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夜书所见》精品PPT1
- 格式:pptx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14
《夜书所见》优秀课件汇报人:日期:•课程介绍•教学内容目录•教学方法•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评价与反馈•结语与展望01课程介绍《夜书所见》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本课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在旅途中适逢秋风,不禁思念起家乡的亲人。
这首诗通篇写景,但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游子在外漂泊的孤寂情怀。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和初步的审美能力,能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背诵课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想象、讨论、交流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夜书所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0302016. 课堂小结2. 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互相交流,教师进行指导。
4. 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美。
5. 拓展延伸介绍作者的其他作品或类似风格的诗歌,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1. 导入新课3. 理解诗意通过观察、想象、讨论、交流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成果。
02教学内容南宋时期,政治黑暗,统治者苟且偷安,民不聊生,诗人在异乡怀念故园,深感孤寂无依。
时代背景叶绍翁飘泊天涯,客居他乡,为了排解内心忧愁,写下此诗。
个人背景南宋时期,诗词创作氛围浓厚,诗人之间相互唱和,此诗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
文化背景《夜书所见》的创作背景秋夜、篱笆、灯花、儿童、篱落、江上、渔火等。
意象思乡之情、孤寂落寞、漂泊无依、怀念故园。
情感诗中意象与情感诗人通过描写秋夜的景物,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写人,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