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产品需求决定
- 格式:ppt
- 大小:243.00 KB
- 文档页数:29
公共产品的名词解释公共产品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和社会福利等诸多领域。
本文将对公共产品进行详细解释,探讨其特征、分类、重要性以及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等相关问题。
一、公共产品的定义公共产品是指供给给大多数人使用,一人使用不减少其对其他人的使用价值的产品。
换言之,公共产品的特点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使用不会限制其他人的使用,而非排他性则表示任何人,包括没有为该产品付费的人,都能够使用该产品。
公共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
二、公共产品的分类公共产品可分为两类:纯公共产品和混合公共产品。
纯公共产品是指无法分割使用的产品,一人的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的使用效果。
例如,公园、街道照明等就是纯公共产品。
而混合公共产品则是与个人消费有关,即一部分人的使用会对其他人产生一定的排外效应。
例如,教育、医疗等被广泛认为是混合公共产品。
三、公共产品的重要性公共产品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公共产品可以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其次,公共产品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福祉的提高。
例如,公共教育能够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也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这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此外,公共产品还能够提高市场经济的效率。
通过建设基础设施,政府可以为市民和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四、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依靠政府。
政府负责通过合适的经济手段和政策工具来提供公共产品,如投资兴建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教育和医疗等。
同时,政府还需制定相应的管理和运营措施,确保公共产品的正常供给和有效使用。
而公共产品的需求则是由公众的需求来决定的。
公众的需求可以通过民众的呼声、需求调查以及社会评估等方式来获取,以便政府能够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五、公共产品的管理与运营公共产品的管理与运营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
它涉及到政府部门的组织与管理、资金的筹措与使用、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监督等方面。
公共经济学考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促进经济稳定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2、居民从公共支出中获得的收益与他们通过纳税而承担的成本之间的差额叫(财政净收益)3、财政联邦制的具体形式是(分税制)4、在自由贸易往来的情况下,若某一地方政府想要单独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则会形成(出口漏损)5、在西方国家,议会颁布和实施法律法规,规范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称为(正规的硬约束)6、产权归政府所以或受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的总和称(公共企业部门)7、公立学校、医院、研究所属于(公共事业部门)8、某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获得应有的报酬,这种情况称为(外部性)9、企业生产产品排污影响下游居民饮用水属于(负外部性)10、公共企业一般局限于(垄断行业)11、下列哪一种权限不属于政府部门行使范围(执行权)12、狭义的政府部门仅指(国家行政机关)13、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运行,时常会出现失业、经济失衡和(通货膨胀)14、在西方国家,议会为制衡公共权力,可履行质询权、调查权和(弹劾权)15、在西方国家,非正规的软约束往往是由社会公众通过(舆论)来督促公共部门合理、合法地从事公共经济活动。
16、帕累托最优只有在哪种市场条件下才能出现(完全竞争)17、规模报酬递增必将导致(垄断)18、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意味着每新增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19、充分就业是指没有(非自愿性失业)20、经济增长过程中繁荣阶段与萧条阶段交替出现,称为(周期性经济波动)21、下列哪一个不是公共部门协调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对公共资源的经营颁发许可证)22、市场机制决定的收入分配是一种(初次分配)23、中央集权方式难以产生的结果是(居民参与公共决策)24、下列哪一种不属于中央与地方财力划分的理论依据(A、预算制订的分工)25、教育水平的巨大差异会使经济发达的地区更发达,使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更不发达,这叫做教育水平使经济增长产生(“马太效应")26、关于财政联邦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只有中央政府拥有决策权)27、下列哪一种不属于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功能(实现宏观调控)28、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公平化就是要平均化)29、政府促进经济稳定的最重要的财政手段是(财政政策)30、应由地方政府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不包括(稳定经济)31、下面关于公共产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公共产品的效用可以分割成若干部分)32、公共产品是供(全体成员)共同消费的商品或劳务。
简答题一、需求定理需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化与价格变化方向相反: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二、供给定理供给定理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自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的关系: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三、供求定理供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四、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的增多,他从中得到的新增的或边际的效用下降。
五、边际产品递减规律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总产量。
边际产品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固定投入不变情况下,随着一种可变投入的增加,总产品的增量即边际产品在超过某一点之后就开始递减。
六、简要回答什么是规模收益规模收益的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的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1、当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称为规模效益递增。
2、当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称为规模效益递减。
3、当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称为规模效益不变。
七、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完全竞争市场,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它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无差别的;3.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4.信息是完全的。
八、帕累托最优标准及条件帕累托最优标准是指社会资源配置达到了最优的状态。
帕累托最优标准通常被表述为:当社会中其他人效用量不变而其中至少有一个人的效用增加时,就代表着社会经济从较劣到较优状态的变动,称为帕累托改进。
当这种改善进行到无法再进行时,或者说,要想增进一个人的效用,就只能减少其它人的效用时,社会便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公共服务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及定价策略【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公共服务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及定价策略。
首先从价格形成机制入手,说明需求与供给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而成本与效益则影响着定价策略的制定。
政府的干预与定价机制也对公共服务产品的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市场竞争与价格调整也是影响公共服务产品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
在结论部分指出,公共服务产品价格的合理定价对于保障公共利益至关重要,需求与成本是影响公共服务产品定价的关键因素。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共服务产品价格形成的机制,为公共服务产品的定价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公共服务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定价策略、需求、供给、成本、效益、政府干预、定价机制、市场竞争、价格调整、公共利益、合理定价、关键因素。
1. 引言1.1 公共服务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及定价策略公共服务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及定价策略是指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对公共服务产品的价格进行决定和调整的方法和策略。
公共服务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需求与供给、成本与效益、政府干预以及市场竞争等。
在制定公共服务产品的定价策略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公共服务产品的价格既能覆盖成本,又能满足公众需求。
需求与供给是决定公共服务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当需求高于供给时,价格往往会上涨;反之则会下降。
了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情况对于确定公共服务产品的价格至关重要。
成本与效益也是影响定价策略的关键因素。
公共服务产品的价格必须能够覆盖生产和运营成本,并能够为社会带来一定的效益。
在确定定价策略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服务的成本和效益,以实现公共服务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干预与定价机制可以通过政府的价格管制和市场监管来维护价格稳定和公共利益。
市场竞争也可以促使公共服务产品定价更加合理和透明。
公共服务产品价格的合理定价是保障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需求与成本是影响公共服务产品定价的关键因素,需要充分考虑在定价策略中。
2. 正文2.1 价格形成机制价格形成机制是指影响公共服务产品价格的各种因素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