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夜书所见教学课件1
- 格式:pptx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15
4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
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
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
(学生自由交流)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议和小结。
3.(课件出示2—5)描写四季的古诗,鼓励学生阅读积累。
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夜书所见》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夜书所见》是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其中一首。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设计理念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挑”。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静夜思》的背景图片。
孩子们,看着这幅画,你想起了哪首古诗(思念家乡,想念亲人)?2、指一名学生来回答。
(静夜思)3、让我们带着思念,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4、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思乡的古诗《夜书所见》。
板书:夜书所见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1、简介作者(1)作者是?(南宋叶绍翁)(2)好的,预习得真不错。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叶绍翁呢?(学生介绍叶绍翁)(3)有一年秋天,叶绍翁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明月下,他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这首诗好,我们来看这首诗,一起来读一读诗题。
2、解诗题(1)你知道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吗?(这里的书,就是我们现在“写”的意思。
)(2)“所见”呢?(所看到的)。
(3)谁来说说“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