睿(2016)在其研究中指出,近年来,汉语学习已经从传统的“汉字和语法教学”转变为更加注重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实践教学。
另外,李亮(2018)的研究发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汉语在线教育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汉语国际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然而,尽管汉语国际教育在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王晓曦(2019)在其研究中指出,随着国际汉语教育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教材资源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凸显出来。
同时,彭伟(2020)的研究发现,汉语国际教育的评估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二、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针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和需求,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王颖(2017)的研究表明,多媒体技术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另外,谢小丽(2018)指出,情景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除此之外,也有研究专注于研究特定汉语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陈健(2019)的研究表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特别重要,因此,交际法应该成为教师的首要教学方法。
同样,张丽(2019)的研究发现,个性化教学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三、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既涉及到语言教学,也涉及到文化教育。
《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对外汉语教学逐渐成为国际教育交流的重要领域。
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需求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的相关问题,分析其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对外汉语有效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汉语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其次,有效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语。
最后,有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
三、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1. 关注学生需求,个性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通过了解学生的背景、学习目的和语言水平,教师可以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2.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知识和文化。
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开展线上教学、远程辅导等活动,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语言实践,强化交际能力语言实践是提高汉语水平的关键。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际机会。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对话、小组讨论等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4. 培养文化意识,拓宽文化视野文化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其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文化讲座、文化体验等活动,教师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为例,该机构采用个性化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注重语言实践的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制定教学计划,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和交际能力。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一对一全程教学辅导研究
关键词: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辅导
摘要:通过全程跟踪,接触汉语水平程度不同的留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认知状况、文化宗教背景、学习汉语的目的及方法,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研究制定出适合不同教学对象的各种辅助教学方案。
一、立题依据(项目的背景、理论与实践意义、拟研究问题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随着我校与国外合作2+2项目的实施,一对一汉语教学课外辅导成为文学院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相对于课堂教学,一对一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辅导者与被辅导者的互动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使课外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目前对外汉语一对一全程跟踪辅助在国内的研究十分缺乏。
西南大学文学院与泰国西北大学人文学院合作的汉语本科“2+2”项目中,尝试中外学生同室混住的方式,以期在汉语教学与课外辅导方面有所突破,这一措施在国内大学中极为少见。
凭借此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校的三年时间,与留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投入到对外汉语全程跟踪辅助教学的实践中去,并在这一领域获得二语教学经验与成果。
二、研究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技术路线等)
研究目标:通过全程跟踪,接触汉语水平程度不同的留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认知状况、文化宗教背景、学习汉语的目的及方法,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研究制定出适合不同教学对象的各种辅助教学方案。
内容:
全程跟踪泰国和其他留学生的学习生活,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惯,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了解他们对汉语的认知
水平,语言接受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心理状况,总结分析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共性和个性。
在汉语角和其他辅导时间与留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与交流,逐步对他们的汉语水平进行定位。
对不同起点的留学生进行语音、词汇、文字、语法方面的辅导。
深入留学生的课堂进行跟踪调查,观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接受知识程度,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制定一对一的同步辅导方案,在课外辅导中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与补充,更好地发挥一对一辅导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与留学生进行各项户外活动与读书交流活动,在生活中增进了解。
进行实例对话和实物演示,让他们融入汉语语境,提高他们运用汉语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汉语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条件成熟后,通过海外实习,将前阶段的成果运用于海外教学中,跟踪调查非目的语环境的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对比总结在不同语言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学辅导方法,制订出在不同语境下的最佳教学与辅导方案。
解决的问题:
1、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总结出不同文化宗教背景、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学习年限学生的心理认知状况;
2、制订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辅助方案,并通过教学辅导环节进行论证修订;
3、制订适合目的语环境和非目的语环境学生的不同教学辅助方案,并通过教学辅导环节进行论证修订。
三、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实验初级阶段。
充分利用与泰国留学生以及其他留学生共同的学习生活经历,通过课外辅导及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在学习汉语中的需求,积累总结对外汉语的教学方法,注重一对一辅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试制定出一、二年级综合课、听说课、读写课的的辅导方案并通过实践论证其可行性。
第二阶段:实验中级阶段。
了解留学生们在学习一年后的心理变化以及心态调整,研究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程度变化以及他们自身的学习方法调整。
最终总结出零起点以及中阶,高阶三级汉语水平学习者的各方面特点,建立起适合三级汉语学习者的一对一全程跟踪辅导方案框架。
第三阶段:综合实践论证阶段。
1、通过前两阶段的全程跟踪研究,根据学习者听说读写译不同方面的能力掌握程度,选择适合各个能力的不同教学辅导方案进行实验(比如,某留学生的听说能力较弱,读写能力较强,翻译能力强,我们尝试用零起点教学方案提高听说能力,用中阶方案提高读写能力,用高阶方案提高翻译能力)。
2、通过海外实习,将前阶段的成果运用于海外教学中,调查脱离汉语语言环境的汉语学习者之学习状况,发现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对比总结在不同语言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学与辅导方案的差异,并适时修改,制订出在不同语境下的最佳教学与辅导方案。
四、研究工作的条件保障(实验室主要设备材料、研究基地等)
文学院语音室正在筹建中,预计2009年底完成建设投入使用;目前学校和学院计算机房和图书资料室、期刊室等有较充足的资料,与专业学位教育有关的
可供学生借阅的中外文专业图书册数为25000余册,与专业学位教育相关的可供学生阅读的专业刊物250余份。
学校建立了“重庆市汉语国际推广研究中心”和“重庆市来华留学生夏令营基地”,开展多层次的教学与研究,也为我们参与课堂外辅导提供了条件和良好的指导帮助。
另外,我校对外汉语实习基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至今已有56名学生分别到泰国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进行顶岗实习,这为我们走出国门、参与海外的汉语教学提供了可能。
课外辅导和海外实习为我们了解学生状况、制定教学与辅导方案提供了论证机会。
参考书目:《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出版2007年6月第5次印刷《刍议汉语个别教学》,《对外汉语一对一个别教授研究》
吴仁甫主编,国家汉办科研项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07级对外汉语班
林薇李杨王梦璐胡耀天杨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