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公共需求
- 格式:ppt
- 大小:12.20 MB
- 文档页数:62
导论财政的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三要素:主体:国家;客体:剩余产品;目的:满足公共需求本质:人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属性:历史的经济范畴特征:国家主体性、强制性、无偿性财政学概念:关于财政研究的学科。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规范与实证定性与定量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公共财政‖ 与传统国家财政的区别:⏹(1)公共财政预算的决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财政的预算强调政治权力的作用,并不具有必然的公共性。
⏹(2)公共财政主要是通过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的税收征集收入;国家财政既可通过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资产收益取得收入,也可依据公共权力和收费取得收入。
⏹(3)公共财政支出是提供公共商品;国家财政的支出则可能提供(甚至主要提供)私人商品。
基础理论篇第一章公共需求公共需求含义:公共需求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
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特征:非排他性第二特征:非竞争性公共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所做出的决策或选择应达到社会整体效用的最大化或促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
公共选择的规则:(一)一致性规则又称一直满意规则,是指在公共选择过程中,任何一项提案在最终成为公共政策之前必须获得所有投票者的赞成。
(二)投票的多数性规则,在一项提案最终成为公共政策之前必须经过多数投票者的赞成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在多数投票规则下,投票的结果是中间投票人获胜。
阿罗不可能定理:要寻找这样一种决策机制,即它所产生的结果不受投票程序的影响,同时又不限制投票人的偏好以及进行的独立决策,并能最终将所有个人的偏好转换成一种社会的偏好,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效率与市场资源配置含义: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对资源的使用进行的组合或选择。
资源配置机制: 1.决策机制 2.信息机制 3.动力机制 4.协调机制效率:是指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满足人类需要的状况。
配置效率:称帕累托效率,是指在既定的条件下,当资源配置使得一个人福利的改善必然使另一个人的福利受损时的资源配置状态。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财政职能第一节政府与市场一、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一)市场与市场效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两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
市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是有效率的,能够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在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三大分体机制都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1)价格机制可以正确引导资源流向。
(2)供求机制控制着在某一资源配置方向上配置资源的数量。
(3)竞争机制会使资源的使用者保持较高的资源使用效率。
(二)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垄断在某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形。
在规模报酬递增状态下,充分竞争的市场最终必然走向自然垄断。
2.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3.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所以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
信息的不充分和不对称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经济虽然有效率,但却很难兼顾公平,因为市场机制追求的是资源配置效率。
5.宏观经济失调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失调最突出的表现。
二、政府、政府干预和政府干预失效(一)政府的经济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通常借助政府的力量,通过运用各种政策和措施来干预经济的运行,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二)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1.政府干预程度政府干预程度是与政府规模相联系的,而政府规模一般以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比重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
2.政府干预手段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1)立法和行政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商品。
(3)财政手段。
第一章1公共事业:是为了解决一定公共问题以满足相应的公共需要的产物,是一个处理特定公共事务的过程。
2公共性,指在一定的社会或地区内,一种共有性而非私有性,一种共享性而非排他性,一种共同性而非差异性。
产生的原因:①人生活的群体性或社会性②人所具有的生物性共属性③随国家的产生而生成,国家是公共性的集中体现④公共性随历史的发展,有不同的含义和内容,不同的表现形式⑤公共性与公共权利、公共资源相联系⑥公共性与人的理性、效率以及节约资源相联系3公共需要:具有公共性需要,是人类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享性的需要。
①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与安全秩序的公共需要②维护经济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的公共需要③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设施与公共管理的公共需要④建立社会保障与救济体系的公共需要⑤公共资源与公共财产管理的公共需要⑥自由人权的公共需要4公共问题,指具有广泛性、复合性和不可分性等特征的社会问题,是关系到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的问题,是属于公共领域的共同性问题。
①主管需要与客观滞后的矛盾②公共供给中的费用分摊资源汲取问题③公共供给的享用与分配问题④公共供给的服务质量问题⑤公共供给中的公平正义问题⑥公共供给谁提供、服务谁的问题5公共事务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社会事务,企业和家庭不愿做也做不了的、对整个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事务,其特征①公共性:a政府代表公众承担,具有公益性b基础性和长远性②劳务性:即不具有物质形态的劳务产品,生产和消费不可分离③非营利性:目的是为了社会公众的基本利益④阶级性⑤规模性6公共事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
特点: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非排他性、劳务性、阶级性7公共产品特点:非排他性、非竞争性(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整体规模性8公共组织,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以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9公共权利的特征:社会性、政治性、综合性、约束性10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点)第一章绪论个人需要:人类进行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也是人们需要的基础。
必须通过市场等价交换,支付等价方可使用,而且只能为某个人或某个集体所享用,排除了其他社会成员享用的可能。
公共需要: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这些公共物品,无须付出代价,或只需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相称的少量的费用。
主要靠政府提供。
公共事业四大特征:公共性;规模性;非营利性;超前性。
公共需要的特点:1.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
2.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3.是发展变化的。
4.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公共物品两个特性:(1)非竞争性(名):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
(2)非排他性(名):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公共物品的七大特征:(1)生产具有不可分性。
(2)规模效益特别大。
(3)初始投资量巨大,随后所需的经营资本数额较小。
(4)具有自然垄断性。
(5)消费不具有排他性。
(6)对消费者收费不易,或收费本身所支付的交易成本过高。
(7)其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
【区别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公共事业管理的四大特征:1.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
2.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3.非营利性。
4.服务性。
行政手段(特性):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直接性。
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力,运用命令、指示、政策、规定、条例等,按照行政系统实施管理的方法。
优点: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的或紧迫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发挥管理的职能,使得高层领导的决策、计划作用得以落实;能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公共事业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能确保管理系统保持集中统一,在统一指挥下协同一致地行动。
局限性:管理效果受领导水平的限制;不便于分权管理,易产生滥用职权、个人专断的弊病;不利于发挥子系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横向沟通,协调发展;受行政层级繁复和管理部门及其管理者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信息传递迟缓,失真严重。
第一章公共部门经济活动1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它区别于微观经济主体的个别需要.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发展3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a 资源配置职能b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c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4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MSB:a 人们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b 以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消费量而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测定MSC:a 人们对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需增加的资源耗费的价值b 以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测定第二章外部效应8什么是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9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外部: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物品或服务所能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MSB。
事例:疫苗接种——其他人减少接触感染的机会——整个社会因此受益负的: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
事例:纸张生产——污染环境——第三者成本(利益受损)10A矫正性的税收和B财政补贴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A;将MEC加计到MPC之上。
增加纸张的生产成本和售价,进而将产量减少至MSB=MSC的最佳水平。
将部分收入从纸张生产者手中转移给遭受损害或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企业和个人。
将水资源的污染减少至可容忍水平(但不能减少至零)。
B:将MEB加计到MPB之上。
增加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需求,降低消费者支付的净价格,进而将产量调整至MSB=MSC的最佳水平。
增加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所获效益,鼓励这类物品或服务的消费。
研究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引言社会公共服务是现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它涵盖了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文化娱乐等各个领域。
人们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其供给则成为政府和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以及未来社会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1.政府供给政府是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它通过各种投资来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政府的投资主要包括了建设各类公共设施,提高教育水平,完善医保制度等。
2.社会组织供给社会组织也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供给者。
它们包括了民间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专业服务机构等。
这些组织通过自发的社会行动和组织运作,提供各种社会公共服务。
3.市场供给市场也是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它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
如医疗、教育等服务机构通过商业运作,向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二章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1.人民生活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需求不断提高,对于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也随之增加。
人们追求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这些需求也促进着社会公共服务不断发展。
2.政治需求社会公共服务也是政治的需求。
一个政治系统的稳定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公共服务保障。
政治需求源于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责任,也体现了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政治合约。
3.社会发展需要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服务,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三章社会公共服务的趋势1.权责明确化随着现代社会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加,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逐渐从政府独立承担向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并协同配合方向发展。
这也意味着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将得到更好的实现。
2.多元共治多元共治是建立在权责明确基础上的,它可以大幅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