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文艺版高中音乐选修《音乐鉴赏》第三单元 音乐和民族 三、走进非洲和美洲非洲民间音乐拍手舞 (共16
- 格式:pptx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16
多彩的拉丁美洲音乐一、教学目标【情感目标】1、通过对拉丁美洲器乐、歌舞音乐、探戈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感受到拉丁美洲音乐独特的风格和其多元的音乐文化,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
【知识目标】1、通过音乐鉴赏,能辨别拉美特色的乐器音色,并能说出乐器的名称。
2、通过对音乐基本要素方面,体验感受歌曲,能基本说出拉丁美洲的音乐风格特点,掌握拉丁美洲歌舞音乐的特点。
3、初步认识探戈的音乐特点和舞姿特点,并能让学生感受体验探戈的简单动作。
【能力目标】1、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加深对拉美音乐文化是三种音乐文化融合的产物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结合历史背景,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分析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风格特点,体会歌舞音乐是拉丁美洲的音乐灵魂,并能理解拉美音乐文化是三种音乐文化融合的产物。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印第安的民间音乐一、导入二、介绍拉丁美洲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由北向南分别是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
面积相当于2个欧洲。
在广阔的拉丁美洲,风土、人种极其多样,因此,在音乐方面也表现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样式,多元混合型文化是这一地区文化的最大特色。
我们可以说,拉丁美洲音乐就像是一个混血儿,在这个混血儿的身体当中,主要融合了三种血液:印第安本土音乐、欧洲音乐、非洲黑人音乐。
三、器乐《告别》1、介绍乐器,听辨音色。
(排箫、盖那笛、恰朗戈)2、听音乐,分析乐曲: ABA三段的旋律有什么特点?3、完整的聆听乐曲四、歌曲《美丽的小天使》1、介绍“松”舞出示一段视频。
能说出舞蹈的特点2、欣赏《美丽的小天使》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旋律平稳圆滑,缠绵美妙,优美动人,略带淡淡的乡愁。
)3、视唱曲谱。
提问:同学们发现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跨小节切分)这首乐曲都使用了那些音符?1、2、3、4、5、6、7、i,从主音到主音,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起来,叫音阶。
我们把“1”作为主音,是大调式还是小调式?(大调式)这首歌曲采用的是欧洲的七声大调式音阶,我们在学习歌曲的时候,会遇到这样一个难点:i i 6 | 6 7 5 | 而不是i i 6 | 7 5 —|同样的音高用连线连起来,我们需要演唱一次,唱的是这两个音符的时值(长短),这是一个贯穿歌曲的很重要的一个节奏型,4、同学们再来唱旋律同时加进歌词,整体感受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哥伦比亚新音乐组合》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
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聆听、体验拉丁美洲的音乐,感受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及风格特点。
2、通过音乐鉴赏,能记住那些极有特色的乐器音色(如排箫、钢鼓等);了解绚丽多姿的歌舞音乐是拉丁美洲音乐的灵魂。
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并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2学情分析
本节课高二年级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是:求知欲、创造性较强、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审美能力有所提高、更加能够确定目标、能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3重点难点
1、重点:能基本说出拉丁美洲的音乐风格特点。
2、难点:用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分析拉丁美洲的音乐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新课导入
播放舞蹈视频拉丁舞片段,提问:
视频中的舞蹈属于什么舞种?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从而引出新课的学习。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非洲和美洲民间音乐》说课稿(2)非洲和美洲民间说课稿指导与理论依据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三节内容,学生对非洲和美洲地区的民间音乐了解比较少,要在一节课中对非洲音乐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我选择了两首有代表性的器乐曲和一首有代表性的声乐曲,内容涵盖了鉴赏、体验、表现、创作、探究等领域。
本届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是学生刚刚学过《亚洲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讲解本节内容,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联想和回忆,也为后面将要学到的《欧洲民间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本节课选自“湘艺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走进非洲与美洲》。
由于这个单元涉及到非洲、北美及拉丁美的民间音乐,素材比较多,量比较大。
结合教学设计,本课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非洲和北美洲民间音乐。
第二课时介绍拉丁美洲音乐。
本节音乐课将两大洲的民间音乐作为鉴赏的主要内容,并结合相关知识,通过听、唱、练、分析、概括等活动提升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新事物好奇,有创造力,单调的欣赏和说教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性,目的就是不让学生感到乏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非洲音乐独特魅力,记住有特色的乐器音色和歌曲,感知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
2.方法目标:利用、探究、自主的方法了解多元化音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给学生渗透对音乐美的价值追求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欣赏非洲民间音乐的几个作品;让学生了解这些地区的音乐特点;记住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难点:树立学生多元化音乐的价值观教学流程导入二.非洲人文元素与音乐的关系三.欣赏1.第一个乐器:(1)马达加斯加竹筒琴------《瓦利哈》的音频。
(这是学生第一次感受非洲乐器的音色)2.第二个乐器:(改变教学策略)三.节奏小游戏根据非洲音乐节奏的综合性和多变性特点来做游戏(非洲人长做的游戏),让几个学生上台随意进行组合,组成不同的节奏形态,让其他同学把节奏用拍手的形式打出来。
2017年甘肃省“一师一优课”音乐教案《非洲歌舞音乐》兰州民族中学魏薇【课题】非洲歌舞音乐【教学理念】“非洲歌舞音乐”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陌生的同时学生也会感到新奇,因此要抓住好奇心理,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主体的主动探索研究和实践,设计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艺术实践以及创新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节课的核心是聆听原始音乐、分析歌舞音乐、节奏创编等活动,通过跳、唱、打、创编由浅入深、由易而难、逐步感知、体验非洲歌舞音乐的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的鼓乐和歌舞的概况和风格特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了解非洲音乐是融歌唱、伴奏、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特点,感受非洲独特的音乐魅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导入激趣、体验导趣、实践渗趣等环节,并运用多媒体和学生充分参与,使学生体验和感受非洲“舞”、“歌”和“鼓”独特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和神秘魅力,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非洲歌舞和鼓乐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非洲鼓乐基本节奏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上课礼仪,师生问好。
2、请同学们围成一圈,跟随音乐跟随老师跳一段舞蹈。
师问:同学们感受到音乐和舞蹈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师导:非洲大陆有着丰富多彩的歌舞音乐文化,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神秘的非洲大陆,让我们一同去聆听那古老而又纯朴的原始音乐。
3、揭示课题——非洲歌舞音乐。
二、走进非洲歌舞音乐㈠、舞之魅——非洲舞蹈1、介绍非洲舞蹈的起源2、非洲舞蹈的分类和特点:①、民间娱乐性舞蹈欣赏《约鲁巴阿杰舞》特点:一般没有固定的程式,不受时间、场合和人数的限制,带有明显的娱乐性和即兴性。
②、传统仪式性舞蹈欣赏《我是谁》片段特点:在一定的场合和时间,按一定的程式并带有某种目的而跳的舞蹈,有敬神舞、驱邪舞、狩猎舞、丰收舞求雨舞等。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作者:————————————————————————————————日期:《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教案设计景泰二中彭正楠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湘艺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三部分“走进非洲与美洲”。
由于这个部分涉及非洲、北美、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素材多,音乐鉴赏的量大。
结合教学设计,本部分安排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非洲和美洲的民间音乐,第二课时介绍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
但由于混合的多样性,形成了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
所以,有人说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如同是一个“马赛克”,各种各样的都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此,拉丁美洲音乐以其丰富的色彩、鲜明的节奏、美妙的旋律、浓郁的和声,吸引着广大的音乐爱好者。
学情分析我所执教的对象,是我校高一年级学生。
他们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有自我展现的欲望,以及良好的小组合作意识。
虽然他们平时接触拉美音乐较少,但只要抓住拉美音乐与流行音乐这两者的渊源关系,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乐于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
因此,我想通过四种方法进行教学,视听结合激发兴趣,创设情景主动参与,注重实践积累经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课题《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认真聆听、体验拉丁美洲音乐,感受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及风格特点,了解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文化具有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三种音乐文化相融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通过音乐鉴赏,能记住那些极有特色的乐器音色(如排箫、钢鼓等),了解绚丽多姿的歌舞音乐是拉丁美洲音乐的灵魂。
过程与方法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和总结拉丁美洲的音乐特点,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使优秀音乐文化得到传承。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走进非洲与美洲》说课稿(2)湘版高中音乐鉴赏《走进非洲与美洲》说课稿(2)《非洲文化之魂——充满活力的非洲音乐》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内容是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走进非洲与美洲》的第一课时内容——非洲民间音乐。
我设计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非洲音乐中的“鼓”为轴,以了解“歌、乐、舞”特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参与练习,体验非洲音乐的独特魅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风格特征,及“鼓”在非洲的地位和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和体验,感受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和探究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文化和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说教法、学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从三个方面来指导学生:1、以情为主,创设一种融“听、唱、练、视、感”为一体的环境氛围,以激发感染学生。
2、设计欣赏和模仿活动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深刻体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3、在每一段音乐欣赏前,围绕音乐设计具有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
四、说教学过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欣赏与探讨、模仿与练习、拓展与探究四个部分。
A、听、唱、辨导入:1、让学生“听”教师现场演唱一段由鼓伴奏的非洲歌曲片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活跃课堂氛围,并对这个音乐留下初步印象。
2、邀请学生“唱”这首歌曲,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感受这个音乐的特别,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能为分析节奏与旋律特点,做好铺垫。
3、通过让学生“辨”这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激发学生探究心理,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程序前,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个知识点——非洲音乐的界定。
B、欣赏非洲歌曲——《非洲赞歌》在欣赏、感受音乐特点的同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以下几个方面:、伴奏乐器的音色怎么样?歌曲的演唱情绪如何?、音乐旋律与节奏有什么特点?、音乐与语言有什么联系?通过聆听、思考后,让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说出伴奏乐器的音色清脆、明亮后,教师再介绍歌曲伴奏乐器——“马林巴琴”,再问音乐还有其他特点吗?能引起同学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一、上课之前先欣赏一段非洲鼓表演片段,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走进非洲与美洲》二、走进非洲,了解非洲民间音乐1、非洲民间音乐概况2、认识非洲鼓并详细介绍,大体认识竹筒琴、拇指钢琴和弦弓乐器等3、欣赏两个关于非洲鼓表演的课堂教学实录4、打一打非洲鼓,感受这种乐器的魅力三、走进美洲,了解美洲民间音乐1、美洲民间音乐概况2、听赏美国乡村音乐《什锦菜》3、欣赏加拿大民歌《晒稻草》4、学唱印第安民歌《白桦林好地方》5、跟着钢琴伴奏,边唱边击打非洲鼓伴奏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一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三课《走进非洲与美洲》,由于这个单元涉及到非洲、美洲以及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素材比较多,量比较大,所以分成两节课来完成,今天先来讲一讲非洲与美洲的民间音乐。
通过听一听,打一打,唱一唱等环节,提升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根据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自身发展水平,首先学习本课,对世界多元文化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文化,通过音乐鉴赏与分析、击打乐器等环节,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集体意识。
欣赏完两大洲的民间音乐之后,要对两大洲的民间音乐文化基本特征及表现形式有个大体了解,认识非洲的几件具有典型代表的乐器。
1、课堂气氛热烈。
欣赏环节学生好奇心强烈,音乐与视频相结合,使课程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
2、学生的参与性较高。
通过节奏练习,拍手、击打非洲鼓,分组练习与合作等环节,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气氛。
3、认识了非洲的几件典型器乐,欣赏了美洲的几首好听音乐,从而对两大洲的民间音乐文化有了一个大体的认知和理解。
4、学唱环节。
通过听赏,学生很快就学会了音乐旋律,然后老师弹奏钢琴,请同学们唱一唱、打一打,(边唱歌边击打非洲鼓,增加音乐的趣味性)。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一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三课《走进非洲与美洲》,由于这个单元涉及到非洲、美洲以及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素材比较多,量比较大,所以分成两节课来完成,今天先来讲一讲非洲与美洲的民间音乐。
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三、走进非洲与美洲第二课时——走进美洲教学目标:1、欣赏加拿大民歌《晒稻草》,美国黑人歌曲《深深的河》、美国乡村歌曲《寂静之声》、《什锦菜》。
2、能与同伴合作敲击桑巴、探戈、伦巴等拉丁美洲代表性的舞蹈节奏或学习其典型舞步。
3、欣赏拉丁美洲排箫三重奏及多巴哥钢鼓合奏,了解其与现代音乐之间的关系。
4、感受美洲多元文化的大融合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视频】周杰伦《牛仔很忙》周杰伦是一位唱作俱佳的流行歌手,听听他的最新歌曲《牛仔很忙》,你能感受到他又运用了什么样的曲风吗?牛仔造型和轻松自由的乡村民谣的曲风仿佛把我们带到了辽阔的美洲大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洲,一起去感受它的别样风情。
【Q】说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
2、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图片浏览)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他至死都认为到达的是印度,他见过的土著人是印度人。
后来,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仔细考证后指出,哥伦布到的不是印度,而是欧洲人从未见过的一块新大陆。
于是,这块新大陆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叫“亚美利加洲”,即美洲。
3、美洲音乐文化区的划分(地图)美洲音乐文化区分为北美洲和拉丁美洲。
北美音乐文化区主要包括加拿大和美国两个国家;中南美洲有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等国家,由于长期受到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葡萄牙的影响,故习惯称为拉丁美洲。
二、北美洲一)加拿大1、加拿大风光欣赏:加拿大人口多半为英国移民和法国移民的后裔,所以其音乐主要是外来音乐的衍变而来的。
2、作品欣赏:加拿大歌曲《晒稻草》【Q】①歌曲由几个乐句构成?②仔细观察每个乐句的节奏,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许多加拿大歌曲都具有英法民歌的某些特色:如四个乐句结尾清晰、节奏相同,材料节省,一气呵成等。
(教师结合歌曲哼唱进行分析)3、拓展:加拿大民歌《红河谷》唱唱看,著名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也具有这样的特色。
《非洲民族民间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与体验来感受非洲歌曲的情绪和节奏特点。
感受非洲独特的音乐文化。
2.丰富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加深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能以快乐的情绪和节奏律动来展示歌曲。
2.难点:让学生充分理解非洲音乐与当地人民的社会生活高度融合密不可分的特点,并了解其原因。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1.播放《狮子王》电影中非洲景象视频。
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将来到一个特别的地方,那个地方有着怎样奇妙的景象呢?2.导入课题非洲有近700种语言,并且有多种信仰,因此,与之相应的音乐样式和文化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矿产丰富,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较小,该地区的音乐与其他地区的差异非常大,通常人们印象中的非洲音乐,无文字的部落音乐就是“南非洲”。
(二)新课1.简介“鼓舞”“鼓舞”是布隆迪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
随着鼓点的节奏,鼓手以各种不同的动作、姿态轮番表演亮相,时而旋转飞舞,时而临空腾跃,有时伴有呼喊或歌唱。
鼓舞节奏强烈,犹如雷声隆隆,震天动地。
2.聆听歌曲,《鼓舞》这首作品是什么节拍的?2/4、3/4两种不同的节拍交替出现,节奏层次丰富复杂。
3.体验非洲音乐典型节奏特点——跨节奏(1)横向:全班分成两组分别将歌曲中出现的两种节拍进行交替演奏)(2)纵向(不同的节拍或节奏同时出现)请每位同学自己设计一歌小节的2/4拍或3/4拍的节奏,按照座位顺序逐一加入并反复演奏,可预设节奏情绪,如深沉忧郁地、轻松愉悦地、兴奋激动地。
4.了解非洲布隆迪圣鼓鼓被称为“非洲音乐的灵魂”。
在布隆迪,圣鼓象征着国王的权力,象征着正统和种族的延续。
圣鼓是一种在特定的场合表演的鼓乐,如国王加冕时或者播种季节来临时进行的表演。
圣鼓表演时,首席鼓手以有力的身体动作,带领众鼓手敲击出洪亮的富有震撼性的鼓声。
5.聆听歌曲中的人声演唱部分,歌曲中的人声部分是采用的什么演唱形式?一领众和,合唱形式6.体验《鼓舞》中的合唱演唱。
《非洲音乐》教案(金陵中学沈阳)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非洲音乐的特点,理解非洲音乐是人类音乐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 通过节奏模仿与合作练习,引导学生理解非洲音乐节奏最重要的方面——“拍感”;能感受非洲音乐节奏中的重音位移、节奏错位和复合节奏。
3.通过教学,学生能大致总结出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了解非洲音乐对世界其他地区的音乐产生过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对非洲音乐特征的感受与分析,而难点在于对非洲鼓乐复杂的节奏形态的认知、练习与掌握。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非洲的印象。
(生回答)结合PPT讲解非洲,一组姚明去非洲的图片等。
(2)“非洲音乐”概念的界定非洲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无疑是指整个非洲大陆,但从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角度来看它往往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即通常说的黑非洲,这是由于北非与西亚同属于阿拉伯地区,无论从历史、民族、语言、宗教,还是从文化方面来讲,北非与西亚的联系要比与黑非洲更为密切,因此非洲音乐通常是界定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我们今天就从非洲的舞,非洲的鼓和非洲的旋律三个最有特点的方面来学习了解非洲音乐。
2、非洲的舞(1).观看视频一,《我是谁》中的片段南部非洲的土著舞蹈基本沿袭着非洲的传统狂欢型舞蹈风格,在表演时土著居民会在身上涂满黑白相间的花纹,穿上各种彰显着粗犷气质的兽皮衣裙,头插漂亮的羽毛,全身上下缀满贝壳、兽骨等饰品,在非常具有节奏的兽皮大鼓的伴奏下,一边集体呐喊,一边在篝火中翩翩起舞。
这是一个和非洲原始宗教有关的,祈求平安祝福。
(2)观看视频二,非洲儿童舞蹈场面非洲人轻松自然,毫不费力的表演,浑然一体,这样的能力得利于从出娘胎就开始的文化熏陶,在此环境中长大,非洲人基本上都练出一种音乐的本能,使他们毫不费力就加入音乐中。
(3)观看视频三,非洲舞在欧美舞蹈是一种体态语言,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化传承,非洲热带大陆的黑人舞蹈,节奏强烈,动作千变万化,场面气氛热烈,在黑非洲的文明中,形成一套独特的传承文化信息的体态语言,正是其鲜明的特征,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学习他们的舞蹈动作。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我们跳喃旺》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在欣赏、体验和感受中,了解亚洲、非洲、南美洲、欧洲极具特色舞蹈的风格特点、基本动律及形成原因,并能据此来区分各国特色舞蹈的特点及风格;
2、在知识回顾中,能总结出舞蹈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各洲舞蹈的共性特点;
3、能在本课学习后,萌生出进一步探索外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愿望。
2学情分析
学生对舞蹈的了解少而不精,也不能区别各洲的舞蹈,并描述其舞蹈特点,但对其历史文化以及音乐类型,有所接触,可以从此类方面引导学生来了解舞蹈,产生兴趣。
3重点难点
了解亚洲、非洲、南美洲、欧洲极具特色舞蹈的风格特点、基本动律及形成原因。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教学导入
根据服饰道具特点来连线所属国家与舞种
2【讲授】朝鲜舞蹈区
中国在举办亚运会时,曾推出一首主题歌,歌词这样唱到:“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树也根连根”。
说明我们的文化有共性,舞蹈也是一样,当然亚洲的舞蹈又有“独特性”。
当我们走近它,你会发现并悟到:原来,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上,舞蹈文化居然是如此灿烂、如此神奇!。
非洲乐韵南通市小海中学刘超教学目标:1.在欣赏、模仿学唱等过程中,初步感受非洲歌曲、非洲鼓乐和非洲舞蹈的艺术魅力。
2.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已经积累的欣赏体验,积极学唱歌曲《依呀呀欧雷欧》、参与欣赏鼓乐片段和影片《我是谁》中的非洲舞蹈片段等活动,并能概括它们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参与模仿敲击非洲鼓乐的节奏,体会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拉近学生与非洲音乐的距离,感受非洲音乐的魅力,激发其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教法:情境教学法、视听欣赏法、模仿演唱法等。
学法:情境学习法、视听欣赏法、参与体验法、探究合作法等。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进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用敲鼓的形式相互问好、导入2.点题:非洲乐韵二、新课教学(一)初步感受:1.教师击鼓范唱《依呀呀欧雷欧》,初步感受下非洲音乐。
(二)初步探讨:1.出示四个任务,每组领一任务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自由选择,讨论(三)合作学习及展示1.非洲歌曲(1)学生展示、完成任务一:模唱歌曲中你熟悉的乐句(2)学唱歌曲《依呀呀欧雷欧》,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特征(3)出示任务二:根据欣赏、实践后的感受,初步分析非洲歌曲特征(4)学生讨论后派代表展示(5)归纳总结非洲歌曲的特征2.非洲鼓乐(1)任务三:根据已有知识和阅读材料,初步分析非洲鼓乐。
(2)学生展示对非洲鼓乐的初步印象。
(3)欣赏非洲鼓的形状,了解其功能。
(4)欣赏鼓乐演奏视频,学生尝试模仿。
(5)分析并练习鼓乐中的典型节奏型:跨节奏。
(6)欣赏鼓乐演奏视频,从中归纳鼓乐的特征(7)学生尝试用非洲鼓演奏。
(8)归纳总结非洲鼓乐的特点3.非洲舞蹈(1)出示任务四:根据已有知识和阅读材料,初步分析非洲舞蹈(2)学生展示对非洲舞蹈的初步印象,并做示范动作(3)欣赏《非洲舞》视频,初步感受非洲舞的特征(4)师生表演(5)欣赏影片《我是谁》中的两段非洲舞蹈片段,归纳非洲舞蹈的分类(6)归纳总结非洲舞蹈特征三、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总结本堂课学习的内容2.教师总结非洲音乐简单、朴实,但它又是丰富多彩的,它充实着非洲人们的生活,也给全世界欣赏它的人们带来震撼。
走进非洲与美洲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非洲与北美洲音乐,感受这两个洲的独特的音乐魅力。
充分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文化世界里。
2、了解两大洲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表现形式及部分演奏乐器。
3、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
能用英语学唱《什锦菜》。
教学重难点感受这两个洲的独特的音乐魅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思路本节课选自“湘艺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走进非洲与美洲》。
由于这个单元涉及到非洲、北美及拉丁美的民间音乐,素材比较多,量比较大。
结合教学设计,本节课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非洲和北美洲民间音乐。
第二课时介绍拉丁美洲音乐。
本节音乐课将两大洲的民间音乐作为鉴赏的主要内容,并结合相关知识,通过听、唱、练、分析、概括等活动提升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查找非洲、美洲的相关材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幻灯的形式播放一段《破铜烂铁打着玩--厨房打击乐》视频片段,为本节课营造氛围。
二、非洲民间音乐篇1、与非洲有关的常识简介:教师:先请同学将课前收集整理的有关非洲的常识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简介有关知识。
教师小结:非洲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北部为“白非洲”,南部为“黑非洲”。
非洲的民间音乐极为丰富多样,音乐是非洲的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劳动、祭祀、集会、节庆、礼拜、婚嫁、丧葬等活动都离不开音乐。
2、欣赏音乐:教师:同学们介绍了非洲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非洲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
A:“津巴布韦拇指钢琴演奏”的民间乐曲。
(屏幕出示相关图片和标题以及乐器简介。
)大家一起感受一下被人称为“非洲音乐的灵魂”的拇指钢琴的声音,让我们在这古老的乐曲声中穿越时空,去倾听神秘自然的声音。
学生:听,感受。
了解拇指钢琴。
B:欣赏“非洲赞歌”教师:非洲音乐除了节奏、音色较特别外,它的功能性也很强,音乐活动大都伴随着社会日常生活。
高中音乐教案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走进非洲与美洲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三,走进非洲与美洲《非洲民间音乐》教学目标:1,通过对非洲民间音乐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2,采用体验,探究,合作的方法来学习非洲民间音乐,感受非洲民间音乐中节奏的独特魅力.3,初步掌握非洲鼓乐基本节奏并进行简单的创编.教学难点和重点:1,感受非洲民间音乐中重复性节奏模式和复合节奏模式.2,理解非洲民间音乐节奏最重要的方面——"拍感".3,非洲鼓乐基本节奏的掌握和简单的创编.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走进非洲民间音乐1,欣赏非洲音乐《鼓舞》片段并介绍非洲鼓.2,非洲音乐中的节奏.三,非洲民间音乐与世界音乐四,课后探究五,课后总结非洲音乐的概念非洲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无疑是指整个非洲大陆.但是从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角度来看,往往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即:通常说的"黑非洲".因此,我们将非洲音乐界定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黑人音乐范围以内.非洲民间音乐欣赏:1,体会音乐中出现最多的节奏型.2,尝试模仿出这段音乐中的典型节奏.《鼓舞》在非洲音乐中,鼓是应用最多的乐器,不仅可以作为舞蹈伴奏,甚至可以作为语言和信息传达的工具.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无法比得上的,被称为非洲音乐之魂.非洲民间音乐鼓的演奏方式有独奏,重奏和合奏.独奏和重奏鼓的节奏复杂多变,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集体击鼓或一个人同时击多只鼓时,鼓声气势磅礴,有如万马奔腾,雄壮激越.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缺少的,而舞蹈又离不开鼓.非洲音乐中的节奏非洲人喜爱打击乐,音乐多由起音强,互不相连的音响组成,他们突出运用节奏这一因素,喜欢用有规律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或敲击乐器来表明节拍,节奏复杂多变,不同的节奏型交替频繁.非洲音乐中的节奏左手14右手123456右手135左手123456非洲音乐中的复合节奏A1 2 3 (四拍模式) B1 2 3 4 (三拍模式) 《加纳的阿克拉大学盖邮戳》C1 45 7 910 (复合节奏)非洲音乐中的拍感123456A123456B123456非洲音乐在节奏上通常是极有拍感的,而且音乐的重拍一般不会落在第一拍上.同学们也来试一试吧!12345678A12345678B12345678C12345678《非洲鼓》1,非洲音乐与踢踏舞踢踏舞受黑人传统击鼓节奏的影响,音乐节奏丰富多变,舞蹈带有很强的即兴性,自娱性,开放性和挑战性.2,非洲音乐与爵士音乐.布鲁斯是爵士乐的主要成分.布鲁斯是南北战争后,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布鲁斯后来一方面被爵士乐吸收,成为爵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作为通俗音乐的一个分支自身还在民展,并继续影响爵士乐.非洲音乐与世界音乐课后探究:除了踢踏舞和爵士音乐,还有哪些音乐形式受非洲音乐的影响总结:非洲音乐具有最朴实无华,最纯真的特点,其丰富多彩和变化多端的节奏,是世界音乐的宝贵资源,非洲是节奏的故乡,非洲音乐的节奏带给世界音乐许多灵感.相信课后许多同学会对非洲音乐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进而有更深的认识.。
《非洲民间音乐与舞蹈》教案设计人:宋爽宜昌市第一中学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三章中第一板块——非洲民间音乐。
由于这一板块提供的歌曲较少,除了选择书上提供的代表性乐器《纳米比亚弦弓演奏》和《津巴布韦拇指钢琴演奏》作为欣赏部分外,我还选择了视听曲目《Sourate Ar Rum》和学唱曲目《futou yo》作为课堂实践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非洲当地乐器中的拇指钢琴,弦弓弹唱;知道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了解非洲舞蹈的分类。
2.技能目标:能演奏简单的非洲鼓切分节奏型,会唱非洲民间歌曲,跟跳黑非洲代表性的舞蹈动作。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魅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培养学生以正确积极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并主动进行相关的学习与探究活动。
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为一中高一年级同学,通过前面音乐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
懂得欣赏音乐的情绪,听出音乐中所使用的乐器及音色,对于音乐风格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现学年同学往往渴望参与活动却不太大方。
本节课将设计一些老师展示部分,吸引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最后再集体展现,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和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学习演奏非洲鼓与演唱歌曲《futou yo》。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在欣赏非洲民间音乐与舞蹈后能够从情感体验的角度用语言表述感受并总结出基本特征和风格。
设计思路:以非洲音乐中最常见的乐器——非洲鼓作为主要引线贯穿其中,作为学生了解非洲音乐的突破口;通过学唱歌曲《fatou yo》总结歌词特点带领学生总结出音乐风格特征。
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基础上,加入风格性舞蹈部分,从多元化角度鼓励学生共同参与,表演,体现个性化特点,通过亲身体验总结舞蹈风格特征。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图片、影象等有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
2.准备非洲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生共同欣赏街舞hiphop片段,引导学生了解街舞元素最早提取于黑非洲舞蹈中。